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琴
小學體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基礎體育能力訓練,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完善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但是體育課程通常是小學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還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其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就是要改革體育課程的教育模式,實現(xiàn)常規(guī)課程的拓展,積極引入素質拓展訓練模式,提高體育教學訓練的趣味性和綜合性,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掌握水平。
興趣因素是影響學生體育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應該以增加教學趣味性為主。為了更好地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在設置訓練內容時應該把趣味性強的訓練內容作為首選,提高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增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素質拓展訓練除了具有趣味性之外,同時也會設置有相對嚴格的規(guī)則要求,所以教師在訓練活動當中,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樂趣,優(yōu)化訓練內容的設計與實施。例如,穿出電網、激流勇進這樣的拓展訓練項目要想真實的實施有著很大的難度,于是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進,在建立虛擬場景的環(huán)境之下用簡單器材配合完成這樣的訓練活動。而改進之后的訓練內容難度有所降低,但是趣味性得到了增加,所以能夠讓學生用愉悅的狀態(tài)參與活動,從而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小學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提高學生體育知識和技巧,掌握水平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心理品質。但是所有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是學生擁有優(yōu)質的身體體能,只有具備了一個健康強健的體魄,才可以真正安靜下來認真學習,完成多元化的學習任務。素質拓展訓練就是一種兼具體力以及智力鍛煉的運動項目,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一味增加素質拓展訓練的強度并不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是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身體傷害。所以教師必須要恰當安排訓練的強度,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特征和發(fā)展需要,以健康第一為首要理念。例如,在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拓展訓練活動中,雖然學生是在預設情境當中完成這樣訓練項目的,但是對于學生體力和運動能力的要求很高,在此基礎之上增加強度的話以增加體力負擔,甚至會引起一些安全事故。
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通常會強調讓學生系統(tǒng)性的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通常會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體育課堂的延伸性,無法達成體育教學提倡兩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素質發(fā)展的目的。為了彌補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師可以恰當引入素質,拓展訓練內容,彌補當前體育教學當中確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拓展訓練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特別是針對人心理素質的提高,借助自然或人為設置的場景,把心理挑戰(zhàn)作為重點,關注參與者意志素質和良好情感體驗的獲得。為了發(fā)揮素質拓展訓練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作用,教師需要增加心理挑戰(zhàn)方面的訓練內容,延展體育課堂。例如,在空中斷橋這樣的素質拓展項目實踐中,只有當學生具備自信和勇氣能夠大膽克服自己的弱點,激發(fā)個人潛能,才可以順利的完成挑戰(zhàn)。所以學生在完成了這樣的項目之后,也會自然而然的收獲這樣的能力,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素質拓展訓練更多的是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的,因而能夠在課堂應用當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讓學生之間可以加強理解以及配合度。教師在設置素質拓展訓練項目時要注意設計協(xié)作性的訓練形式和訓練內容,設置很多特定的場景,要求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密切的合作,既讓學生表明自己的意見主張,又讓學生學會理解與積極接納他人的意見,最終通過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完成訓練任務。比方說,在盲人方陣的拓展訓練項目實施當中,要求所有參與的學生蒙上眼睛,并在有限時間內把一根繞亂打結的長繩解開理好,并拉成正方形。要想完成這樣的項目,學生必須要保證意見統(tǒng)一,而意見統(tǒng)一的前提是要進行充分的合作溝通以及傾聽交流。通過這樣的訓練活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也讓學生的社會技能有所提升。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和創(chuàng)新性的體育教學模式,在增強體育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形成對傳統(tǒng)教育的補充,保證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為了確保素質拓展訓練的應用效果,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調整這一模式的應用方法,增加素質拓展訓練內容,合理安排拓展訓練強度,適當增加挑戰(zhàn)性內容,有效設置協(xié)作性的訓練形式,最大化地發(fā)揮素質拓展訓練在優(yōu)化體育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