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與非洲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伊本·白圖泰與鄭和的航海記憶

2019-12-14 14:37
海交史研究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鄭和西洋印度洋

萬 明

一、在全球史視野下聚焦印度洋

中國與非洲各自的地理位置遠隔千山萬水,其間主要有海洋的間隔。非洲地處東半球西南部,北邊是地中海南岸,西邊是大西洋,東瀕印度洋和紅海。印度洋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明交匯之地,在歷史上曾將東西方文明中心連接起來,世界三大宗教在這里匯聚并相互激蕩,印度洋成為世界多樣性文化的交融之地。通過印度洋,中國與非洲發(fā)生了源遠流長的海上聯(lián)系。14世紀初,摩洛哥出了一位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 1304-1377)聚焦于印度洋,將14世紀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與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在印度洋的航海記憶連綴起來比對,伊本·白圖泰的旅行是個人的旅行,全部旅行包括3次,經(jīng)歷28年,是海陸兼程,并不都發(fā)生在海上;鄭和率領(lǐng)龐大船隊的使團,全部旅行包括7次,經(jīng)歷28年,從南海到印度洋,全部發(fā)生在海上。伊本·白圖泰從印度洋西部到東部的海上經(jīng)歷,與鄭和從印度洋東部到西部的海上經(jīng)歷前后相踵,交相輝映,二者均對古代絲綢之路亞、非、歐不同文明的交流與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印度洋東西方交往與融合的歷史見證。

1325年,伊本·白圖泰從北非出發(fā),《伊本·白圖泰游記》記述了從印度洋到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上豐富的所見所聞,拓展了海上絲綢之路東西方文明的交往與知識的演進;1405年,鄭和率領(lǐng)使團從中國出發(fā),自南海到印度洋,跟隨他的親歷者馬歡撰《瀛涯勝覽》、費信撰《星槎勝覽》、鞏珍撰《西洋番國志》,記述了親眼所見的印度洋沿岸直至東非的各國實際情景,接續(xù)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的交往與知識的演進。如果說,伊本·白圖泰的游記是一本關(guān)于14世紀上半葉印度洋連接的亞、非、歐三大洲歷史的百科全書;那么,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親歷者馬歡、費信、鞏珍的記載,也可算是15世紀初印度洋連接亞、非、歐三大洲歷史的百科全書。雖然伊本·白圖泰與鄭和二者航行的性質(zhì)不同,一是民間的旅行,一是官方航海外交。伊本·白圖泰的游歷(1325-1354)與鄭和七下西洋(1405-1433)在時間上,二人并無交集,在空間上,印度洋卻將他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們先后來到了印度洋,其在印度洋的所見所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印記。雖然前后相距近一個世紀,他們留下的游記內(nèi)容都十分豐富,涉及地理、歷史、政治、經(jīng)濟、外交、文化、貿(mào)易、文學(xué)、藝術(shù)、宗教、人文、科技、交通等方方面面諸多領(lǐng)域,推進了中國與非洲之間的友好交往關(guān)系,共同印證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他們的記述前后呼應(yīng),留下14世紀前半葉與15世紀前半葉海上絲綢之路上生動的歷史記憶,是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溝通印度洋周邊各國與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真實呈現(xiàn);他們講述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為人類文明史知識體系的建構(gòu),連綴起不可磨滅的記憶,都為探索海洋,連接世界做出重要貢獻。

二、伊本·白圖泰的旅程與記述

伊本·白圖泰是摩洛哥人,也是中世紀阿拉伯世界最負盛名的旅行家。他出生于摩洛哥古城丹吉爾,其城在公元前6世紀為腓尼基人始建,位于摩洛哥北端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入口處,扼地中?!笪餮髧H航線的要沖。伊本·白圖泰于1325至1354年三次出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世界。

