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問題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并根據(jù)其思維水平的差異,引導他們開展合作探究,從而使其逐漸提高思維層次,有效掌握語文知識。本文對初中語文問題教學法的實際應用展開了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教學法;教學實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83-02
引 言
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關鍵。教師的提問水平?jīng)Q定了問題教學法的開展情況,也將直接影響后續(xù)的教學活動。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展開分析,總結(jié)了初中語文問題教學法的實際應用策略,并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提問方法,幫助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一、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問,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不能只提出抽象的問題。因為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抽象,學生便無法回答[1]。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抽象思維來理解語文理論知識,就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來提問,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理論知識。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孔乙己的外貌特點是什么?”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難以完整地總結(jié)出問題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提問:“你讀完‘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叫作孔乙己這一段后,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有學生回答說:“他的樣子好像很落魄,有一些可笑。”教師可以再讓學生回答:“為什么你會覺得他的樣子很落魄、可笑呢?”此時學生才意識到,是因為作者精準描寫了孔乙己的形貌特征,才使自己讀完這段話便會立刻覺得孔乙己很落魄或很可笑。此時,學生會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展開思考:自己是從哪些方面得出這些結(jié)論的呢?是從他的相貌特征、衣著特征還是其他方面?當學生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的知識。
二、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問,引導學生逐漸提高思維層次
學生的思維水平越高,就越能較好地理解抽象的問題,并能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回答問題。然而學生的思維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能力。
第一,教師不能直接提出過于抽象的問題,而要把它進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其中較簡單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匯總剛才的答案,進而回答較為復雜的問題。教師用這樣的方法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不能直接提問:“孔乙己的社會階層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過于復雜,他們還不能理解“社會階層”這個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孔乙己是短衣幫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發(fā)現(xiàn)短衣幫通常都是做工的人,他們的衣著特征是穿著一身短衣,在散工后,會到咸亨酒店要一碗四文銅錢的酒,有時會奢侈一點,再花一文銅錢買一碟鹽煮筍或茴香豆這樣廉價的下酒菜。孔乙己堅持穿長衫,他不做工,所以他不是短衣幫。這樣,學生的答案就有了。教師又提出問題:“孔乙己是長衫幫嗎?”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學生會意識到孔乙己也不是長衫幫,因為長衫幫都是當?shù)氐氖考?,他們身上的長衫是身份的標志,這些人進入咸亨酒店后,會進入雅座,要酒要菜,慢慢吃喝。而孔乙己雖然穿著長衫,卻沒有這樣的財力,只能和短衣幫一樣喝著廉價的酒、吃著廉價的菜。此時教師再問學生:“在長衫幫和短衣幫的人眼中,孔乙己是什么階層呢?”此時,學生就會結(jié)合剛才的問題得到答案:在長衫幫的人看來,孔乙己不是他們階層的人,孔乙己是窮人,因為他沒有錢;在短衣幫的人看來,孔乙己不做工,又不肯放下讀書人的架子出賣勞動力,也不是他們階層的人。通過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意識到孔乙己不屬于任何一個社會階層,他在社會中是“尷尬”的存在。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想出問題的本質(zhì),探索問題中的理論知識。學生如果只應用具象化思維來思考問題,那么就只能分析和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聯(lián)想出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獲得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以理論知識為依據(jù)來解決各種問題。例如,當學生了解了孔乙己所處的階層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孔乙己所處的階層的?”學生結(jié)合掌握的理論知識,意識到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方法來描寫孔乙己的階層。作者用長衫幫與孔乙己對比,描寫出他們的相似之處是身著長衫、不做工;不同之處在于,長衫幫都很有錢,坐得起雅座,吃得起酒菜,而孔乙己卻沒有錢,只喝得起廉價的酒和吃得起廉價的菜,有時酒菜錢還要賒賬。同樣,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方法來說明孔乙己與短衣幫的相同之處與相異之處。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無權無勢,只喝得起廉價的酒,吃得起廉價的菜;不同之處在于,短衣幫靠出賣勞動力生活,他們身著短衣,而孔乙己卻不從事體力勞動,堅持穿一身長衫。此時學生就會了解在描寫人物時,可以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塑造人物,突出人物的特征。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應用理論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問題,開展學習實踐。例如,當學生掌握了對比的寫作方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應用這種方法分析孔乙己被打前和被打后的差別?”學生可以結(jié)合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孔乙己被打前后的外貌、衣著、動作、神態(tài)的差別。
三、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語文知識
在學習同一語文知識時,學生的學習體驗、思考方向、學習需求都不一樣,此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來提問,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讓學生以解答自己的問題為目標,更深入地探究語文知識。教師還要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目的在于在思考學習的過程中吸收更多語文知識。
仍以學習《孔乙己》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要寫‘孔乙己這個人呢?你是如何理解這個人物的?”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探索文本知識,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更多魯迅的小說,學習各種文學評論理論,然后全面分析這個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出的答案可能不一樣。此時,教師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估學生的答案,而應該運用情感教學法,鼓勵每名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基礎上探究問題,盡可能深入地探索知識、完善自己的答案。
結(jié) ? ?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問題教學法時,要把握三個要點:第一,深入理解問題教學理論,了解其與普通教學理論的區(qū)別,避免將問題教學法變成理論教學法,導致教學形式化;第二,了解該教學方法的實踐基礎,確保問題教學效果;第三,應用正確的策略來進行教學實踐,以達到教學實踐活動的目的。
[參考文獻]
單麗娜.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策略探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作者簡介:牛丹華(1993.8—),女,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