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
摘 要:熟悉的生活場景、生活實例、生活活動等是小學生的趣味點,特別是,在小學教學實踐活動中,但凡教師高度滲透生活因素,就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驅動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引導去思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此外,深入挖掘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會發(fā)現自始至終數學原理來自生活實踐又服務于生活實踐,因此,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響應新課標的要求,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活動 生活化教學 策略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無論是直接經驗抑或見解經驗都來源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正是在長期的大量實踐活動中,人們才逐步發(fā)現和總結出萬事萬物產生、發(fā)展和運作的規(guī)律,也才有了分門別類地學科。同樣,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也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不僅其教材內容始終高度滲透著生活現象,而且其教學目的是指導人們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尤其是,處于兒童身心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他們還未具有邏輯、推理、歸納和演繹思維,這無疑使他們學習一定的數學原理和規(guī)律有學習難度。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學生身心成長規(guī)律和數學教材為依托,強化生活實踐與教學的緊密相結合,在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理解和靈活應用數學知識。[1]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強化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1.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本質性要求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及能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顯而易見,為了實現學生的這些能力,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高標準的教學要求,要求他們強化數學教學活動與生活的密切關聯性,借助于生活去培育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2]
2.小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的個體性訴求
從本質上講,無論是其他學科的原理知識或者數學原理知識都是對現實生活中大量的數學現象的高度概括和總結,而小學生處于兒童身心成長階段,他們的思維是一種直觀性思維,還未形成邏輯推理思維,難以消化和理解一定的數學原理,這無疑會造成他們數學學習難問題。而兒童成長階段的小學生對生活化的事物和活動比較感興趣,一旦在數學教學中出現生活化的教學條件和因素,就能夠會使他們感到親切感,促使他們愿意主動地去隨數學教師的指導去探索數學問題,隨著數學問題的解決,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激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展他們的數學思維。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強化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生動性生活場景,深化學生數學原理知識理解
一定的數學原理知識并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數學現象和活動之上,離開它們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同理,對于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一樣,純粹性進行數學原理知識闡釋,難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抓住重點,也難以做到醍醐灌頂的數學學習效果。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性生活場景,借助于一定的生活場景,深化學生數學原理知識理解。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中“分數的意義”教學時。本身意義這個詞匯就比較有抽象性,再加上學生未曾接觸過的分數進行探討,等于學生的理解難度加大。倘若數學教師僅僅就文字字面上進行闡釋,不僅不能夠解釋得清楚明了,而且會引起學生學習反感興趣,最后會導致學生對“分數的意義”領悟不深刻,分數認知不到為,更不要談后續(xù)分數的加減法學習了。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不先講述“分數的意義”,而是以“張紅要過9歲生日了,媽媽買了一個圓形的蛋糕為張紅過生日,張紅家里有爸媽、姐姐和張紅四人,媽媽就把分蛋糕的任務交給張紅,要求張紅平均分蛋糕?!边@樣生活場景引出分數問題?!澳菑埣t怎么做到平均分配蛋糕呢?”數學教師就把媽媽交給張紅的任務轉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思考,對于學生們來講,這樣的生活場景他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很多,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類似生活場景的聯系,很快一些學生提出:“分成五等份就可以?!睌祵W教師對于學生的提議給予了很肯定的評價,并又拋出問題:“每個人是五份中的一份,我們怎么說?”因學生還沒有接觸到分數,這個問題就難住了他們,但是卻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學生們帶著渴望的眼神向數學教師尋求,數學教師就告訴他們:“每一個人得到的是五分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把蛋糕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數學教師的這樣生動性類比,學生馬上對分數這個知識有了初步認識。至于“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數學教師啟示到:“從分蛋糕這個事件,我們明白分數帶給我們什么作用?”因分蛋糕場景具體有趣,又與他們息息相關,學生指出:“分數解決了生活中塊狀分配問題;使生活中數字的運用更加精準細化……?!?/p>
2.巧用生活實例,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發(fā)現一個問題,即讓學生們識記某一個數學知識、公式等,他們會對答如流或很快運算出來,一旦把這些數學知識、公式等隱藏于生活運用中,他們就難以挖掘出來,更不要說具體化運用了。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巧用生活實例,借助剖析實例,建立起文字與數字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例如:當數學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完“正方形表面積公式”后,為了提升學生對其具體運用。數學教師就以“小明的爸爸要在院子里面砌一個正方形花池,想貼同樣面積的小瓷磚進行美化,那小明如何幫爸爸確定貼瓷磚的面積?”問題一出來,就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互相談論或自主地在草紙上畫畫寫寫,很快一些學生就有了答案,提出:“四周面積算出加上底面積就是要貼瓷磚的面積?!睂τ趯W生的回答,數學教師把評價權教與其他學生,其他學生表示同意,就是靈活性地運用了“正方形表面積公式”,只是不算上面一個面的面積而已??梢?,這樣的生活實例巧用,學生達到了高度地運用“正方面表面積公式”。
結語
毋庸置疑,小學數學教師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師不斷與時俱進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學創(chuàng)新,更是小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的個體性訴求。只有小學數學教師引入生活實踐與教學活動緊密相結合,才能夠生動化數學原理知識,也才能夠推動學生升華數學知識認知和應用,最終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保持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雷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9,(42):87.
[2]唐貴海.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9,(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