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

2019-11-12 07:54菅豐(SugaYutaka)著張晨譯
中國藝術時空 2019年3期
關鍵詞:復雜性不確定性文化遺產

(日本)菅豐(Suga Yutaka)著 張晨譯

【內容提要】如今,文化遺產管理不僅給文化遺產本身帶來了沖擊,還影響著文化遺產所在的社會及與其相關的人群。文化遺產管理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也會時不時給文化遺產造成威脅。文化遺產管理充滿著不確定性,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我們需要使用“適應性管理”這種有效的管理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資源管理論中已被長期討論,它也可以被應用于文化遺產管理中,使其能夠健全、有效地實施。然而,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并非易事,往往不能按照理想的狀態(tài)進行。為了提高它的實效性,我們需要把“生活文化主義”的基本思想融入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中,在此基礎之上設計文化遺產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適應性管理 文化遺產 生活文化主義 不確定性 復雜性

引言:文化遺產時代的到來

具有歷史性、藝術性、稀缺性的珍貴文化,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財產(property)”[1][2][3]。例如,被視為世界先驅的日本文化保護政策、保護法律中,《文化財產保護法》(1950年施行)名稱里就用了“財產”兩字的。把“文化”視作“財產”的想法,或是將其表述為“財產”的情況,并不僅局限于日本。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主導的《武力沖突時文化財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n theEvent of Armed Conflict,締結于1954年)、《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Conventionon the Means of Prohibiting and Preventingthe Illicit Import, Export and Transfer ofOwnership of Cultural Property,締結于1 970年)等全球性的文化政策,也使用了“財產”這個詞,可見這種表述是世界性的趨勢。

然而,將文化表述為“財產”的情況,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在政策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原本作為“財產”的文化,改由“遺產(heritage)”這一新的核心概念來加以描述。以UNESCO在1972年締結《世界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為契機,“財產”被置換為“遺產”這一表述,擴散到全世界。于是,體現(xiàn)貨幣價值及交換行為價值的“財產”這一概念,轉變成為體現(xiàn)從過去流傳到現(xiàn)在,并將從現(xiàn)在傳承向未來的事物價值的“遺產”這一概念。

在這之后的1992年,UNESCO啟動了名為“世界的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的計劃。此計劃把以往被當作“歷史記錄物(historical documents)”的東西,重新定位為“記錄遺產(documentary heritage)”。這是以“遺產”這一核心概念重新把握歷史文獻的新戰(zhàn)略,UNESCO試圖通過這一戰(zhàn)略重拾歷史文獻的價值,并發(fā)掘其新的價值,開創(chuàng)理解歷史文獻價值的新局面,并與瀕危歷史文獻的保全與使用相結合。

此外,2001年UNESCO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UNESCO Universal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

并 宣布了第一批“人類口承及非物質遺產杰作”(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Heritage of Humanity)。而2003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 for theSafeguarding ofl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締結等,標志著“遺產”這一核心概念的框架已擴大到非物質文化的范疇。[4]

圍繞“遺產”開展的多方面、一系列的全球政治活動,不僅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而且對地方社會及當?shù)厝说纳町a生了巨大的影響。[5]說如今已進入“文化遺產”[6]的時代也不為過。[7]在“文化遺產”時代之前的“文化財產”時代,其管理政策的重點是對優(yōu)秀藝術品、遺物、建筑物等實物的保護,與之相對,到了“文化遺產”時代,在文化保護的名義下,不僅對文化本身,還對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進行了政策上的介入,如此一來文化政策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文化被視為資源,對文化的管理,即“文化資源管理(cultural resourcesmanagement: CRM)”十分活躍,作為其中一部分的“文化遺產管理(cultural heritagemanagement: CHM)”也在積極開展。如今文化遺產管理不僅僅觸及到文化遺產本身,還對與文化遺產相關的社會和人群產生強烈沖擊。不過帶有諷刺意味的是,“文化遺產管理”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有時也會成為威脅到文化遺產的存在。從這點來看,這是“文化財產”時代所沒有的、卻是“文化遺產”時代的顯著特征。

