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娥,袁祖社,盧鏝娜
(1.西安文理學院 《唐都學刊》編輯部,西安 710065;2.陜西師范大學 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西安 710119)
袁祖社,男,陜西興平人,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和制度倫理學研究;
盧鏝娜,女,廣東汕頭人,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制度倫理學研究。
當代社會是一個網絡社會,人們日常的工作、生活和交往幾乎都離不開網絡。人們通過網絡了解國家大事,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也通過網絡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西安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這里融合。尤其在當代的網絡社會,輿論生成和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交流信息、參與社會輿論的重要載體和公共平臺,其虛擬性、開放性、迅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給人們提供了更加寬松的信息發(fā)布環(huán)境,人們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獨立思考與意志自由的表達消解了各種話語霸權,但各種社會思潮及其理論觀點對網絡輿論主體產生的消極影響顯而易見。一些網絡輿論信息的虛假性和扭曲導致了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的滋生、蔓延、凸顯,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以及人們道德素質的提升。西安作為一個開發(fā)性的大都市,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上網主體日趨多元化,網絡輿論環(huán)境日益復雜,治理難度也不斷增大。因此,探究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就成為當下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旨在從制度倫理學的視域探尋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的方法和路徑。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于2019年2月發(fā)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的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9.6%,網民規(guī)模達8.29億。陜西全省的互聯網普及率約為75%,隨著西安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才引進計劃的實施,西安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網民數量持續(xù)增長,網絡輿論參與者構成成分日益復雜。網絡雖然給西安人的溝通和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各種社會思潮及其理論觀點對網絡輿論主體產生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在西安網絡發(fā)展如日中天的同時,西安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也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網絡輿論主體成分多元、訴求差異所致的矛盾和沖突,謠言生發(fā)甚或出現網絡輿論暴力,加之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迅捷性和交互性所致的負面效應等,既破壞了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也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針對于此,西安市政府網信辦頒發(fā)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規(guī),在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方面的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了進一步完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探尋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的成因就成為必然。我們調研發(fā)現,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的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據統(tǒng)計,近幾年來在陜西省移動端網民中24歲以下到35歲年齡段的網民的比例高達80%,占西安網民的絕大多數。隨著西安市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外來人口及本地常住人口中的青壯年以及高校青年學生成為上網的“主力軍”??梢?,西安網絡輿論的主要參與群體是青壯年,其成分多元、綜合素質存在差異。青壯年往往喜歡追求自由、個性灑脫,其中一部分人在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隨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易受網絡不實信息的影響,呈現出浮躁、盲從、沖動與極端化的行為傾向。而據我們對陜西西安某高校的300多名大學生和研究生的調研結果顯示:這個群體在網絡輿論中的表現比較理性,很少參與未經證實的輿情討論和傳播,但其引領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從根本上講,非理性輿情在網絡上的產生和彌散,主要是社會現實和公眾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1]53??梢姡W絡輿情的生發(fā),不僅與社會現實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與網絡主體的年齡結構、生活閱歷及其素養(yǎng)密切相連。種種因素致使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日益復雜,增加了治理的難度。
近年來,西安網民中一些人受市場社會功利思潮影響,在工作、生活中傾向于功利性的追求,忽略了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加之,近幾年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一網民群體追求“高效”“速成”的喜好。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的同時,這種碎片化的表達形式又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思維習慣。一部分網民淹沒在碎片化的信息之中,習慣于碎片化閱讀,缺乏較為嚴格的邏輯思維,逐漸消弱了其辯證分析的能力,這種缺乏理性和智慧的網絡輿論群體,往往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難以看到事件的真相。
