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育銘
[摘要]網絡和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實體人際交往令人擔憂,他們要么沉浸于微信讀屏等網絡媒介,要么淡漠于直接和面對面的人際交流。時下大學生要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就必須關注和優(yōu)化現實直面形態(tài)的人際交往。我們要明確和認同網絡時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價值,梳理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特征,引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形態(tài)與傾向性,強化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理性原則和良性技巧,緩解大學生現實人際交往困境。
[關鍵詞]網絡時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形態(tài);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9)11-0191-03
大學生活直接的、面對面的交往與聯系是常態(tài),但網絡視野下,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卻日益凸顯規(guī)避實體、切近虛擬的狀態(tài)。這必須引起極大關注和有效引導。須知,大學生實體交往作為校園基本的社會活動,是共有的心理需求,也是大學生活充滿活力的標志。掌握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代價值,懂得現代人際交往的特點,是大學生提升交往能力,優(yōu)化人際關系的基礎。
一、網絡時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價值
(一)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全面健康的重要路徑
大學生面對社會大環(huán)境、校園亞環(huán)境和系班小環(huán)境,會有諸多陌生感和恐懼感,導致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和不平衡。大學生的人際、學業(yè)、情感等困惑中,重中之重是人際交往的困擾。和諧融洽、理性良性的人際交往,會助力大學生協調心理與生理、學業(yè)與情感的關系,在群體中吸收正能量,釋放壓抑感,使他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交流、互助、互惠,能夠更快更好適應大學生活狀態(tài),把握大學學習方式,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全面提升,健康發(fā)展。這里尤其要充分強調的是在大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中,人格完善是十分重要的成長標志。中學到大學的長期學習過程中,大學生一直過于關注自己的學習,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成長狀態(tài),周圍的人群和世界往往被漠視。大學學習生活是整體的、群體性的智力活動,無論你是否善于同別人打交道,對周圍人群都別無選擇的只能融進不能逃離,也只有愿意與同學交往,學會善于與同學交往,才能自得其樂,樂在其中。大學生也只有學會參照天人,比照他人,發(fā)現自己,反思自己,趨長避短,才能在人及關聯中成長成才,完善人格。
(二)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保障
大學生人際交往對他們的全面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意義。個體成長的本質是融人社會的程度和社會化的進程。這在個人獨處中是不可能完成和實現的。社會人際關系網具有雙重效應,對一個大學生而言,它可能困擾你的生活、學習和社會工作,但它更能促進你的成長和成才,使你獲得全面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的平臺與機緣。在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和全面成長的歷程中,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是重要保證和保障。學生可以在良性的人際關系中,認識社會并融入社會,認識他人并借力他人,認識自己并完善自己。這里有一個同步躍聲的效應,即成才和成長的狀態(tài)與良性人際關系的狀態(tài)呈現正比例關聯狀態(tài),人際交往范圍越大,接觸的人越多,獲得成長成才所需的知識視野就越寬闊。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廣泛開闊的交往平臺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他人,正確地認識社會,把自己融人交往圈子里,看清自己,反省自己,提升自己。
二、網絡時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形態(tài)
(一)交往自主和獨立意識增強
大學生在交際人群抉擇上,從自己的愿望和祈求出發(fā),以自己的能力和方式,自主自愿地進行人際交往,建立自己的交際網。大學生自我意識憑借自我方式表達,較少受他人左右;由于在知識能力、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個人閱歷、社會經歷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容易產生平等心理,導致大學生喜歡與同齡人結交朋友;大學生對交往成功期望值比較高,追求平等性,要求交往雙方真誠、坦率、彼此尊重。因此,那些指揮欲、占有欲突出,居高臨下和盛氣凌人態(tài)度明顯,只顧自我,忽略他人,抬高自我,漠視他人的偏狹自我意識增強的人際交往主體,是沒有太多交往對象接納的,更沒有持續(xù)性的交往與聯系。大學生自主性和平等性意識的增強,使大學生的生活、人際交往日益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網絡結構。
