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鐘明
摘要:漢語言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語文學習不存在止境。對于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戲劇類文學作品的教學始終處在不重要的地位當中,對于優(yōu)秀的漢語戲劇作品以及響徹國際的經(jīng)典戲劇,在課堂教學當中幾乎沒有進行涉獵。為了調整本方面的缺失,在課程改革之后,戲劇類作品成為了教學當中的一員,同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對高中語文教材中戲劇類作品的教學進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夠為高中階段戲劇類作品教學提供思考路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戲劇作品;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080-01
鑒賞能力是語文教學當中對于學生的基礎性要求之一,學生在閱讀、思考和理解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獲得不一樣的體驗,了解到語言的魅力,感受到不同文體當中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美感。高中語文教材當中戲劇類作品的教學屬于一個較新的領域,存在很多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的內容,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輔助,幫助學生找到戲劇類作品的閱讀及學習方法,感受戲劇當中所體現(xiàn)的語文魅力。
1.賞析戲劇文學的情節(jié)美
戲劇具有較強的觀賞和品鑒價值,能夠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緊扣讀者心弦。在戲劇作品具有藝術性的故事情節(jié)當中,體現(xiàn)了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凸顯了不同情境當中不同人的表現(xiàn)方式,將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給讀者真實而深刻的觸動。在教學當中,應突出對戲劇當中情節(jié)的把控能力,設想作者的構思方式,以及情節(jié)的合理性,以便于在寫作當中進行學習和模仿,獲得更為深入的思考和認識方式[1]。比如,在《雷雨》的教學當中,教師應首先準確認識并把握故事主要脈絡,對戲劇當中存在懸念以及沒有預料到的內容進行咀嚼,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提出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情節(jié)營造方式的巧妙問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當中既能獲得迫切想要了解和閱讀的欲望,同時也能在閱讀完成之后,對戲劇當中的情節(jié)進行梳理和把握,感受情節(jié)當中體現(xiàn)出的緊張感和曲折感,以此為據(jù),結合自身理解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體悟。
2.賞析戲劇文學的沖突美
戲劇當中設置了很多沖突性環(huán)節(jié),主動為人物加戲,讓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能夠通過特殊的事件得到更為真實的體現(xiàn)。這需要作者能夠準確把握不同主線人物之間的形象設置,以及當時社會背景下及社會關系下的人物性格,既要具有合理性,同時也應具有突出性,這是戲劇類作品的獨到之處,體現(xiàn)了戲劇人物塑造當中的藝術性。戲劇和傳記類作品相仿之處就是,不會幫主人公多說話,也不會使用過多的修飾詞對某人某事蓋棺定論,讀者在其中扮演著看官和評判人的角色,讓人物自己出場來說話做事。雖然沒有涉及到對人物內心想法的敘述,但是處處體現(xiàn)著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尊重了故事的完整性。在戲劇類作品的閱讀當中,應當以主要人物為主干,通過對于人物性格的了解,來預判事件的走向,認識到?jīng)_突出現(xiàn)時人物的內心活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進行故事的分析、鑒賞和品讀。教學應以人物性格和主要矛盾點為重點,從沖突當中看到問題的轉折點和關鍵點,了解戲劇作品的沖突美,從戲劇當中獲得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
3.賞析戲劇文學的形象美
在戲劇作品中,不僅能夠直觀了解作者所構建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能夠透過這些靈動活現(xiàn)的人物來認識作者的內心世界,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歷程以及當時所處的實際時間段,從歷史的深度上和性格的品讀上來深化理解。在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劇情的基本發(fā)展走向,能夠理清不同人物的思想斗爭的基礎上,即可對劇作深層次的內涵進行挖掘。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當為學生安排了解寫作背景的任務,在閱讀完成之后,對戲劇作品當中的故事脈絡和作者自身經(jīng)歷以及所處時代之間的關系進行比對,發(fā)掘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本質性內容[2]。如《竇娥冤》中,關漢卿成功塑造了竇娥、桃杌、張驢兒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借助竇娥這一正面人物角色的遭遇來反映社會當中存在的一些不公正現(xiàn)象,同時在故事情節(jié)的設定當中,設計了飛雪場景,來凸顯時代人民對于公平正義的愿景,既有對黑暗的、不堪的人情和世故的抨擊,也有著對于光明和正義的根本性訴求。由于不同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存在差異性,所以,在進行戲劇教學的時候,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評論和思考維度進行考察,避免學生被劇情所反映出的矛盾捆綁,過于偏激的進行某種事物的認識或評判,應走出局限性看問題,發(fā)掘隱含在其中的悠長意味。
4.賞析戲劇文學的語言美
戲劇語言是戲劇文學的基礎和靈魂,主要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兩個部分,其中涵蓋了主要內容的為人物語言,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鋪墊的為舞臺說明。和小說不同的是,戲劇文學并沒有對大環(huán)境或社會背景進行交代,也沒有使用人稱代詞的方式來幫助角色說話,僅提供語言和行為的交代,更為簡單和直白,其中所使用的文字也相對更為精練,沒有進行多余的贅述,值得教學當中進行探究和提煉。因此,在日常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提高對戲劇類作品中語言的重視程度,并采取科學和有效的手段,引領學生認識到戲劇類作品中的語言美,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戲劇類作品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戲劇類作品的學習中,促進戲劇類作品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結語
戲劇類文學作品已經(jīng)具有悠久的創(chuàng)作歷史,在文壇當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高中語文教材當中編入的戲劇相對有限,但有著較大的發(fā)展和深化空間,對現(xiàn)有的戲劇作品進行深度的挖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功底,感受到戲劇當中具備的美感,獲得語文學習的全新視野和維度。
參考文獻:
[1]劉睿.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
[2]孫鳴悅.生命體驗與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