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玲玲
摘要:古詩文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瑰寶,對幼兒實施古詩教育不僅能讓幼兒品味詩的優(yōu)美意境,更能陶冶孩子們的情操、發(fā)展?jié)撃軉⒌现腔邸⒃黾佑變簩ψ鎳幕牧私庹J知。
關鍵詞:古詩文帶到歌曲中;帶到圖畫與賞析中
如何讓3-6歲幼兒自然而然地樂學、會學并學會呢?我認為應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宜有聲”。
1選擇語義淺顯、用字自然、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jīng)驗感染力強的古詩
這些作品與幼兒生活接近,孩子們學起來易懂,感興趣。如《憫農(nóng)》《詠鵝》《一望二三里》《相思》。駱賓王的《詠鵝》,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吭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tài)。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腦海里。
2古詩文帶到歌曲中
我們小班有一張谷建芬老師《新學府樂歌》的光盤,里面有二十首唐詩譜曲吟唱,如《春曉》等,每天早晚或午起時我們會給孩子們播放。它清新的旋律、優(yōu)美的曲調(diào)讓古詩詞煥發(fā)了勃勃生機,古詩詞插上旋律的翅膀,飛進了孩子們的心田。孩子們都很喜歡聽,沒幾天就一個個自哼自唱,有模有樣,運用歌曲吟誦古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古詩文帶到圖畫與賞析中
繪畫也能說話。幼兒吟誦優(yōu)美的古典詩詞的同時,結合欣賞古詩畫面,為古詩配畫等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如《一望二三里》這首詩中繪畫出鄉(xiāng)村、亭臺和花朵的畫面,聽見詩、看見畫,腦子里有顏色,眼里有冷暖色調(diào),給幼兒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古詩文結合繪畫與賞析會潛移默化讓孩子接受最初的藝術熏陶。
4古詩文帶到生活與談話中
山水日月是我們?yōu)楹⒆觽冋J識古詩文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畫面,暗合的詩意,使孩子們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如果天天關在家里,什么是理解不了這些內(nèi)容的。
教育家陳鶴琴說:“大自然對孩子就是活教材”,當我?guī)в變簯敉饣顒訒r,會隨時選擇情景教幼兒學古詩。如在幼兒園里觀察柳樹活動,讓幼兒看看講講柳枝、柳葉的顏色,學習賀知章的《詠柳》。高高的柳樹像漂亮的姐姐一樣,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我啟發(fā)說:“小朋友們,你可知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鋒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風??!”然后教幼兒朗讀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苯又M行解釋,這樣幼兒玩玩、看看、念念學得輕松愉快。在生活中多抓住機會與幼兒及時溝通交流,去引導幼兒聯(lián)系古詩文并運用語言表達出來,背熟的作品,就能夠于日常生活中獲得新生。孩子可以在使用中逐漸懂得作品的意思,并且鞏固記憶——自己領會到的,比教會的更持久。
5親子共讀古詩。陶冶情操
為了使幼兒古典文學課堂更廣泛,我們努力取得家長配合,通過召開家長會,利用家園欄,聯(lián)系冊等與家長溝通,達成教育的共識,構建了家庭學習共同體。在我們的指導下,家長到書店購買了相關書籍,和孩子共同學習。這樣既增進了父子或母子的感情,又學到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家長在孩子進步的表現(xiàn)中感受到了讀古詩詞的好處,對我們的教學倍加贊賞,更加關注,家園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溝通。
幼兒有必要學習古詩詞,但不能像成人那樣過于注重文本。讓孩子死記硬背一些他們不理解東西,只能讓他們反感,不利于幼兒愛上并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給古詩詞配上優(yōu)美的旋律和優(yōu)美的圖畫,讓幼兒邊唱邊學邊聽故事,幼兒就算一時不能完全理解,也愿意跟著美妙的旋律、跟著好玩的故事,走進傳統(tǒng)文化。借助旋律、繪畫、故事、賞析等元素,以幼兒最感興趣的方式,讓其感知古詩詞所描繪的事物、所蘊含的味道、所表達的意境,完成最初的音樂啟蒙、藝術熏陶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每一首曲、每一幅畫、每個故事,都讓幼兒在聽覺和視覺上都有美的熏陶,激發(fā)幼兒進一步了解古詩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