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燕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云南 麗江 674100)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將畢業(yè)論文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二級指標,論文選題的性質、難度、份量、綜合訓練等都是評估的主要觀測點[1]。作為檢驗本科階段教學成果的重要方式,畢業(yè)論文理應體現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而好的選題則是邁向一篇合格的畢業(yè)論文的第一步。張金福曾統計過2000-2016年間國內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的研究現狀,發(fā)現在各專項研究中對論文標題/選題的關注度是最高的[2]。這反映了學界對論文選題重要性的普遍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問題,目前相關研究多以公立院校為對象,針對獨立學院的屈指可數,相關統計數據更是極度缺乏。張金福也指出過在該領域參與研究的學校類型不平衡這一現象,74.9%的論文都是針對二本公立院校的研究[2]。而獨立學院與公立院校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生源質量、以及教學管理等許多方面都有較大差距,因此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更多、更復雜。在歷屆畢業(yè)論文指導的過程中,發(fā)現諸多問題都對獨立學院的論文完成質量產生了影響,其中選題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尤為突出。本文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為例,探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問題。本文收集了我校2017-2019屆英語專業(yè)共516名學生的畢業(yè)論文題目,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初步的統計與分析,總結了學生的選題傾向特征,并就如何提高論文選題質量提出了建議,以期為同類院校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選題提供參考和幫助。
我校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選題共分為文學、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翻譯、語言與二語習得、教學法五個方向,本文也以此作為統計選題方向的分類標準,這與鄭秀戀[3]、王曉燕[4]、吳紅巖[5]等人在研究中使用的分類標準一致。本文首先依據該分類標準對近3屆516篇畢業(yè)論文題目進行統計,具體統計結果見表1。
經過仔細分析,發(fā)現我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選題存在如下傾向:
表1 2017-2019屆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選題方向統計
從表1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學生論文選題高度集中在文學和文化與跨文化交際兩個方向。其中文學方向的論文比例居首,高達40.5%,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方向緊隨其后,占38.2%。選擇以上兩個方向的論文篇數合計占到了論文總篇數的78.7%。這與上述鄭秀戀[3]、王曉燕[4]、吳紅巖[5]在幾所公立院校的統計結果都不相同,說明獨立學院學生的選題傾向有自己的獨特性,學生對文學、文化類選題有更濃厚的興趣。部分原因是這方面的論文參考資料非常豐富,容易收集,而且文化方面的論題更容易結合生活實際找到切入點。
與文學和文化方向論文扎堆的熱鬧景象相反,翻譯方向的論文篇數只占10.1%。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翻譯理論高深難懂,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太容易駕馭。
語言與二語習得方向和教學法方向更是少人問津,分別只占總篇數的7.9%和3.3%。尤其是教學法方向,近三年來只有17篇相關論文,是所有選題方向中論文篇數最少的。究其原因,教學方面的論文需要大量的數據收集和統計,甚至需要教學實驗來進行實證研究,由于我校開出的相關課程較少,學生也缺乏教學方面的經歷和經驗,因此難度較大,選擇人數較少。而語言學方面的資料比較專業(yè),抽象難懂,因此也乏人問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獨立學院畢業(yè)論文具有選題高度集中的傾向。而選題的過分集中顯然不利于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揮[6]。
對各選題方向論文分別進行微觀梳理,發(fā)現選題同類化現象比較嚴重。
文學方向209篇論文中有205篇都是作品文本研究,視角無非主題分析、人物分析、婚姻愛情觀分析、寫作手法分析、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幾類。且大多是單一文本研究,只有11篇論文涉及比較文學研究。陸道夫提出學士學位論文中的文學研究可以圍繞作家傳記研究、作品文類研究、批評理論研究、思潮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五個方面來思考選題[7]。由此可見,獨立學院文學方向的論文選題還有極大空間待發(fā)掘,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文學研究。
