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武
一 ? ?蘆葦
《閑情偶寄》里這么說蘆葦:性直而枉,不就富貴之地,心野而逸,適荒徑野灘。蘆葦是這么個性子。古代的文人個個有脾氣,就是清高。清高分兩種,真清高和假清高。真清高,就是隱士逸民了,一個個在荒野出沒,在深山老林里,與道士、僧人做朋友,下下棋、敲敲枰,杯盞之間,也是清淡的水,浮著些梅花或者是茶碎的葉子,那味道是至清至淡的了。隱士們的生活極不規(guī)律,閑云野鶴一般,云來霧去的,妝扮也是簡單而高古:竹笠芒鞋,一身蓑衣鶴氅,扶著一把怪異的竹杖,須發(fā)邋遢的,卻也并不在意。假清高,那就是另一碼子事兒了,不提也罷。世上的文人,大抵分這么兩類。蘆葦是文人畫里的物什,曲折,葉或戟張,或如狂風(fēng)里的發(fā)綹,葦莖是曲弓著的,像滿挽的弓一樣,只是少了箭矢,蓄滿了力量,是背悖著的,風(fēng)多大,那背悖的勁兒也就多大?!白臃耍[于湖湘,執(zhí)竿垂綸于水澤,適風(fēng)倏至,大撼,天地色變,子服衣冠盡失,幾裸袒,猶凝然不動。竿折,綸逸,仍待魚,曰,魚將至也?!边@種境界,大抵就是蘆葦才能做到的。古代的人有點不可思議,癡若斯,容與若斯,大概就是禪里頭的所謂定吧,定,就是一種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吧。古代的僧人喜歡打坐,坐久了,就出神了,身如石,神出九竅,不知道那一陣子,靈魂還在不在。大概是在與不在之間了,半閉著的眼睛里,看不到世間的一切,看到的是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了。人有過去和未來兩種形,這是所謂的因果的說法。過去的形,即是今世的身上的一切特征,未來的形,則是虛擬的?!毒闵嵴撌杓ⅰ防镎f,未來形,在于神魂之彩,這是一種陰鷙的體現(xiàn)。比如陰鷙紋,相書上這么說的,于眼下顴上,有一橫紋,若神人隨性一勾之筆,側(cè)鋒,細而穩(wěn),隱而若現(xiàn)。佛家說真心持戒誦經(jīng)了,就有戒定慧光,謂之三材,頭頂以及兩肩。如燈焰,色五彩,畢竟這只是說說,能夠看得見這光焰的人也不是尋常人。圓瑛大師在通濟寺里的時候,信眾見夜間禪堂里常光亮如晝,雖然只有熒熒油燈數(shù)盞,這就是所謂的神光吧。
蘆葦大抵也是一個修行者。所謂的光與形,應(yīng)該就是日常所見的吧,無非是柳形竹性,葉如練而不淪沉,如劍如戟,性柔而勁,不服風(fēng)摧折,這倒極像是文人了,所以,李漁才會特地寫上這么一筆,葇荑之質(zhì),蘭竹之性。文人畫下的蘆葦,就是蘭葉竹莖,枝節(jié)間,無不是倔強和不馴,不合作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真清高,真隱士的作派。僧人似乎也喜歡蘆葦?shù)囊靶院蛨皂g。達摩以一葦而航,渡大江如履平地。石濤畫下的蘆葦,顯得極為狂恣,簡直是用盡了墨色,側(cè)鋒,橫鋒,圓頭起筆,鋒末猶不失勁道,像劍的余光。
二 ? ?菖蒲
《本經(jīng)》里,稱菖蒲為菖陽、堯韭?!秴问洗呵铩防镎f: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故謂百草之先生者,菖倡者,先生。于是,古代的書房里就少不得有此物。文人雅玩之一,就是植菖蒲一盆于案頭,謂之案頭清供。菖蒲者,生于石,不需寸土,雅根雅性,不污于泥,不濁于水。石頭最堅最久,菖蒲之性,如石,如苔,細如草,雄如劍,經(jīng)冬不稍殞色。文人苦讀,宵旰不倦,疲于形、倦于神,案頭的菖蒲油綠肥潤,不禁吸盡油煙味,蠟燭氣,清潔環(huán)室之氤氳。案牘勞形,爾后一睹案頭清供,輕嗅其氣,拂其葉,如拂蘭蕙之葉,清柔婉約,則神清氣爽。
