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萍,蔡望秋,陳尚龍,陳安徽,李 超
(1.徐州工程學院 食品(生物)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18;2.徐州工程學院 江蘇省食品資源開發(fā)與質(zhì)量安全重點建設實驗室,江蘇 徐州 221018)
Fe和Zn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1],眾所周知,長期缺Fe或Zn對人體健康具有較大的危害[2]。豬肝系列產(chǎn)品中含有豐富的Fe和Zn,之前的研究以測定Fe和Zn總量為主,對其形態(tài)分析較少[3]。相關研究報告表明[4-7],人體對微量元素的吸收與其形態(tài)密切相關,與無機態(tài)相比,有機態(tài)的金屬元素更易被人體吸收。近年來,隨著對微量元素研究的深入,已有一些形態(tài)分析研究報道,MEI T等[8]利用高效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發(fā)現(xiàn),金針菇水溶性蛋白中至少含有6種含硒蛋白,約占總可溶性硒的7.0%;李紅衛(wèi)等[9]利用4-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柱前衍生,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富硒米曲霉中有機硒形態(tài)的分析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實驗動物模型可以較好的模擬人體消化和吸收的過程,但其成本高、耗時、耗力。本實驗以實驗室研制的豬肝醬為研究對象,采用體外全仿生消化(含消化酶)技術[10-13]模擬豬肝醬在胃、腸中消化,依據(jù)化學仿生(人工胃、腸)與醫(yī)學仿生(酶的作用)原理,模擬豬肝醬經(jīng)胃腸環(huán)境的轉(zhuǎn)運機制,研究胃、腸所含的無機物、有機物及消化酶對豬肝醬中Fe、Zn形態(tài)和生物可給性的影響。利用0.45 μm微孔濾膜分離懸浮態(tài)和可溶態(tài),通過D101大孔樹脂實現(xiàn)無機態(tài)和有機態(tài)的分離。微波消解后使用高分辨-連續(xù)光源原子吸收光譜(high resolution-continuum sour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HR-CS AAS)儀[14-18]測定各形態(tài)Fe和Zn的含量,為科學補充Fe和Zn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豬肝醬:實驗室研制產(chǎn)品。
粘液素、牛血清白蛋白、黏蛋白、胰液素、淀粉酶、脂肪酶(均為生化試劑):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KCl、KSCN、NaH2PO4、Na3PO4、NaCl、NaOH、CaCl2、NH4Cl、NaHCO3、KH2PO4、MgCl2(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ContrAA 700高分辨-連續(xù)光源原子吸收光譜儀(簡稱HR-CS AAS):德國Analytik Jena公司;XT-9900型智能微波消解儀、XT-9800多用預處理加熱儀:上海新拓微波溶樣測試技術有限公司;CascadaTM實驗室超純水系統(tǒng):美國Pall公司;3-30K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德國Sigma公司;L550臺式低速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
1.3.1 豬肝醬制作工藝流程[19-21]
腌制:將瀝水后的豬肝和五花肉加入香料,滾揉腌制30 min。腌制配比:豬肝100 g,五花肉10 g,料酒3 g,蔥1 g,姜3 g,蒜3 g,白砂糖2 g。
炒制:將20 g植物油和5 g豬油加入鍋中,加熱后加入蒜末和姜末,出味后依次加入五香粉、鹽、味精、淀粉、糊精等進行炒制,炒制時間為3 min。
