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旺仔
摘 要 本文基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群體差異性角度入手,分析了形成群體差異性的內在原因,并針對研究生的思政政治特點,提出從發(fā)揮導師教書育人作用,實現(xiàn)研究生教育主體多元化、完善培養(yǎng)體系,實現(xiàn)業(yè)務培養(yǎng)和思政教育的緊密結合、發(fā)揮研究生的主體性,鼓勵研究生自我教育、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問題,增強教育的說服力等四個方面不斷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養(yǎng),推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 研究生 本科生 思想政治教育 群體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日益增長,研究生個性思想特征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其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多樣化?;谘芯可捅究粕乃枷氩町愋裕@然不能生搬硬套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應該借鑒其成熟經驗,結合自身特性,探索出一條適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1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群體差異性
1.1思想意識層面
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發(fā)生著復雜且深刻的變化,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新趨勢,對剛剛成年的大學生產生了深入的影響和極強的沖擊,而且大學階段正值他們“三觀”的行程時間段,很容易接受外界事物和思想的影響,其思想政治意識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而研究生群體則不同,他們經過大學四年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社會經歷,思想也趨于成熟,判斷力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形成了穩(wěn)定的思想意識。另外,研究生所面臨的種種現(xiàn)實因素,例如感情因素、經濟壓力、就業(yè)壓力等,也對研究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形成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1.2政治意識層面
政治意識教育是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政治意識教育的加強以及我黨在治理國家層面的卓越成就,讓當代大學生在政治覺悟上能與黨中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也讓他們形成了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信念。不過由于本科生相較于研究生初入社會,年齡也較小,社會閱歷不足,對政治事件還不夠敏感,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沖動,做出過激行為,甚至有時會被外部政治勢力所利用,從而對當前的國內外政治局勢作出錯誤的認識和判斷,并可能出現(xiàn)暫時的政治信任危機。而研究生則不同,他們閱歷較為豐富,年紀較大,情緒穩(wěn)定,有較強的自我判斷能力,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較高,基本具備了自我思考、自我判斷的能力,能夠從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國內外發(fā)生的政治事件。不過研究生由于面臨著更大的就業(yè)、經濟、心理等方面的壓力,使得他們在入黨動力方面,變現(xiàn)出了一定的功利性。
2形成群體差異性的內在原因
2.1教育程度的差異性
人的思想認識的深淺受多方面的影響,如社會的閱歷、年齡的大小、家庭環(huán)境等,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忽視——接受教育的程度。本科生剛進入大學階段,涉事尚淺,思考問題,處理事情還主要停留在感性層面,多依靠主觀判斷,意氣用事成分較大。而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則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學習階段,接受到了更為系統(tǒng)全面的學習和理論研究,這使其養(yǎng)成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看待和處理問題更加理智和全面。
2.2群體結構的差異性
就學生的來源來講,本科生的來源比較單一,絕大部分為高中畢業(yè)生,但研究生的生源來源則廣泛很多也更加復雜,往屆生、應屆生、在職生、脫產生、工作一段時間又繼續(xù)讀研的學生等等,他們的社會關系、人生閱歷、思想意識趨于多元化。在年齡結構上,本科生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到22周歲,研究生的年齡跨度則比較大。
2.3自我意識的差異性
在校本科生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到22周歲之間,其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三觀”正處于形成期,判斷力還有待加強,這就使得本科生的自主獨立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趨同性尚不明顯。相較于本科生,研究生的身心發(fā)展已經趨于成熟,他們大多數(shù)人已經具有了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主觀層面,研究生的價值取向更多程度上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實現(xiàn)意識更強。在客觀層面,由于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主要是圍繞研究方向而展開的,而不是以班級為中心,這就使得他們和不同研究方面的同學日常接觸和溝通很少,班級集體意識較為淡薄,學習生活也主要以個體行動為主。這些也就自然構成了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身心基礎。
2.4培養(yǎng)制度的差異性
與本科生以班級和專業(yè)來進行集中教育的模式不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則不同,其普遍實行的模式為導師負責制 ,研究生在讀期間,其科研學習主要是在研究生導師的統(tǒng)一指導和教育下進科研活動和專業(yè)學習,由于他們的活動范圍主要圍繞課題組展開,所以他們參加班級活動比較少,科研學習的地點也不再是教室為主,而是研究生工作室、導師工作室、實驗室和圖書館等地方,這樣就使得他們的學習特點呈現(xiàn)出獨立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學工管理部門很難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不便于統(tǒng)一管理。
2.5心理壓力的差異性
本科生和研究生心理壓力的差異性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來源于學業(yè)上的壓力。本科生學業(yè)上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在課程學習上能不能過關以及能否取得高分上,而研究生則不同,他們在學業(yè)上的壓力在于能否在科學研究上取得進展和突破,獲得有效的成果。第二個方面來源于就業(yè)上的壓力。對于本科生而言,社會對其期望值和其對于就業(yè)待遇的期望值遠沒有研究生的高,而且因為他們畢業(yè)的年齡大部分只有22歲左右,可選擇的余地很大,如果他們對于工作不滿意,還有一個緩沖期——選擇考研。對于研究生而言,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更高等級的學習階段,他們會對自己日后的工作崗位、薪酬待遇、社會地位等有更高的期望,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生源質量也出現(xiàn)了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這會與他們的期望形成矛盾,會給研究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第三個方面來源于經濟方面的壓力。本科生正常來說會比研究生早三年進入工作崗位,已經實現(xiàn)了經濟獨立,研究生因為還需要完成三年學業(yè),這期間他們是不能實現(xiàn)經濟獨立的,而且大多數(shù)選擇考研的學生其家境一般,收入不高,除了要滿足自己日常的生活開支外,也會給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
