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營營
【摘 要】 目的:分析布氏菌病患者進行血清學檢驗與細菌學檢驗對其病情診斷的臨床應(yīng)用意義。方法:選本院接收的90例布氏菌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乙組和丙組,每組30例,甲組30例初次診斷接受血清學與細菌學聯(lián)合檢驗,乙組僅接受血清學檢驗,丙組僅接受細菌學檢驗,對比三組結(jié)果。結(jié)果:甲組初次診斷接受聯(lián)合檢驗,其陽性檢出率遠遠超過乙組和丙組,差異顯著,P<0.05;乙組患者與丙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相比較,并無顯著差異,P>0.05;三組患者在接受檢查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醫(yī)療差錯情況并無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對布氏菌病患者應(yīng)用血清學聯(lián)合細菌學檢驗的陽性檢出率高于獨立應(yīng)用血清學檢驗或者是細菌學檢驗的陽性檢出率。
【關(guān)鍵詞】 布氏菌病;血清學檢驗;細菌學檢驗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first diagnosis of group A was combined with serolog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tests. Group B only Serological tests were performed. Group C received only bacteriological test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group A and initial diagn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group C,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group B and group C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wa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dical error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during the examin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serological combined bacteriological test for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is far from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serological test or bacteriological test.
[Key words]Brucellosis; Serological test; Bacteriological test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大量的肉食產(chǎn)品出現(xiàn)在人們的餐桌上,而布氏菌病是一種通過布氏菌感染動物進而感染人類的人獸共患疾病,尤其對于長期接觸動物的人更加容易患上此種疾病。臨床上此種疾病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是引起患者的各種反應(yīng)性變態(tài)疾病,通常發(fā)現(xiàn)之后要采取及時的措施進行隔離和治療,因此如何應(yīng)用快速、高效的診斷方法來提高此種疾病的陽性檢出率不僅僅關(guān)系到患者本身的治療恢復(fù),同時也是切斷了此種病原菌的傳染源,對于患者或社會都有重要意義[1]。目前,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的檢查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最為常用的方法則是血清學檢驗以及細菌學檢驗。本院將通過對90例布氏菌病患者的研究來進一步說明這兩種檢驗方法在診斷疾病中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通知患者及其家屬并與院方達成一致的前提下,本次研究選取的對象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來本院接受診斷治療的90例布氏菌病患者,按照患者初次診斷的實驗室檢驗方法不同,將其分為甲組、乙組和丙組。甲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25±4.36)歲,年齡為23~61歲,患者的平均患病時間為(15.3±2.4)d,患病時間為5~22d。乙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1.79±5.42)歲,年齡為22~63歲,患者的平均患病時間為(14.4±2.6)d,患病時間為6~21d。丙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26±5.01)歲,年齡為24~61歲,患者的平均患病時間為(15.6±2.7)d,患病時間為5~23d,患者主要從事的行業(yè)為:16例動物飼養(yǎng)員患者,7例獸醫(yī)患者,7例屠夫患者。本次研究選取研究對象的標準: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均符合布氏菌病的臨床表現(xiàn),但是并沒有確診。
1.2 方法
1.2.1 血清學檢驗 采用試管凝集法對患者進行檢驗。1)抽取患者的血液,不需要抽取空腹血患者接受診斷后抽取即可,抽取患者血后要保持血液的新鮮,分離血清。2)對患者的血清進行稀釋處理,即在血清中加入適量的0.5%石碳酸生理鹽水。3)血清培養(yǎng),抽取血液分離出血清后,加入抗原,然后進行震蕩,震蕩均勻后,進行保溫恒溫培養(yǎng),培養(yǎng)箱中的溫度維持在37℃,培養(yǎng)時間為20~24h。4)對患者的血清進行血清凝集試驗,檢驗過程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此次檢驗操作要進行2次,由2位操作人員分別進行,如果檢驗結(jié)果出現(xiàn)較大差異則繼續(xù)進行檢驗,以保證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2]。
1.2.2 細菌學檢驗 用細菌分離培養(yǎng)進行檢驗。本次檢驗操作應(yīng)用的培養(yǎng)皿為干瓊脂培養(yǎng)基,即將從患者體內(nèi)獲得的細菌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接種操作,然后進行細菌的培養(yǎng),觀察是否出現(xiàn)菌落,如果出現(xiàn)菌落,此次細菌檢驗結(jié)果為陽性。此次細菌學檢驗操作必須保證由2名或者是以上的操作人員進行檢驗操作,操作過程嚴格遵循相應(yīng)的章程,如果檢驗結(jié)果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或是沖突,則繼續(xù)檢驗,保證檢驗的準確性[3]。