炒制配方:豬肝100 g,五花肉10 g,蒜3.75 g,姜3.75 g,五香粉1 g,鹽3.75 g,味精0.5 g,淀粉3.5 g,糊精7 g,亞硝酸鈉1.2 g,復合磷酸鹽1 g。
脫氣:將斬拌好的樣品真空滾揉10 min。
殺菌:將灌裝好的豬肝醬121 ℃殺菌60 min。
1.3.2 儀器工作參數(shù)
HR-CS AAS(火焰法)測定Fe和Zn的工作參數(shù)見表1。同時進行乙炔流量和燃燒器高度的優(yōu)化。
表1 HR-CS AAS工作參數(shù)Table 1 Working parameters of HR-CS FAAS
1.3.3 樣品前處理及其Fe和Zn的測定
參考文獻[1],采用微波消解處理豬肝醬及其胃、腸消化后的樣品,根據(jù)Fe和Zn的實際濃度,進行適當稀釋,最后再使用HR-CS AAS按表1的工作參數(shù)測定Fe和Zn。
1.3.4 消化液的制備
參考文獻[22],分別加入唾液、胃液、十二指腸液和膽汁中所含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利用HCl和NaHCO3調(diào)節(jié)pH值,再用超純水定容至500 mL,置于4 ℃冷藏保存?zhèn)溆茫褂们霸诖嘶A上分別加入相應的消化酶。
1.3.5 模擬豬肝醬在胃中消化
在50.0 g豬肝醬中添加5.00 mL唾液,混勻后在37 ℃、60 r/min條件下恒溫振蕩5 min后;再添加75.0 mL胃液,混勻后在37 ℃、60 r/min條件下恒溫振蕩2 h[22];結(jié)束后將樣品轉(zhuǎn)移至適當離心管中,通過離心實現(xiàn)固液分離,稱量上清液(豬肝醬胃全仿生消化液)質(zhì)量。
1.3.6 模擬豬肝醬在腸中消化
在50.0 g豬肝醬中添加5.00 mL唾液,混勻后在37 ℃、60 r/min條件下恒溫振蕩5 min后;添加75.0 mL胃液,混勻后在37 ℃、60 r/min條件下恒溫振蕩2 h;再添加100.0 mL十二指腸液和40.0 mL膽汁,混勻后在37 ℃、60 r/min條件下恒溫振蕩7 h;結(jié)束后將樣品轉(zhuǎn)移至適當離心管中,通過離心實現(xiàn)固液分離,稱量上清液(豬肝醬腸全仿生消化液)質(zhì)量。
1.3.7 懸浮態(tài)與可溶態(tài)的分離和測定
將一定質(zhì)量的豬肝醬胃全仿生消化液轉(zhuǎn)移至適當離心管中,通過高速離心實現(xiàn)固液分離,再將上清液通過0.45 μm濾膜,懸浮態(tài)將被濾膜截留下來,通過的為可溶態(tài)[1],并稱其質(zhì)量。再按1.3.3方法對可溶態(tài)樣品進行處理和測定。按同樣的方法處理豬肝醬腸全仿生消化液。
懸浮態(tài)Fe(或Zn)=Fe(或Zn)總量-可溶態(tài)Fe(或Zn)
1.3.8 無機態(tài)與有機態(tài)的分離和測定
參考文獻[22],處理D101大孔吸附樹脂,將一定質(zhì)量的可溶態(tài)溶液通過樹脂,用體積分數(shù)1%的HNO3按一定流速洗滌樹脂,再按1.3.3方法對洗脫液樣品進行處理和測定,洗脫液樣品中Fe和Zn為無機態(tài)。
有機態(tài)Fe(或Zn)=可溶態(tài)Fe(或Zn)-無機態(tài)Fe(或Zn)
1.3.9 Fe(或Zn)生物可給性的計算
模擬豬肝醬在胃、腸中消化,F(xiàn)e(或Zn)生物可給性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BA為Fe(或Zn)的生物可給性,%;TK為胃、腸消化液中可溶態(tài)Fe(或Zn)含量,μg/g;TZ為豬肝醬中Fe(或Zn)總量,μg/g。
使用HR-CS AAS測定Fe和Zn時,利用儀器自帶優(yōu)化功能對不同測定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優(yōu)化結(jié)果見表2。
由表2可知,HR-CS AAS測定Fe的最佳參數(shù)為乙炔流量80 L/h,燃燒器高度5 mm;測定Zn的最佳參數(shù)為乙炔流量90 L/h,燃燒器高度6 mm。
表2 測定參數(shù)的優(yōu)化Table 2 Optimization of determination parameters
