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作為最原始的藝術,它更像一杯年代久遠的紅酒,而直觀的影視則像一面鏡子,電影來源于文學,文學造就電影。編劇王家衛(wèi)對色彩運用作了精心設置,把錯位的概念注入影片《花樣年華》中,一句句“含蓄”又“壓制”的表達,并在電影文學中大量使用了隱喻,使得影片劇本有很高的起點。
關鍵詞:電影《花樣年華》;對倒;含蓄;色彩;隱喻;美術
一、前言
文學作為最原始的藝術,它更像一杯年代久遠的紅酒,而直觀的影視則像一面鏡子,電影來源于文學,文學造就電影。電影文學既是編劇的美學表達,也是導演對觀眾的美學對應。
《花樣年華》由王家衛(wèi)自編自導,該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云在發(fā)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兩人開始互相接觸并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
二、敘事美學——“對倒”
故事思路脫胎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對倒”二字統(tǒng)領全片。兩對夫妻,永不得見真容周太太與陳先生暗通曲款,私奔日本,留下周慕云與蘇麗珍黯然神傷,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相互依靠、相互依戀,“對倒”由此產生。按王家衛(wèi)的話說:“你今天可以講人家不對,但明天你還會做同樣的事情。你面臨的選擇就是要不要做。”對調的同時,王家衛(wèi)又把錯位的概念注入影片《花樣年華》中,影片從頭到尾遍布這種錯位。
百年電影史上,大部分電影在講故事時都選擇了線性敘事方式,但《花樣年華》采用了“雙層結構”的敘事文本,故事情節(jié)高度簡化,顛覆了傳統(tǒng)的電影敘事結構與技巧,被認為是“反敘事”的電影。這種類似法國新浪潮電影所運用的淡化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等的敘述方式,帶來的效果就是使整部影片文學簡潔精練,每一個細節(jié)都與主題有著緊密關系,沒有一絲多余的成分。
三、表達美學——“含蓄”
《花樣年華》中,故事線其實是王家衛(wèi)打開這個世界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在這部劇本中,什么樣的題材似乎已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表現出來的個性和人類的內心世界,悄然出沒在每一個人的心靈地帶,那種淋漓盡致的感覺,不是王家衛(wèi)的得意之筆,也只有王家衛(wèi)有這樣的表現功底、因為這樣的處理,討論人的靈魂的問題,一句句“含蓄”又“壓制”的表達,使得影片劇本有很高的起點。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含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
櫻花只開一季,真愛只有一次。如果只是寂寞,請不要愛我。
那個時代已過去,屬于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那些消失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蒙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沖破那塊蒙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失的歲月。
——這,便是《花樣年華》。
四、氣氛美學——“色彩”
色彩是電影文學中非常重要的設計環(huán)節(jié),色彩是觀眾最直觀的感知,通常反映影片基調、文化背景、民族情感、時代、地域、人物性格,并隱喻著深刻的含義。色彩始終煥發(fā)著神奇的魅力。人們不經發(fā)現、觀察、創(chuàng)造、欣賞著絢麗繽紛的色彩世界,還通過日久天長的時代變遷不斷深化著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王家衛(wèi)對色彩的認識、運用過程是從理性升華到感性的過程。熟知色彩的理論和法則,并運用于色彩實踐。
編劇王家衛(wèi)對色彩運用作了精心設置,《花樣年華》的基本色調以黑自灰為主,黑灰色常常代表悲劇。劇本中敘述的有狹窄昏暗的走廊、樓道、鐵柵欄,一盞昏暗的路燈、具有年代感的斑駁墻壁,連餐廳都是灰暗色的,透過灰暗的朦朧感,呈現出憂郁、浪漫、悲情的效果。不僅表現出60年代具有上海特色的香港的時代特點,還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掙扎、無奈,隱喻悲情的故事結局。
電影文學反復提到“昏暗狹窄的走廊”,“蘇麗珍身著灰色旗袍”“周慕云著深灰色西裝”兩人在走廊相遇擦肩而過,環(huán)境和人物精妙絕倫的協(xié)調在一起,影片中相同色系僅用光的明暗來突出人物,表現出二人的寂寥、失落與孤獨,預示著有故事將要發(fā)生。
五、思索美學——“隱喻”
整部影片大量使用了隱喻,如果不細心體會,好多片段都會看得似是而非。如蘇麗珍最后帶的孩子是哪來的?兩人到底有沒有再次重逢。其實,在影片后半部分,某一夜,兩人同坐在一輛出租車上,蘇麗珍靠著周慕云的肩膀,輕聲說:今晚我不想回家。這有個暗示,也是為后來打伏筆,庸生由此而來。至于庸生的名字,都在做暗示。周慕云喜歡寫武俠小說,香港最好的武俠小說作家就是金庸和梁羽生,取兩者名字中各一字,暗暗告訴觀眾,這個叫庸生的孩子就是周慕云和蘇麗珍的孩子。
六、結語
電影《花樣年華》中,昏黃的燈光、狹窄的弄堂、精美的旗袍、滴水的屋檐以及屋檐下的男女,組成一幅幅曖昧的畫面,把一段簡單的婚外戀故事描述的動人心魄。如果影片中沒有用昏暗的色調和女主角身上不斷變化著的服裝色彩等美術設計元素,只靠敘事去表達,無疑這部電影就沒有了可看性。王家衛(wèi)導演將美術中的美學與電影藝術成功結合在了一起,《花樣年華》刻下了“王家衛(wèi)”三個字,成了無法模仿的品牌標記。
作者簡介:張婉瑩(1995-),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人,藝術學碩士,北京服裝學院,研究方向為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