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虛我生所著書考述

2019-11-12 11:13:29王紅朝
新文學評論 2019年3期

□ 王紅朝

陳蝶仙生平簡介

陳蝶仙(1879—1940),杭州人,民國時期著名的實業(yè)家、報人、小說家、翻譯家、昆曲理論批評家、劇作家。原名陳壽嵩,字栩園,號蝶仙,別號天虛我生、惜紅生、太常仙蝶等?!疤焯撐疑钡让柕膩碓?,據(jù)他自己在一篇自傳中說:“栩為似樗之木,其材雖大而不為棟梁”,“莊周自以為醒,而仍在夢中說夢,不求永為蝴蝶,恍然無界似神仙,故號蝶仙”,又“李白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則虛生,故別號天虛我生”。

陳蝶仙生平寫詩幾千首,師從陳蓮詩、章墨舫兩位孝廉,與何公旦、華癡石并稱為“西泠三家”。

陳蝶仙小時候即愛好小說創(chuàng)作。1895年主杭州《大觀報》筆政時,作《桃花夢傳奇》和《瀟湘雨彈詞》;1898年,效仿《紅樓夢》作《淚珠緣》,轟動上海文壇。以后又陸續(xù)推出了小說《鴛鴦血》《嬌櫻記》《麗綃記》《黃金祟》,并出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成了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

1901年在杭州開設萃利公司,次年又開設石印局。1909年在浙江紹興、靖江、淮安等縣當幕僚和小官吏。1911年代理鎮(zhèn)江縣知事。后曾主編《游戲雜志》《女子世界》等雜志。1917年研制出“無敵牙粉”,在農商部登記立案,并以此創(chuàng)立家庭工業(yè)社。1918年7月,陳蝶仙正式創(chuàng)辦家庭工業(yè)社股份公司,到1922年該公司資本額達20萬元。除總廠外,還附設印刷、玻璃、制盒等配套企業(yè)。又在無錫、寧波、海寧等地設置鎂廠,在鎮(zhèn)江設蛤油、蚊香廠,在太倉設薄荷油廠。1929年在無錫創(chuàng)建利用造紙廠,后又在杭州創(chuàng)建浙江改良手工造紙廠。抗日戰(zhàn)爭前夕,家庭工業(yè)社資本達50萬元,工人有2000余名,制造產品400多種。抗戰(zhàn)開始后,家庭工業(yè)社部分遷往漢口,后又遷往湖北宜昌和四川重慶,力圖恢復生產??箲?zhàn)期間,陳蝶仙在四川銅梁改良川紙,研制生產出四川連紙;他還到自流井,利用鹽井制造碳酸鎂;到巫陵,制造碳酸鈣;到昆明籌建制粉廠等等,為發(fā)展大后方經(jīng)濟、支持抗戰(zhàn)作出了貢獻。

1940年3月24日,陳蝶仙在上海病逝,并留下遺言:平生只有兩愿未了:一、《天虛我生全集》尚未刊行;二、未能葬于桃源嶺(桃源嶺1940年還被日本占領)。

陳蝶仙是一位愛國的民族企業(yè)家,是上海機制國貨工廠聯(lián)合會的主要發(fā)起人之一,曾創(chuàng)辦《機聯(lián)會刊》,宣傳提倡國貨,主張救濟農業(yè)。他經(jīng)濟方面的文稿有《工商尺牘》和《機聯(lián)集》等。

陳蝶仙有一子一女,均成才,兒子陳小蝶是畫家、小說家,與父親合著了十多本小說,并稱“中國的大小仲馬”。女兒陳小翠13歲能寫詩,是著名畫家、劇作家。

陳蝶仙一生著書很多,不僅是“鴛鴦蝴蝶派”的重要作家,而且還是一位企業(yè)家、報人等。在文學方面他具有多方面創(chuàng)作才能,詩、詞、散文、戲劇、小說,彈詞皆能,亦曾大量翻譯外國小說、戲劇。據(jù)記載其著作概括而言,有傳奇7種、彈詞2種、劇本8種、說部102種、雜著20種。主要著作有《天虛我生詩詞曲稿》《栩園唱和錄》《瓜山竹枝詞》《栩園叢稿》《一粟園叢刻》《新疑雨集》《栩園詩?!贰惰驁@詩話》《耳順集》《文牘薈存》《栩園新樂譜》《惜紅軒琴譜》《音律指掌》《九宮曲譜正宗》《考證白香詞譜》《學曲例言》《作詩法》等。另尚著有《實業(yè)淺說》《西藥指南》《工商業(yè)尺牘偶存》《菌類食譜》,編有《文苑導游錄全集》(又名《文學指南》)、《文藝叢編》(又名《栩園雜志》)、《家庭常識匯編》等。所作傳奇七種為《桃花夢傳奇》《落花夢傳奇》《花木蘭傳奇》《桐花箋傳奇》《自由花傳奇》《媚紅樓傳奇》和《白蝴蝶傳奇》。還編有新劇劇本《錯姻緣》《生死鴛鴦》《風月寶鑒》等。

