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冬平
摘要:培養(yǎng)學生擁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是我們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于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了解學生的同時了解其家庭,尋找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徑,做學生的知心人,讓學生感到我們的關(guān)懷和溫暖。當心靈贏得心靈的時候,距離將消失,而教育教學也能更順利地進行。
關(guān)鍵詞:人格魅力;了解;尊重;愛心
1教師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教師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實施者、管理者,自身就要起好先鋒模范作用,因而要事事處處從思想行為、生活作風和道德品質(zhì)等方面去熏陶、影響和教育學生,并從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我的做法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先做到,例如我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染頭發(fā)、不留長指甲、不帶首飾等,我堅持做到了,學生也學著我的樣子,也堅持做到了。例如我要求學生把教室搞得干干凈凈,我首先給他們做正確的示范,讓他們知道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值日工作,他們學著我的樣子,也做到了。如有個別學生都未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我一方面會正面教育學生,另一方面也會馬上從自身出發(fā),如一看到垃圾,就立馬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學生看見了,也受到我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教師要去全面了解學生
蘇霍姆林基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不了解孩子,就談不上教育”??梢姡私鈱W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策略,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作為教師,只有充分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學生,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效的教育。
記得上學期有一天,我看見班上品學兼優(yōu)的王玲同學一改平時上課專心致志的樣子,她趴在桌子上,眼睛紅紅的,心事重重的。課后我找她談話,她總低著頭,默不出聲的。按我對她的了解,我知道她肯定遇到了什么事情了。放學后,我要求送她回家,她點點頭,默默地答應(yīng)了。經(jīng)過一路的交流,她終于向我于敞開心扉,說父母因為一點家庭的矛盾,在鬧離婚,深深地影響了她,她請求我?guī)退鏊改傅乃枷牍ぷ?,我答?yīng)了她請求。在我的勸說后,她父母才意識離婚會對孩子造成那么大的傷害,并互相道歉,化干戈為玉帛。
3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開啟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自尊、自信、向上的一把金鑰匙。比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犯錯誤了,如果按習慣來推斷學生犯錯誤的動機,給予批評或處理。那么學生可能怕了,聽話了,但實際上學生對這類批評首先在心理上上已經(jīng)設(shè)置了一道防線,往往以消極、沉默的情緒對待批評。這種情況下,教育的說服力減弱,他們依然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了解原因,再提出批評或給予建議和幫助,相信效果就會好很多。
我去年剛接班時教過一名叫李東臨的學生,他不但紀律差,學習差,還有貪小便宜的壞毛病。一次課間活動時,他的壞毛病又犯了,偷偷拿了同學何瑩瑩新買的一支鋼筆。這次,我改變了以往的批評方式。我對何瑩瑩說:“何瑩瑩同學,不用緊張,是你的鋼筆太漂亮了,有位同學想借去給媽媽買同樣的一支,明天一定會還你,請你相信他”。第二天,何瑩瑩同學果然在課桌里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鋼筆。而李東臨同學第二天一早就來找我道歉,他紅著臉,低著頭,小聲地對我說:“老師,對不起!非常感謝你昨天這么顧及我的自尊心,給我改的機會,經(jīng)過反思,我已經(jīng)知道錯了,我以后一定改正錯誤,遵守紀律,好好學習,請您相信我?!蔽逸p輕地摸著他的頭,高興地說:“我相信你一定行!”自那以后,他真的不但把壞毛病改掉了,還成為了一位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學生。
4教師要有一顆愛心
熱愛學生是教師被學生接納的前提,是做學生知心朋友的基礎(chǔ)。教師只有對學生獻出全部的愛,才能走近學生心靈深處,與他們心靈相通。
記得我教過一個叫曾琳菲的學生,她膽小怕事、性格內(nèi)向。平時總低著頭,不怎么與人交流,學習成績也不好。我經(jīng)過多次找她談心后,找出了原因,原來她總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認為別人都瞧不起她,甚感自卑。此后,我就常常開導(dǎo)她,安排班上比較開朗的同學多接近她,并從多方面去幫助她、感化她。就這樣,在我和同學們的不斷關(guān)心、鼓勵下,她變了,變得開朗了,敢主動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了,敢主動和教師談話了,也敢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她學習成績也不斷地提高,期末考試還考了全班第三名,她還讓我和同學們分享她這份成功的喜悅。事實證明,只有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幫學生排憂解難,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才能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作為教師,只要真誠對待,細心地觀察,耐心地聆聽,妥善地處理,學生就會和我們說心里話,我們才能亦師亦友,成為學生真正信得過的知心人。
參考文獻
[1]高春杰.以心為本:關(guān)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周刊),2018,000(015):47-47.
[2]潘偉祥.廣播電視技術(shù)維護工作的特點與對策[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