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張冬梅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較為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較為被動,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能夠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是較為常見的學習方式。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在小組討論時需要教師能夠細心地進行指導。教師所設置的討論問題,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學情與年齡特征,同時還要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度,同時有利于讓他們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要想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即便是同桌之間的相互討論與交流,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有著積極的促進性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樹立學生合作的意識。
學生在合作的過程當中,還要能夠懂得良性競爭。學生有了競爭的意識,自然就有學習的動力。在競爭的過程當中,學生同樣會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也樂于參與到帶有游戲形式的小組活動中,樂于體會競爭所帶來的成功感。
小組內(nèi)成員在參與交流與討論的過程當中,能夠說出自己心中所想,這樣也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還懂得了耐心傾聽他人的意見或者建議。
教師要想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就要能夠制定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制度,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進行合理的分組。
比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二年級口語交際《圖書借閱公約》一課時,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針對“班級當中的圖書角應該如何進行管理”這一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生接到問題之后,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表面上來看,學生討論得似乎是熱火朝天,但是由于組內(nèi)分工不明確,學生討論過后并沒有得出實質(zhì)性的結(jié)論。因此,教師在小組討論之前要能夠明確好小組討論的制度,選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將問題進行分解,每個成員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如“怎樣借閱圖書?”“怎樣愛護圖書?”“怎樣能夠保證大家都能借到圖書?”組內(nèi)的成員可以主動地發(fā)表自己意見,但必須要遵循一個成員說完之后,另一個人再說的秩序,這樣組織活動,才能夠確保討論的實效性與有序性。
教師還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興趣,要設置出適宜的問題讓小組進行討論與交流。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討論就能夠得出結(jié)論,沒有挑戰(zhàn)性;反之,如果設置的問題較為復雜,學生即使討論很多的時間,仍然討論不出什么結(jié)果。
比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一年級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一課時,因為游戲本身就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因此,他們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當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進行交流:“每個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一種游戲的玩法,可以通過語言介紹,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但要確保其他的同學在聽過介紹之后,能夠掌握游戲的正確玩法。”為了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完全自主,教師切記不要一言堂,讓學生在明白教師的要求后,愉快、有序地進行活動。同時,教師還要能夠分層設置問題,讓更多的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為有限,如果教師完全放手,讓他們進行討論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要能夠進行適當?shù)囊龑c啟發(fā),特別是當學生討論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要能夠及時地給予糾正與補充。
比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二年級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時,教師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自己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覺得它有趣在什么地方?”有的學生可能性格比較外向,或者膽子比較大,他們比較喜歡兇猛的動物,如蛇、獅子等。而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nèi)向,他們比較喜歡溫順一點的動物。學生在說出自己喜愛的動物時,難免會與其他同學產(chǎn)生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在討論時他們出現(xiàn)了一些分歧,教師不要去急著否定學生,而是要讓他們自主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我們這個世界之所以是豐富多彩的,正是因為有著各種各樣有趣的動物。無論它們是兇猛的還是溫順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一員,我們都應該愛護它們,保護它們。
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確保學生小組交流的高效性,盡量讓每個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都能夠暢所欲言。雖然小組內(nèi)成員的學習能力與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會從其他的同學身上學到知識與方法,進而增長自己的見識。
總而言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更新教育理念。結(jié)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探索,努力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運用到課堂當中,讓學生真正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