本文就現(xiàn)代有效的文化遺產管理方法進行思考。具體來說就是,對自然資源管理論領域長期被討論的資源管理方法——適應性管理進行解說,論述其應用于文化遺產管理的可能性,并從生活文化主義的觀點展開,探討有助于文化遺產管理健全化的可能性。

一、生活文化主義

通過世界各國施行的文化遺產管理,承載地方文化遺產的社區(qū)、群體或是個人是否獲得幸福了呢?這個問題,是民俗學和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領域必須始終關注的、最重要的課題。

文化遺產管理研究的初始階段,主要關注點不是承載文化遺產的人,而是文化遺產本身。例如關于觀光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的研究,其研究的重點是觀光事業(yè)會對文化遺產產生多大影響這一問題。[8][9][1 0]也就是說,研究的中心課題是文化遺產該如何保全、或是如何活用。但是,近年來,涌現(xiàn)出大量新視角的研究,這些研究旨在重新審視文化遺產管理對于當?shù)匚幕z產持有人而言的意義。[11][12][1 3]研究的焦點從“文化”逐漸轉向了“人”。

這其中,有基于“生活文化主義”來研究文化遺產管理之道的。[14]所謂“生活文化主義”,是從文化持有人的生活現(xiàn)場出發(fā)對文化問題進行分析、探求解決之道的立場,它要求尊重當?shù)厝耍ǘ皇堑赜蛲獠咳耸浚┑乃季S規(guī)律和方式,尊重形成這一規(guī)律的過程,尊重當?shù)氐膬r值觀。生活文化主義指導下的研究和社會實踐,不是為學者進行的,也不是為政府等公共部門進行的,而是為了在該地方生活、并長期承載文化的“人”進行的。這是把文化傳承人的文化管理權能放在首位的一種“溫和的意識形態(tài)”。[15]

文化生活主義否認文化遺產具有先天的、本源上的價值。文化遺產不是最初就作為文化遺產存在的,而是被人們發(fā)掘出特定的價值才得以成為文化遺產的。這種價值是在與人的關聯(lián)中產生的。從生活文化主義的立場來看,文化遺產本身沒有價值,其價值是通過某種文化與人的關聯(lián)而被賦予的。如果某種文化是能給傳承人帶來幸福的資源的話,就會產生作為文化資源的價值,這種文化資源肩負歷史性、繼承性時,就產生了文化遺產的價值,文化遺產在經濟、社會和精神等各個層面又具有有益于人們幸福的資源價值。

立足于生活文化主義來考慮,當?shù)爻休d文化遺產的社區(qū)、集團或者個人,他們對地方文化遺產最熟悉、與它們的生成和保護關系最密切、對它們也最有感情,是文化遺產管理的最重要的當事人。因此保護和活用文化的時候,必須要把當?shù)孛癖姷闹R、思維方式、價值觀和利害作為最重要項目予以尊重。

在以往的文化遺產管理和制度中,也有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生活文化主義觀點的考量。例如,2015年UNESCO政府間委員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倫理原則>的決議,決議的第一項中如此記述“社區(qū)、群體或有關個人( communities,groups and,where applicable,individuals)應在保護其自身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發(fā)揮首要作用(primaryrole)”,這體現(xiàn)出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區(qū)、群體或有關個人的保護行動的尊重。但是反過來說,這說明在倫理原則中非得添加此項內容不可,也就是說,在以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體的活動現(xiàn)場,存在不少不尊重當?shù)厣鐓^(qū)、群體或有關個人的情況。

文化遺產管理把當?shù)厝司砣肫渲?,所以目前有時會成為攪亂地方社會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因素。有時表面上看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實際上人們的生活卻因而出現(xiàn)了混亂。