《伊本·白圖泰游記》又名《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1)此游記由摩洛哥伊本·白圖泰口述,摩洛哥伊本·朱甾筆錄。中譯本主要有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游記》,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據(jù)楊懷中、馬博忠、楊進:《古老而又年輕的中阿友誼之樹長青——記<伊本·白圖泰游記>中文譯本在寧夏編輯出版的經(jīng)過》(《回族研究》2015年第4期)介紹,此書已全部或部分地譯為 15 種文字。馬金鵬先生將埃及出版的阿拉伯文譯為中文,寧夏人民出版社先后兩次印制出版,北京華文出版社第三次印制出版。李光斌譯:《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全譯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此本由摩洛哥著名的阿卜杜勒·哈迪·塔奇博士校訂。關(guān)于伊本·白圖泰的事跡,本文主要參考文獻是以上中譯本,[法]G.費瑯(G.Ferrand)輯注:《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耿昇、穆根來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2月第一版。關(guān)于游記版本,主要參考了朱凡:《伊本·白圖泰游記版本介紹》,載《西亞非洲》 1988年第4 期。,是伊本·白圖泰將近30年旅行的見聞記述。1325年,22歲的伊本·白圖泰開始出游,按照時間順序主要有三個旅程:第一個旅程包括從北非到東方之行。這是他的旅程中歷時最久、路線最長、海陸并舉的旅程,跨越印度洋的航海旅行就包括在第一個旅程之中。第二個旅程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之行。第三個旅程是西非洲之行,都比較短暫,因此最重要的是第一個旅程。

伊本·白圖泰第一個旅程時間是在1325到1349年,他沿著地中海南岸往埃及,目的地是去麥加朝覲。在將近24年的第一個旅程中,曾4次前往麥加。他首先到達了麥地那瞻仰圣寺與圣陵,也就是穆罕默德建造的清真寺和他的陵墓,然后赴麥加朝覲,對麥加的克爾白、黑石、滲滲泉等伊斯蘭教圣跡,做了細致的記述,是極富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料。在完成朝覲后,他前往伊拉克、波斯,游歷了巴士拉、設(shè)拉子、巴格達等歷史名城,再次朝覲麥加后西行。當(dāng)時伊本·白圖泰從阿拉伯半島的薩那到亞丁,從亞丁到澤拉,沿東非海岸到摩加迪沙、蒙巴薩、基爾瓦,然后返回阿拉伯半島,到達佐法兒、霍爾木茲。他記載:“亞丁是也門漫長海岸線上的一大港口,群山環(huán)抱,只有一面有路可入。亞丁也是一個大城市”,特別提到常有大船從卡利卡特等地開來。(2)《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中國游記( 全譯本)》,第241-243頁。他到達東非海岸的摩加迪沙,記述“摩加迪沙城十分壯觀,大極了。居民善養(yǎng)駱駝,喜歡吃駝肉,每日宰殺二百頭。他們養(yǎng)的綿羊也相當(dāng)多。摩加迪沙人都是精明強干的商人”(3)《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全譯本)》,第245頁。。對于佐法爾,他記錄:“佐法爾是也門國在印度洋沿岸最后一個城市。阿拉伯良種馬就是從這里運往印度的”“我曾從印度的卡利卡特乘船,順風(fēng)駛向佐法爾。我們不分晝夜地航行,才用了二十八天的時間”。那里“使用的貨幣是用銅錫合鑄的硬幣,只在當(dāng)?shù)亓魍ㄊ褂?,別的地方不能使用。他們靠經(jīng)商為生,沒有別的營生”(4)《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全譯本)》,第249頁。。關(guān)于霍爾木茲,伊本·白圖泰描述道:“是一座海濱城市,又名穆厄伊斯坦,隔海與新霍爾木茲相望。兩城相距三法爾薩赫。我們到了新霍爾木茲,那是一座海島,首府是格倫城,頗具規(guī)模,而且很美,市場也很繁榮。它是印度和信德商品的集散港,印度商品經(jīng)這里運往伊拉克、波斯和呼羅珊?!?5)《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全譯本)》,第260頁。其后他又返回麥加第三次朝覲,再由麥加到吉達港,北上埃及,沿地中海北上,到達敘利亞、土耳其,經(jīng)歷君士坦丁堡、花剌子模、布哈拉、撒馬爾罕,越過阿姆河到達阿富汗喀布爾。1333年,伊本·白圖泰從中亞陸路到達印度德里蘇丹國,蘇丹任命他為大法官,后派遣他隨元朝使團回訪中國。(6)《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中國游記 ( 全譯本) 》,第444頁。他到古里(Calicut, 今印度喀拉拉邦卡利卡特,又譯科澤科德)搭乘中國船駛往中國。他記述:“我們來到了科澤科德城,這是穆賴巴爾國中最大的商埠之一。中國、阇婆、錫蘭、馬赫勒、也門、波斯商賈都到科澤科德來,世界各地的商人也都云集于此。科澤科德碼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碼頭之一。”(7)《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全譯本)》,第486頁。他的航程輾轉(zhuǎn)于錫蘭島、馬爾代夫群島、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孟加拉等地后,抵達中國海港刺桐,即今天的泉州,后來游歷了廣州、杭州、元朝大都北京(8)對于伊本·白圖泰是否到過元大都,一直有學(xué)者質(zhì)疑。。離開中國時,他又回到印度南部,到達科澤科德、佐法爾?;氐介_羅后又到麥加第四次朝覲。1349年,伊本·白圖泰結(jié)束第一個漫長旅程,踏上故土。他的第二個旅程到達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第三個旅程是在西非洲大陸。相比之下,其一生的游歷以第一個旅程為主,歷時24年,海陸兼程,其中海上旅行主要是在印度洋航行。他從大西洋、地中海到印度洋,遠至東方中國的旅行,溝通了非洲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東亞各國與各地區(qū)間的友好往來,也促進了非洲、歐洲、亞洲三大洲的文化交流與互鑒。

