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 馬帥
愛情是人類最美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張愛玲在其筆下,擯棄了傳統(tǒng)愛情主題的言情范式,拋開了愛情外表的美麗光環(huán),而是竭力書寫她所熟悉的世俗世界,致力于婚戀題材的創(chuàng)作,用已形成的悲劇意識解構(gòu)小說中的婚姻與愛情,從而形成了現(xiàn)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愛情婚姻悲劇的寫作模式。難成眷屬的無奈、金錢至上的婚姻悲劇,張愛玲用蒼涼而悲憫的筆寫盡了人間的婚戀傳奇。
德國詩人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說“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元代大戲曲家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說“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但這僅僅是美好的愿望而已,現(xiàn)實中更多的時候是傾情相待,卻終究錯過,留下無窮的遺憾與傷感??墒菑垚哿崴坪跻膊辉浮俺扇酥馈?,在其作品中,愛情的最終結(jié)局是不完美的,愛情與婚姻是不能共存的,因此,相愛的有情人最終不能相守一生。
《半生緣》寫的是顧曼楨和沈世均雖彼此傾情相戀,終究因誤會而錯過。曼楨的姐姐曼璐出于嫉妒,同時也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居然下圈套設(shè)計自己的親妹妹,任憑丈夫強暴自己的妹妹,并且囚禁她只為了給自己的丈夫生孩子。而對于曼楨的戀人世均,曼璐卻告訴他一些關(guān)于曼楨另嫁他人的謊言,迫使這對真心相愛的戀人彼此分離。傷心欲絕的世均也不得已選擇了和石翠芝組建新的家庭。十八年之后,曼楨與世均重逢,但此時一切都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了,留在彼此心中的只有愛情幻滅后的悲哀與無奈。有情人難成眷屬,不單單只有曼楨與世均兩人,除此之外,曼璐和豫瑾之間,曼璐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不得不放棄心愛的豫瑾,卻選擇了和祝鴻才結(jié)婚,最終得來的是不幸福的婚姻。曼楨為了挽救這所謂的婚姻,一切都是建立在犧牲妹妹曼楨一生的幸福之上而換來的。還有石翠芝和叔惠之間,雖然石翠芝和沈世均結(jié)婚了,但是彼此并不相愛,兩人是同床異夢,沈世均愛的是顧曼楨,而石翠芝愛的卻是沈世均的朋友叔惠,礙于無法跨越的家族鴻溝,最終也無法結(jié)合在一起。
在作品中以曼楨和世均的悲歡離合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曼璐與豫瑾、翠芝與叔惠等人的情感糾葛。張愛玲借他們之間的愛情來寫時代的變遷,而時代的變遷也促成了他們之間愛情的悲劇。有情人難成眷屬的失落感、無奈感就構(gòu)成了創(chuàng)作的主題,從而也表達了張愛玲在作品中所透露出的蒼涼的悲劇意識。
張愛玲在作品中,竭力塑造了一類“女結(jié)婚員”的形象,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她們憑借著美麗的外表,不以愛情為基礎(chǔ)地去獲得一份婚姻,目的只是為了通過婚姻來獲取一張“長期飯票”,婚姻的意義僅此是得到生存的保障?!凹热换橐鲋皇巧娴谋U?,那么這些‘女結(jié)婚員’的婚姻與愛情必然呈現(xiàn)一種斷裂狀態(tài)”。①與此同時,這樣的婚姻帶給她們的不單只有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們?yōu)榇烁冻隽顺林氐拇鷥r,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則是欲望在金錢的壓制下,人性終究被泯滅的典型代表。作品是寫麻油店的女兒曹七巧,地位極其低下,但憑借著美麗年輕的外表,同時因為其哥哥和嫂嫂為了攀附權(quán)貴將她賣給了姜家,姜家給了她一個“二少奶奶”的名分,與姜家患有軟骨病的二少爺成了親。原本以為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不料其實這是曹七巧噩夢的開端,也是她悲劇的一生正式拉開了序幕。曹七巧不僅是悲劇的承擔者,同時又是悲劇的制造者。首先,為了金錢曹七巧走進了姜家,但是在丈夫這里得不到正常的愛情,便將自己的情感轉(zhuǎn)移到了姜家三少爺季澤的身上,可季澤明白即便自己喜歡花天酒地,但也絕不可招惹家里人,更何況是牙尖嘴利的曹七巧,所以對她,季澤是避而不及。長期的欲望被壓抑之后,全部轉(zhuǎn)變成對金錢的瘋狂追求。忍辱負重的同時為了金錢演變?yōu)槿诵缘呐で?、為了斂財瘋狂到人性的泯滅,展開毀滅性的報復,最終成為了金錢的奴隸,戴著金錢的枷鎖走完一生。
從古至今,愛情和婚姻是許多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研究的永恒話題,但是在張愛玲的筆下,愛情和婚姻卻是無法共存的,反而是相互背離的。即便有愛情的存在但成就不了婚姻,或有婚姻卻是無愛的婚姻悲劇。
張愛玲在其散文《愛》中,將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悲劇意識描摹得真真切切,并說到:“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碰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②遇見是最美愛情的開端,但往往事與愿違。