翻譯方向的論文大半都集中在影視劇的字幕翻譯,翻譯策略和翻譯錯誤分析也較多,理論視角幾乎都是功能翻譯學派的目的論和功能對等理論。如《從目的論角度分析***的翻譯》、《從功能對等理論角度分析***的翻譯》之類的題目比比皆是。
文化方向論文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差異、教育觀、價值觀、婚戀觀、飲食文化、節(jié)日文化和跨文化交際幾個方面。
語言方向論文主要涉及詞匯,或是從跨文化交際角度來研究各類語言現象,如委婉語、禁忌語、言語幽默等。
以上分析說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研究視角非常有限,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從而導致相似題目較多的現象比較嚴重。
部分論文選題忽視了專業(yè)相關性,與英語的關系不大,如《論動畫片對現在兒童的啟蒙作用》、《論當代整容熱》、《父母對兒童教育的影響》、《論提高女性社會地位的方式》、《電子商務在酒店業(yè)的應用分析》、《寡頭政治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論游戲的電影化進程》、《論蘋果公司的成功》等。一般來講,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應在英語語言研究、英語學習與應用研究、英語教學研究、英語文學研究、英語國家文化研究、翻譯研究等相關學術范圍。與英語或英語國家完全無關、或是學術性不強的題目不應在考慮之列。
文學方向的部分論文研究對象甚至為非英語作家的作品,包括易卜生《玩偶之家》(挪威語)、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妮娜》(俄語)、莫泊桑 《羊脂球》和小仲馬《茶花女》(法語)、席勒《陰謀與愛情》(德語)。雖然這些作品都有英譯本,但并不是英語國家、英語作家的作品,不應出現在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畢業(yè)論文選題范圍內。且學生在論文內對作品內容的直接引用都充斥著大量的語言錯誤,說明學生甚至都沒有去讀英譯本,引文應該都是對中譯本內容自行翻譯甚至在線翻譯的結果。這一點也可以從參考文獻中得到印證。上述論文參考文獻中列出的作品版本基本都是中譯本。
這暴露出了獨立學院存在論文指導不到位、選題審批不嚴等亂象。同時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不夠熟悉,沒有養(yǎng)成閱讀英文原著作品的習慣。學術態(tài)度也不夠嚴謹。
這一現象是比較突出的。許多學生對于自己的論文要研究什么問題缺乏清晰的認知,反映在選題上就是題目范圍太大,往往只給出了一個非常寬泛的研究領域,并沒有具體的切入點,因而也未能準確概括要研究的問題。論文選題不能僅僅是界定一個研究范圍,而是必須準確概括自己所要論述的問題[5]。大而空的選題對于學生而言便利之處在于比較容易收集資料,有話可說,但實際寫作起來必然會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沒有重點,很難在有限篇幅內將問題討論清楚。只有對論文題目進行限定,才能夠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6]。
例如某篇論文的最初題目是《淺析粵語和英語的關系》。這樣的論題其實很難在5000字左右的篇幅之內討論清楚,因此指導教師建議將題目限定在粵語與英語在某些方面的關系,后來學生將題目改為《淺析粵語和英語之間的借詞現象》,這樣就有了具體的切入點來研究粵語與英語的關系,比較容易形成清晰、明確的觀點。類似的題目還有《淺析中式英語的成因及對策》,后來改為《從英專學生的漢譯英錯誤看中式英語的成因及其對策》。又如《〈白雪公主〉的人物形象分析》修改為《〈白雪公主〉中公主與王后的人物形象分析》。再如《淺析〈道林·格雷的畫像〉的藝術魅力》改為《〈道林·格雷的畫像〉的寫作手法分析》。
總之,題目范圍太大,一是很難在有限的篇幅之內對研究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二是容易浮于表面,難以形成清晰的立論。
516篇論文中有多達111篇都是在研究影視作品,且多是在分析作品的主題、人物形象或是挖掘其文化內涵。另外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也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切入點。還有部分論文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影視作品中的言語和對話。比較熱門的作品有《唐頓莊園》、《阿甘正傳》、《生活大爆炸》、《功夫熊貓》、《金剛》、和《肖申克的救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些新的電影作品也及時獲得了關注。學生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文化元素,反映在自己的論文中。反映美國歷史及社會文化的 《為奴十二載》(2013)、《血戰(zhàn)鋼鋸嶺》(2016)、《逃出絕命鎮(zhèn)》(2017),具有濃厚英倫風情的《王牌特工》系列電影,改編自埃及神話的《神戰(zhàn):權力之眼》(2016),以墨西哥亡靈節(jié)為靈感的 《尋夢環(huán)游記》(2017),2015年登陸美國Netflix網站、同時也是首部在美國主流播放平臺播出的國產劇 《甄嬛傳》(美版)都進入了畢業(yè)論文的選題。
另外,文學方向熱門的研究作品中也有不少是業(yè)已經過影視化改編的作品,如 《飄》(《亂世佳人》)、《傲慢與偏見》、《了不起的蓋茨比》等。不難推斷這些影視化版本的存在對學生了解相應文學作品、乃至將該作品選做畢業(yè)論文的研究對象必然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影視作品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學生看來影視作品比較容易分析,相關資料也非常豐富且容易獲取。但是畢業(yè)論文不能只停留在作品賞析或觀后感的層面,需要有一定視角和深度,這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因此要注意到影視作品對獨立學院學生選題傾向的影響力極大,建議開設影視文學欣賞類課程,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從而增加研究深度。
