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人文性特點,在將人文教育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改革時,要在教學中傳遞實用性強的人文知識,注重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將知識轉變成思維品質和情感,也要考慮專業(yè)教育要求,處理好應用學科與人文教育的關系。本文探討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以人文教育視角切入改革的要點,旨在有效破解教學改革困境。
【關鍵詞】人文教育;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 朱雪梅,武漢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2017年湖北省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7501。
大學英語課程覆蓋面廣、學時較多、關注度高,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等可對學生的學習、深造甚至就業(yè)產生重要影響。英語學科承載了大量思想與人文精神,不但可以傳遞信息,還能表述文化內涵、反映歷史,具有傳播媒介作用與人文特征。改革英語教學時可以將人文教育作為切入點,在有機結合英語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表述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增強集體觀念、合作意識、民族文化意識。
為確保英語教學改革的切入點為人文教育,保證人文教育始終貫穿教學改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應注意將英語教學上升至人性層面或意識層面,在教學理念中融入人性成分。教學不僅涉及英語知識,還要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實現認知飛躍,轉變思想和行為。其次,應以人文視角引領教學改革方向,根據信息化、全球化等新形勢變革英語教學,運用靈活多變的知識傳播方式,有效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可將英語教學過程作為文化交流過程,讓學生明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提升人文素質。既可以強調西方文化中的精華,也可以宣揚中國文化中的道德、情操等。
一、在教學設計中貫穿人文教育
教學設計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英語教學時應在教學設計中貫穿人文教育,確保教學設計方案符合人文教育理論,能有機結合文化背景與語言知識,讓學生可以了解人文知識,增強人文素養(yǎng)覺悟。其次,可以在教學中設計人文色彩濃厚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入理解蘊涵在英語知識中的人文精神。如,表演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場景,或有針對性地組織演講比賽,在活動中體會人物情感精神。此外,教學設計應貼合專業(yè)知識,專業(yè)不同,融入的人文教育內容應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能為專業(yè)學習提供良好保障。
二、利用語境教學強化人文教育
語境包括文化語境、情境語境及語言語境三種類型,不同語境下的言語現象、語言現象、語言意義、語言形式能夠讓人們產生不同的解釋。在改革英語教學時應避免將語法、單詞與語境孤立開,要注重在具體語境中解釋話語意義,讓學生正確理解詞義并明確話語體現的人文知識。在利用語境教學強化人文教育時,首先可采用隱喻開展語境教學,即將機械枯燥的哲理轉變?yōu)橐捉邮艿恼Z言,讓學生以相對輕松的方式接受意志行為規(guī)范、生命內涵等人文知識,同時改善精神構建模式,提高人文教育的效率。其次,可將句子、詞匯放入特定語境中,強調句子與詞匯體現出的內涵及人文知識。還應在文化語境與情境語境中進行語篇教學,在特定語境中比較文化、討論主題及傳達人文思想。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資源
英語教材廣泛涉及了道德品質、傳奇人物、歷史事件、天文地理等領域,人文思想深刻,在教改時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改革效果。首先,要找準切入點,發(fā)揮教材語言媒質作用及人文修養(yǎng)渠道作用。學生可通過英文原版教材了解西方科研成果與文化遺產,同時要謹慎對待,避免受到某些不良價值觀等影響。選擇具有人文教育意義的素材時,應以傳遞正能量為原則。為確保教材內容能起到人文教育作用,在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資源時,應注意指導學生提前獲取相應背景知識,以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文章主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剖析文本,挖掘人文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延伸閱讀及思考,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健康的情感。
四、在教學中運用新媒介融合人文教育
新媒介具有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等特點,使用新媒介有助于構建教學共同體,可利用網絡將英語文化、人文知識引入到英語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教學的能動性,同時確保英語教學過程實現充分互動。常用的互動方式包括任務驅動及輸出驅動。如,可以讓學生針對單元主題在網上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進行課堂展示。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進行探討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人文知識,同時拓展英語知識應用能力。
五、結語
人文素養(yǎng)缺失可能嚴重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在英語教學改革中應重視實施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團隊精神、人際溝通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從人文教育的視角切入教學改革時,應創(chuàng)設多樣化與個性化課程模塊,全面整合及創(chuàng)新各類教學要素,根據國際化、信息化與全球化發(fā)展浪潮重新定位教學目標、課程價值、教學框架,強化變革意識。同時考慮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及規(guī)律,積極總結教學改革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與教學改革機制,統一規(guī)劃英語教學,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教學原則。
參考文獻:
[1]左映娟,馮蕾.大學英語寫作的評分標準維度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8):60-66.
[2]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