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烏飯三則

2019-11-13 17:25吳永亮
山東文學(xué)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紅綠石臼咸菜

吳永亮

白米煮出烏飯來

白白凈凈的糯米煮出漆黑發(fā)亮的烏飯,這不是魔術(shù),也不是傳說,而是我老家一道實實在在的美食。

烏飯樹,又名南燭,古名染菽,我國主要產(chǎn)地有江蘇、安徽、浙江等南部十多個省份。

烏飯樹,葉子在清明前后綠中泛紫,紫中滲紅,好似燭光之苗,加之生長在南方,取名南燭,對此,我們只能對古人起名點一個大大的贊了。

每每到了清明前后,媽媽們帶著孩子翻山越嶺,去尋找南燭。因為南燭個頭不高,身軀又不龐大,與其他灌木區(qū)別不太明顯,加之存量極小,找起來費老鼻子勁了。發(fā)現(xiàn)一株,準(zhǔn)會引起一陣大呼小叫。

采摘時,通常要留下一些葉子不能一網(wǎng)打盡,除了保證南燭可持續(xù)性生長外,還得給后來人留下機會和希望。這大概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教化的結(jié)果。

如此難找,我建議從山上移下苗來種植。后來,媽媽告訴我,試了,不成,一挪就死。也不知道是不是移的不得法,還是南燭酷愛自然生長,不愿挪窩。現(xiàn)在網(wǎng)上盛傳,有些地方將南燭作為行道風(fēng)景樹,經(jīng)考證,其實那不是南燭,而是與其極為相似的紅葉石楠。

上山摘了斤把重的葉子就會打道回府。洗干凈南燭葉后,將其倒進石臼,反復(fù)搗杵,用紗布過濾,烏飯液汁就制成了。今年6月,我讓小妹專門榨了一些汁托人捎到濟南。我仔細觀察,那汁,既不清又不黑,渾渾濁濁的,很難與烏黑聯(lián)系到一起。

烏飯汁有了,再把糯米淘洗清爽,將米泡入其中。一般要泡浸一夜,時間短了,那汁浸透不了米,蒸出來的飯就黑白相間,品相不佳。只要允許,泡得時間越長越好。有的讀者會問,時間長那不就酸了。其實你不知,烏飯汁是天然的防腐劑,放一年半載都不會變味的。

蒸烏飯與平日里蒸米飯一個程序。隨著文火持續(xù),一股清香味四處飄散,直往你鼻子里鉆。烏飯盛到碗里,烏黑透著晶亮,應(yīng)該算是汁與米的一種化學(xué)反應(yīng)。聞著香,看著美,嚼著清香可口。有的加上白糖或紅糖,還有的將豬油一起拌著吃。我們小時候吃烏飯,一般不就菜,就這樣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細細嘗。

南京街頭,常能見到烏飯裹油條。油條的脆生拌烏飯的軟糯,油條的金黃配烏飯的漆黑,色香味一應(yīng)俱全,別有情趣。北方喜食煎餅馃子,南方鐘愛烏飯裹子,一馃一裹音同義近,但包裹的都是油條。

說到烏飯,不得不講烏飯來歷。在我老家,有兩個故事交替?zhèn)髡b。

一是與釋迦牟尼的弟子目蓮有關(guān)。話說目蓮的母親在十八層地獄餓鬼道受苦受難。目蓮修行得道后,求得恩準(zhǔn),去探望母親。但每次備了飯菜都被沿途的餓鬼獄卒搶吃一空。目蓮?fù)纯嗳f分,常在山上徘徊、思索。某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目蓮不經(jīng)意間在山上摘下身邊矮樹上的葉子,放入嘴中咀嚼,發(fā)現(xiàn)這種樹葉香潤可口,葉汁暗黑。于是烏飯因此而生。果然,餓鬼獄卒們一見烏飯,避而遠之,目蓮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

一是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忠臣被誣陷鋃鐺入獄。其母幾次送去茶飯都被獄吏給打了牙祭。母親上山打柴,無意揉搓南燭葉,手指被染黑。于是,智慧善良的母親,便煮出了烏飯,從此兒子能獨享美食。一年后,忠臣終被平反昭雪,官復(fù)原職。

兩則故事,一個域外傳來,一個本土滋生;一個兒子探望慈母,一個親娘探視兒子。

白米、烏飯,白變黑,黑洗白,兩則故事都是白加黑,烏飯深層次寓意也許就在此吧。

鼠耳草連著破季卉

鼠麯草,又名鼠耳草、佛耳草、田艾、清明菜和菠菠草等等。由于“麯”(用作姓時保持原貌不變)簡化為“曲”,所以鼠麯草現(xiàn)在規(guī)范寫作鼠曲草。

鼠耳草,一年生草本,葉無柄,因其葉形似老鼠耳朵得名。

鼠耳草,在江蘇的河南人稱之為pòjìhuì。怎么寫,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我猜測后寫下“破季卉”。卉,各種草的總稱,特好理解。我的理由是鼠耳草可作食物的季節(jié)只在清明節(jié)前后,破即過,破季就是過了這個季就不可食用了。我也想到,清明前后祭奠先人的忌諱一籮筐都盛不下,外加萬事蓬生、蟄伏一冬的蛇蝎昆蟲復(fù)蘇,意味著邪氣上升,叫“破忌卉”“破忌諱”也都能說得通。本文用“破季卉”純屬無奈之舉。