(二)交往內容廣泛和界限淡化
隨著高校學生團體的活躍以及交往方式的發(fā)展豐富,特別是當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變化,會在積極意義上影響和促進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堅定。生活在現實大社會和校園小社會的大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之會發(fā)生豐富的變化和呈現多彩的表達。他們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努力拓展交往范圍。他們交往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專業(yè)學習上,除了尋求友誼,交流學習工作體會以外,還常常在一起探討人生,傳遞各種信息,進行相互學習。他們常常是橫向和縱向結合進行交往與聯系,打破校際、系際、班際廣泛聯系,甚至經常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機緣、各種載體、各種方式的社會聯誼,以豐富自己實質的、精神的、網絡的交集,積極努力把自己切近、融人大社會和整體校園,讓自己的交集豐富多彩,使自己的生活、學習視野開闊,盡自己所能主動地跳出自我生活的小圈子,面向多元世界的機會。因此,交往界限漸趨淡化。
(三)交往功利濃重和方式多樣
大學生交往一般來說比較簡單,重感情因素,功利色彩少,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功利色彩不斷加強,交往動機出現多元化的特點。一些大學生隨著社會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飛速發(fā)展,隨著自我愿望、期望和訴求的豐富增長,自我意識極大增強,自我愿景十分豐富,己身的欲望也不斷蘇醒。自我意識增強與自我愿望膨脹如果超脫理性控制,就會表現出自私自利、自顧自戀的負面行為,這種功利性的交往會極大影響交往的純潔性和健康性。融媒介高度連接和發(fā)達的今天,有些大學生表現出不太堅守直接的、面對面的同學聯系,有些大學生被豐富多樣的交往形式包圍,如用微信、電子郵件、微博交流等,因此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這個度,充分利用又不趨而過之,適度適中利用這些新穎多樣的交往方式,迎接信息時代的網絡交往要求。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傾向性
(一)自我為中心傾向明顯
當代一些大學生在現實的人際聯系中,自我中心主義傾向還時有抬頭,有時甚至會很嚴重,這是必須直面的現實表現。一些大學生正是受此影響,在實際交往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想著自己的需求和要求,忽略甚至漠視他人的感受和訴求,只想著自己的交往目的,根本不在意他人的渴求和愿望,待人處事經常主要考慮自身的感受及自身的利益,他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人際圈子的中心,這個非常容易表現出來以自我為中心狀態(tài),如果映射到人際交往中,就是自我中心主義,促成大學生人際交往諸多障礙,對人際交往是十分有害的。而性格孤僻的學生平時表現沉默寡言,很少與同學老師交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造成沒有人愿意與其交往,部分大學生自認為存在性格孤僻傾向和回避交往的心理。
(二)人際交往圈子較為狹窄
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正常的人際交往是保持健康和幸福的必要前提,有一定的交往愿望,但在實際中,為數不少的大學生缺乏交往的主動性,甚至有的人將享受孤獨作為一種“時尚”。在網絡多媒體時代,人們的交往圈往往在客觀上有一個容易陷入狹窄的載體條件,形成新的媒介交往平臺和渠道,這就是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導致他們的交往圈子比較狹窄。大學生的交往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但交往圈子較為狹窄,同學、老鄉(xiāng)、老師是他們最主要的交往對象,由于當今的很多高校都不設有固定的教室,班級同學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少,不少同學都習慣于只在宿舍這種微型的交往圈子生活,且滿足于這種狀態(tài),不愿主動去開拓外面的精彩世界。
(三)交往功利化傾向突出
現實社會就是一個關系社會,一個人的存在就是綜合關系的存在。大學生在校園的生活、學習和社會工作的存在,就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精神性和功利性關系存在。例如一項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目的的調查表明:大學生與同性朋友的交往目的主要是利己的和互利的;與異性交往目的比較復雜,有利己的,也有利他的,還有互利的;與老師交往目的主要是利己的和利他的,互利的成分比較少;與父母的交往目的以相互理解、相互愛護為主,功利成分少見。由此可看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目的具有多樣性的特征,而對于不同的交往對象,也有明顯不同的目的。
四、大學生現實人際交往困境的緩解