《封鎖》中的吳翠遠與呂宗楨原本是互不相識的兩人,只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封鎖期間同坐一部電車,由于侄子的出現(xiàn)使得這兩人坐在了一起,兩人很有緣地開始攀談起來,閑聊之余居然兩人相戀了,甚至還暢談到了婚姻大事。其實宗楨是已有妻室之人,就在這樣荒謬的相識聊天之下,和一面之緣的翠遠相愛了,但當封鎖解鎖之后,電車繼續(xù)前行,一切又回到了從前,宗楨回到了最初的位置,翠遠似乎明白了一切,“封鎖期間的一切,等于沒有發(fā)生。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做了個不近情理的夢”③,一個不真實的夢,夢里發(fā)生的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xiàn)。即便他們之間有過瞬間愛情的沖動,一旦回到現(xiàn)實,一切都不復存在,更何況婚姻無從談起,愛情和婚姻二者始終背離,無法結(jié)合。
縱觀張愛玲的小說,婚姻本美好,但婚姻不再是愛情和幸福的保證,相反,婚姻和愛情無關(guān),在其筆下大多是無愛的婚姻,因而,婚姻和愛情嚴重錯位,導致婚姻無法成為愛情的保障,反而變成了一道枷鎖。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在他的生命中出現(xiàn)了兩個女人,一個是白玫瑰——他圣潔的妻子孟煙鸝;另一個是紅玫瑰——他熱烈的情人王嬌蕊。佟振保本想做一個循規(guī)蹈矩之人,但在朋友的妻子嬌蕊的誘惑之下,與嬌蕊發(fā)生了婚外戀,但當嬌蕊準備離婚后要嫁給他時,振保卻礙于社會地位和名譽,不敢接受這份愛,繼而在母親的撮合之下,與煙鸝結(jié)成了連理,但是婚后不久,因為這與愛無關(guān)的婚姻最終也消耗了他最初的一點好感。最后,振保認為做情人的嬌蕊到后來成為了別人的賢妻良母,而認為適合做妻子的煙鸝卻變成了別人的情婦,這樣的婚姻悲劇不在少數(shù),《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也是一樣,她所喜歡的是姜家三少爺季澤,但是卻與二少爺仲澤結(jié)婚。其實,這些女性并不是沒有愛,只是她們愛錯了人,導致了她們的愛情和婚姻成為了錯位的矛盾體,最終使她們成為了婚戀錯位的犧牲品。
“在張愛玲悲愴的筆下,婚姻只是一種經(jīng)濟關(guān)系。男女之間始終脫離不了物質(zhì)利益關(guān)系的權(quán)衡,人生的殘缺和不幸都由此而生?!雹芤虼耍橐霾皇菒矍榈谋Wo傘,反而是女性為了生活獲得保障和成全自己的物質(zhì)欲望,為了生存所尋求的籌碼。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就是為了尋求一張長期飯票的典范。起初,白流蘇和丈夫離婚后,準備回到娘家。但是回到娘家后,卻遭到哥嫂的排擠,又不甘心如此生活下去,于是乎,她逃離娘家,試圖去找一個男人來依靠,以此給自己找一份生活的保障。因此,當她遇到這個風流成性的范柳原,雖然知道對方無心成家,但她還是心甘情愿地賭上自己余生的幸福在這個不靠譜的男人身上,費盡心機地耍手段要成為他合法的妻子。在香港的時候,兩人若即若離,彼此游戲愛情,白流蘇還是一步步地進入了范柳原的圈套,差點成為了他的情婦,直至香港淪陷,回到上海后才成全了她,他們之間成為了一段傳奇式的婚姻。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像這樣女性因為物質(zhì)利益而出賣自我的絕非個例,《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同樣是為了金錢、為了生存,用自己一生的青春換來的是一把黃金的枷鎖,全部葬送在婚姻的悲劇里??梢哉f在這些女性的眼中看來,“婚姻”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yè),不惜背水一戰(zhàn),典當愛情只為換取一張“生存抵押單”,能為給自己找到生活的依靠和生存的保障罷了。
張愛玲筆下的婚戀故事大多以悲劇告終,女性往往是附屬于男性而存在,是悲劇故事的載體。張愛玲通過對一個個婚戀悲劇故事的詮釋,可見張愛玲內(nèi)心深處對婚戀狀態(tài)的失望和悲觀。
雖然張愛玲出身于貴族家庭,但遺憾的是在父親這里,家族開始逐漸衰落,致使張愛玲的童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父親是一位接受傳統(tǒng)中式教育的紈绔弟子,母親則是一位受新思潮影響的新式女性,母親無法接受父親的所作所為,父母兩人之間爭吵不斷,最終分道揚鑣,母親出走,父親再娶,父親和繼母的暴力給張愛玲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缺乏父母雙親的溫暖親情,致使張愛玲的童年生活是陰暗的,而這一切童年不快樂的經(jīng)歷都對張愛玲悲觀意識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張愛玲與胡蘭成、與賴雅的兩次婚姻同樣也是失敗與不幸的,胡蘭成的背離,賴雅的離世都使得張愛玲不再有愛的勇氣,這給她沉重的一擊。另外,兩次戰(zhàn)爭的爆發(fā)都摧毀了張愛玲的兩次求學之路,而這兩次的求學經(jīng)歷同樣也讓她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張愛玲的成績名列前茅,但因為戰(zhàn)爭的關(guān)系,使得她無法遠渡重洋去英國倫敦大學就讀,第一次求學失敗,還好的是入學考試成績對香港大學同樣有效,所以不得不轉(zhuǎn)入香港大學學習。在香港的三年學習期,給予張愛玲的東西很多,這對于她日后走上文學道路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不幸的是因為戰(zhàn)爭的再次來襲,她志存高遠的學習計劃也就這樣無疾而終了,第二次求學同樣以失敗告終,張愛玲優(yōu)異的成績最終毀于一旦。