鼠耳草過了清明節(jié)就抽薹,薹一抽就開黃花,那就離枯草不遠了。鼠耳草,有點像老鼠,偏愛田埂下、溝溝坎坎等旮旮旯旯。通身嫩綠色,葉面上有一層白醭似東西,毛絨絨的,讓人愛憐。采摘時,爬坎下溝,撥草叢扒樹窠,掐取鼠耳草上部中間幾片小嫩葉。半天下來,也就摘個一兩碗。回家擇凈鼠耳草,清洗瀝水。

把糯米淘凈晾個八成干(太干了,搗杵時糯米會往石臼外蹦,成粉時還會滿屋飛)。那時,幾乎家家都有石臼,且作為重要家產(chǎn)一代代往下傳,這就是臼取久音的緣故。就連“舅”取臼音,也是說舅舅是世上最久遠的親戚。

把糯米放進石臼里,成人手持杵圍著石臼搗,一會順時針一會逆時針轉(zhuǎn),還要不時彎腰用手或勺子上下翻轉(zhuǎn)臼里糯米,確實是個力氣活。周而復(fù)始,直到糯米變成粉末狀。接著用小籮篩過,粗粒的再回到石臼接受新一輪“磨煉”。那活不僅累人,還枯燥無味,好在往往一大家人圍著石臼打轉(zhuǎn)轉(zhuǎn),你方唱罷我登臺,倒也其樂融融。后來有了機器加工,但機器吐出來的糯米粉做出的食品口感都不如石臼杵出來的好。就像手工面條、手工水餃遠比機械加工味道強不知多少倍。我以為,差別就是于手上汗腺。手上汗腺是世上最好的調(diào)味品,也是配方最為復(fù)雜的調(diào)味品,因人因時因情不同。而機器冰冷、無情,轉(zhuǎn)動均勻、一致,自然味道就差了許多。每當(dāng)我說這些,很多人都嗤之以鼻。不過,我是堅信自己言之有理的。

糯米完全成粉后,與鼠耳草相聚石臼。在多次搗杵下,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者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再也扒扯不開。用手捏成一團一團,放進鍋里蒸,于是破季卉團子成了。吃起來,黏黏的,清草香味。

這種團子還承擔(dān)一種使命,那就是姑姑要給娘家的侄子侄女送,幫助他們驅(qū)逐邪氣、鬼怪。我媽媽的娘家是個大家族,但我恰恰沒有姑姑,于是我們家每到這個季節(jié)就會只出不進。

在我上初中的1974年,溧水地震頻繁,謠言四起,最兇的說話是鰲魚翻身。不知從哪兒傳出來,當(dāng)年送破季卉,必須配紅綠布給鰲魚做衣服。于是,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家庭,又得額外增加不少負(fù)擔(dān)。那事把我媽媽愁得滿屋翻箱倒柜,看看能不能抖擻出幾個硬幣來。不知媽媽想的啥法子,好歹扯了幾尺紅綠布……于是人們見面就拉紅綠布,婦女挎的盛著破季卉團子籃子上盡飄紅綠布。

后來一次偶然機會,我才得知,那次紅綠布鬧劇是人為導(dǎo)演的。導(dǎo)演就是我同學(xué)當(dāng)公社書記父親的弟弟干的。原來當(dāng)年春節(jié)后,同學(xué)的叔叔不知通過什么關(guān)系弄來一批紅綠布。動動腳趾頭想想,前已過年后又不過大節(jié)的,那一屋子紅綠布成了老鼠出嫁練習(xí)場所。沒承想,同學(xué)叔叔腦袋瓜子不知咋閃了靈光,炮制出送破季卉同時必須搭上紅綠布。于是一倉庫紅綠布脫銷了,連帶周邊縣都逢人便問還有紅綠布嗎。

現(xiàn)在想想,這真應(yīng)了當(dāng)下“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說法。雖說那文化帶有迷信和謠言,特殊年代特殊人物特殊做法,也就不要去追究了,該追究的是新時代不要再出類似鬧劇。

公雞蛋其實不是蛋

一說公雞蛋,有的讀者脫口會說筆者故弄玄虛,其實不然。

提起公雞蛋,許多人自然會想到小品《策劃》。該小品在200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播出,講述了白云、黑土家中有只公雞下蛋了。小品中“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zhàn)斗機!”一時像長了翅膀的公雞飛遍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

本文所說公雞蛋,不是小品的虛構(gòu),是我老家無數(shù)代母親們在灶臺上炮制的一道“菜”。

公雞蛋是一種用腌咸菜的水,攪拌上一些小麥面,撒上一些蔥花,條件好一點再滴上幾點香油,放在飯鍋里一蒸就成了。這么說,公雞蛋其實是一種面食。

每天早上放雞出籠前,媽媽就會用手從雞屁股后摸一下,如有蛋要生,會叮囑我們看緊點,別讓雞生到外邊。所以老家人給那平庸面食起了個“公雞蛋”這絕對具有震撼力又不乏幽默感的名字。公雞蛋,聞著有一絲臭,與臭豆腐大有一拼。