二、文化遺產管理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文化遺產管理的現(xiàn)場,充斥著“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皬碗s性”指的是,產生或是決定某種狀況的要素過多而導致出現(xiàn)各方面的交錯糾纏,結果引發(fā)面對這種狀況時人們的認識和評價也是錯綜復雜、各執(zhí)一詞的狀況。而“不確定性”指的是無法通過經驗來預測的不確定狀況,它與表示能夠從過去經驗和信息數(shù)據(jù)對將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預測的“風險(risk)”有所不同。

我們首先得認識到,在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文化遺產管理的現(xiàn)場,要嚴密且完全把握其實際狀況變化幾乎是不可能的。隨著文化遺產政策和社會實踐的長期持續(xù)進行,相關地區(qū)的社區(qū)內外狀況也在發(fā)生變化。文化遺產管理在社區(qū)內部不僅給文化帶來變化,也給內部的經濟、生活狀況、人際關系等錯綜復雜的狀況帶來變化。

這些變化有的在事先預想范圍內,有的無法預測、超出預想。而且變化的結果和文化遺產管理實施前相比,有可能給當?shù)鼐用駧砟承└纳?,也可能會導致惡化。關于文化遺產管理的利益相關者的策劃、規(guī)劃和預想,在施行文化遺產管理的過程中有時會與預期背道而馳,發(fā)生預料不到的情況。文化遺產管理有可能對當?shù)厣鐣a生各種各樣的影響,這些影響難以事先預料,管理的結果充滿不確定性。民俗學者等積極從事文化遺產管理的專家們必須對此有充分的認識。

認識到了文化遺產管理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那么在其實踐中就必須要考慮到這些特性來設計文化遺產的管理方法?!斑m應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就是應對這種復雜性不確定性的管理方法。

“適應性管理”本來是在保全生態(tài)學和資源管理論中、特別對是水產物和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進行管理的探索中設計出來的方法,由加拿大著名生態(tài)學者克勞福德·霍林(Crawford S.Holling)提出,后來在水產資源管理中得以應用。[16]適應性管理是針對將來狀況變化具有不確定性的對象進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例如,如今日本經常會出現(xiàn)被稱為“獸害”的社會問題:在山里隨著人口減少,猴子、熊和鹿等野生動物在人類的生活領域出沒、傷害人類。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驅除害獸,但是從生物多樣性的觀點看必須避免使它們滅絕。換言之,必須控制它們的個體數(shù)在適當數(shù)量,既不對人類造成傷害,又保證動物自身的安定存續(xù)。但是,究竟要驅除多少動物、達到安定的個體數(shù)是多少,準確的數(shù)字是無法依據(jù)生態(tài)學和動物行動學在桌面上算出來的。而且隨著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動物數(shù)量每年也在發(fā)生變化。應對這樣的不確定的管理,適應性管理十分有效。為了應對保護野生動物和維持人類生活這種二者有時會發(fā)生利益沖突的困難狀況,很有必要采用靈活的管理方法。

適應性管理現(xiàn)在應用于國家間及世界各國內部的野生動植物的保全、開發(fā)時的環(huán)境保全、自然資源的持續(xù)利用和管理等方面。不僅在自然資源管理上,在包括文化遺產在內的文化資源管理上,它也能提供諸多有益的啟示。但是在文化資源管理領域,適應性管理目前還沒有被充分探討。

三、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

首先,介紹一個與自然資源的適應性管理相關的簡單定義。

“適應性管理,是基于未實證的前提實施管理計劃,通過持續(xù)監(jiān)控不斷檢驗前提的妥當性,并按照狀態(tài)變化調整策略,來降低管理失敗風險的管理方法?!盵17]

以這個定義為藍本, (筆者)將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定義如下:

“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是基于未實證的前提實施文化遺產的管理計劃,通過持續(xù)監(jiān)控不斷檢驗前提的妥當性,并按照狀態(tài)變化調整文化遺產管理的策略,來降低管理失敗風險的文化遺產管理方法?!?/p>