使用HR-CS AAS測定不同濃度的Fe標準溶液,吸光度值以A表示,F(xiàn)e標準溶液濃度以c表示,經(jīng)儀器自帶軟件繪制,得Fe回歸方程為A1=(-0.001 375 2+0.025 587 4×c1)/(1+0.019 396 3×c1),相關系數(shù)R2為0.999 5;同理,得Zn回歸方程為A2=(-0.018 503+0.131 201 5×c2)/(1+0.128 793 8×c2),相關系數(shù)R2為0.999 1;Fe和Zn標準工作曲線的相關系數(shù)R2均≥0.999,這表明濃度與吸光度值有良好的關系。
將一定量Fe、Zn標準溶液和豬肝醬樣品一起置于微波消解罐中進行微波消解,按1.3.3方法進行處理和測定,重復6次,計算加標回收率[23],結(jié)果見表3。
由表3可知,F(xiàn)e平均加標回收率為103.7%,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1.28%;Zn平均加標回收率為96.8%,RSD=1.58%。這表明按1.3.3方法進行處理和測定,結(jié)果準確可靠。
表3 加標回收率測定結(jié)果Table 3 Results of adding standard recoveries
胃、腸消化后豬肝醬中Fe的形態(tài)分析,結(jié)果見表4。
由表4可知,豬肝醬含有豐富的Fe,達(112.56±3.13)μg/g;消化前豬肝醬中可溶態(tài)Fe為(9.21±0.40)μg/g,占總量的8.18%,其中有機態(tài)Fe占總量的1.75%,F(xiàn)e的生物可給性為8.18%;豬肝醬在模擬胃中消化后可溶態(tài)Fe為(21.24±0.52)μg/g,占總量的18.87%,其中有機態(tài)Fe占總量的8.02%,F(xiàn)e的生物可給性為18.87%;豬肝醬在模擬腸中消化后可溶態(tài)Fe為(29.22±0.76)μg/g,占總量的25.96%,其中有機態(tài)Fe占總量的13.42%,F(xiàn)e的生物可給性為25.96%。
表4 消化液中Fe的形態(tài)分析Table 4 Speciation analysis of Fe in digestive juice
相比消化前,胃消化后除懸浮態(tài)Fe,其他各形態(tài)Fe的含量都所有增加,生物可給性變大;相比胃消化,腸消化后除懸浮態(tài)Fe,其他各形態(tài)Fe的含量都所有增加,生物可給性變大;這表明胃、腸消化都是將一部分懸浮態(tài)Fe消化成可溶態(tài)Fe,其中以有機態(tài)Fe為主,有利于人體吸收。
胃、腸消化后豬肝醬中Zn的形態(tài)分析,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知,豬肝醬含有豐富的Zn,達(41.38±1.14)μg/g;消化前豬肝醬中可溶態(tài)Zn為(8.13±0.36)μg/g,占總量的19.65%,其中有機態(tài)Zn占總量的1.81%,Zn的生物可給性為19.65%;豬肝醬在模擬胃中消化后可溶態(tài)Zn為(12.48±0.32)μg/g,占總量的30.16%,其中有機態(tài)Zn占總量的7.85%,Zn的生物可給性為30.16%;豬肝醬在模擬腸中消化后可溶態(tài)Zn為(18.48±0.49)μg/g,占總量的44.66%,其中有機態(tài)Zn占總量的16.09%,Zn的生物可給性為44.66%。
相比消化前,胃消化后除懸浮態(tài)Zn,其他各形態(tài)Zn的含量都所有增加,生物可給性變大;相比胃消化,腸消化后除懸浮態(tài)Zn,其他各形態(tài)Zn的含量都所有增加,生物可給性變大;這表明胃、腸消化都是將一部分懸浮態(tài)Zn消化成可溶態(tài)Zn,其中以有機態(tài)Zn為主,有利于人體吸收。
表5 消化液中Zn的形態(tài)分析Table 5 Speciation analysis of Zn in digestive juice
通過單因素試驗,確定Fe最佳測定條件:乙炔流量為80 L/h,燃燒器高度為5 mm;Zn最佳測定條件:乙炔流量為90 L/h,燃燒器高度為6 mm。在此條件下,測定豬肝醬中Fe含量為112.56 μg/g,Zn含量為41.38 μg/g。胃、腸消化后除懸浮態(tài)Fe和Zn,其他各形態(tài)Fe和Zn的含量都有所增加,生物可給性變大,這表明胃、腸消化都是將一部分懸浮態(tài)Fe和Zn消化成可溶態(tài)Fe和Zn,其中以有機態(tài)Fe和Zn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