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湖廣填川”移民傳說淺析之“孝感與孝感鄉(xiāng)”

2019-11-13 15:54梁音
參花(下)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孝感

摘要:“湖廣填四川”是有關(guān)四川人來歷的流傳最廣的移民傳說,而傳說的祖籍地則多指向同一個地名——“孝感鄉(xiāng)”,但現(xiàn)今楚地只有孝感縣不見孝感鄉(xiāng)。那么孝感鄉(xiāng)和孝感縣是同一個地方嗎?四川移民傳說的祖籍到底是哪一個呢?本文將通過梳理相關(guān)史料解答這兩個問題。

關(guān)鍵詞:移民傳說 孝感 孝感鄉(xiāng)

在廣大的四川地區(qū)廣泛流傳著“湖廣填四川”的說法,大致內(nèi)容為:明末清初,因為連年戰(zhàn)亂,四川地區(qū)人煙稀少,于是清廷政府號召湖南、廣州(以下簡稱為“湖廣”)地區(qū)的百姓填實四川,于是大量移民涌入四川。這些湖廣填川而來的移民在講述祖籍時,則不約而同地說出了同一個地方——“孝感鄉(xiāng)”,乃至如今仍有人前往湖北去找尋這個他們心中的祖籍圣地。但現(xiàn)今的楚地只有孝感縣不見孝感鄉(xiāng),那么孝感鄉(xiāng)和孝感縣是同一個地方嗎?四川移民口中所說的祖籍到底是哪一個呢?本文將通過梳理相關(guān)史料解答這兩個問題。

查閱四川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湖廣填川的移民政策最早始于元末明初,而明代時楚地既有“孝感縣”亦有“孝感鄉(xiāng)”,據(jù)史料記載孝感縣隸屬于德安府;孝感鄉(xiāng)隸屬于黃州府麻城縣。從明朝弘治《黃州府志》之黃州府全圖推測,孝感縣、黃陂縣與麻城縣可能是相互為鄰的關(guān)系,而“孝感鄉(xiāng)”是麻城縣的一處地名,這個鄉(xiāng)級建制于明成化八年被撤并,而孝感縣即為流傳至今的湖北省孝感市。

截止完稿時,筆者收集到的明代史料中,與本題相關(guān)的“孝感”與“孝感鄉(xiāng)”之記述均不多,詳列如下。

合陽《刁氏族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譜序載:“吾合陽刁氏,原籍麻城,元季之亂,明太祖定鼎金陵。蜀平,奉詔遷徙,遂卜宅于重慶屬之江津,離城三十余里,地名觀子溪,其始祖時范公之所托業(yè)也?!雹?/p>

隆昌《王氏族譜》明景泰七年(1456年)譜序載:“予思我父諱(保)九、母雷氏,亦歷風(fēng)塵跋涉之苦。先由河南地隨祖諱久祿,于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內(nèi),至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xiāng)(嘉靖改為黃安縣)復(fù)陽村居住。新舊未滿三年,奉旨入蜀,填籍四川,有憑可據(jù)?!雹?/p>

2001年,成都崇州市崇陽鎮(zhèn)石羊村6組出土的明朝嘉靖年間《萬本墓志銘》載:“公諱本,字宗道,號南峨山人。曾祖諱元亮。世為湖廣麻城縣孝感鄉(xiāng)人。本劉姓。在元為屯田萬戶?!酰ɑ迹┍鴣y,移家蜀之永川,尋徙大邑,復(fù)遷崇慶墾田刱屋家焉?!雹?/p>

《瀘縣志》卷七《藝文志》之《招民榜示文》,該文為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下川南道分巡僉事吳登啟,為招徠瀘州民人還籍,特發(fā)布榜文,告民周知。文中提到,“迨我國初,亦移麻城孝感之民,以實富、榮二邑?!?/p>

《蜀事紀(jì)略》中記載著天啟年間,時任四川右布政使的朱燮元在奢、安之亂時,有成都市民對他說:“成都自古不守,不見元人,以不早迎,望帝遂無遺種乎?凡今生齒皆黃陂孝感人也,切勿迂闊誤我生靈?”

清嘉慶《四川通志·輿地·陵墓》中有相關(guān)明代墓志銘12例,其對祖籍的描述可整理如下:楊大榮,楊世家孝感;楊廷和,祖籍湖廣之麻城;楊朝,祖籍湖廣孝感;楊宗震,世籍傳自楚孝感;吳方泉,自孝感來;李翔,先世自麻城來;胡帛,祖籍麻城;張佳胤,祖籍楚之孝感;程大猷,祖籍楚之麻城孝感鄉(xiāng);吳登啟,麻城孝感之民;侯文才,楚孝感人也;張邦伸,故籍楚麻城。

通過考察以上17例明代史料可以發(fā)現(xiàn),“麻城”與“孝感”是出現(xiàn)比例最高的兩個地名,其中孝感占41.18%,麻城占29.41%,麻城孝感鄉(xiāng)占17.65%,麻城孝感占5.82%,楚占5.82%。孝感鄉(xiāng)被撤銷后,“麻城孝感鄉(xiāng)”的提法有2例,分別距離孝感鄉(xiāng)被撤銷32年和140年。與此同時,通過仔細考證,本文所引用的嘉慶《四川通志》墓志銘中(除程大猷明確記錄到“鄉(xiāng)”外),關(guān)于祖籍的記述中的最小地級均為縣名,由此可推斷,這些史料中的“孝感”很有可能是“孝感縣”。

據(jù)鄒知新的孝感鄉(xiāng)《都碑記》記載,因為移民登記需要在孝感鄉(xiāng)專門設(shè)立“孝感鄉(xiāng)都”,這表明由孝感鄉(xiāng)或經(jīng)由孝感鄉(xiāng)遷徙入川的移民數(shù)量非同一般。但為何在現(xiàn)存的明代史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的明確將祖籍記為“孝感鄉(xiāng)”的要比“孝感”少呢?