《栩園叢稿》

《天虛我生詩詞曲稿》1916年11月由中華圖書館印行,分上下兩冊。1930年編印《栩園叢稿》時,選用《天虛我生詩詞曲稿》之內容,作為《栩園叢稿初編》,附加自序一篇。

《栩園叢稿》為線裝刻印本,長19.5厘米,寬13.1厘米,內框高12.5厘米,寬8.7厘米。白口,書名靠內。分初編二編兩集,共10冊。其中初編為5冊,卷一收自序1篇,舊序8篇(分別為孫濬源、吳承烜、張采薇、翟能、倪壯青、王湘卿、溫倩華、倪承燾等著)。所謂舊序,是指這部分序言并非專為《栩園叢稿》所作,而是《天虛我生詩詞稿附曲》一書中的序言。初編題辭近50首,集外書目若干,葉啟華后序1則;卷二、三收1891年至1916年期間的《惜紅精舍詩》等詩稿凡12卷,卷末有周武臣按;卷四收《海棠香夢詞》等詞集凡五卷,卷末有丙辰六年周武臣跋;卷五收《紅簫曳夢曲》等曲集凡3卷,卷末有涂筱巢跋。二編亦為5冊,卷一收《栩園詩?!贰短祜L樓詩剩》《栩園詩剩二集》3種,書前有周武臣序2篇;卷二收《香雪樓詞》初集、二集;卷三收傳狀、序跋、圖記、俳諧等文稿若干;卷四《翠樓吟稿》收陳蝶仙之女陳小翠的詩稿若干,卷前有陳蝶仙序;卷五《翠樓文曲》則收錄陳小翠文稿9篇,曲稿若干(其中收《焚香記》傳奇1種)。

《栩園叢稿》是陳蝶仙父女詩文合集,其中前八冊基本為陳蝶仙文章。在第八冊文稿卷后的跋文中,陳蝶仙記述了自己自1918年創(chuàng)設家庭工業(yè)社以來,工作繁忙,所寫的詩文“惜無暇日自理,亦且無人擔任蒐錄……胥賴周君拜花隨時拾掇,付之涂君筱巢,絡繹排印,為期三年,始成十之九”,由此可知早在1927年前后,陳蝶仙與周、涂二人即已開始整理《栩園叢稿》的編印工作。編印的目的,或許是為年屆“知天命”之年的陳蝶仙做一個階段性的小結。但后來遭遇火災,印刷所付之一炬,《栩園叢稿》的刻版亦遭焚毀,所幸“已經(jīng)印出之書,早付訂作,乃復幾許排印,倖完厥功”。到“庚午花朝”,《栩園叢稿》樣本問世。也就是說,《栩園叢稿》的完稿日期為1930年農歷二月。

大批量的《栩園叢稿》究竟何時正式出版,目前無從得知,印數(shù)幾何,亦無資料佐證。僅就目前所見,“家庭工業(yè)社香雪樓藏版”本《栩園叢稿》頗為少見,相對常見的是上海著易堂本《栩園叢稿》。對比家庭工業(yè)社本和著易堂本,版式內容相差不大,只裝幀簽條略有不同。家庭工業(yè)社本為一函十冊,函套題“栩園叢稿,家庭工業(yè)社發(fā)行”,函內封面簽條為“栩園叢稿”,后以小字注明為第幾編第幾冊,書中扉頁記“家庭工業(yè)社香雪樓藏版”。而上海著易堂本則為兩函十冊,函套署西湖伊蘭題“栩園叢稿”,函內封面簽條為“栩園叢稿初編”“栩園叢稿二編”,而不注其他,書中扉頁和每冊卷首均記“上海著易堂印刷所藏版”。從墨色來看,家庭工業(yè)社本墨色較濃,似為初版本,上海著易堂本墨色較淡,印刷略顯生硬,更似影印本,這可能與《栩園叢稿》的初版版片遭遇火災被毀有關。

《考正白香詞譜》

《考正白香詞譜》是民國七年(1918年)三月由振始堂原印,春草軒印行。是書一函四冊,線裝小楷鉛活字印,書長20厘米,寬13.5厘米,內框長14.5厘米,寬10厘米,書口為典型陳蝶仙設計樣式,白口,書名靠內,框內無欄相隔。扉頁書名“考證白香詞譜”由蔡晉伯題簽“詞學大家天虛我生編纂”。版權頁置扉頁背面,署“民國七年三月”。