家族的衰落、家庭的失落和求學的失敗三者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張愛玲小說中的悲劇意識,這種嚴重的錯位感和失落感鑄就了她創(chuàng)作中悲劇觀的主題。
首先張愛玲處于戰(zhàn)火紛飛,動蕩不安的時代,災難的頻繁發(fā)生,死亡隨處可見,使得張愛玲有些恐懼,生命的脆弱更是讓張愛玲感到悲觀,這就鑄就了張愛玲為我們演繹了一首首支離破碎的愛情、顛沛流離的婚姻之歌。
其次,其筆下的作品大多是發(fā)生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和香港,是中西文化碰撞最為劇烈的地方。長期的封建禮教深入人心,盡管受到“五四”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女性想要沖破舊社會的樊籠,但是仍舊擺脫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這些根深蒂固的舊思想,因此,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只想嫁個有錢人成為了她們生存的基本法則,而這樣的婚戀是一場帶有功利性的交易,無疑這是一場無愛的婚戀悲劇。
“女人當初之所以被征服,成為父系宗法社會的奴隸,是因為體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體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不曾為禽獸所屈服呢?可見得單怪別人是不行的。”⑤由此可見,張愛玲對于千百年來女性依附于男性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作了深刻的思考。女性總會要么為了生存,要么為了金錢,選擇走向婚姻的道路,但是她們的這種婚姻并不是以一定的感情作為基礎(chǔ)的,最終的婚姻都是以悲劇告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男性的踐踏和不珍惜、不重視這份情感所致,但是另一方面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性自身的自甘墮落、自我放棄所為,或女性的軟弱向殘酷的現(xiàn)實妥協(xié)導致,這一切終究也無法改變她們內(nèi)心甘愿為奴的靈魂。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微龍就是一個自甘墮落、自我放棄的典型。原本是一個聰穎、上進的女孩,為了求學不得不投靠自己的親姑媽梁太太,可是梁太太善于交際,擅于在男性之間周旋。起初葛微龍認為只要行得正坐得直就沒有什么可怕,但沒多久,在姑媽的安排下,葛微龍因自身意志的薄弱,逐漸開始墮落,迷上了燈紅酒綠的生活。雖然她也曾想過放棄,想過逃離,但是因為傳統(tǒng)的依附思想使她認為“一個新的生命,就是一個新的男子”⑥,慢慢地適應(yīng)了這種“如魚得水”的生活,但最后無法抽身,成為了親人的寄生工具,甚至沉淪到成為了妓女。葛微龍就是一位虛榮心作祟,物質(zhì)欲望膨脹下甘于墮落、甘心毀掉自己一生的悲劇女性。
張愛玲用蒼涼的筆調(diào)書寫的有情人難成眷屬和以金錢至上的婚姻比起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浪漫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中國文學史上,張愛玲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她以自己的悲劇意識構(gòu)建了一個世俗而又深刻的婚戀世界,通過在作品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以婚戀生活為視角引發(fā)了社會對生存現(xiàn)狀和女性可悲命運的思考。她敢于正視女性的弱點,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而自覺的自審意識,這對于建構(gòu)女性健康的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現(xiàn)代社會里,男女雙方需要各自獨立,婚姻不是要以物質(zhì)為基礎(chǔ),而是要以愛情為基礎(chǔ),兩情相悅,彼此了解,彼此包容,才是對幸福婚姻的保證,這樣的情感才能長久,這對于我們當代青年人建構(gòu)正確的婚戀觀具有積極地意義。
注 釋
①胡志輝.無處突圍:“女結(jié)婚員”的悲劇——張愛玲筆下都市女性的情愛困境[J].文史博覽(理論),2009(06)
②張愛玲.愛[M]//張愛玲散文.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10)
③張愛玲.封鎖[M]//傾城之戀.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6)
④馬冬艷.悲劇的人生鑄就了悲劇的創(chuàng)作意識——張愛玲悲劇意識探索[J].陜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02)
⑤張愛玲.談女人[M]//張愛玲散文.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10)
⑥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M]//傾城之戀.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