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莉
摘? 要:科學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蘊含著科學道理。新時期下,隨著科學實驗教育的發(fā)展,對初中科學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開展生活化科學教學活動。
關鍵詞:生活化? 初中科學實驗? 實驗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科學實驗教學的意義:初中學生相對高中學生來說,大腦發(fā)育還不夠完善,控制力還比較弱,表現出堅持時間不夠長,注意力不夠集中,好動等特點。生活化科學實驗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一動、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由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科學現象,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更好理解科學知識。
一、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生活化策略
(一)實驗器材生活化
實現生活化科學實驗教學,首先就是要實驗器材生活化。教師自己設計或者跟學生一起從生活中尋找相應的物體作為實驗器材,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將深奧的科學現象展現出來,使得學生更加輕松直觀的觀察、思考、分析、理解。
比如科學七上第一章里面溫度計原理的講解,如果是常態(tài)化教學,一般教師就是直接告訴學生溫度計的原理,學生不理解也不會應用,教學也比較枯燥。而生活化科學實驗教學可以開展這樣的實驗:一個裝滿自來水(滴幾滴紅墨水)的玻璃瓶,帶一個孔的橡皮塞塞緊瓶口。透明無色吸管插入橡皮塞的孔中,可以觀察到吸管內有一段水柱。這時教師將瓶子浸入熱開水中,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水柱上升;將瓶子取出,浸入冷水中,水柱下降。學生就可以很輕松的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對溫度計原理的理解和感悟。
(二)實驗情境生活化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除了能夠利用生活中現有的東西設計實驗,還要將實驗情境形象且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情境就來源于我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甚至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例如科學九上血液循環(huán),雖然我們人體內各處分布著血液且不斷地進行著血液循環(huán),但學生看不見摸不著,可以說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血液循環(huán)對學生是一難點也是重點。那么教師可以到菜市場買幾個豬心,給學生小組實驗,利用注射器往不同的動脈靜脈中注水,觀察實驗現象,從而更加直觀的理解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作用,以及血液在心臟內的流向。從而將血液流入心臟,流出心臟的情景利用豬心臟巧妙直觀的搬到課堂上來,很好地改變了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迷迷糊糊不懂的常態(tài),而且將以往圖片的靜態(tài)教學改變成了動態(tài)的生活實驗教學。將無聊、不理解、學生死記硬背、改變成為積極參與、動手、觀察、思考、得出結論、理解應用。
(三)實驗過程生活化
對初中生來說,科學實驗的設計以及進行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科學活動,實驗的進行過程中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實驗分析能力。
例如科學七上水結冰,密度變小,冰融化成水,密度變大的教學,學生是一頭霧水,一貫的會認為固態(tài)物質的密度就是比液態(tài)物質的密度大。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冬天河里的水水結冰,冰浮在水面上而不是下沉河底讓學生自己思考到底是冰的密度大還是水的密度大,利用這么一個水結冰的變化過程,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水和冰密度大小關系了,而不是利用死板的計算題計算說明或者是直接看密度表格進行比較。再者是水結冰體積變大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冬天自來水水管結冰后破裂的圖片,非常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不用教師講解自然就明白了水結冰體積的變化。從而改變了利用計算題計算來比較,學生沒興趣,也容易忘記。
(四)實驗應用生活化
科學實驗的特點就是現象反映科學原理。教師所有教學的目的最后都是為生活服務的,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那么科學實驗的教學就是要能夠回歸生活。
例如有一面平面鏡,鏡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像,將平面鏡平分生2塊,分別向2邊平移,向前移,向后移,轉動一個角度,像如何變化的例題,例題講解的時候如果畫圖講解也比較難,那么我們就可以弄面鏡子進行實驗,用實驗現象來說明,也可以用2張白紙當平面鏡,請2個學生上臺演示,一個當物,一個當像,人移動了,或者鏡子移動了,鏡子轉動了,像該如何移動,將科學實驗用學生上臺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假想科學情景還原科學實驗情景的能力。
二、應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實現科學實驗教學生活化
(一)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
例如電視劇《神話》易小川跟項羽比力氣大小,結果易小川贏了,你們知道他用的是什么辦法讓手無縛雞之力的自己贏了神勇無比的項羽嗎?肯定有些學生是看到過這個電視劇的,那么教師就可以請學生講講易小川是如何打敗項羽的。教師再問易小川利用的是什么科學知識呢,利用該電視片段跟學生探討其中的奧秘,杠桿的類型,省力杠桿,以及杠桿原理,從而可以很好地鞏固杠桿有關的知識。
(二)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思考
例如八上浮力產生的原因的講解,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你知道為什么人陷入淤泥中很難上來嗎?陷入淤泥,相當于下表面沒有水進入,就沒有向上的壓力,也就沒有浮力,從而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存在壓力差。
(三)利用家里或者生活中現有的東西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家里就可以進行科學實驗
例如上完酸堿鹽,那么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尋找家里有哪些物質屬于酸,哪些物質屬于堿,哪些物質屬于鹽,回家找了之后回來跟同學分享,改變了以往紙質枯燥的作業(yè)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明白酸堿鹽就存在我們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而且能很好地鞏固酸堿鹽的概念。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而且各種科學現象反應了科學知識,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將生活搬進課堂,巧妙地利用生活化的實驗可以給學生懸念,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更深刻的理解科學的奧秘。且能培養(yǎng)學生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動手探究,從而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宗煒斌.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D].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2017.
[2]張琦.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D].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二中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