振始堂、春草軒及蔡晉伯目前暫沒有找到詳細記載。

《考正白香詞譜》全書3卷,對《白香詞譜》中一百首詞進行逐一考證,陳蝶仙序1篇,后續(xù)1篇,附陳小蝶考證姓氏錄1篇,晚翠軒詞韻1篇。是陳蝶仙父子對《白香詞譜》的考證合集。陳蝶仙在序中道:“予在髫齡時即好為詞,苦無師承,但舉白香詞譜為圭臬,而不知其謬誤處正多也,偶成一二出示友朋,大都唯有阿諛,絕無人為指正,及見填詞圖譜,乃知向業(yè)皆非,更讀詞律則知圖譜所示亦多舛誤……戊午上元節(jié)前三夜校讎告竣,因書緣起于栩園。編譯社天虛我生自序。”由此可知,陳蝶仙自幼學詞即從《白香詞譜》,后發(fā)現(xiàn)多有舛誤,萌生考證之念。是書成稿于戊午年上元節(jié)前三夜,即1918年農歷正月十二,刊行于三月。

民國十八年(1929)由掃葉山房刊行《續(xù)考證白香詞譜》一函四冊,書界有人認為是陳蝶仙所著。據(jù)考證,是書為錫山強化誠所著,特請陳蝶仙鑒定,并非陳蝶仙所著。

《白香詞譜》是清朝嘉慶年間,靖安人舒夢蘭編選的一部詞譜。選錄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詞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調。這些調式都是較為通用的,小令、中調、長調均有。為便于初學者,每調還詳細列注平仄韻讀,成為真正的詞譜。同時又是一本簡明詞選。所選的詞都是比較著名的或者藝術性較高的,好些是歷久傳誦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約,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選本,也是一本較佳的詞學入門讀物。

舒夢蘭,字香叔,又字白香,晚號天香居士。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于江西靖安縣城西外“世大夫第”(又名“木門樓”)。 26歲應試落第后,閉門讀書,窮究理學,為子侄們解詩說文。嘉慶八年(1803年)后,他感嘆平生知己凋謝過半,人世之心益灰。遂每年都裹糧出游,曾住廬山天池寺百日,寫《游山日記》12卷;過都昌,游古南寺,著《古南余話》5卷;訪婺源,見青山碧水,撰《婺令余稿》1卷。其他如《湘舟漫錄》《驂鸞集》《香詞百選》等集子,收錄的都是他頻年游歷湖南、桂林等地所寫下的散文和詩詞。他還將尋祖、悼親、哀兒的詩文輯錄為《秋心集》。平生詩詞散文,共有11個文集,乾隆六十年(1795年),合編成《天香全集》。其中,《白香詞譜》至今仍風行全國。舒夢蘭晚年好靜,深居簡出,閉門謝客。道光十五年(1835年)卒,享年77歲。

《文苑導游錄》《說苑導游錄》和《文藝叢編》

陳蝶仙于1916年加入南社,1917年創(chuàng)辦栩園編譯社。在此期間陸續(xù)出版了《文苑導游錄》《說苑導游錄》和《栩園游戲文集》等一系列平裝書,這些書的設計都順應當時新文學流派設計,非常精美。

《文苑導游錄》,平裝十冊,1917年由上海時還書局陸續(xù)發(fā)行,于1920年二月發(fā)行第十冊結束。1926年6月再版,1936年12月重版,發(fā)行過精裝二冊本和平裝五冊本。為陳蝶仙編輯文學指南叢書,錄陳碟仙子女、弟子及其他志趣相投、喜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的作品。

《文苑導游錄》常設社說、駢散文、古近體詩、南北曲、尺牘、筆記、小說、古文講解、詩訓講解、填詞等專欄。其編輯宗旨正如陳蝶仙在《文苑導游錄弁言》中所道:“吾書一名《文學指南》,為從游弟子而作也。蓋吾以為文學之道,歧路甚多,彼醉心于東西,而趨向不與我同者,我不必強之使南;惟我從游諸子,則我必示以方針……我于其間,略識門徑,則請愿為向導,以導我從游之人。其不與我同趨向者,則不妨分道而揚鑣……故吾此書,不過一游戲場之入場券耳。后列各欄,則陳列品也,為美為惡,見知見仁,是在閱者,吾不敢謂必有可觀者焉?!?/p>

《文苑導游錄》共刊載傳奇雜劇九種,均為清末民初時期的新人新作。其中只有兩種曾見諸著錄,但僅系劇名相同而已,以往所知的版本與此書所載者大不相同;另外七種則從來未被著錄過,可以確定是未被學界知曉的新作品。