1.2.3 甲、乙兩組檢驗方法 甲組30例患者接受血清學與細菌學聯(lián)合檢驗;乙組30例患者接受單一的血清學檢驗;丙組30例患者接受單一的細菌學檢驗。所有的患者在接受相關(guān)的檢驗之前,應(yīng)有醫(yī)護人員告知其注意事項,加強醫(yī)患合作;在對患者取完應(yīng)檢標本時要做好標記,以免將標本與患者的信息匹配錯誤;送檢標本時要保持標本的新鮮,同時避免標本的污染以免影響檢測結(jié)果;標本檢測過程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避免因操作人員的主觀因素造成檢測結(jié)果的錯誤[4]。
1.3 療效觀察指標
1)患者接受不同的檢驗方法,對檢驗的結(jié)果進行記錄,對比其陽性檢出率[5]。2)醫(yī)護人員在進行檢驗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醫(yī)療差錯發(fā)生情況。醫(yī)療差錯主要包括患者與檢測標本的信息匹配錯誤、標本送檢過程受到污染以及檢測過程中操作人員失誤。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三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情況甲組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乙組和丙組,差異顯著,P<0.05;乙組和丙組對比,兩組的陽性檢出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檢測出現(xiàn)醫(yī)療差錯情況甲組、乙組和丙組三組檢測過程出現(xiàn)的醫(yī)療差錯情況并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布氏菌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性疾病,通常是由動物牲畜先感染,然后動物加工成食品被人們食用,又或者是人們從事與動物直接接觸的工作而感染此種疾病,此種疾病的致病菌為布氏菌。布氏菌的分型多種多樣,因此患者一旦患病,其臨床表現(xiàn)類型也比較復(fù)雜,患者患上此種疾病后,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dǎo)致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腦膜炎、脊髓炎等。此種疾病對患者的身體以及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健康威脅,并且可能造成區(qū)域性的傳染[6]。
如何快速有效地診斷并對此種疾病做出確診治療,不僅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恢復(fù)健康,同時也是避免布氏菌病大規(guī)模擴散的有效措施。臨床上對此疾病的檢測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操作相對簡單、醫(yī)療費用相對較少并且陽性檢測率較高的兩種方法是血清學檢驗以及細菌學檢驗。本院通過對三組患者應(yīng)用不同檢測方法得出以下結(jié)論:1)血清學檢測或者是細菌學檢測對于此種疾病都有較高的陽性檢出率,乙組的陽性檢測率為70.0%,丙組的陽性檢出率為66.7%,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但是對患者進行血清學聯(lián)合細菌學檢測,可以大大提高此種疾病的陽性檢出率,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為93.3%,即聯(lián)合檢測方法的陽性檢出率要遠遠高于對患者應(yīng)用單一的血清學檢驗或者是細菌學檢驗所檢出的陽性檢出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用單一的檢測方法不能夠完全對患者標本進行檢測[7]。2)在對患者進行檢測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標本與患者的信息匹配錯誤、標本污染或者是操作失誤等醫(yī)療差錯,通過本院對三組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在對患者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醫(yī)療差錯,但是組間相比并沒有顯著差異,每組進行檢測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1例或是2例的醫(yī)療差錯,但是并沒有對此次診斷治療造成太大影響。
綜上所述,血清學檢驗或是細菌學檢驗對于布氏菌病的陽性檢出率都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是對患者進行血清學與細菌學的聯(lián)合檢驗可以大大提高此種疾病的陽性檢出率,因此臨床應(yīng)用當中,最好采用聯(lián)合檢測方法檢查此種疾病。
參考文獻
[1] 趙會晶,牛淼,呂永強.細菌學及血清學檢驗在布氏菌病診斷中應(yīng)用[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8,46(06):682,685.
[2] 孫平.用細菌學檢驗和血清學檢驗診斷布氏菌病的效果對比分析[J].甘肅科技,2018,34(10):112-113.
[3] 王志峰.對布氏菌病患者進行血清學檢驗與細菌學檢驗對診斷其病情的價值對比[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05):185-186.
[4] 張云波.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學檢驗兩種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1):95-96.
[5] 王德生.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學檢驗以及細菌學檢驗結(jié)果的對比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5):109-110.
[6] 王曉瑩.探究布氏菌患者血清學檢驗與細菌學檢驗的結(jié)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2):158,164.
[7] 魏峰.細菌學、血清學檢驗在布氏菌病患者中的應(yīng)用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4):104-105.
文章編號:WHR201809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