分析發(fā)現各方向論文的研究對象許多都來自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或是當下的社會熱點。各方向論文選題中都不乏一些新穎、有趣的例子。
翻譯方向一些論文及時捕捉到了當今社會和生活實際中最新的熱點,并能結合相關翻譯理論進行研究分析。如《從目的論角度淺析美版〈甄嬛傳〉字幕的翻譯》、《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中華各地美食英譯策略——以〈舌尖上的中國3〉為例》、《從目的論淺談2012-2017政府工作報告的漢英翻譯》?;蚴欠治銎渲械姆g技巧與策略,如《魔獸世界字幕翻譯技巧與策略分析》、《電子游戲巫師3字幕翻譯的策略研究》、《論中英文網絡流行語的互譯》等。這些選題或是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密切相關,或是緊密聯系社會實際,都是很好的選題視角,反映出獨立學院學生對當下的流行和熱點嗅覺非常敏銳、反應非常迅速。
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方向論文選題中將英語國家文化與中國地方、民族文化結合是一個亮點,相關題目有《淺析基督教對傈僳族文化的影響》、《中國客家茶文化與英國茶文化的比較分析》、《從維密秀看西方時尚界對中國傳統審美的解讀》等。
語言與二語習得方向有一篇論文 《論手機APP在高校英語課外學習中的應用——百詞斬》選題思路也是值得肯定的。
盡管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論文選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也可以看出獨立學院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對熱點新事物的嗅覺非常靈敏。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勵,并應以此為突破口,在論文選題指導過程中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尋找社會生活中的熱門和畢業(yè)論文的結合點,從而拓展選題范圍,找到新的選題角度。
根據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存在選題集中、題目同類化程度高、忽視專業(yè)相關性、選題范圍偏大等一系列問題,應集中精力予以解決。但同時也表現出對影視作品和熱點現象的強烈興趣,這一點要加以引導、利用,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入的、有學術價值的研究。因此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 (2000年修訂)》將英語專業(yè)課程分為三種類型: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英語專業(yè)知識課程和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8]?;诖藢Κ毩W院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需要適當增加英語專業(yè)知識課程的比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在課程設置上有重專業(yè)技能、輕專業(yè)知識的傾向,這源自于大部分獨立學院的目標定位和辦學方針都是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但是選題傾向分析暴露出學生理論學習不夠深入,基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限制了學生選題的廣度和深度。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偏好自己熟悉的領域和淺近、容易駕馭的題目,而在翻譯、語言、教學等對專業(yè)理論知識有較高要求的領域大都存在畏懼心理??梢?,要想提高畢業(yè)論文寫作質量,英語專業(yè)知識課程的建設是重中之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應該努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應用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理論素養(yǎng)之間尋求平衡,不能過于片面,忽略專業(yè)知識課程的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文學、語言學、教學法等專業(yè)知識課程要予以足夠重視。文學作品選讀類的課程也要多開,監(jiān)督學生多讀英文原著。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和研究態(tài)度,不能敷衍塞責。
其次,要將畢業(yè)論文寫作教學融入各項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中。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開出的專業(yè)技能課程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基礎階段,如閱讀、寫作、筆譯、口譯等課程非常豐富。而畢業(yè)論文寫作課程則往往是在高年級階段才會開出。吳紅巖認為,幫助學生尋找論文選題應該成為專業(yè)課教師教學活動的一部分[5]。如果能夠在低年級專業(yè)技能課程中就開始融入論文寫作的訓練,學生就有非常充分的時間去尋找畢業(yè)論文的選題,而且在日常的專業(yè)技能訓練中學生更容易獲得啟發(f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乃至迸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意。