《文苑導游錄》從內容設置到編輯方式,都具有較一般書籍、期刊、報紙不同的頗為鮮明的特色。由于《文苑導游錄》所具有的內容的豐富性、體例的靈活性、作者群體性、傳播的快捷性等突出特點,使之對近代政論文、詩詞,駢散文、小說、戲曲、筆記、文學批評等均具有獨特價值。僅就近代傳奇雜劇研究來說,該刊也具有獨特價值。

在《文苑導游錄》刊行第二集后,陳蝶仙還于1918年陰歷一月一日發(fā)行過一本《說苑導游錄》,作為文學指南叢書的號外增刊本。《說苑導游錄》和《文苑導游錄》題材一樣,只是錄入五篇外國譯文:《歐戰(zhàn)中之福爾摩斯》《怪物》《金河之王》《一柬疑云》和《斷腸箋》。

無論《文苑導游錄》,還是《說苑導游錄》,在裝幀設計的版權頁都會標注“文學指南”之下一冊將于什么時候發(fā)行。比如《文苑導游錄》第一集后標注:“二集已在編輯中,定于十月中出版?!薄墩f苑導游錄》后標注:“文學指南三集在印刷中,準于陰歷十二月朔出版?!边@對每一集出版于什么時候留下了可考資料。

繼《文苑導游錄》之后,從1921年5月起,陳蝶仙還編輯出版一套《文藝叢編》,又名《栩園雜志》。由上海家庭工業(yè)社于1921年5月22日出版第一集,7月3日出版第二集,9月30日出版第三集,11 月28日出版第四集,1922年11月19日出版第五集,后再未見刊行。第一集封面題“栩園雜志第一冊”“文藝叢編”“天虛我生著、西湖伊蘭題”,內封題“栩園雜志”“文藝叢編”“天虛我生著、西湖伊蘭題”,以后各集除封面標明“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以示區(qū)別外,其余均與第一集相同。

該刊的編輯宗旨與主要內容,見于其卷首刊載的“文藝叢編凡例”:“是編系天虛我生主任,內分五集,一為《栩園尚友集》,二為《栩園酬應集》,三為《栩園弟子集》, 四為《栩園女兒集》,五為《栩園游藝集》,故其總名亦稱《栩園雜志》。”又對各欄目作具體說明:“《栩園尚友集》,系由天虛我生選錄古今名作,加以注解,示后學之門徑,為良好之課本。凡詩與詞均屬之,不分卷”;“《栩園酬應集》,系前刊《天虛我生詩詞曲稿》中未刊之作,大都以酬應為多,由周拜花氏評選,翠娜女士(即為陳小翠)注釋。凡分詩、文、詞、曲四卷”;“《栩園弟子集》,系天虛我生之問業(yè)弟子所作,改本與原本并存,俾知一字之差,毫厘千里,足供好學者之自修。蓋無異良師益友,指授于前也。凡分駢散文、古近體詩、南北曲、尺牘雜著等若干卷”;“《栩園女兒集》,分上下二卷:上卷為其子小蝶所著,下卷為其女陳小翠所著。由周拜花選錄,各自存其集名”。

“文藝叢編凡例”后道:“是編初非營業(yè)性質,亦無固定經(jīng)費,故出版時期無定,但滿一百六十頁時,即訂一冊發(fā)行。大約每一月或兩月出一冊,每冊定價四角,預定每四冊一元不加郵費;可向上海家庭工業(yè)社函訂,或向各埠書莊訂閱亦可。”可見該刊以陳蝶仙及其子女、弟子為中心、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與欣賞、兼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編輯宗旨、期刊體例、主要內容之大概。

《文藝叢編》與《文苑導游錄》在辦刊目的、欄目設置、主要意圖、編輯形式、印刷形式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可以認為二者是具有明顯相關性的姊妹篇式的文學期刊。

陳蝶仙在編輯這些叢編和雜志時,于1917年8月還刊行了一本《栩園游戲文集》,是書設計方式基本與《文苑導游錄》相似,只是著錄內容為44篇軼事。此書未作弁言或者凡例。暫且不知當時刊行之宗旨。

《大學新講》

《大學新講》是目前所見陳蝶仙唯一一本講義書,是陳蝶仙把《大學》的理論與管理企業(yè)結合的一本書,他主張用儒家信條管理企業(yè)。從陳蝶仙在《湖上家書》后跋中對《大學新講》的編印描述,可知《大學新講》應該開講于1933年,有陳蝶仙口述,小蝶、小翠筆錄,并于1933年編印第一版一千部,到1934年共加印四版共四萬部,而至今流傳下來的卻少之又少。我所藏書為民國二十三年(1934)加印的第四版,也就是第五次出版的。