要想說明公雞蛋,不得不講我們老家腌咸菜的事。每到秋季,家家都要砍下一片馬耳朵菜(一種比較瘦高的白菜,像馬支棱著的耳朵,這種專門用于腌制咸菜),放到路邊曬上幾天跑跑水分。隨后,媽媽們坐在塘邊上把一棵棵蔫蔫的馬耳朵菜洗凈。我們則早早把大缸、壓菜用的大石頭洗刷一新。

在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末,腌咸菜對于我們孩子來說,無疑有著過節(jié)般的快樂。吃過晚飯,妹妹炒上一些葵花籽兒,我的任務(wù)把汗腳反復(fù)搓洗。煤油燈下,大家圍著菜缸,媽媽先在缸底鋪上一層馬耳朵菜,而后撒上一層粗鹽(不是細鹽)、幾只朝天椒、幾絲生姜,這時就該輪到我光著腳下到缸里踩壓。邊踩還要邊嗑瓜子,意味著腌制的咸菜會脆香爽口。十分鐘后,我站到椅子上,等媽媽再鋪上一層菜,撒上鹽和輔料,我再一次進入缸內(nèi)。就這樣,一晚上的工夫,一缸咸菜腌制完畢。臨結(jié)束時,搬上幾十斤的大石頭壓在菜的最上邊(怕菜發(fā)酵后菜頂出缸外),最后放上蓋子,只等著春節(jié)前后享用。

那個時節(jié),沒有大棚,整個冬季就是咸菜就咸菜。頓頓不是炒咸菜,就是燉咸菜,要么就是涼拌咸菜。春暖花開,咸菜吃盡了,地里蔬菜也接上了。此時,咸菜缸里只剩下綠茵茵咸菜水,缸底沉著菜葉爛成的泥。倒了可惜,更何況那里還有鹽分,于是媽媽們將其與小麥面搭配,做出了公雞蛋。

1975年,云鶴中學(xué)來了一位從常州下放的女張老師,氣質(zhì)高雅,脫凡不俗。平時穿衣服那是有折有痕,板板正正,按老家的話說水都灑不上身。但不知何故,張老師偏喜歡上公雞蛋。有一次,竟然斬(我老家把買豬肉叫斬,)了一斤豬肉給我一位同學(xué)換了一小罐子咸菜水。大家都說張老師神經(jīng)受過傷。

小時候,每到做公雞蛋時節(jié),我們一幫小伙伴總是成群結(jié)隊滿村子跑,邊跑邊伸長鼻子到處嗅。偵察到誰家窗戶里飄出來公雞蛋味,我們就不遠不近心不在焉做著游戲,那家主人的孩子通常躲在屋里不肯出來,用仇視的目光透過門縫盯著我們。我們?nèi)徊活櫋?/p>

一般情況下,做公雞蛋家主人都會端出來(那時候,評價一家主人待人如何,肯不肯端出公雞蛋給別人家小孩子是一個很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用一根(不是一雙)筷子橫著抿一小條好似蚯蚓般公雞蛋給我們。我們早已仰起頭,伸長著脖子。每次下來,那根筷子準(zhǔn)會留下很多牙印子。于是,我們蹦著跳著離開,但嘴是絕對不肯張開的,怕那公雞蛋味飄了出去。

大前年清明回家,我跟媽媽提起公雞蛋的事情,媽媽笑著說:如今誰家也不做公雞蛋。新鮮蔬菜一年四季不斷根,誰還腌咸菜。再說雞蛋、鴨蛋、鵝蛋也多的是,蒸、煎、煮,孩子們都嚷嚷見到蛋就想吐。媽媽還跟我說起一件事:有一年好不容易從鄰村淘換了咸菜水做了一碗公雞蛋,結(jié)果熏得我侄子捂著鼻子跑得八丈遠。

媽媽笑了,我卻沉思下來:那公雞蛋不僅有供人體需要的大量氨基酸,更多是歲月咸咸的甚至有些苦澀的記憶沉淀……

好在,2018年春節(jié)前兩天,我們區(qū)里召集在外工作的有頭有臉一些人士回區(qū)政府開會,共商發(fā)展大計。我也忝列其中。你猜怎么著,中午工作餐,每桌都上了一碗公雞蛋,區(qū)領(lǐng)導(dǎo)可謂別具匠心、用心良苦啊。

大家咽著略帶臭味的公雞蛋,拉著溧水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qū)第65名的話題,滿大廳里洋溢著甜蜜生活的芳香,而每人面前本該被咀嚼的口香糖寂寞躺著……

猜你喜歡
紅綠石臼咸菜
夏義兵
惜物即惜福
初春
惜物即惜福
劃粥割齏(jī)
咸菜,我的冬日鄉(xiāng)愁
惜物即惜福
神奇的鼠尾
下雪天的咸菜湯
伍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