三、鄭和七下印度洋的航海記述

鄭和七下西洋——印度洋,與伊本·白圖泰在整個印度洋的旅程多有重合。二者都完成了環(huán)印度洋區(qū)域航海世界的旅行。伊本·白圖泰是從西方出發(fā)一直向東,從西印度洋到東印度洋,到南海達中國;而鄭和下西洋的旅程方向正好相反,從東方出發(fā)一直向西,從南海到西洋——印度洋,到環(huán)印度洋區(qū)域的海上世界,直至東非,即西印度洋的盡頭。

明初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馬歡《瀛涯勝覽》、費信《星槎勝覽》和鞏珍《西洋番國志》(9)(明)馬歡著,萬明校注:《明本〈瀛涯勝覽〉校注》,廣州:南方出版?zhèn)髅?、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明)費信著,馮承鈞校注:《星槎勝覽校注》,北京:華文出版社,2019年;(明)鞏珍著,向達校注:《西洋番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是記載下西洋的 3 部最重要的史籍。其中,記述詳實、史料價值最高的是馬歡《瀛涯勝覽》。因為馬歡是通事,懂得“阿拉畢語”,所至 20 國出自親歷,記述詳細。鞏珍《西洋番國志》中關(guān)于各國的記載,也是 20 國,主要內(nèi)容與《瀛涯勝覽》相同,可以視為馬歡《瀛涯勝覽》別本,其書主要價值是書前三通“敕書”和《自序》。費信《星槎勝覽》記載的國家比之《瀛涯勝覽》和《西洋番國志》都要多,共是 45 處,前集 22,后集 23,前集稱國者 14,后集稱國者 16,共 30 國,內(nèi)容擴展到了非洲。但書中有不少并非出自親歷,一般認為作者親歷的是前集 22 處,其他則是出自傳聞和抄自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10)(元)汪大淵著,蘇繼庼校釋:《島夷志略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等文獻記載。

聚焦在印度洋上,鄭和的海上航行與伊本·白圖泰所至有很多重合之處,這些重合之處,無一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鄭和從南海到印度洋,第一次航海的目的地是印度西南海岸的“古里國”,那里就是此前伊本·白圖泰乘坐中國船只前往中國,從中國返回印度時所到之地,也是此后葡萄牙人達·伽馬首次來到東方的登陸之地。歷史上的古里是印度洋上一個極為重要的節(jié)點,由此可以得到充分證明。值得注意的是,鄭和使團的航?;顒又皇窃谟《妊笱匕杜c各國交往,并沒有深入內(nèi)地與印度德里蘇丹的第三個王朝圖格魯克王朝 (1320—1413)發(fā)生聯(lián)系。這一點也可以作為鄭和航海外交并不是謀取政治權(quán)力,僅僅是“宣揚國威”的一個證明。