首先,早在元末和明夏政權(quán)時期即有大量孝感縣人入遷四川。如康熙《孝感縣志》卷六載:“(元至正)十六年,(明)玉珍率兵襲重慶,稱夏主,孝感人多隨之入蜀?!薄逗献遄V》載:“元末韓山童之亂,孝邑子弟從軍入蜀,井里為墟?!雹?《董氏族譜》載:“元末劉福通之亂,孝邑人民從軍入蜀,井里蕭條。”⑤因此,孝感縣確實是相當(dāng)數(shù)量的明代移民入川前的祖籍地。

其次,據(jù)陳世松先生研究,麻城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應(yīng)該是在“鄂東—江漢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這條漸進移民遷徙路線的類似于中轉(zhuǎn)站的位置,孝感鄉(xiāng)則處于這條遷徙之路的開始位置,而孝感縣處于此線路中間的位置?!靶⒁厝嗣駨能娙胧?,井里蕭條”之后,人們由麻城遷到孝感也是完全可能的。以至于現(xiàn)在孝感地區(qū)流傳的民諺仍將“睡覺”叫作“回麻城去了”。因此,孝感縣人本身就有很多是從麻城甚至是孝感鄉(xiāng)遷徙過去的,那么就不排除其中一些人在記述祖籍時可能就在“孝感鄉(xiāng)”與“孝感”中只選其一了。

再次,明“大禮議”之前,只有嫡系才有祭祀之特權(quán),除開那些對祖籍與入川歷史一直都有清晰記錄的家族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入川百余年后,人們對祖籍的記憶模糊甚至遺忘也在所難免。而隨著入川的一些普通民眾日漸富足,有了祭祖的條件,并且隨著當(dāng)時“大禮議”后小宗祭祀與追溯始祖流行形勢的推動,讓那些模糊與遺忘就要必須明確起來。對于入川的移民而言,在他們心中傳統(tǒng)的對祖先的崇拜讓他們自覺地通過各種努力將自己的父、祖、高祖甚至入川時的祖先言說清楚,以重建一個完整的世系來滿足心靈的歸屬感。從移民環(huán)境來說,“來歷不明”是個略帶侮辱性的詞,因此,為了避免被冠以這個形容詞,每個移民都必須通過一個完整的世系來證明自己來自某地、是誰之后,這關(guān)系到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已經(jīng)廣為流傳的“著名”祖籍地——“麻城孝感”自然成為首選,至于是“孝感”還是“孝感鄉(xiāng)”,或者移民后裔無意識地選擇了其一,或者略知“孝感鄉(xiāng)”被撤銷而有意選擇“孝感”,筆者認為都有可能。

因此,時間追回到明代,“孝感縣”和“孝感鄉(xiāng)”是兩處截然不同但在移民入川路線上有關(guān)聯(lián)的地名。對于明代入川的移民,他們既可能是來自“孝感縣”也可能來自“孝感鄉(xiāng)”。

注釋:

① 合陽《刁氏族譜》,轉(zhuǎn)引自譚紅主編:《巴蜀移民史》,巴蜀書社,2006年版,第183—284頁。

② 弘治十七年《萬本墓志銘》,載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編:《成都出土歷代墓銘券文綜釋》。

③詳見凌禮朝《鄒知新孝感鄉(xiāng)<都碑記>考釋》,載于陳世松主編:《移民文化與當(dāng)代社會——紀(jì)念“湖廣填四川”340周年論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④ 民國《胡氏族譜》卷1,轉(zhuǎn)引自張國雄:《明清時期的兩湖移民》,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頁。

⑤ 孝感《龍店區(qū)志·江西、麻城過籍資料》,轉(zhuǎn)引自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5卷,福建人民出版,1997年版,第137頁。

參考文獻:

[1]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5卷[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2]張國雄.明清時期的兩湖移民[M]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梁音,女,碩士研究生,四川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民俗文化)(責(zé)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孝感
府澴河孝感段“2021·8”洪水簡析
黃文軍
孝感令
畫說鐵軍:攻打孝感城
當(dāng)代大學(xué)生“孝感”文化的培育
關(guān)于孝感市城區(qū)建筑節(jié)能的幾點建議
孝感市短命建筑的現(xiàn)狀及建筑垃圾的處理
非遺生產(chǎn)性保護視角下的民間手工藝
孝感市2011—2013年旱情初步分析
孝感城市防洪與減災(zāi)對策研究
新和县| 中超| 石景山区| 任丘市| 社会| 游戏| 广饶县| 大同市| 金湖县| 通江县| 右玉县| 寿光市| 喜德县| 马边| 扎鲁特旗| 谢通门县| 怀安县| 建平县| 永吉县| 奉新县| 湘乡市| 嘉禾县| 汝城县| 莱西市| 镇江市| 麻阳| 富宁县| 江达县| 龙川县| 肇东市| 宣威市| 大田县| 榆林市| 赤壁市| 泊头市| 巧家县| 栾城县| 永康市| 洞头县| 黄山市|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