是書的裝幀設計最為獨特,16開大開本,其他不論平裝還是線裝,都是32開,這是目前所見唯一一本大開本。裝幀采用線裝,但是內頁卻采用當時比較流行的平裝設計,無內框,無書口,整書文字未采用欄框,鉛活字印刷。封面注明“上海三友實業(yè)社再版發(fā)行,利用造紙廠仿宣紙印”,真可謂中西結合。書名由鄭午昌題,大開本。有勘誤表,無版權頁。

在弁言中,陳蝶仙敘述了講《大學》的意義:“我覺得現(xiàn)在的青年,凡是不曾讀過四書的,往往要怨天尤人,甚而至于自殺。因為他受著環(huán)境的壓迫,想不出一個奮斗的方法來,所以只要有種人把他一引,就會引到一條路上去的。這一條路是什么路呢?不是邪路就是末路……我們究竟拿什么來做奮斗的工具呢?我說生路只有一條,他的指路牌只有一個‘做’字。做點什么呢?就是做人。應該怎么做呢?可就不能不學。而能學點什么呢?就是學奮斗。奮斗成功者第一個要算是虞舜……”在書中他把他管理企業(yè)成功的經(jīng)驗與《大學》中理論結合,對《大學》做了一個全新的詮釋。

《天虛我生近稿》

《天虛我生近稿》是陳蝶仙把他一生的主要詩詞、雜文等集錄付梓的一部書,分《半畝園集》和《湖樓集》兩冊?!鞍氘€園”和“湖樓”都是陳蝶仙的書屋堂號。除了這兩個外,還有栩園、一粟園、天風樓、香雪樓、款真軒、蓉湖小筑、惜紅精舍、醉花仙館、紫玲瓏閣、夕陽紅半樓、水流云在堂、留馀春山房、碧梧漏月軒等。

《天虛我生近稿》均采用陳蝶仙裝幀特點的線裝設計,尺寸13厘米×20厘米,瓷青紙封面包皮,書內框為單框,半框11行每行26字,宋體小楷鉛印,尺寸10.5厘米×13厘米,書口為黑口單魚尾,分兩行書“天虛我生近稿、半畝園集和湖樓集”書名,書口下方依然分兩行,《半畝園集》印“利用廠造紙”和“漢文書局印”,《湖樓集》印“癸酉年刊”和“漢文書局印”。

《半畝園集》書封面書箋和牌記分別由鄭午昌楷書書寫“天虛我生近稿半畝園集,午昌署耑”,鈐“午昌翰墨”印一枚。內錄陳蝶仙詩48首、詞29首、雜文18首、偶存和字聯(lián),后附《機聯(lián)會刊摘目》一至六十二及勘誤表一頁。其中有陳蝶仙自傳一篇和朱云光為陳蝶仙撰《小傳》一篇。偶存包括22片食單、十幾方藥劑和多篇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企業(yè)經(jīng)營理念以及科學研究,包括“尿的研究、糞的研究”等,看來陳蝶仙不愧為民國公認一大師,涉獵方方面面。

《湖樓集》書箋為封簽,已遺失,由后人補毛筆書封簽“天虛我生近稿”。牌記依然由鄭午昌書“天虛我生近稿、湖樓集,午昌署耑”,與《半畝園集》不同的是,《湖樓集》牌記為行楷書寫,鈐印也不同,《湖樓集》鈐“鄭午昌”印。內錄詩19首、詞6首、雜文6首、偶存10首,后附《翠樓近草》2篇,錄其女兒陳小翠《湖山集詩》42首詩和《綠夢詞》12首詞,最后附《機聯(lián)會刊摘目》六十三至八十六。后有勘誤說明和勘誤表各一頁。其中有三友實業(yè)社印“重印四書引言”一篇,說明陳蝶仙還重印過“四書”,只是至今未發(fā)現(xiàn)刊印本。還有一篇“大學新講弁言”,后注明“大學新講已出版每部四角不加郵費”。而此書為“癸酉年刊”,也就是1933年刊,正是《大學新講》第一版刊行之年。

《湖樓集》由前人所藏,牌記中有前人批注:“此書以貳升米代價購于云南中路舊書攤販,寶駿”。有藏書印四枚。

鄭午昌(1894—1952),中國近代著名國畫家,名昶,號弱龕、絲鬢散人,以字行,齋名鹿胎仙館;浙江嵊縣人;曾任中華書局美術部主任,杭州藝術??茖W校、上海美術??茖W校及新華藝術??茖W校教授;1929年與謝公展、王偉等組織蜜峰書社,出版《蜜峰畫報》,1932年與同仁創(chuàng)立中國畫會。擅山水、花卉,尤長畫柳樹、白菜,亦善詩詞、書法,精畫學理論。作品屢次赴英、德、日、美等國展出并獲獎。作品有《宿雨初牧》《柳溪圖》等,《溪山釣魚》等藏上海美術館;出版有《山水畫集》多種,著《中國美術史》《中國壁畫史》《石濤畫語錄釋義》《中國畫學全史》等。