古里是一個西洋大國。鄭和下西洋,古里是第一個目的地,也是后來每次必到之地。鄭和下西洋時期,古里是在札莫林王國統(tǒng)治之下。鄭和在古里,有冊封,有立碑,均見之于馬歡記載,“古里國乃西洋大國。從柯枝國港口開船,往西北行三日可到。其國邊海,出遠東有五七百里,遠通坎巴夷國。西臨大海,南連柯枝國界,北邊相接狠奴兒國地面,西洋大國正此地也。永樂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赍詔敕賜其國王誥命、銀印,及升賞各頭目品級冠帶。統(tǒng)領(lǐng)大舟宗寶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云:‘去中國十萬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風(fēng),刻石于茲,永示萬世’?!?11)《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57-58頁。伊本記載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云集在那里,認為科澤科德碼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碼頭之一。費信《星槎勝覽》記載那里“亦西洋諸番之馬頭也”,(12)《星槎勝覽校注》,第53頁。正是此意?!跺膭儆[》有鄭和使團在古里市場上公平交易的活靈活現(xiàn)的描述:“其二大頭目受中國朝廷升賞,若寶船到彼,全憑二人為主買賣。王差頭目并哲地、米納幾即書算手、官府牙人等,會領(lǐng)舟宗大人議,擇某日打價。至日,先將帶去錦綺等物,逐一議價已定,隨寫合同價數(shù)各收。其頭目、哲地即與內(nèi)官大人眾手相掌,其牙人則言某月某吉日交易,于眾中手拍一掌已定,或貴或賤,再不悔改。然后哲地富戶才將寶石、珍珠、珊瑚等物來看議價,非一日能定,快則一月,緩則二三月。若價錢較議已定,如買一主珍珠等物,該價若干,是原經(jīng)手頭目、米納幾計算該還纻絲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貨交還,毫厘無改?!?13)《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61頁。鄭和使團兼有政治外交與經(jīng)濟貿(mào)易使命,在海外進行公平貿(mào)易活動,由此可以得知。

古里在印度洋具有特定位置與意義,明朝人對此有確切了解,這不僅從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目的地的選擇可以了解到,而且還表現(xiàn)在“鄭和通番自古里始”,即鄭和囊括了整個印度洋的航海規(guī)劃,也大多是從古里出發(fā)的。作為印度洋的交通樞紐,根據(jù)《瀛涯勝覽》《星槎勝覽》的記載,鄭和下西洋以古里為中心,有如下5條航線:

1.古里至忽魯謨斯國(14)《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86 頁。

忽魯謨斯 (Hormuz),古國名,在今伊朗霍爾木茲海峽,扼波斯灣出口處。伊本記載有新舊兩處,到了新霍爾木茲,那是一座海島。鄭和時代的記載可以與伊本·白圖泰的記載相對照,了解新舊忽魯謨斯的確切位置。忽魯謨廝即波斯語Hurmoz的對音,位于阿曼灣與波斯灣之間霍爾木茲(Hormuz)海峽中格仕姆島(Qishm)東部的霍爾木茲島。原舊港為《大唐西域記》中的鶴秣城,邊海一城,是中古時期波斯灣頭一個重要海港。13世紀城為外族所毀,故遷至附近的哲朗島(Djeraun),是為新港,仍名忽魯謨廝?!洞蟮履虾V尽贩Q闊里抹思,《元史》云忽里模子,《異域志》記為虎六母思?!多嵑秃胶D》作忽魯謨斯島,在圖中繪為一島(15)向達整理:《鄭和航海圖》,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62頁。。馬歡記載了使團到達那里的所見所聞:“自古里國開船投西北,好風(fēng)行二十五日可到。其國邊海倚山,各處番船并旱番客商都到此處趕集買賣,所以國人殷富?!?16)《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86頁。此處“邊海倚山”,系指舊港而言,處于亞歐海上重要孔道,也是海上與陸上的國際貿(mào)易交匯之地。伊本提及那里是一個商品集散港,印度商品從海上運往陸上腹地伊拉克、波斯和呼羅珊。馬歡進一步記述那里海港的繁華景象:“國王以銀鑄錢,名曰底那兒,徑官寸六分,面底有文,重官秤四分,通行使用。書記皆是回回字。其市肆諸般鋪店,百物皆有,止無酒館”“此處各番珍寶貨物皆有,如紅雅姑,青、黃雅姑,剌石,祖把碧,祖母喇,貓睛,金剛鉆。大顆珍珠若龍眼,重一錢二三分者。珊瑚樹珠并枝梗,大塊金珀珠、神珀、蠟珀、黑珀,番名撒白值。各色美玉器皿、水晶器皿。十樣錦剪絨花毯,其絨起二、三分,長二丈,闊一丈。各色梭幅、撒哈剌、氁羅、氁紗、各番青紅絲嵌手巾等類,皆有賣者”(17)《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88、91頁。。