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通過文化遺產所在地方特有的歷史因素、與文化遺產相關的地方內外社會、經濟、政治等的變動,來設想會發(fā)生哪些最初的文化遺產管理計劃中未曾想到的狀況。換言之,把將來可能會發(fā)生不確定狀況這一點,預先在文化遺產管理系統(tǒng)里考慮進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中,考慮到文化遺產管理的不確定性,需首先設計作為假說的計劃,接著設定目標,再按照計劃實施管理事業(yè)。而且不是說事業(yè)開展了就完事了,接下來要監(jiān)控目標的達成度和計劃的實施狀況,將檢驗結果反饋到最初的計劃中加以改善,階段式、圓環(huán)式地持續(xù)下去。通過這個圓環(huán)式的構造,把本來的計劃向更具效果、問題更少的計劃慢慢修正和改善。因此在理想狀況下,其構造會形成慢慢地向更好的狀態(tài)螺旋式上升的流程。

進一步說,適應性管理具有基于多樣主體所達成的共識,共同將一系列螺旋式的管理過程靈活地持續(xù)下去的特征。圍繞文化遺產,我們可以設想到形形色色的利益相關者( stakeholder):文化遺產的所有者、持有人、傳承者等當?shù)鼐用褡圆槐卣f,實際開展文化遺產管理工作的政府和外界團體、研究文化遺產的專家學者、關注文化遺產的NPO、NGO等市民團體、活用文化遺產的企業(yè)等也可以想見。在適應性管理的理想狀況中,這些多樣的主體享有平等的權利,協(xié)同合作。

但是,站在生活文化主義這一思想觀念的角度來看的話,將一直在保護文化遺產的當?shù)鼐用窨醋魇俏幕z產管理的利益相關者的核心主體是很有必要的。他們的權利和想法最應該受到尊重。如上文所述,不僅對文化,還對文化傳承人所屬的社會、生活世界積極介入的文化遺產管理,必須優(yōu)先考慮文化傳承人的幸福。若沒有這樣的考慮,將來很可能要受到文化傳承人們的怨言和異議。

不過,作為文化遺產管理主體的傳承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明確劃分出來的。我們不能以外部的標準隨意判斷當?shù)鼐用裰械奈幕瘋鞒腥耸欠窬哂姓斝裕╨egitimacy)。也就是說,我們需事先注意到在我們挑選當?shù)鼐用褡鳛槲幕瘋鞒腥藭r的困難性和危險性,進行適應性管理。當?shù)鼐用裰斜贿x作文化傳承人和未被選上者之間的隔斷,會導致不僅在文化遺產管理方面,在當?shù)氐娜粘I钪幸渤霈F(xiàn)齟齬。

然而與之相對的,我們還需要事先注意到另一種危險性:盡管原本按地區(qū)內部標準對文化傳承人是否具有正當性已有判斷,但我們又按外部評判標準選出具有不同正當性的文化傳承人并混為一談。原本在當?shù)鼐用駜炔坎槐豢醋魇俏幕瘋鞒腥说娜耍瑓s成為文化遺產管理中的文化傳承人,這將成為誘發(fā)地區(qū)內部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在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的初始階段,必須把握文化遺產所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整體狀況,進行周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那么這時,就需要能基于細致的田野調查進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民俗學者的見解和參與。

四、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的四個階段

下面就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的各個階段和構造進行詳細說明。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圖1)。

首先第一階段,是擬定作為假說的文化遺產的計劃并形成合意的階段。在此我們首先得認識到,計劃說到底只是假說,其本身是可以進行修正的。一般來說政策在立案后,就要按照規(guī)定路線行進,是難以變更的,但將其視作假說,就能夠減少為應對突發(fā)事態(tài)而變更計劃時的抵抗情緒。不過雖說是可以修正的假說,也絕不是單純的紙上談兵。我們需要事先好好收集能把握文化遺產所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整體狀況的詳細信息并加以分析,還需收集、分析和學習其他地區(qū)文化遺產管理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的事例,將這些結果反映到計劃上。就是說,防備不確定性、盡可能地制定最適當最好的計劃是很重要的。