此書沒有版權頁,但是由《湖樓集》注“癸酉年刊”可知,《湖樓集》刊于1933年?!栋氘€園集》中朱云光為陳蝶仙撰“天虛我生小傳”中道:“……李白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實足以此二語為君豪。君直可謂天不虛生,而猶自謂天虛我生,豈不難乎為其天耶。所著書在癸亥編目,除由著易堂書局刊行之栩園叢稿初二編專為詩文詞曲外,尚有傳奇七種、彈詞三種、劇本八種、說部一百二種、雜著二十種?;驗闀旨覇涡斜?,或散見于報章雜志中。甲子以后續(xù)著,迄未編目,惟其近作詩詞文稿,方在整理,付漢文正楷印書局排版,將以自造之利用紙印之,題為半畝園集,其中雖多至理名言,以視少年時作,正不可以同日而語。茲得其近影一幀,系己巳年所攝,時為五十初度,今蓋又四年,白鬢加長過半,若以東坡所謂一日如兩日計,則君之年實已一百有八歲?!?/p>

由此可知《半畝園集》刊行于陳蝶仙54歲時,其生于1879年,54歲時正好1933年,故兩部均刊行于1933年。而且詳細敘述了其所著書的種類和出版社。

在此傳中他指出“所著書在癸亥編目,除由著易堂書局刊行之栩園叢稿初二編專為詩文詞曲外”,“甲子以后續(xù)著,迄未編目,惟其近作詩詞文稿,方在整理,付漢文正楷印書局排版,將以自造之利用紙印之,題為半畝園集”。由此可知,癸亥年為1923年,所以《栩園叢稿》自1923年就開始編目,比陳蝶仙自述“在1927年前后,與周、涂二人即已開始整理《栩園叢稿》的編印工作”又早了四年,而且1923年可能就是陳蝶仙開始著手編寫《栩園叢稿》的最早時間。而甲子年后再未編目,甲子年為1924年,也就是1924年以后所著的詩文詞稿等整理后,于1933年交由漢文書局排印刊行,而且所用紙都是陳蝶仙自己的利用造紙廠所造紙印的。

兩冊書后均附《機聯(lián)會刊摘目》,且在其后附白:“前編機聯(lián)會刊摘目至六十二期止已由機聯(lián)會印出單行本,名《機聯(lián)集》,分定二冊定價每冊四角,可由上海寧波路三八三號機聯(lián)會刊發(fā)行部或上海南京路無敵牌發(fā)行所郵購不加郵費?!庇纱丝芍獧C聯(lián)會刊雜志于1933年已經(jīng)刊行到第六十二集,且匯集成《機聯(lián)集》以單行本刊行。

機聯(lián)會刊是由陳蝶仙牽頭創(chuàng)辦的上海機制同盟聯(lián)合會發(fā)行的一種雜志刊物,為職工讀物,半月刊,創(chuàng)刊于1930年,到1934年8月??部辛?00期。

《湖上家書》

《湖上家書》是陳蝶仙于《天虛我生近稿》刊行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4年,把他從1929年到1933年給女兒陳小翠寫的家書輯錄編印而成。是書共錄家書己巳年(1929年)夏七封,庚午年(1930年)秋冬五封,辛未年(1931年)夏十四封,辛未年(1931年)冬八封,壬申年(1932年)冬九封,癸酉年(1933年)夏四封。其中1931年為最多,這年也是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并主編《上海機制聯(lián)合會刊》的第一年。他自1929年在上海與五洲藥房項松茂、三友實業(yè)社沈九成等發(fā)起成立上海機制國貨工廠聯(lián)合會,到1937年淞滬戰(zhàn)役爆發(fā)就一直待在上海,兒子陳小蝶一直跟隨著他,而妻女卻待在浙江老家。從此看出1931年也是他最想念妻女的一年。

《湖上家書》依然采用他特殊裝幀的線裝設計,尺寸13厘米×20厘米,瓷青紙封面包皮,書內框為單框,半框11行,每行26字,宋體小楷鉛印,內框尺寸10.5厘米×13厘米,書口為黑口單魚尾,上書書名“湖上家書,第一集”,下書“甲戌附刊,利用紙印”。甲戌年為1934年。封皮書簽依然由鄭午昌書“湖上家書,天虛我生稿,午昌署耑”,與前者不同的是鈐一朱印“鄭午昌”。牌記楷書題“天虛我生稿,湖上家書,鄭午昌拜題”,從鈐印和落款可以看出一年間著名國畫家鄭午昌對陳蝶仙也已肅然起敬了。