2.古里至祖法兒國(18)《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70-72頁。

祖法兒(Zufar),古國名,在今阿拉伯半島東南岸阿曼的佐法爾一帶。馬歡記載:“自古里國開船,好風(fēng)投西北行十晝夜可到。其國邊海倚山,無城郭。東南大海,西北重山。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人物長大,體貌豐偉,語言樸實?!痹谝帘尽ぐ讏D泰時代,從卡利卡特不分晝夜的航行,到佐法爾需要28天時間,而鄭和船隊卻只需要10個晝夜即可到達,反映了中國船隊航海技術(shù)的發(fā)展。伊本記載那里靠經(jīng)商為生,沒有別的營生,后來的中國使團則在那里進行了大量交易活動:“中國寶船到彼開讀賞賜畢,王差頭目遍諭國人,皆將其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鱉子之類來換易纻絲、磁器等物?!币帘居涗浤抢锸褂玫呢泿攀怯勉~錫合鑄的硬幣,而且只在當(dāng)?shù)亓魍ㄊ褂?,別的地方不能使用。對于那里的貨幣,馬歡記載尤為詳細:“國王以金鑄錢,名倘伽。每個重官秤二錢,徑一寸五分。一面有文,一面人形之紋。以紅銅鑄為小錢,約重三厘,徑四分,零用。”可見此時祖法兒國貨幣,早已不是伊本記述的僅在本地流通的錢幣,而是國王所鑄金錢倘伽和銅錢。倘伽,在《島夷志略》朋加剌條作唐加。倘伽、唐加皆阿拉伯語、波斯語tanka的對音,又稱tanga, 譯為天罡。本為波斯貨幣名,指金銀小錢幣,也即伊斯蘭地區(qū)金幣或銀幣名。在波斯和講土耳其語的地方傳統(tǒng)發(fā)音是tanga或tange, 印度次大陸用tanka,又譯坦卡。從貨幣通行的記述,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祖法兒商貿(mào)市場的發(fā)展在鄭和到達時已是今非昔比了,成為印度洋上繁盛的國際貿(mào)易中心地之一。

3.古里至阿丹國(19)《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74-77頁。

阿丹(Aden),古國名,今譯作亞丁,故地在今亞丁灣西北岸一帶,扼紅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伊本·白圖泰稱亞丁是也門漫長海岸線上的一大港口,是一個大城市。馬歡記載:“自古里國開船,投正西兌位,好風(fēng)行一月可到。其國邊海山遠,國民富饒。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說阿剌壁言語?!痹谀莻€大港口城市,鄭和使團也進行了大量商貿(mào)活動:“開讀畢,王即諭其國人,但有珍寶許令賣易。其時在彼買到重二錢許大塊貓睛石,各色雅姑等異寶,大顆珍珠。珊瑚樹高二尺者數(shù)株,又買得珊瑚枝珠五柜,金珀、薔薇露、獅子、麒麟、花福鹿、金錢豹、駝雞、白鳩之類?!碧貏e值得注意的是:“王用赤金鑄錢行使,名哺嚕嚟,每個重官秤一錢,底面有文。又用紅銅鑄錢,名曰哺嚕斯,零用此錢。”哺嚕嚟,是波斯語fuluri、阿拉伯語fulurin的對音,意思是金幣,是金錢aureus的對稱。這種金幣本不是阿拉伯、波斯的傳統(tǒng)貨幣, 是發(fā)行于中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的florin。1252年佛羅倫薩鑄造了一種佛羅林金幣,重3.5克,成色為純金。這在當(dāng)時是精確保持重量的金幣,因而很快就在地中海貿(mào)易中廣泛使用,在西歐、北歐廣泛流通,成為中世紀時期的全歐金幣,是歐洲最重要的通貨之一。阿拉伯人、波斯人也稱之為菲盧林(Filurin)。哺嚕斯即弗魯斯fulūs,是阿拉伯語、波斯語fulus的對音,意思是銅錢,F(xiàn)als的多數(shù),是中亞廣泛使用的銅幣,又譯為輔魯,不被當(dāng)作復(fù)數(shù)。(20)《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77頁。貨幣的使用,使得我們對位于紅海入口處海港亞丁連接歐洲與亞洲的重要地位有了清晰的認知。