西安市政府網信辦雖然針對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相關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guī),且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因網絡輿論傳播的高速度、多路徑、難管控等特點,客觀上需要更加系統(tǒng)、完善的制度設計和法律法規(guī),以保障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和有序。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一些網絡媒體為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將社會責任拋到一邊,不擇手段地制造新聞熱點,甚至成為虛假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難怪有學者如是說:“在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下,新聞在更明顯的意義上成了具有市場價值的商品,其宣傳價值和社會意義就可能淡化?!盵2]241如此這般,媒體人何以發(fā)揮其作為“把關人”的作用?也許不久的未來這些缺乏良知的媒體人會出局,代之而來的是德才兼?zhèn)涞男律襟w新軍,來更加有效地過濾、控制和引導網絡輿論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
西安的網絡技術還不夠完善,技術人才儲備量不足。西安一些高校雖招收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但網絡技術人才儲備仍顯不足,不同層級的人才分配不甚均衡。加快相關學科建設、加大相關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力度、科學合理地進行人才的分配和使用,成為創(chuàng)建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的一項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盵3]可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治理,體系化、制度化治理是當下的一項重要任務?!爸贫仁且苑ǘ取⒁?guī)范、習慣為核心,依一定的程序由社會性組織來頒布和實施的一整套規(guī)范體系和社會運行機制的總和?!盵4]5在制度倫理學視角下,制度的安排控制和調節(jié)人們的行為,其中蘊含著與社會道德秩序建設相關的倫理效應。
1.制度安排強化道德行為預期,有助于網絡社會的不同主體之間良性互動的倫理關系的形成
在網絡社會中,行為主體的構成復雜,主體間的互動快速便捷,主體間互動關系多變。所以,道德行為預期難度大,主體間互動的倫理關系難以建立,極易產生道德行為失范和倫理關系紊亂的情況。制度安排以明確、穩(wěn)定的形式確立起道德規(guī)范,為網絡社會中的人們圈定了行為的界限,設定了行為的道德要求,進而使網絡參與者行為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網絡社會輿論環(huán)境的治理也應從制度安排入手,建立起相應的制度環(huán)境,明確網絡輿論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梢姡晟凭W絡輿論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網絡輿論參與者在一個普遍認同的行為規(guī)則下行事,能夠增加網絡輿論參與者行為的確定性,進而強化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人們對道德行為的預期,為實現不同主體間的良性倫理互動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
2.制度安排凝聚道德認同,有助于消解網絡社會中不同主體間的矛盾和沖突,營造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
在網絡社會中,輿論主體構成成分復雜,不同主體的自由個性在極具開放性的網絡社會中張揚。當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利益訴求以及不同價值觀念的網絡輿論參與者一味地強調自身的主體權利、追求自身的利益、張揚自我個性的時候,不同網絡輿論參與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便不可避免。制度倫理的出場,要求在制度設計中融入倫理道德觀念,使倫理道德觀念外化為具體的制度要求。這樣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具有普遍的約束機制,能夠在網絡“陌生人”社會中通過強制性的制度對網絡輿論參與者的行為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另一方面,這樣的制度安排有底線倫理的意義。制度倫理中所蘊含的往往不是最高的道德理想,而是維護最基本的社會道德秩序的道德訴求。因而,在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中,制度的安排能夠協調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和價值訴求,凝聚社會基本的道德認同,從而消解網絡社會的失序現象。
3.制度安排維護道德遵守,有助于在網絡社會中形成人人踐行道德規(guī)范、履行道德責任的良好風尚
一般而言,道德觀念總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之中,并在實踐活動中以抽象的邏輯判斷的形式呈現出來。但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具體的,這些抽象的道德觀念在指導人們的行動時不易于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那么主體自覺的道德遵守也就不易形成。在網絡社會中更是如此,網絡世界具有虛擬性,現實生活中的人在網絡中紛紛披上了“隱身衣”。網絡交往的匿名性、網絡信息的碎片化、網絡輿論傳播的高速度,使徜徉在網絡之中的人們受到了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頭腦中的抽象道德觀念難以轉化為道德自覺,來指導人們在網絡生活中的行為。為此,只有將道德觀念融入具體的制度安排中去,將抽象的道德原則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道德遵循的具體要求才能明確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成為人們實踐活動中所遵循的行動法則。
制度規(guī)范與非制度規(guī)范在效力上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的強制性[5]140。人們常說“懲惡揚善”,也就是說要想在社會中高揚善的旗幟,就必須對惡的行為處以必要的懲罰。互聯網并不是法外之地,人們在網絡社會雖擁有更廣泛的自由,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合理的制度安排確定網絡輿論參與者的權利與義務,進而對網絡輿論參與者的行為傾向起到制約作用,最終將其引入一種依據內含于制度安排中的道德觀念而建立起來的秩序狀態(tài)當中去?!凹词乖谝粋€未必人人都是道德君子的社會中也可以建立自由、理性和公正的秩序,這種秩序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之善。”[6]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網絡空間中個體“自律”失效的缺陷,以“他律”的形式建立起網絡社會的基本道德秩序。