唯一不同的是此書后有陳蝶仙后跋一篇,道:“湖上家書為小翠積存,黏一冊中,前后日序大都錯雜未暇整理,因其瑣娓亦頗耐觀,爰付排印以志爪雪,仿佛如白話小說,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而當時景象直似銀幕影片重映于腦海中也,所有詩詞都印存于半畝園集及湖樓集中,此處僅見一斑耳。大學新講亦已刊行單本,初版僅印千部,今已五次再版至四萬部……時在民國二十三年七月天虛我生識于家庭工業(yè)社之香雪樓?!?/p>

陳蝶仙在后跋中把編印《半畝園集》《湖樓集》和《湖上家書》第一次敘述的清清楚楚,說明他已經(jīng)在為總結一生做準備。

信中大多未注明書寫地,只有在壬申年冬注寫于蓉湖莊,癸酉年夏寫于西泠息養(yǎng)社。蓉湖莊在江蘇無錫,西泠息養(yǎng)社在上海,由此可說明1932年陳蝶仙待在無錫多一點,1933年待在上海多一點。至于為什么起名“湖上”,我認為意為“滬上”多一點,這和其兒子后出版的《湖上散記》應同出一轍。因為陳小蝶的《湖上散記》全部錄自他在上海期間所著的散文雜記。

《栩園遺稿》

陳蝶仙于1933年、1934年分別刊印了他自己的詩文家書集《半畝園集》和《湖樓集》后,就再也沒有為自己刊印單行本。直到1940年他去世后,其女兒陳小翠于1940年9月把他1937年至1940年的詩詞文遺稿搜集編印成《栩園遺稿》和《難中竹報》兩本單行本。

陳小翠在刊印這兩本遺稿時,編輯體裁依然仿照陳蝶仙單行本的形式。《栩園遺稿》分上、下冊,上冊錄詩12首,詞8首。下冊錄科學叢稿17篇?!峨y中竹報》錄1937年后家書55封和其于1938年所撰的著名小說《桃源夢》一篇。

不同的是,陳小翠刊印開本選用了巾箱本的小開本刊印。書寬9厘米,高15厘米,內框采用單欄不分行模式,內框半頁寬僅為7厘米,高10厘米,12行每行依然26字,字體依然采用宋體小楷鉛印,只是字號小了許多。書口變?yōu)榘卓趩昔~尾,上方為書名“栩園遺稿”和“難中竹報”,下方為“天虛我生遺稿”和“天虛我生著”。兩本均沒有牌記和版權頁。雖然沒有像陳蝶仙刊印一樣標注刊印書局和所用造紙,但是從紙張質量來看與前面所用紙為同一種,我認為依然選用其自家的利用造紙廠的紙。在《難中竹報》后有“編者按”最后注“三友實業(yè)社方便特刊志”可知,陳小翠并沒有委托“漢文書局”刊印,而是由“三友實業(yè)社”刊印。

上冊所錄12首詩中11首都是1939年所寫,只有一篇《庚辰元旦雜憶》寫于1940年元旦,而陳蝶仙是1940年3月24日病逝于上海。

《庚辰元旦雜憶》原詩為:

歲尾年頭兩日晴,

春江氣候似昆明。

天心已自隨人轉,

酷暑嚴寒一例平。

由此可見陳蝶仙于1939年冬染病后,在1940年已經(jīng)離開昆明回到上海。與其信中所述自昆明,輾轉越南、香港、成都到上海,也僅僅不到一月之久,因當時上海正被日寇占領,可見當時陳氏也是費勁了周折。

詩中還錄一首《求我山人八十壽詩》:

求我山人必有鄰,維摩金粟證前身。

何須坐釣磻溪上,禹績分明已絕倫。

千間廣廈庇孤寒,老杜延年本不難。

五九以來經(jīng)廿載,達觀都作等閑看。

善政誰能竟似公,異才偏欲借歐風。

官山府海談兵久,國本歸根在務農。

斯世已多趨未業(yè),依門人盡效顰來。

愿君導取淮河水,為釀中山酒一杯。

求我山人,莊嵩甫,名景仲,別號求我山人。奉化縣忠義鄉(xiāng)曹村人。蔣介石的啟蒙老師,曾經(jīng)擔任過浙江省政府政治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委員、南京立法院立法委員、導淮委員會副委員長等重要職務。生于1860年,卒于1940年,終年81歲。于1939年過80大壽,規(guī)模還比較宏大,后專門著《求我山人八十紀念冊》一本,在紀念冊中陳蝶仙詩被收錄七絕的第一首,可見他二人關系非同一般。陳蝶仙小莊公19歲,弱冠時即與莊公相識,四十年相識卻于同一年去世,也算有緣人。

