【摘要】近年來,學者們對中阮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也使得技法越加多樣化,作為一名演奏者,要做好的不僅僅是左右手配合的平衡與技能技法的基礎掌握,更是要能將其靈活運用,融入到自己演奏的作品當中,同時在根據(jù)樂曲的情感需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使作品充滿生命力。
【關鍵詞】中阮;左右手;配合;技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J623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中阮在西晉出現(xiàn),在盛唐時期已經(jīng)非常流行,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民族樂器之一,一直以來不管是獨奏還是民樂合奏中,都占據(jù)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隨著歷史時光的流逝,中阮的獨有特性不斷被演奏者們傳承、創(chuàng)新、改革,從西晉時期的十二柱、四弦阮,到唐代四弦、13柱、宋代五弦、清代的兩條或三條弦,阮的發(fā)展歷史非常悠久,經(jīng)歷朝歷代各位大師不斷調整、改進,今天的阮音色已經(jīng)非常純正、圓潤,具有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使得中阮的演奏技法越來越加多樣化,對演奏者技巧難度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左右手的配合,正是演奏好樂器技法的基礎,也可以說是基本功,首先要能展現(xiàn)好自己的技巧,才有后面的應用。
一、左右手配合是演奏好樂曲的關鍵性因素
想要演奏好技法,左右手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兩只手的發(fā)展不平衡,例如左手指法可以達到又快又準,而右手在過弦的時候跟不上左手的速度,演奏出來的效果就很可怕了,肯定會有卡音、斷音、吃音的情況發(fā)生。所以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兩只手發(fā)展不平衡的話,一定要下功夫訓練自己那只不達標的手,并且在演奏過程中兩只手要互相配合,要遷就實力稍差的那只手,才能使自己的演奏達到平衡。演奏中技巧的展示固然重要,但不能為了追求技巧和速度而放棄曲子所表達的感情及其完整性。若已經(jīng)打好基本功,在擁有扎實基本功的前提下更要精進并豐富自己的演奏技法,技法的學習與優(yōu)化是無止境的,因為中阮的技巧如今也還在不斷發(fā)展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會有新的技法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開發(fā),作為一名演奏者,想要將中阮的技巧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學習是一條漫長而又漸進的過程,每天三個小時以上的訓練必不可少,相信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都會有心得體會,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找到正確的演奏方法。
二、阮演奏所要求的技法對左右手訓練的重要性
(一)“推拉吟揉”技法對左右手的訓練作用
在技法上,所謂彈撥類樂器都離不開“推拉吟揉”,中阮也是如此。推拉弦與吟弦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使弦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震動而產(chǎn)生多種富有韻味的音響效果。推拉弦較為簡單,比較容易掌控,左手在同一品位上向左或向右拉弦然后迅速拉回原位,右手同時彈奏,使其達到音高變化的效果,此音響效果還與滑音比較相似,但是在音域上遠遠達不到滑音的效果,推拉弦的方向與速度都可以根據(jù)樂曲需要做出調整,達到相應想要表達的效果,例如柔情的樂曲就可以拉動幅度稍大,速度較慢,使樂曲旋律更加柔美。吟弦相對來說更加靈活與多變,吟弦是左手手腕上下晃動從而帶動指尖小幅度推拉弦,右手先彈左手緊接著吟弦,切先拉再彈,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吟弦了。吟弦的音響效果上比推拉弦更為密集,更富有韻味,余音的波動也更為悠遠綿長,能將樂曲所要表達的感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值得注意的是吟弦多用于一二弦中,而推拉弦多用于三四弦,因為三四弦較硬,不便于吟弦,所演奏出的效果遠遠趕不上推拉弦,一二弦較細較軟,很容易便能達到使余音波動并延長的效果。“清歌宛轉,彈向指間依舊見;滿眼春風,不覺黃梅細雨中。---宋 趙彥端的詩《減字木蘭花*贈摘阮者》”對阮的音色進行了美妙的描述,其聽到的阮樂曲旋律婉轉、清麗,仿佛春色滿園聽到鳥兒歌唱,令人不自覺中似身陷在細雨中嗅到花香,這就是吟弦與推拉弦的魅力,其中興許還有滑音,或許只是簡單的幾個音,卻因為吟揉使得其有了豐富的旋律與別具一格的韻味,令人陶醉其中。
(二)滑音與打音對左右手的訓練作用