4.古里至剌撒國(21)《星槎勝覽校注》,第77頁。

剌撒,古國名,故地舊說在今索馬里西北部的澤拉(Zeila)一帶,那里是伊本到達過的地方。后認為在阿拉伯半島南岸,(22)參見陳佳榮、謝方、陸峻嶺:《古代南海地名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980頁。或以為可能是阿拉伯文Ra’s的對音,義為岬,即也門沙爾韋恩角。(23)許永璋:《剌撒國考略》,載《西亞非洲》(雙月刊)1989年第5期。總之,剌撒地位重要,是在紅海與東非交界之處。費信《星槎勝覽》將它列于前集,記載:“自古里國順風(fēng)二十晝夜可至,其國傍海而居,壘石為城,連山曠地,草木不生?!庇钟浤抢铮骸暗禺a(chǎn)龍涎香、乳香、千里駱駝”,與之交易,則貨用金銀、段絹、磁器、米谷、胡椒等。(24)《星槎勝覽校注》,第60頁。

5.古里至天方國(25)《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93頁。

天方(Mecca),古國名,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麥加因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誕生地而著名。我們知道,在伊本·白圖泰的海上旅行中,麥加對他具有特殊意義,在第一次旅行期間他共有4次到麥加朝覲。麥加,今沙特阿拉伯城市,是伊斯蘭教的圣地。馬歡《瀛涯勝覽》記述了明宣德五年(1430)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馬歡等七人從古里出發(fā)到“天方國”,也就是麥加,“即默伽國也。自古里國開船,投西南申位,船行三個月到本國馬頭,番名秩達,有大頭目主守。自秩達往西行一日,可到王居之城,名默加國。其回回祖師始于此國闡揚教法,至今國人悉遵教規(guī)行事,不敢有違”(26)《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93頁。。他對于克爾白圣堂、圣陵等都有比較詳細的記錄,還記載了明朝人在那里的貿(mào)易活動:“赍帶麝香、磁器等物,附本國船只到彼。往回一年,買到各色奇貨異寶、麒麟、獅子、駝雞等物,并畫天堂圖真本回京?!?27)《明本〈瀛涯勝覽〉校注》,第97頁。

還需要提到的是,古里的地理位置,是鄭和最終選擇古里作為第一個目的地的重要條件。費信詩云“古里通西域,山青景色奇”,(28)《星槎勝覽校注》,第56頁。明朝人對于從西洋通西域的認識非常明確,是從海上通西域。鄭和下西洋全面貫通陸海絲綢之路的作用,也由此凸顯出來。

鄭和親立的福建長樂《天妃靈應(yīng)之記》(又稱《天妃之神靈應(yīng)記》碑,俗稱“鄭和碑”。)碑表述:下西洋“抵于西域忽魯謨斯國、阿丹國、木骨都束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29)鄭和等《天妃靈應(yīng)之記》碑,碑文見薩士武《考證鄭和下西洋年歲之又一史料——長樂“天妃之神靈應(yīng)碑”拓片》,載《鄭和研究資料選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第103-105頁。。明宣德六年(1431),正使太監(jiān)鄭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監(jiān)李興、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在福建長樂等候季風(fēng)開洋,在重修長樂南山的天妃行宮、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寶殿之后,鐫嵌《天妃靈應(yīng)之記》碑于南山殿中。此碑記述下西洋航線從印度古里延伸到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國、紅海的阿丹國,還有非洲東岸的木骨都束(Magadoxo,今索馬里摩加迪沙)等國,都稱之為西域。

下西洋從東印度洋到西印度洋的重要延伸,是從第四次航行開始的。東非的航線,是鄭和印度洋海上航線的新發(fā)展。東非海岸地區(qū),是指今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起至莫桑比克索法拉的沿印度洋的海岸地帶。著名的印度洋季風(fēng),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刮東北風(fēng);6月至10月刮西南風(fēng),東非海岸成為西亞、北非和東亞間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短戾`應(yīng)之記》碑中提及的所至東非國家名稱有木骨都束國、卜剌哇國。根據(jù)費信《星槎勝覽》的記載:木骨都束“自小葛蘭順風(fēng)二十晝夜可至,其國瀕海,堆石為城,壘石為屋”(30)《星槎勝覽校注·后集》,第106頁。。卜剌哇與木骨都束相連接:“自錫蘭山別羅里南去二十一晝夜可至?!?31)《星槎勝覽校注·后集》,第110頁。卜剌哇國即今非洲東岸索馬里之布臘瓦(Brawa)。費信還記載了與木骨都束山地連接的竹步國( Jubo) ,竹步國即今天非洲東岸索馬里之朱巴。(32)《星槎勝覽校注·后集》,第104頁。