3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通過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群體差異性和形成群體差異性的內在原因的比較與分析,提示我們在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探索出一條適合其發(fā)展的正確路徑,如此方可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1發(fā)揮導師教書育人作用,實現(xiàn)研究生教育主體多元化
以往的教育經驗認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主要依靠輔導員和學生組織來實施,這是較為片面的,也很難達到教育的效果。從研究生日常所接觸的群體來看,最常和他們接觸的除了輔導員和學生組織之外,其實還有一股常常被我們所忽視的力量——導師,導師在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導師是促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組織者、影響者和實施者。導師不但在科研上有很深的建樹,而且擁有熱愛教育事業(yè)和忠于科學研究的精神,導師的這些特質都會在與研究生的日常接觸中,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要樹立“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責任人”的觀點,充分發(fā)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導師在對研究生進行科研指導的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積極和和研究生輔導員進行溝通,和輔導員一起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積極制止其出現(xiàn)的錯誤甚至歪曲的思想政治意識,注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另一方面,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引導導師不僅僅要從科研學習方面還要有意識的從思想政治、就業(yè)推薦、道德人格等多方面對研究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并在導師工作考核中加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塊,制定對應的考核機制,定期組織導師交流教書育人工作經驗。
3.2完善培養(yǎng)體系,實現(xiàn)業(yè)務培養(yǎng)和思政教育的緊密結合
在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中,如招生培養(yǎng)、課程學習、中期匯報、論文答辯、學位評審等各個關鍵點,都需要在其中適度、有機地加入研究生理論素養(yǎng)、理想信念、心理素質、學術品質等方面的考察,深化對思想政治素質的考核要求,增加和思想政治素質有關的行為因素和知識因素,全過程、多方位、深領域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對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導向及促進作用、在實踐中的執(zhí)行程度、實際效能等方面加強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的修正和評估,適度、有機地促進研究生的業(yè)務培養(yǎng)和思政教育的緊密結合。
3.3發(fā)揮研究生的主體性,鼓勵研究生自我教育
隨著受教育者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成為了一種激發(f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讓他們產生提升自我思想道德品質的內在需要的過程,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強制和壓抑受教育者的過程。所以,在教育方法上,應把“實事”和“應是”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生活世界”和“教育世界”的融合。在調動研究生的主體性方面,要正確引導和鼓勵研究生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建自治組織的平臺,如校院兩級學生會、學生基層黨組織、社團、班級等,權力下放,引導他們自主開展文體、科技學術、社會實踐活動,如中外研究生學術論壇、研究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各類文體競賽等,通過此類活動,喚醒和鍛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加強研究生之間的交流,豐富研究生的業(yè)余生活,實行研究生生活學習的橫向和縱向協(xié)同發(fā)展。
3.4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問題,增強教育的說服力
受客觀環(huán)境以及主觀壓力的影響,使得研究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功利化傾向明顯,所以針對研究生群體而言,如果要切實發(fā)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增強其親和力和說服力,歸根結底需要著力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困難,切記脫離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實際,切忌“假大空”、“形而上”。研究生面臨的壓力更為多元且復雜,愛情、學業(yè)、就業(yè)、經濟、家庭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剛入職場的恐慌和壓力、現(xiàn)實和期望的落差、困難家庭的經濟壓力、科研任務的繁重等使得他們往往很難應付。因此,研究生輔導員、導師、院系、學校、企業(yè)要努力形成合力,體現(xiàn)人文關懷、加強幫助舉措、營造和諧氛圍,通過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問題,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結語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一個特殊群體,基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群體差異性,顯然不能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對研究生進行教育,而應該借鑒其成熟經驗,結合自身特性,不斷創(chuàng)新,在新形勢下全方面、多渠道地探索出一條適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徑。在探索和研究新方法和新路徑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始終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入研究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尊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現(xiàn)狀,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問題,增強教育的說服力,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養(yǎng),推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Z].2010-11-17.
[2] 馬化祥.關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對策的若干思考[J].理論探索,2008.
[3] 李紅麗.把握研究生群體特點增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
[4] 馮剛.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
[5] 王濤.加強新時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