錄詞8首中甲子年(1938年)鶯啼序一首、為劉硯畬賦詞一首、給樊誦芬女士題畫冊一首、為吳湖帆題紀念箋一首。后附陳小翠為其父親作《羽仙歌》一篇,算是對其父親做的一篇祭文。道:“……予小女才德淺薄,何足以稱述先德,但深恩厚愛鐫腦至深,感書萬一辭,多錯亂至哀,無文嗚咽而已,庚辰秋九月先君棄養(yǎng)二百日紀念日翠兒泣血志哀?!币菜阕骺〈藭暮蟀?。

下冊共錄17篇科學叢稿,其中包含《衣之染色問題》《人造棉》《改良打字機之我見》《柴灰提堿法》《米淀粉制法》《餿飯之利用》《鍋巴之利用》《除夕的歲燭》《元旦的爆竹》《知藥八味丸之考證》等,真可謂是包羅萬象,由此可見陳蝶仙涉獵之廣泛。

《難中竹報》中55封家書,雖然大部分家書中沒有標明年份,僅有月日。但是在第二封家書后落款“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三夜栩白”,而第一封中提到“十月三日”當亦為1937年了。在第五十四封信中提到“栩病腦須住院”“十月二十一日栩”,說明陳蝶仙此時已染病,當為1939年。第五十五封信寫于十月二十二日,亦為1939年了。由此可見《難中竹報》家書錄自1937年11月6日至1939年10月22日止。

后有“栩按云:此信發(fā)后,逐于十月二十四日破曉成行,乘密雪林快車,一路所經(jīng)之處,景象萬千,反而一無所記,常有句云:好景當前一句無……夜抵河口晚膳亦只吃一蛋,即換乘臥車,翌晨抵海防……于二十七日抵香港……卅一日抵吳淞,此日上岸正值十一日,即陰歷重九后一日,古稱為展重陽節(jié)也”。由此可知自陳蝶仙染病后從自昆明輾轉越南、香港、成都到上海,僅用了18天。

《難中竹報》后錄《桃源夢》小說一篇?!短以磯簟肥顷惖蓜?chuàng)作于1938年,當時他已讀佛頗深,雖未皈依佛門,但是從《桃源夢》中已看到其已產生出世之想,這篇長達七千余字的《桃源夢》,以夢境設想回到西湖與死去的故人詳見的情景,把鬼趣寫成仙趣。成為其最后一篇遺作,并留下了其人生兩大遺憾之一:“必歸葬我于桃花嶺”而不得。

陳蝶仙的兒子陳小蝶曾經(jīng)仿照其父親的刊行方式刊印了一本《湖上散記》。雖然此書沒有版權頁,也沒有一字一句記錄刊印日期,但是從裝幀形式看,應該和《半畝園集》《湖樓集》為同一時期。依然是尺寸13厘米×20厘米,瓷青紙封面包皮,書內框為單框,半框11行每行26字,宋體小楷鉛印,尺寸10.5厘米×13厘米,書口為黑口單魚尾,分兩行書上為“湖上散記”,下為“利用廠造紙”和“漢文書局印”。書簽雖然變?yōu)榭瑫U印,但是牌記依然由鄭午昌書“小蝶戲編,湖上散記,午昌署耑”,共錄陳小蝶35篇雜文。

陳蝶仙一生著書甚豐,但是能夠傳承下來的也不是很多,也許一些藏書機構收藏更多,我還沒有機會見到。以上僅只是我多年來致力于尋找到的幾種陳蝶仙所著書,并對每一本細細拜讀后所發(fā)表的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必定存在一些不足乃至謬誤之處,縱有謬誤蓋不為專業(yè)之作,期待得到研究陳蝶仙的文學人士的斧正,更期待更多喜歡陳蝶仙的文學人士關注和參與到近代文獻的發(fā)掘整理中來。

道真| 普宁市| 远安县| 黎平县| 乌审旗| 高邑县| 行唐县| 阿勒泰市| 望奎县| 泰来县| 化隆| 淄博市| 开鲁县| 崇仁县| 宁武县| 茌平县| 勃利县| 南漳县| 新龙县| 乳源| 邯郸市| 南京市| 化德县| 鞍山市| 金乡县| 咸丰县| 阳春市| 田林县| 筠连县| 长垣县| 张家港市| 历史| 灵川县| 新民市| 错那县| 汤原县| 金塔县| 项城市| 靖西县| 石屏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