明人茅元儀《武備志》卷240《航?!分惺珍浀摹多嵑秃胶D》(全稱《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guān)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后簡稱為《鄭和航海圖》),是對于鄭和下西洋航路的全面記錄,以龍江關(guān)為起點,自長江至海, 從南海到印度洋沿岸、阿拉伯半島、非洲東岸的廣大海域, 以40幅地圖描繪出來。根據(jù)向達先生研究,《鄭和航海圖》所收地名達 500 多個,其外國地名約 300 個,認為 “十五世紀以前,我們記載亞、非兩洲的地理圖籍,要以這部航海圖的內(nèi)容為最豐富了”(33)向達:《鄭和航海圖·序言》,第5頁。。《鄭和航海圖》標明了許多非洲地名,東非海岸從“葛兒得風(fēng)”(今瓜達富伊角)、“哈甫泥”(今哈豐角)開始,向南延伸到“麻林地”,一共有15個地名,實際位置都在印度洋沿岸。這部航海圖是 15 世紀西方航海東來以前的中國與印度洋最為豐富的歷史圖籍,根據(jù)《鄭和航海圖》,鄭和船隊沿非洲東岸南行,航線延伸到今索馬里的摩加迪沙、肯尼亞的蒙巴薩、坦桑尼亞的基爾瓦、馬達加斯加島、莫桑比克的莫桑比克港和索法拉。(34)參見沈福偉: 《鄭和寶船隊的東非航程》,載《鄭和下西洋論文集》 (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沈福偉:《十四至十五世紀中國帆船的非洲航程》,載《歷史研究》2005年第6期;朱鑒秋、李萬權(quán)主編:《新編鄭和航海圖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第74頁。

以上可以說明鄭和七下西洋,是全覆蓋的印度洋航?;顒?,馬歡《瀛涯勝覽》將全部所到之處,哪怕小至山村,都無例外地稱之為“國”,彰顯了鄭和七下印度洋的國家航海外交理念與實踐。這是與伊本·白圖泰航海旅行迥然不同之處。

今天我們知道,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沿岸有30多個國家,面積7411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擁有紅海、阿拉伯海、亞丁灣、波斯灣、阿曼灣、孟加拉灣、安達曼海等重要邊緣海域和海灣。在古代,印度洋貿(mào)易緊緊地將亞、非、歐連接在一起。鄭和七下印度洋,從東到西的印度洋航行,與伊本·白圖泰從西到東的印度洋旅行線路相互重疊,包括印度洋上絲綢之路的許多重要節(jié)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歷史見證。

結(jié) 語

摩洛哥的伊本·白圖泰在28年中的三次陸海旅行, 旅程將近“長達12萬公里”, 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今天的44個國家);中國的鄭和在28年中七下西洋,從南海航行到印度洋,足跡也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二者重合的部分就是覆蓋印度洋的海上旅程,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記憶。古代歷史上中非的航?;顒樱苿?xùn)|西方相互認知達到歷史的新境界,拓展了文明對話發(fā)展的新視野。今天,我們重溫伊本·白圖泰和鄭和在印度洋上的歷史記憶,對于助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shè)和構(gòu)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鄭和西洋印度洋
清代宮廷中式傳統(tǒng)玩具與西洋玩具類考
書法家鄭和新書藝精品鑒賞
與南亞高壓相聯(lián)的歐亞大陸-印度洋經(jīng)向環(huán)流
鄭和異聞錄 出發(fā)——新大陸
鄭和異聞錄(漫畫版)
蔡偉民:首位把氣功運用于西洋歌劇的歌唱家
李曉偉 于西洋繪畫中融入中國精神
去印度洋
大航海家鄭和的墳寺:廣緣寺之新發(fā)現(xiàn)
海嘯·孤兒
诏安县| 神农架林区| 南平市| 广饶县| 准格尔旗| 麦盖提县| 孟津县| 怀柔区| 祁阳县| 静乐县| 阳朔县| 应用必备| 安仁县| 天祝| 鄂伦春自治旗| 遵化市| 溧水县| 瑞安市| 兴海县| 桃源县| 营山县| 修文县| 涪陵区| 淮阳县| 砀山县| 宁城县| 正宁县| 莱芜市| 南昌市| 台北市| 小金县| 广饶县| 内丘县| 简阳市| 涟水县| 綦江县| 出国| 方山县| 垣曲县| 高平市|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