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國共金門炮戰(zhàn)之后,海峽兩岸進入對峙狀態(tài),直到1979年,這種對峙狀態(tài)才完全解除。當(dāng)時我是駐守廈門島的31軍炮兵團汽車連的指導(dǎo)員,親歷了臺灣當(dāng)局從金門島打過來的最后一發(fā)敵炮彈,并慶幸老天保佑,讓我們連隊有驚無險!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了“爭取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同時通過政府命令人民解放軍從即日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希望國民黨當(dāng)局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同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完成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為子孫后代造福。
臺灣當(dāng)局聞訊后,認為中共在欺騙和赤化他們,于是不分雙日單日(原先只打單日,不打雙日),每天瘋狂地向廈門島開炮(宣傳彈炮)。我們31軍炮兵團汽車連緊靠團部,駐扎在廈門島的一座山腳下。從過去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敵炮是打不著我們連隊的營房的,打高了,會超過去很遠,打低了會被山擋住。然而,這次卻出乎意料,差一點給我連造成重大傷亡。
1979年1月的一個星期天晚上6點30分,我在辦公室剛剛寫完晚點名時要講的內(nèi)容提綱,值班的二排長鐘文杰(江西瑞金人)征得我的同意后,吹響了全連集合的哨聲。我剛走進會議室,不承想由于前一天晚上夜訓(xùn)著了涼,肚子突然疼得厲害,禁不住立刻跑廁所。于是我告訴鐘文杰,解散已集合的隊伍,推遲半小時晚點名。
半分鐘后,我還沒有走進廁所,突然低空中“嗚嗚——”長嘯,瞬間“咔嚓”一聲悶響!同時外面飛沙走石,沙子擦著營房的窗戶玻璃沙沙作響,塵土、煙霧挾裹著樹葉在空中彌漫。我頓時明白,這是從金門打來的敵軍炮彈與我擦肩而過。
彈頭落在我營房前面50米處的籃球場,鉆地2米深。事后戰(zhàn)士們把它挖出來一過秤,足足56斤。另一個彈頭落在球場前面的池塘里,離本連隊的停車場(60多輛汽車)和油庫只差十幾米遠。4塊鋼片擊斷本連隊營房房頂梁木,均落在僅可容納一百多號人的會議室里(連隊集合場地),其中一塊鋼片不偏不倚正落在主講人站的位置處,另外3塊落在該室中間3個點上,擊碎了4處地板磚。每一塊鋼片都是兩公斤多重。真險??!戰(zhàn)友們見狀,都捏了一把汗,并慶幸上天保佑!鐘文杰風(fēng)趣地說,曾指導(dǎo)員拉稀穢臟了閻羅王的筆,從閻王殿搶回來幾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