(一)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積極、主動、良好的交往觀是健康交往的基礎。大學生應克服自我封閉、消極應付的交往觀,培養(yǎng)主動溝通的勇氣,坦誠自律,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平等交往,以達到團結同學,自我發(fā)展的目的。要提高個人的交往能力,解決交往困境,必須優(yōu)化大學生自身方面的素質,增強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當然,這與大學生個人的成長經歷、自身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緊密相關。信心是建立在過去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的,它與主體對世界和自我評價、態(tài)度、要求相關。大學生應該自覺利用學校良好氛圍和條件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同時,要在主體上和客體上把握自己,在主觀上和客觀上看待他人,把自己融人他人視野和貼近社會,以積極、辯證、理性的心態(tài)進行人際交往。
(二)自我調適心態(tài),學會欣賞他人
具有共同語言和共同關心的話題,彼此間能夠互相接納,心理相容,這是大學生人際交往對象追求的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但理想狀態(tài)現實中并不會經常存在,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把握十分重要,這里既有心態(tài)和狀態(tài),又有情緒和形態(tài)。重要的是努力調整好自己,把握好自己,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要求對方,換位換角度思考問題,寬容、包涵他人缺點。信息和情感溝通是人際交往的內容和目的。與人交往的過程就是交往個體情感、信息溝通交流的過程,是個體之間相互接觸、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的過程。形成較好人際交往關系要求個體之間能夠在心理上相互接納對方。為此,學生首先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在心理上接納對方,才能愉快地與對方進行交流、溝通。
(三)講求和遵從人際交往技巧
1.人際交往中應避免無謂的爭論,學會專注傾聽。青年大學生喜歡爭論,但往往是互不服輸,面紅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擊或嚴重的敵意狀態(tài)。這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是消極的。因此,大學生要盡量避免無謂的爭論,要通過討論、協商的途徑解決分歧。在此基礎上,大學生在直接交往時要學會專注地、認真地、投入地注視對方,特別突出地表現為在對方講話的時候,你的聽講時的神態(tài)和狀態(tài)將直接影響對方和你交流的程度和狀態(tài)。在面對面的交往中,會說的不如會聽的,作為聽者要少講多聽,耐住性子把對方的表達聽完整和完全,認真思索對方的意思和中心,確定期望交流的主要問題和主要方面以后,再闡述和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要盡量表現出聆聽的興趣,聽別人講話時要正視對方,切忌小動作,以免對方認為你不耐煩。交往是要跳出自我的圈子,貼近交往對方的立場,讓對方真實地感受你到對他的了解和理解。在傾聽對方表達時,要尊重、專注,不要輕易地與對方爭論或妄加評論。
2.人際交往中要激發(fā)交往對象的興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優(yōu)長,回避自己的短板和弱勢。在人與人交際聯絡當中,首先重視第一交際手段的語言話題,盡量切近自己熟悉的領域或方面,說話要熱情、周延、明確、飽滿、流暢。其次要努力積極地讓交往對方明確,自己是充滿真親實意的,盡可能考慮交往雙方的感受和利益。另外,在集體集群交往互動時,要照顧到周圍交集小群體的存在,不可過于一對一地長時間交流和私語,要恰到好處、舒服適宜地轉換交往交談對象,切入交流的話題和方面,使接轉的前后方和交流的話題順暢而不唐突,自然而不突然。擴大交往圈子,注意交往對象的感受,激發(fā)交往對象的興趣,消除關注自我的交往障礙,才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人格完善。
綜上,網絡時代校園準社會人際關系中的青年大學生,別無選擇地必須同別人打交道,發(fā)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等主動或被動的人際交往,形成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我們的教育要幫助大學生認同人際交往的現代價值,幫助他們梳理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特征,引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實形態(tài)與傾向性,強化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良性技巧,這樣才能有效緩解大學生現實人際交往困境,優(yōu)化大學校園生活實質和網絡的人際關系,助力于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偉.淺論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2017(8):20。
[2]陶小松.淺談培養(yǎng)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必要性[J].現代交際.2018(1):30.
[3] 周昕穎.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2):15.
[4] 陳曼.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分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8(6):25.
[5] 羅麗珍,王占可.大學生自媒體人際交往的困境與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9):25.
[責任編輯: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