最后,要增設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即與英語專業(yè)有關聯的其他專業(yè)知識課程,如影視、教育、新聞、文化、經貿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課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尋找到與英語學科的結合點。例如學生對影視作品興趣較大,但實際寫作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分析影視作品的論文都寫成了觀后感或是作品賞析,沒有角度和深度。這說明學生比較欠缺相關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建議增設一些專業(yè)選修課程,供有需要和有興趣的同學選修。
首先要加強學生在教育方向的實習和實踐要求。教育教學實踐是該方向學生論文選題的最重要來源,脫離實際教學經歷的論文選題既難以尋找也難以操作。而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則可以很方便地開展教學實驗,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也很容易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靈感。更不要說教育教學實踐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提升還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實習和實踐經歷對于其他選題方向的論文寫作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這一方面,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該校對2015屆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工作進行了一項改革,要求學生首先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完成一項實踐項目[9]。無論是教育實踐還是翻譯、旅游、商務實踐,有了在實踐活動中記錄、收集的數據資料和心得體會,畢業(yè)論文寫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英語不僅僅是知識,也是技能,學生不應該只困守于課堂和書本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展開實踐,讓他們意識到在應用和教授語言的活動中可以更容易地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遠勝于閉門造車的艱難。
要建立健全畢業(yè)論文導師制度。指導教師要從選題階段就開始干預,幫助學生厘清選題角度和方向。如果論文指導介入得足夠早,那諸如選題范圍過大、選題與專業(yè)不相關等問題就能及時避開。同時選題階段是論文寫作的初期,此時的嚴格要求和管理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學風和嚴謹、認真的學術態(tài)度,避免學生產生懈怠和散漫的念頭。
同時論文導師要重視資料收集階段對學生的指導。獨立學院學生的學術意識和學術能力較弱,收集參考資料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許多論文的參考文獻中都出現了沒有學術價值的資料來源,如通俗讀物、網絡科普文章等。更有許多參考資料與論文主題關系不大。收集資料階段導師的介入可以幫助學生規(guī)避許多無用或是不夠嚴謹的資料來源,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尋找選題,一舉兩得。
此外,還可以考慮導師提供選題(范圍)與學生自主選題相結合。由于自身專業(yè)知識的薄弱和實踐經歷的欠缺,很多學生在選題階段是完全茫然的,既沒有明確的個人興趣方向,也不清楚論文選題的基本原則,往往要經歷多個失敗的選題之后才能最終給出一個可行的題目,在選題階段浪費大量時間。由導師直接來提供選題或是選題范圍無疑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而且論文導師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提供一個選題范圍給學生,指導起來也更容易。林克難就曾明確提出,外語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的撰寫應該由教師命題[10]。
綜上,指導教師對畢業(yè)論文的介入要足夠早、足夠充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前規(guī)避許多可能出現的問題,從源頭上提高畢業(yè)論文的質量。
畢業(yè)論文寫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論文選題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收集到足夠資料,形成清晰的觀點,順利展開論文寫作。因此,對于論文選題傾向的分析非常有必要。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選題傾向分析中發(fā)現的種種問題和趨勢絕非個案,提出的相應建議對于其他同類院校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