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穎
(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徐州 221000)
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德勒茲被視為“游牧思想家”,雖然他并未給“游牧”以明確的定義,但是游牧思想貫穿于他的作品之中,其中塊莖思想是游牧思想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塊莖具有連接和異質(zhì)性原則的特征,即:塊莖的任何一點都能夠而且必須與其他任何一點連接,構成塊莖的成分都是異質(zhì)的。在《遠山淡影》中,生活在二戰(zhàn)后被原子彈襲擊的日本長崎的悅子在孕期與肚中嬰兒構建了一個塊莖,其塊莖式生存狀態(tài)體現(xiàn)了悅子的創(chuàng)傷心理,反映了其面臨著精神上的困境。在原子彈爆炸中,她失去了家人和愛人,成為被緒方先生收養(yǎng)的孤女。在她與藤原太太的對話中,她在表達對藤原太太的兒子痛失伴侶的惋惜時,也流露出對過去的深深緬懷。即使她已嫁給二郎,她依然沒有忘記在原子彈爆炸中失去的曾經(jīng)的愛人,可見悅子一直讓自己處于創(chuàng)傷的心理狀態(tài)中。甚至當她和公公緒方先生一起去長崎的和平公園游玩時,她對用以紀念原子彈中遇難者的巨大白色雕像進行了諷刺,認為它“長得很丑”“遠看近乎可笑,像個警察在指揮交通?!保◤垥砸庾g:176)因為她“無法將它和炸彈掉下來那天發(fā)生的事以及隨后的可怕的日子聯(lián)系起來”(張曉意譯:176)由此可見原子彈爆炸時的情景對悅子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持久的影響,使得悅子在孕期建立與腹中嬰兒的塊莖,通過保持抑郁不開心的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了與嬰兒情感上的差異性,成為塊莖整體中與其腹中嬰兒互為異質(zhì)的存在。
塊莖具有非意指斷裂原則,即塊莖“子體”從“母體”中無痕跡的斷裂,通過制造一個斷裂從而使得“后者不再能夠被歸屬于、從屬于任何示意之物。”(姜宇輝譯:11)。小說《遠山淡影》中的景子與妮基與母親悅子就構成了一個塊莖。悅子的大女兒景子被母親悅子強行從熟悉的日本帶到語言環(huán)境都不熟悉的英國,悅子即使一開始就知道“她在這里不會幸福的”,可是悅子“還是決定把她帶來。”(張曉意譯:228),景子長大后在倫敦的一個公寓里上吊自殺了,從悅子對景子在世時和她住在一起時的描述中發(fā)現(xiàn)景子沒有朋友,也不允許其他人進入她的房間包括悅子,母女雖然住在一個房子里,不僅沒有任何交流,連吃飯都是悅子“把她的盤子留在廚房里,她會下來拿”(張曉意譯:64),小女兒妮基和悅子之間的母女關系也是如此,妮基長大后好久沒有和母親悅子一起去看電影,而且不愿意和她住在一起,也拒絕和悅子分享有關自己的事情。妮基知道母親悅子不喜歡她搬出去,但她依然不顧母親悅子一個人住在一個大房子里的孤獨而選擇去和大衛(wèi)住,甚至連母親悅子想要送急于離開的她去火車站時都覺得不自在。除此之外,妮基與母親悅子在婚戀觀上也有很大差異,對于母親悅子所認為的生活除了結婚然后生孩子,“沒別的什么了”(張曉意譯:234),妮基對此十分生氣,她認為結婚是無意義的。反映了妮基不僅在情感上疏離母親悅子,在性格觀念上也與悅子產(chǎn)生著巨大差異。
《遠山淡影》中從悅子在對二郎的回憶中,我們可以得知二郎是一個大男子主義思想十分強烈的傳統(tǒng)的日本丈夫,他從未將悅子置于平等的地位。在他看來,他只需要努力工作就已經(jīng)盡到了自己的家庭責任,因此平時他除了吃飯喝茶就是看報,其他什么事也不做。當悅子想要就松田重夫的事和他談談時,卻是自動放棄了,因為“我倆之間的關系中從來不會包含對這種公開事情的討論”(張曉意譯:11)可見悅子與二郎之間缺乏心靈和精神的溝通。與悅子有相似遭遇的還有佐治子,佐治子因為小時候夢想有一天可以去美國成為電影明星,所以她很喜歡學習英語,但是結婚以后,佐治子的丈夫不準她繼續(xù)學習英語,并且讓佐治子把她父親從美國帶回來的一本英文版《圣誕頌歌》扔掉。佐治子和悅子談論自己的丈夫時認為他“從來不是一個體諒別人的人?!保◤垥砸庾g:139)佐治子之所以選擇和他結婚,只是因為她父母覺得他們門當戶對。當佐治子丈夫禁止她學英語時,佐治子并沒有反對,因為她認為“畢竟沒有意義了?!保◤垥砸庾g:139)可見佐治子對自己的丈夫已經(jīng)麻木絕望了。悅子和佐治子的丈夫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婚姻中都持有著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對于悅子和佐治子來說,這種舊的不平等的婚姻觀構成了她們精神上的轄域化,為了解轄域化,擺脫轄域化的束縛,悅子帶著大女兒景子離開了日本移民到了英國,佐治子更是不惜一切代價要帶著女兒萬里子離開日本前往美國,可見悅子和佐治子都是通過移民他國,變換地理位置,找到了解轄域化的逃逸線。在解轄域化的過程中,悅子和佐治子精神上都飽受著對現(xiàn)實焦慮不滿的困境。
“生成沒有質(zhì)的規(guī)定性。它所涉及的是主體的內(nèi)在領域。通過生成主體在精神層面從一種形態(tài)轉化為另一種形態(tài)。”(Zevnik,A.:159)從而實現(xiàn)了精神欲望的自由游牧。在《遠山淡影》中,悅子在想要彌補死去的女兒景子的強烈欲望的驅(qū)動下,生成了佐治子,以此獲得心靈的慰藉。悅子和佐治子的經(jīng)歷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兩人都有一個女兒,性格都十分孤僻,悅子的丈夫二郎霸道冷漠正如佐治子的丈夫不準她學習英文,悅子在長崎生活幾年后帶著女兒景子移居英國而佐治子在故事中也一直準備帶著女兒萬里子與美國大兵弗蘭克一起移居美國。佐治子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她的丈夫,而悅子也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曾經(jīng)的愛人。兩人間的相似性讓人不得不懷疑悅子回憶中的朋友佐治子就是悅子自己,而在故事最后悅子與女兒妮基關于日歷的對話場景中,她終于無法掌握故事的時間線,說出那天她和佐治子母女一起去長崎港口玩時“景子很高興”(張曉意譯:237)的話,而那個時候景子還沒有出生,悅子還充滿著“對即將做媽媽的擔心”(張曉意譯:125)可見悅子在精神上將自己生成了佐治子,在生成佐治子的過程中悅子不停地借助佐治子的故事來減輕自己對自殺的女兒景子的愧疚感。悅子通過生成佐治子滿足了自己彌補死去的女兒景子的欲望,將自己曾經(jīng)對待景子的忽視以及缺乏對于景子的照顧與關愛全部在生成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悅子的生成,不僅僅反映了其對內(nèi)心的情感追尋,反映了其面臨著想要彌補女兒景子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精神困境。
以悅子零碎的回憶為主線,以德勒茲游牧理論為依據(jù),本論文探討了日本二戰(zhàn)后幸存者所面臨的精神困境。通過揭示幸存者的精神困境,反映了幸存者對具有差異性多元游牧空間的渴望與對后現(xiàn)代社會中多元文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