一部倫理學發(fā)展史,就是合理的“制度規(guī)訓”形成的歷史[7]。任何制度安排的制定,總是蘊含著對社會成員的道德要求,而制度安排又以制度特有的確定性、穩(wěn)定性和強制性,使道德要求體現出現代制度所要求的自覺的、明確的形式和普遍的平等的精神。由此可見,在制度安排中注入倫理的法則和思考,才有可能做出一個比較合理而完善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有效地杜絕社會發(fā)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4]6。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倫理法則和制度安排同理。
制度倫理環(huán)境是指一定的制度建設或制度安排給社會成員所提供的道德養(yǎng)成和道德遵守的社會生活空間[5]179。網絡輿論參與者是網絡社會的公民,更是現實社會中的成員。制度倫理環(huán)境對網絡輿論參與者的個體良好德性品質的養(yǎng)成提供了外部條件。制度具有深刻、廣泛的社會基礎,制度倫理會對生活于現實社會中、活躍于網絡環(huán)境中的人們提供制度約束,并規(guī)范個體的倫理觀念的形成。正如康德在其《實踐理性批判》中所言:“倫理的制度化、社會化運作方式體現了道德踐履從社會倫理到個體道德、從他律到自律、從硬約束到軟約束的特點,真實再現個體道德的生長過程?!盵8]
個體道德人格是否健全,關系到其在道德實踐活動中是否能夠自覺踐行道德責任,實施道德行為?!暗赖仑熑蔚拇_立不是抽象的、純粹理性的道德立法,而是現實的、與感性世界相聯系的道德選擇和道德人格的建構。”[5]180個體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并不是純粹依靠其自身的道德內省能夠完成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倫理環(huán)境中接受公共道德觀念反復熏陶的結果。網絡輿論參與者身處復雜、多變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其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面臨著來自網絡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多元價值的雙重挑戰(zhàn)。健全的制度倫理環(huán)境能夠使制度中所蘊含的道德內容外化為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進而具體化為對網絡輿論參與者的責任和義務,從而促進其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
制度化了的倫理道德有了制度所特有的明確性和穩(wěn)定性,給人們提供了統(tǒng)一的行為標準以及基本的價值導向。與個體的道德修行相比,制度倫理以其特有的強制性和可操作性在規(guī)范、調節(jié)個體的道德行為上更具客觀有效性。在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一方面,網絡輿論的開放性和網絡主體的匿名性,使網絡輿論參與者擁有了更加廣泛的言論和行為自由;另一方面,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的不完善、網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給網絡犯罪以可乘之機。加之,西安多元的網絡輿論場缺乏相關的制度約束與激勵,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呈現出多元價值之間相互碰撞和激蕩,易于產生不同價值主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爸贫葌惱硪云洚惣盒缘闹刃蚪缍ü浇缦?,在形成道德權威的同時,增加了獲得個體德性的砝碼?!盵9]賦予道德以法律、制度等形式,使其因制度化而得以展現在人們面前,以明文規(guī)定的形式昭示人們:社會提倡何種行為、反對何種行為,有助于強化西安網絡的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構筑起網絡道德之基,幫助網絡輿論參與者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強化網絡輿論參與者的道德責任,進而促進網絡輿論參與者優(yōu)良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
提倡倫理道德的制度化,不僅是通過制度的形式制定道德規(guī)范,同時也通過制度的形式建立起對違反道德的行為的懲罰機制。“沒有懲罰的制度是無用的。只有運用懲罰,才能使個人的行為變得可預見。帶有懲罰的規(guī)則創(chuàng)立起一定程度的秩序作用,將人類的行為導入合理預期的軌道?!盵10]制度的規(guī)范作用唯有通過一定的懲罰機制才能實現,制度的權威唯有通過對違規(guī)違德行為的懲罰才能建立起來。制度倫理環(huán)境在對個體道德養(yǎng)成提供價值引導的同時,也通過反對、禁止的形式約束道德主體的行為。制度化了的道德借助制度的執(zhí)行性,能夠及時有效地制裁違規(guī)者?;ヂ摼W同樣在法治之列,在制度倫理環(huán)境下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依靠制度來約束網絡輿論參與者的“惡”的欲望和行為,進而激勵“善”的道德遵守。當然,制度倫理還提倡在道德制度化的過程中,既要建立起對“惡”行為的懲罰機制,也要建立起對“善”行為的激勵機制,進而使人們在長期的道德規(guī)范踐履中,逐步將道德內化為自身的行動指南,由此實現道德踐履從軟約束向硬約束的轉向。
從制度倫理的角度看,制度倫理的功能遠遠大于個人美德,制度是保障人們選擇道德行為的必要前提,制度是維護道德的中堅力量[11]。制度倫理的出場,實現了倫理關注點從個體到關系的轉向,而在制度倫理環(huán)境下道德又通過制度化形式影響個體道德的成長。要想建立完善的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可通過制度安排的倫理效應,創(chuàng)建良好的網絡社會道德秩序;通過制度倫理環(huán)境的作用,使道德觀念借助外部的制度形式融入網絡輿論參與者個體道德的養(yǎng)成之中,實現社會道德秩序與個體道德養(yǎng)成的共同生長,進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網絡社會反映并放大著現實社會[12],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并非純粹法律化的問題,也不是純粹的道德教化問題。網絡輿論的內容來自于現實生活,網絡輿論的參與者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所以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實際上反映了現存的社會問題。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不僅要體現在網絡倫理規(guī)范與網民實際交往實踐制度規(guī)范的完善上,而且要體現在網絡道德主體的優(yōu)良心性素質的養(yǎng)成上。“沒有基本制度的倫理性,就很難在社會上形成講道德的風尚,沒有制度化的道德措施,也很難使基本制度所規(guī)定的倫理原則轉化為現實社會的道德行為?!盵13]因此,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的創(chuàng)建,既要注重相關法律制度、監(jiān)管機制等的建設,又要將道德觀念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以實現網絡輿論參與者的“他律”。
