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玲
摘 要:分析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發(fā)展水平不難發(fā)現(xiàn),該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與思維能力尚未發(fā)育成熟,對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難,所以小學班主任要優(yōu)化班級管理模式,注重情感滲透教育,從規(guī)范學生行為、引導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等多方面入手,給予學生正確的情感教育引導,助力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情感滲透
情感教育是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班級管理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情感教育的忽視,或對班級管理工作認識的不到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采用“強勢”“刻板”的管理方式,不僅不利于班級管理質量與效率的提高,還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就對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注重情感滲透教育的重要性及具體策略做簡要分析,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幫助。
一、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注重情感滲透教育的重要性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注重情感滲透教育首先有利于促進低年級小學生情感與認知之間的平衡,讓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調節(jié)小學生的情感變化,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管理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開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小學生形成健全、積極的人格特征與個性表象。其次開展情感滲透教育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與教師成為朋友,利于教學管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最后開展情感滲透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班級管理意識,促進班級榮譽感的提升,利于學生實踐能力與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情感滲透教育的具體策略
1.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明確要求,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管理方式。所以為了保證情感滲透教育的順利進行,首先教師要注重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摒棄傳統(tǒng)教學管理模式下學生必須服從班主任命令的思想,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處于平等地位,班主任在開展日常管理活動中要將學生作為班級管理活動的中心,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促進班級內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情感滲透教育的開展需要教師真正意識到平等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在學習生活中努力和學生做朋友[1],杜絕“刻板”的教學管理方式,可以“嚴格”但不能“嚴厲”,要積極融入學生中去,讓學生意識到教師與自身是處于平等關系的,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部分班級管理職能,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做自己班級學習、管理的主人,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班級管理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參與度”,利于情感滲透教育的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教師要從低年級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給予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班級管理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一分子,同樣分析現(xiàn)階段低年級小學生的家庭構成,絕大多數(shù)學生屬于獨生子女且家庭條件相對優(yōu)越,當家庭教育存在一定問題時,小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驕縱”“攀比”的心理,不利于班級正常秩序的維護,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活動時,為學生傳播“正能量”,并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強化學生積極情感觀念的培養(yǎng),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3.注重情感的感化教育
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期,而班主任是學生發(fā)展的主要引領人,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情感的“感化”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情感的流露,對學生進行足夠的關愛,低年級小學生因為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出現(xiàn)“調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2],教師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同樣在關注的維度上,要注重覆蓋全面,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不以學習成績作為是否情感關懷的標準,要做到“有教無類”,最后班主任要意識到,班級管理工作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的管理,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情感指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要強化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對自己的關心、愛護,這樣不僅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還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
4.調整學生情感變化
開展情感滲透教育工作時,班主任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變化的引導,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情感調整的方法。上文中提到低年級學生的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容易因為一點矛盾就發(fā)生沖突,導致自己心情低落,內心情感起伏較大,這樣是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所以教師首先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做到與學生之間的及時溝通,在出現(xiàn)情感沖突時,不要一味去批評學生,而是去引導、梳理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難,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情感變化的調節(jié)[3]。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推行素質教育,首先班主任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引導作用,善用情感教育方式,注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小學生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處于“萌芽”階段,班主任作為課堂學習的“領路人”,更是要做好情感滲透教育,在學習與生活中,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質量進行關注,還要將學生的生活習慣、心理發(fā)展放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重心。
參考文獻:
[1]柳雁.談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才智,2018(20):88.
[2]劉哲.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教書育人,2017(8):32-35.
[3]楊振厚,代麗華.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9):23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