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義
摘 要:計劃經濟轉型市場經濟必然遇到新挑戰(zhàn),引領時代的新聞報道同樣面臨報道思想性、針對性、群眾性的視角轉變??讨矍髣Φ男侣剤蟮辣厝宦浜笥跁r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勤思敏行才能跟上、指導市場經濟多元化發(fā)展。新聞報道自有它自己特有的思想方式,角度、受眾。探討它有助于實現(xiàn)新聞報道的時代性,從而助推經濟轉型發(fā)展。
關鍵詞:經濟報道;思想性;針對性;群眾性
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而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國內供給側改革等重大考驗,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彎道超車,新聞單位不僅把經濟報道作為宣傳輿論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圍繞中心,與時俱進,緊跟經濟發(fā)展的腳步,在報道方針和方式上,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著一些變化,研究這些變化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1 經濟報道的思想性
經濟報道在新聞紙上長期占有一定的位置,然而受眾長期對經濟宣傳不甚滿意,這與經濟宣傳長期源于商品經濟的舊觀念束縛,報道缺乏思想性不無關系。因此,加強經濟報道思想性與提高報紙的可讀性是成正比的,只有強調思想性,才能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才能使經濟報道擺脫工作角度。使枯燥的數據繁雜的過程,真正變?yōu)榇蟊娊洕鷮W,使經濟報道人性化。只有強調和突出思想性,經濟報道才能與廣大職工所關心的社會熱點發(fā)生共振。從而產生社會影響,增加經濟新聞報道的深度。
怎樣增加經濟報道的思想性呢,首先是報道的指導思想要轉變,或者說要進一步轉變,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領域從生產,流通到分配消費,樣樣都與市場分不開,企業(yè)走向市場,職工走向市場,大流通、大商業(yè)、大市場的經濟運行機制不僅形成,而且不斷完善,并且呈現(xiàn)瞬息萬變,多元化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報道的立足點,如果不站在大格局,大視野下寫,只能離經濟發(fā)展的轍、步伐越來越遠。記者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跑市場,把脈流通,把投入經濟工作的視角擴展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流通領域最貼近百姓生活,接地氣,更能寫出群眾愛看的經濟新聞。在全球市場、網絡銷售的大變遷中,人們消費觀念,各種心態(tài)都將在市場格局轉變中轉變,人們市場生活的得失酸甜都將在經濟流通這個窗口表現(xiàn)出來,人們的需求也變得多元化,標準也在提高。從消費的角度寫,同樣可以追蹤到企業(yè),反映出企業(yè)生產與管理問題。
2 經濟報道的針對性
是否有針對性,是決定一篇報道或一張報紙在社會上能否引起強烈反響的重要因素。經濟報道同樣如此,像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醫(yī)療改革問題,住房制度改革等報道,就在群眾中引起極大震動。這些系列報道,就因極強的針對性,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近年來,經濟報道有了很大改觀,可讀性有了提高。但仍然存在著兩張皮現(xiàn)象,群眾想看的報道報上沒有,有的群眾又不想看,加上網絡傳播的興起,新聞紙在讀者心中的位置確實不高,要提高一張報紙的信譽,使他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廣泛讀者,就不能忽視新聞的針對性。
有的放矢的寫,就要掌握群眾的思想脈搏和時代脈搏,了解經濟工作和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這就要求記者既胸有全局,又深入實際,到市場中,到群眾中調查研究,體驗生活。寫市場的變化前,從上面拿到幾個數據是不行的,不實地走走看看,不親身感受一下,不容易找到焦點,找到新聞點。找準新聞點,或者說興奮點,還需要具備另一個條件,就是懂行,懂經濟。記者自身素質的提高,特別是理論素質的提高,尤其是經濟理論水平的提高,則顯得格外重要,新聞記者俗稱雜家,對各行各業(yè)、各門各科都得粗通一點,便于采訪和寫作,但是面對經濟大潮席卷而來的今天,特別是經濟的發(fā)展將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今天,作為新聞工作者,粗通一點則顯得不夠,如果不是內行人,面對千變萬化,紛繁復雜的市場,就會如墜云霧,一籌莫展,新聞就在眼前也難發(fā)現(xiàn),寫出的文章就很難有針對性,更談不上搶占制高點。
談到針對性,最難又最關鍵的是,敢于觸及社會最敏感,最復雜,最棘手的問題。在經濟建設和經濟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存在不正之風,在法律不夠完善和監(jiān)督不到的地方,應當由輿論來監(jiān)督,道路車禍、生產事故的報道,討薪難且頻繁等的報道,都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發(fā)表這樣極有針對性的報道,不僅需要遠見卓識,更需要膽略,氣魄及崇高的新聞職業(yè)道德,也有采用針對時弊的報道,在寫作上不用曝光的手法,而是正面寫一些好的典型,或選擇不同的角度迂回表現(xiàn)。不同的寫法,產生的社會效果不同,但都不失為有針對性的報道。
3 經濟報道的群眾性
群眾性始終是報紙努力的方向,我們的報紙無疑是黨的喉舌,但是報紙如果長期脫離群眾,就起不到喉舌作用。現(xiàn)在群眾看報倒著看,從報屁股往一版看,不能不引起新聞工作者的思考,經濟改革實際上就是個經濟民主問題,要使生產勞動者、經營者真正得到在經濟上當家做主的權力和權利,擔負起當家做主的責任。經濟發(fā)展的目標就是群眾滿意,群眾既是這場改革的主體,又是這場改革的受益者,所以新聞改革的方向也應如此,經濟報道不能離開經濟改革的主體,并要為主體服務。從經濟報道內容上說,凡是群眾知道的事情,就盡量讓群眾知道,大到經濟方針政策,微信支付等方式的改變,小到商品、服務質量。要保證群眾的知情權,現(xiàn)在生活的經濟環(huán)境越來越新穎,生活節(jié)奏快,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經濟報道就應該給人們提供及時的,大量的,真實的,具體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信息和幫助,并且為不同層次的人提供不同的信息。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fā)展,人人都成為新聞發(fā)布者的今天,新聞競爭越來越激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成了王道。各類紙媒、網媒紛紛開辟各種為讀者喜聞樂見的欄目、內容,電視臺不斷增加群眾參與的互動節(jié)目,對普通百姓的專訪節(jié)目,就是新聞界空前的有群眾觀念的展示,領導意識向群眾意識的不斷轉變,將達到黨性和群眾性的完美統(tǒng)一,就黨報,特別是工人報這些群眾性很強的報紙來講,職工群眾永遠是報紙的主角,但新時期報紙的群眾性應有新的內涵,在版面上不僅要體現(xiàn)工人寫,寫工人。因為當代工人已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工人,他們有文化,觀念新,流動性大,需求高,除了寫他們自身外,還應著眼于寫職工關心的事,寫與他們切身有關的問題。
探討新聞報道“三性”的問題,有助于新聞媒體更好的參與經濟改革和發(fā)展,只有弄明白報道的現(xiàn)實“三性”的真諦,才能在經濟不斷轉型中不掉隊,進而 為經濟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