滑音與打音也在技法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滑音顧名思義,左手按緊弦并且上下準確的在品位間進行滑動,滑行的過程中要保持流暢,要做到仿佛在絲綢上滑動一般柔順,切忌不要卡在品位上,盡量減小其滑音的痕跡,使得音響效果柔和婉轉,滑音的速度也是根據(jù)樂曲所要表達的感情而調整的,但一定要保證準確性,要能精準地滑到規(guī)定的品位上,準確一定是第一位的,因為這關乎到樂曲的演奏效果與完整性,有了這些的前提才能去追求更完美的表達效果。打音也是顧名思義,在演奏過程中左手手指快準狠擊打品位而產(chǎn)生稍弱但堅實厚重的音響效果,相較于前面的吟揉與滑音來說這種聲音非常短促,且色彩鮮明,因此辨識度很高,隨打音出現(xiàn)的一般還有帶音,是在演奏過程中用左手手指撥動弦,使旋律豐富。在演奏過程中就是要使其發(fā)揮作用,在樂曲中適當應用打音,可使聽覺上更為輕快明亮,感覺上更加活潑,讓一首曲子充滿無限的肯能性與魅力。正如這首詩中所說:以為聽琴,似傷于怨;以為聽琵琶,則絕無艷氣,自是聽摘阮也。——明朱承爵《存余堂詩話》。阮的音色有點像古琴,比較婉轉優(yōu)美,卻無其中的哀怨之情,似琵琶的輕快響亮,卻無其中的艷俗之氣,阮只是簡簡單單的渾厚柔和,卻因吟揉推拉、滑音打音與帶音這些眾多的技巧而具有了能夠媲美古琴與琵琶的音色。
(三)技法的綜合運用對左右手的訓練作用
中阮的技法并不像琵琶那樣復雜繁多,但卻能演奏出各種風格的樂曲,這便來源于技法的應用了,一個技法或許是孤身一人,但眾多技法的組合拆分便可以將樂曲所需要的效果完美的展現(xiàn)出來,技法之間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lián)的,他們在不同的樂曲段落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有時候在一種原有的技法上再添加另一種技法,其表達效果便會完全不同,例如在柔和的曲子中多運用吟弦與滑音,便會使曲風增添一種婉轉飄逸的美感,若再控制一下吟與滑動的速度,將其放慢,便會產(chǎn)生一種哀怨悲傷的情感;但若是在其中加入打音與帶音,曲風肯定會更加輕松明快,顯得活潑明朗?!般鲢銎呦疑?,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這是劉長卿《彈琴》中的詩句,中阮運用簡單的彈跳,加上左手手法的靈活多變,便能把古琴的淡雅柔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中阮不僅能演奏《松風寒》這種雅致優(yōu)美的曲子,也同樣能演奏《滿江紅》《云南回憶》這些大型協(xié)奏曲,幻想式的曲風以及其超脫而迷人的風情與意境,使演奏效果更加宏偉大氣,技法的組合也更加繁雜困難,想要演奏好這些曲子,扎實堅固的基本功必不可少,后天對技法的鉆研與學習也尤為重要,中阮并不難學,但想要掌握其技巧,并將其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并非容易的事。
三、想象力是促進樂曲技法熟練使用的重要表現(xiàn)因素
在演奏過程中,不能僅僅靠技法演奏,想象力同等重要,或許有人會覺得技巧才是最能展現(xiàn)自己實力,也最能展現(xiàn)曲子表達效果的東西,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或許有的人技巧不如你高超,但他們所演奏出的樂曲就是有種吸引人的魅力,令人不自覺沉醉其中,讓聽眾能夠聽出其想表達的涵義,這便是想象力的重要性。在演奏的過程中要大膽想象樂曲所展現(xiàn)的畫面,仿佛自己置身于那副場景中,隨著畫面的進行而舞動手臂與身體,令自己也沉迷其中,要記住自己演奏出的曲子要先能夠打動自己,才能有可能打動別人,若是連演奏著自己都對自己的作品提不起興致,又哪來的資本打動別人呢?我們是在演奏,將自己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技巧是必須的,但想象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若是沒有想象力,再好的技巧所演奏出的作品都只是浮于表面,不能侵入心扉,直達觀眾的靈魂,沒有震撼感,沒有和演奏者進行樂曲的理解和溝通,不能合二為一,其技巧在高超也是無用的。唐代詩僧皎然就作詩《唐造錄事宅送太祝侄之虔吉訪兄弟》說;“阮咸別曲四座愁,賴是春風不是秋。”阮的音色如此甜美醇厚,仿佛春風綠九州,但卻令人悲愁,在這春日的午后,春光如阮聲一般溫暖身心,但陽光也能撩撥心緒,江流也能跌宕人心。僅僅一曲,即便阮的聲音再甜美,悲傷卻依然準確的送到了周圍人的心中,演奏者也沉浸在愁苦之中,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任何一位演奏者都必須要學習并掌握的精髓。同時演奏者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氣息,學會隨著曲子而呼吸,曲子有溫和的柔板也有激情的快板,在一首曲子中勢必會有高潮部分,要學會隨著樂曲的進行而呼吸換氣,這樣不僅自己能夠更好融入進樂曲中,也能放松自己,在技法的不斷交替更換中使手指得到充分地休息和動力,讓呼吸與韻律達到一種平衡。也能使樂曲更有生命力;在觀眾看來,演奏者隨著音樂而呼吸,擺動身體,也更優(yōu)美,更能使觀眾體會到樂曲所想表達出的感情。
四、結語
阮作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流傳著的樂器,其技法當然不是短短一篇文章就能講述完的,好的演奏者能夠根據(jù)樂曲的曲風自行搭配技法,并賦予其想象,使演奏效果遠遠超出曲子本體,令觀眾身心愉悅,但想要演奏到這種程度是需要每一位演奏者不斷的學習和扎實的基本訓練。要腳踏實地,演奏好每一首樂曲,并從中提取精華,吸收學習,才能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高度。也希望大家能夠知曉阮的美好,正如《聽阮》中所說:絳蠟攢花夜氣橫,樽前更著許風情。卻將江上風濤手,來聽紗窗側阮聲。靜待時光清淺,歲月流轉,阮卻仍如舊時一樣美好;時光易老,夢過千年,只有紗窗知曉那阮聲的美妙。
作者簡介:李柯萱,武漢音樂學院2018級中樂系學生,研究方向:中阮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