在立案階段,我們首先應設定目標:為了什么、為了誰進行作為文化資源的文化遺產的管理?以及,進行多大程度的管理?該怎樣實施管理?我們有必要在最初明確設定這些目標,并形成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意。在文化遺產管理中可以設定各種各樣具體的目標:如保存( preservation)文化遺產這樣一目了然的目標,包含有復興( revitalization)內涵的保護(safeguarding)的目標,以及積極將文化遺產客體化并活用的地方開發(fā)的目標、通過文化遺產象征化強化地方認同感(有時是強化民族認同)的目標等應用性目標。

這些目標,在開始進行文化遺產管理之前,有必要向文化遺產利益相關者明確說明,達成合意獲得共同理解。在適應性管理中,第一階段的計劃立案和信息收集分析,必須向多樣化行為體公開[19]。適應性管理中,專家有說明責任( accountability),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則不應只由專家承擔,而應該向利益相關者開放,共同合作完成。此時面向一般公眾的信息公開、多樣化行為體間的信息共有成為前提,在利益相關者間有必要基于信息充分討論后形成合意。信息的透明性和合意形成的協(xié)作性,不止在第一階段,之后的各個階段也都必須堅持??梢哉f這是適應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文化遺產管理的推進者們必須注意到,無論計劃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倘若利益相關者感到沒有獲得必要的信息,或是感到信息即使傳達了也不清楚,或是誤解成沒有傳達的話,就很有可能反對計劃、對計劃冷眼相看。對計劃的不信任感可能會導致將來地區(qū)內部在感情上的抵觸、引發(fā)摩擦,我們應充分注意這一點。

總而言之,在第一階段必須盡可能地采取相應措施來防備不確定性。

第二階段是事業(yè)的具體實施階段。

此階段遵循第一階段謹慎設定的目標,圍繞文化遺產開展各種活動。由于目標明確,所以為作為文化資源的文化遺產而采用的各種方法也變得明晰。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第二條提到:“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特別是通過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教育)和振興”,可以采取多樣的措施,對于各種措施也可以采取多樣的具體對策。在對策的選擇和實施階段,可以廣泛參考其他地區(qū)已經實行了的措施、采取有效的對策加以應用。

結語:基于生活文化主義的適應性管理的必要性

以上我們主要進行了這樣的論述:自然資源管理論中被長期研究的資源管理方法——適應性管理,可以應用于文化遺產管理中,而且這種方法能夠使文化遺產管理更加有效地、健全地進行。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是圓環(huán)式的構造:第一階段完成文化遺產管理的計劃立案和合意形成,第二階段具體實施事業(yè),第三階段實行監(jiān)控,第四階段按照狀態(tài)變化改善管理、修正管理路線。這樣的過程若持續(xù)進行,會使管理形成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的螺旋式結構。適應性管理若運用得當,文化遺產管理會卓有成效,效果拔群,并且文化遺產給地方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會降低。這樣的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雖然目前還沒有普及,但我們已經看到了像歐洲的HerO之類的先例,可以期待,在今后世界各國的文化遺產管理的現(xiàn)場,它會得以應用。

然而,將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理想化地運用,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F(xiàn)在尚處于實驗階段,今后在具體現(xiàn)場的實踐研究必不可少。如果只是導入適應性管理的形式,而忽視了蘊含其中的理念,則會降低管理的有效性。不僅如此,形式化的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還有可能被自上而下的文化遺產管理所利用。為了克服此類問題,我們必須設計一種將本文開頭所述的“生活文化主義”的基本思想融入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之中的文化遺產管理系統(tǒng)。

(責任編輯:趙倩)

注釋:

[1]七海のみ辦子無形文化遺麈己法何加一工禾叉了の緦形文化遺麈毫新廣二強祝點e解稅亨為本[M],東京:彩流社,2012.

[2]營璺,跨越“錯誤的二元諭(mistaken dichotomy)”[J]民同文化諭埴,2014,2:20-23.

