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巖
摘要:語言形成作為哲學思辨發(fā)展的直接成果,通過在語言哲學基礎上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深化語言哲學的內涵,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師通過加強對語言哲學的學習,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教師認知,轉變教師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自我認知能力與自覺性。在當前素質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背景下,雖然強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其教學認知水平發(fā)展尤為重要。本文在對語言哲學相關內容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哲學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語言哲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以期對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語言哲學;大學英語;教學
在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是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在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理念下,由于其受到語言符號系統(tǒng)框架的限制,導致教師忽視語言構成以及語言意義形成的哲學思辨思維,這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成為一門簡單的語言講授課程。
一、語言哲學內容概述
從廣義上來講,語言哲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主要是強調當代西方哲學家對語言現(xiàn)象的研究,屬于分析哲學的支派。從字面上來看,語言哲學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更多以現(xiàn)代數(shù)理邏輯的運用為基礎。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語言成為世界上合作交流使用最多、最廣泛的交流工具。與此同時,語言哲學在時代的發(fā)展中逐漸成為現(xiàn)代西方哲學之后影響最大、成果最為顯著的哲學流派,諸多語言學者開始注重對語言哲學理論的相關研究,以更好地為語言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從內容上來講,語言哲學包含三方面內容。除了對語言進行哲學思考以及對其邏輯地位、驗證方式進行研究之外,還對自然語言、人工語言的相關結構以及功能進行研究,并針對語言涵蓋的相互關系進行哲學闡述。
語言形成作為哲學思辨發(fā)展的一種成果,其形成的認知思維過程以及語言發(fā)展的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語言具有一定的哲學性質。從某種層面上看,語言是一種人類認知世界哲學思維保存發(fā)展的載體。當前研究語言哲學主要以邏輯實證主義、言語行為理論以及生成語言學為主,研究的主要內容大致涉獵語言的本質、含義、意義、西方哲學發(fā)展中的語言轉向、自然語言句法分析以及邏輯分析方法等。實證研究表明,大學生大學英語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與其思辨能力、年齡成長成正相關。這一研究足夠表明哲學思維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通過將語言哲學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能夠有效推動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現(xiàn)代語言發(fā)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哲學思辨決定語言結構和意義的現(xiàn)實規(guī)律,充分考慮現(xiàn)代語言的發(fā)展特點和語言哲學研究動態(tài)。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哲學發(fā)展現(xiàn)狀
在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但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會對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尤其是教師認知。對學科專業(yè)本質的認知作為教師認知的核心,其更多強調教師對自己所教語言本質的認識,簡單來說就是語言哲學認知。在現(xiàn)有的相關語言哲學認識方面的研究中,大多注重教師的一般認知,往往忽視教師對語言本質的認識與了解。與此同時,語言哲學相關的研究大多在理論層面進行,忽視應用性研究。這需要當下的語言哲學研究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注重教師元認知,更多關注教師自身對所教語言本質的認識。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需要在對語言哲學理論探討的情況下,加強實證研究。
由于教師自身對語言哲學本質認識的缺乏,使得學生在對語言的研究認識方面缺乏哲學思考,僅僅將語言作為一種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忽視對語言本質、起源、意義等方面的深入認識和了解。所謂的語言哲學,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語言相關的哲學問題,更加強調從哲學層面加強對語言知識的認識和研究,屬于一種新的研究方法。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對語言哲學的認識發(fā)展現(xiàn)狀讓人堪憂,大多數(shù)教師的認識現(xiàn)狀處于常識性水平,并沒有體現(xiàn)出語言專業(yè)人士的水平。與此同時,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意識到結構語言學、生成語言學、功能語言學以及認識語言學等相關語言規(guī)則,對語法規(guī)則表示一定的重視,但忽視了這些語言規(guī)則的哲學解釋與說明,沒有充分認識到語言規(guī)則的本質及其深層內涵。
三、語言哲學基礎上的大學英語教學實現(xiàn)路徑
對于當前大學英語教師自身對語言哲學相關認知的缺乏,可以通過組織教師自學相關選讀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集體研討活動。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忽視對語言哲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教師自己選擇相關材料進行自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教師加強對語言哲學的認知。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教學活動的增多,其自身對于語言哲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普遍不高,這勢必會對語言哲學的研究效果產(chǎn)生影響。在教師自行了解的基礎上,通過集中指導和集體研討等方法的實施,能夠幫助教師在專家的講解以及互動中加深對語言哲學的認識,有效提高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在教師具備語言哲學的相關知識的前提下,教師在進行教學備課時,要選擇題材適合、難度適當?shù)奈墨I進行宣讀,并將這種文獻知識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在與語言哲學相關的文獻教材中,其除了語言哲學所需要研究的傳統(tǒng)邏輯問題、意義問題、支撐問題之外,還需要涉及與教師專業(yè)認知相關的話題,如語言與思維、語言與實在、語言與教育等。教師要在了解和掌握文章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還要激發(fā)自身的學習興趣,并將這種語言哲學認知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與漢語一樣,其通過語言形態(tài)來表現(xiàn)世界本原的認知和哲學思維。在英語中,其大多通過不同的語言表達,己實現(xiàn)控制語言形態(tài)和詞語位置分布的目標,如Thoughit was late. the farmers were still working in the fields.Thefarmers were still working in the fields. though it was late.以及The farmers were still working in the fields. it was late.though這三個句子的意思大致一樣,但是卻體現(xiàn)不同的哲學思維和思考方式。
語言哲學基礎上的大學英語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觀念上的教學,其更加強調教師、學生對大學英語這門語言的哲學思維的培養(yǎng)。對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由純語言形式的學習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拓寬,準確把握英語在不同語境中的言外之意?;谝陨辖虒W目標,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與此同時,由于學生長期生活在國內,對于英語這種語言的發(fā)展歷史了解不夠深入,這勢必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哲學認知造成影響。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充分運用多媒體以及相關教材,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關注西方的語言文化發(fā)展,在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發(fā)展歷史、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對所學的英語知識有深入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哲學與語言之間的緊密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目標也發(fā)生變化,教師不僅僅只注重學生對英語語法、單詞等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學中將語言哲學認知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哲學思辨能力,以實現(xiàn)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彭宣紅,戴日新大學英語教學的哲學思辨[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5)
[2]李可,于輝,張莉語言哲學意義理論基礎上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設計[J]綏化學院學報,2007(04)
[3]孫良體驗哲學基礎上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海外英語,2012(13)
[4]龔青蓮體驗哲學基礎上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咸寧學院學報,2011(02)
[5]劉少杰語言哲學話語視角下研究生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設計[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