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若
早些年讀丁立梅的《灶糖》,看到那“奶黃色的月亮”被切下一點,作者小心翼翼地“用舌舔”“甜到心里去”,不覺心馳神往,四處旅行時總不忘麥芽糖,久而久之竟成了癡病,行走在陌生的巷口,只要聽到那撥浪鼓聲,便朝著那掛著晃晃悠悠的“麥芽糖”字牌的小三輪追過去。
我喘著氣,目光投向塑料薄膜下那長條形狀、裹著白粉的東西。
“這是麥芽糖?”我狐疑。
“是啊,是??!你嘗嘗?”他略顯渾濁的眼里透出亮光來,話音還未落,便殷勤地揭開薄膜,用小刀劃下十厘米長的一段來,在鋪滿了白粉的盤里滾了滾,用小塑料袋包好了遞給我,接著又焦急地搓著手,目光帶著些許期待,牢牢地鎖在我手中的糖上。
我被他盯得有些猶豫,那與其說是麥芽糖,不如說是驢打滾。質(zhì)感棉柔,小巧玲瓏,隱隱地從白粉中透出些焦黃的色澤。這是麥芽糖,我確定了。我記起在杭州吃過的麥芽糖,那是挑在兩根細木棒上的,琥珀色,但是吃起來不方便,又有過濃的焦味、苦味,讓人覺得有些掃興。
我回過神來,看見他更加局促地搓著手,順帶著連雙腳也輕微地踮起來,干癟的額頭竟然沁出一層汗來。
我也有些莫名其妙地慌起來,連忙咬下一口。不必咀嚼,那糖便在口中融了開來,清淡的面粉中融入了麥芽糖的甜膩與粘連,使之變得柔和,夾在糖中的芝麻也讓微弱的焦苦變得香氣四溢起來,甘甜在口腔中蔓延,連北風中的四肢百骸也逐漸溫暖起來。這滋味真是“甜到心里去了”。
我瞇著眼抬頭,卻看見那人不再是一副焦急的模樣,反而堆出笑來,干皺的皮膚因為笑容而褶在一起,顯得蒼老又幸福。
因為一個陌生人而幸福?是的。我輕微地咳了一聲,微笑著將錢遞給他。
“我孫子也愛這個?!彼袷窃卩哉Z,低頭去切他的麥芽糖,笑容溫和而遙遠。
“苦吧?”我說,“大清早做出來的糖,買的人不多。”
他搖搖頭,抬起那張因笑容而明朗的臉,將一小袋糖塞進我手里,用干枯的手掂了掂:“甜的,我做的糖甜著哩。幾十年一直這樣——心里甜就行?!?/p>
我愣了愣,看著他緩慢地翻身上車,悠悠地在人群中穿行,背影孤獨卻又幸福,似乎世間的苦與他并無關聯(lián),他只是用這一份執(zhí)著與滿足,將生活熬出麥芽糖一般焦甜適中的滋味來。
撥浪鼓聲漸行漸遠,甘甜的滋味卻在我心中久久未褪。
◆點評
考生記敘的是一位淳樸勤勞的賣麥芽糖老人,他很平常,但有個性。他的外貌因辛苦而“蒼老”,看重、自信并堅守自己幾十年的“麥芽糖”制作手藝,更為可貴的是他為顧客能享受傳統(tǒng)的甘甜而感到滿足。一句接地氣的真心話“心里甜就行”樸實真切,像“漸行漸遠的撥浪鼓聲”那樣,給讀者留下慢慢品味的悠長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