[3][7]營璺.中國に擋時為[遺麈]政策己現(xiàn)突己の相克一工禾スコ加ら[云統(tǒng)の擔い手]まて[C]//鈴木正崇.アツアの文化遺麈一遇去·現(xiàn)在·未來東京:廢庶羲塾大學出版會,2015: 269-307

[4]“遺產”這一概念和表述,在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認定的“世界重要農業(yè)遺產系統(tǒng)(Globally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略稱:GIAHS,始于2002年)”中也有被使用,可見它不僅活用于文化機構,還活用于各類機構的政策中。而且,各國受到影響也在各式各樣的制度中使用這一概念和表述,“遺產”已經成為一般用詞。

[5]菅璺.幻影化亨為無形文化遺麈[C]//飯?zhí)镒?,文化遺産と生きる.京都:臨川害店,2017:68-96.

[6]本文中的“文化遺產”,用其廣義概念,指的是人類從過去繼承、到現(xiàn)在維持、為了后代的利益可以傳承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產物。這個概念與UNESCO狹義上限定性地規(guī)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物質)是不同的。當然,本文所使用的“文化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

[8] Berry,S. Conservation, capacity and cashflows-tourism and historicbuilding management[C]//In AV. Seaton. Tourism: State of the art. Chichester: Wiley,19 94:712 - 718

[9] Boniface,P Tourism culture[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1998, 25(3): 746 -749

[lO]Jansen-Verbeke, M. Tourismification and historicalciti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3):739 -741.

[11] Noyes, D. The Judgment of Solomon: GlobalProtections for Tradition and the Problem of CommunityOwnership[J]. Cultural Analysis, 2006, 5:27-56

[12] Foster, M. D. The UNESCO Effect: Confidence,Defamiliarization, and Q New Element in the Discourseon a Japanese Island[J]. 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2011, 48(1): 63-107.

[13] Foster, M. D.and Gilman,L UNESCO on theGround: Local Perspectives on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 015.

[14]菅豊.日本現(xiàn)代民俗學的“第三條路”一一文化保護政策、民俗學主義及公共民俗學[J].民俗研究,2011,2:5271

[15]譯者注:意識形態(tài)(思想觀念)具有多樣性,與國家層面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相比,作者認為“生活文化主義”是一種小而柔和的意識形態(tài)。

[16] Holling, C.S. Adaptiv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and Management[M]. Chinchester, USA: Wiley, 1978.

[17]松田裕之.生熊夕學入門一予防的順心的管理[M]東京:共立出版,2008.

[18]矢原徼一,松田裕之,竹門康厷,西廢淳.自然再生ハンドブツク[M].東京:地人害館,2010.

[19]鷲谷いづみ.自然再生睛代の生物多檬性己乇二夕リンゲ[c]//鬻谷い巧辦,鬼頭秀一自然再生のたやの生物多檬性乇二夕リンゲ東京:束京大學出版會,2007

[20] UNESCO,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s, https://ichunesco.org/en/register (accessed on November 3, 2017)

[21] Stadt Regensburg 2011 'The Road to Success':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Historic Towns, guidebook,htt p://urb act.eu/site s/de fault/file s/im port/Proj ects/HERO/projects_media/hero_guidebook_FINAL_Ol.pdf(accessed on November 3,2017)

猜你喜歡
復雜性不確定性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復雜性背后
通往深刻的簡單
Tough Nut to Crack
管理會計中的復雜性成本研究
中國銀行業(yè)的未來:不確定性與希望并存
基于不確定性理論的樁板式擋墻施工風險評估
廣義直覺模糊軟集的格結構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原阳县| 林西县| 凌源市| 翁源县| 冕宁县| 靖边县| 阿坝县| 塔河县| 油尖旺区| 临夏市| 松溪县| 聂拉木县| 平原县| 望城县| 南丹县| 元江| 迭部县| 宁陕县| 南投县| 措美县| 察隅县| 扶绥县| 大邑县| 灵山县| 庆元县| 衡水市| 嘉峪关市| 郧西县| 桐乡市| 清镇市| 建瓯市| 景东| 江门市| 石林| 淮滨县| 延长县| 滦平县| 安达市| 沅陵县| 玉溪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