近年來,我國為了解決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的諸多問題,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相關的網絡監(jiān)督管理辦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及陸續(xù)頒布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guī)定》等規(guī)范性文件??梢?,我國在網絡輿論環(huán)境方面初步實現了依法治理。但在網絡領域的立法體系和立法結構仍不夠完善,并且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頻頻發(fā)生,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監(jiān)管辦法的制定往往滯后,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能夠把握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做出必要的調整和革新。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治理應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監(jiān)管辦法,結合西安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建立起網絡輿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網絡信息發(fā)布追究機制,明確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傳播所致的法律責任。將網絡輿論參與者的權利與義務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并加強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和制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凈化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
“現有的網絡傳播主體雖在原來準入考察中符合各項要求,遵守各項法律法規(guī),但并不代表在以后的傳播中他們會一如既往地作網絡良民。”[2]251因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主體構成復雜、網絡輿論環(huán)境變幻無常,因而對網絡輿論的監(jiān)管和引導就顯得極為重要。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存在著與其他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一樣的問題,對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治理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一方面,必須加強對網絡輿論的監(jiān)管,形成多主體、全方位的監(jiān)管機制。如加強對運營商的制度監(jiān)管,建立同行監(jiān)管制度,完善移動網絡平臺的自查制度,以及加強對網絡移動自組織用戶(如微博博主、論壇壇主)的監(jiān)管等。通過外在的制度約束,預防虛假、有害乃至違法信息的傳播。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變“堵”為“疏”,充分利用媒體輿論平臺,對輿情進行及時有效的疏通,使公眾不滿情緒得到宣泄、疑慮和擔憂得到消除[14]。要善于掌握“議程設置”的主導權,發(fā)揮意見領袖的引導作用。通過監(jiān)管和引導的雙重作用,有效減少網絡輿論中的負面因素,創(chuàng)建健康有序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
面對復雜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互聯網的管理者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也要掌握較高的網絡技術,才能切實有效地處理好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面對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機制也要不斷革新,以應對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的突發(fā)輿情。一方面,可通過技術手段對網絡輿論參與者進行身份驗證,確保信息發(fā)布者和傳播者使用真實身份參與輿論傳播,以減少虛假信息的產生和傳播;另一方面,可針對輿論信息本身實施技術監(jiān)測,對于一些極易產生負面影響、含有違法犯罪內容的信息進行過濾,如已被不少網絡平臺使用的“敏感詞”識別和過濾系統(tǒng)。
4.加強網絡輿論參與者的道德教育,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和德性修為,實現高水平的“自律”
道德始終是內在于主體自身之中的,為制度的道德性所塑造,是個體道德人格養(yǎng)成中不可或缺的“自律”因子?;ヂ摼W是一個共享共治的平臺,治理網絡輿論環(huán)境既離不開政府以及其他網絡輿論主體的監(jiān)管和引導,也離不開廣大網絡輿論參與者的努力?!盀閯?chuàng)造良好的網絡氛圍,政府不僅要負責對網民進行網絡道德素養(yǎng)教育,倡導用戶自律和自我管理,還應借助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的力量來確保自律的有效性?!盵1]255要加強網絡輿論參與者的道德教育,首先要將社會道德風尚引入網絡,加強網絡道德的宣傳力度;其次要加強網絡輿論參與者的“慎獨”意識,使網絡輿論參與者做到自我審查、自我監(jiān)管;最后要增強和提升網絡輿論參與者辨別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和水平,如設立開放的網絡咨詢平臺、加快網絡政務平臺建設等,為網民獲取輿論信息提供更加可靠的渠道。
制度倫理學的介入,以一種“他律”的方式——制度倫理環(huán)境塑造個體的道德修為,為現代社會中網絡輿論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提供一種全新的路徑。個體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是整個社會道德倫理生活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雖對體制的道德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但其思想意識和實踐活動的邊界總是被體制的道德性所預先限定[15]。因而,制度倫理學的出場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它能有效地規(guī)范和導引社會公眾的言行,使公眾無論在現實社會中還是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都能依規(guī)依法行事,使包括網絡輿論環(huán)境在內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呈現出有序與和諧的良好狀態(tài)。
綜上所述,要構建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治理機制,解決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中的問題,必須從“他律”和“自律”兩個維度切入,以“他律”推動“自律”,以“自律”助力“他律”,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進西安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清凈和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