菖蒲雖然是文人的雅玩,畫家似乎也青睞此物。吳昌碩先生極愛菖蒲,畫下的菖蒲如蘭如蕙,《畫譜》里雖然沒有菖蒲的畫法,但吳氏菖蒲,類蘭,葉圓轉(zhuǎn)不羈,忽勁忽細,忽柔忽堅,堅似戟指,柔如藻荇,勁若竹葉,細如秋毳。釘頭韭、春溪頭,水泛石灘,而菖蒲秀叢,吳氏的菖蒲法,離不開蘭蕙八法,少了蓀根浮土,吳石以湖石為上,皺瘦漏透,水性好,半立于水中,苔跡漸起,云頭皴色,菖蒲生于石,根柢盤桓,與石一體。短頭菖,謂之虎須,磚石俱佳,磚是老磚,沁了苔色的,菖蒲與苔蘚俱出共榮,雅不可名。長者而細,謂之鳳凰,修柔如蘭,只是往一邊傾倒,謂之硯須,是文案之首,根柢如龍,謂之龍根,鱗鱗盤曲,鳳麟之趾爪,有富貴氣。然而,文人始終視之為白衣秀士之物:“至于忍苦寒、安淡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豈昌陽(菖蒲)所能仿佛哉”(蘇軾《石菖蒲贊并序》),“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shù)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jié)葉堅瘦,根須連絡(luò),蒼然于幾案間,久而益可喜也”。這是一種執(zhí)著而堅韌的植物,菖之為草,一曰廉、二曰清、三曰貞潔,久蟄伏于石間,雖寒冬而猶榮,先百草而生。這正是士大夫的品格與擔當。
恰好,侘寂茶道里也喜歡菖蒲,與苔蘚、枯花并稱三秀。菖蒲是長出石表的苔蘚,應(yīng)該可以這么理解,無需照顧,無需種子。茶館里少不得菖蒲,也少不得香道,不過,菖蒲越種越大叢,用上大缸,那種雅就蕩然無存了,就成了草,俗的草,像羊須草。所以,真正的菖蒲,是孤高并且是瘦勁的,甚至帶著一點貧士之色,瘠色,枯黃,憔悴。但是根須是在的,將石頭盤得結(jié)實。徐渭倒也種過菖蒲,不過,未見其文其詩。朱耷也喜歡菖蒲,畫過菖蒲,裸著根,倒吊著莖節(jié),如探龍出海。那菖蒲憔悴不茂,葉子短而如劍,偶爾帶虛筆,焦枯墨一拖,那菖蒲生硬得像鐵蒺藜。徐渭畫沒畫過菖蒲?未見過。朱耷的畫突兀得很,石頭高崛,類云頭僧,只是偶爾也起一縷云煙,那石頭虛幻著呢,就像朱耷的人生一樣,不可捉摸。石濤的畫,一向是濃重墨色,草與石沆瀣一氣,菖蒲隱于草石間,像個真正的隱士。
吳氏的菖蒲,釘頭起,梅花針止,那缽也可愛得很,爰得其所,山石片裁。孤蒲寒生六月秋,大夏天的,在案頭置一缽菖蒲,真是不錯的選擇。有時候,捻攏一片菖蒲片子,微微有生香氣盈于肺腑間,頓時覺得炎暑不再。
三 ? ?瓦松
瓦松者,顧名,形如松,生于瓦壟間,也是尋常的堅韌不凋之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瓦松是位高之物,唐朝詩人李曄《尚書都堂瓦松》:“華省秘仙蹤,高堂露瓦松。葉因春后長,花為雨來濃。影混鴛鴦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勢太無從。接棟臨雙闕,連甍近九重。寧知深澗底,霜雪歲兼封?!蓖咚稍诟呶?,卻素樸無文,是位高而收斂者的形象。不跋扈,不張揚。相對應(yīng)的植物是菊,生于卑濕卻枝繁葉茂,華曜春松,而瓦松則是“桐君莫賞,梓匠難甄”。不是藥也不是材,卻居高位。這多少有點貶低瓦松,也是不了解瓦松的品質(zhì)。春夏秋冬,瓦松于日曝風(fēng)吹、霜冷雨淋下生存,誠不易也。畫家們從來沒關(guān)注過這種其貌不揚的植物,何況它們被人為加上官宦的符號,不用說士人遠避瓦松這一題材,連普通百姓都不喜歡瓦松,秋后總是喜歡拿竿子捅個干凈,現(xiàn)在瓦屋罕見了,瓦松自然匿跡了。不過,在鄉(xiāng)下的一些老堂屋上,還能夠見到這種不為人道的植物?!堕e情偶寄》里說,人有癖好,不為聲色,亦為玩娛。瓦松沒有苔蘚之可人,沒有菖蒲之清雅,灰土土的模樣,在瓦壟間不起眼,半生半死地活著。盛夏時,瓦上艷陽如火,尋常草都萎蔫了,瓦松還活得好好的,似乎曬不死,老家人叫它“曬不死”不無道理。瓦松似乎是一座瓦屋的亮點之一。黢黑的屋檐下,破敗的山墻,散架的椽條,一切都是死寂的,甚至有些荒涼。破敗的屋子加上些瓦松,就更荒涼了,頹圮的墻頭上立著一些稀落的瓦松,開著桔黃的小花,像是一個暗示和讖語。
小時候,老家人的地壟間,總有一些落地生根的草,葉子光亮多肉,邊緣鋸齒形,每個鋸齒間生一個小芽,長出根須,就是另一棵草了。秋冬,葉子轉(zhuǎn)為紅釅,像蠟燭紅,從芽心抽一花苔,開一串鮮紅的小花,沒有香氣。瓦松的另一種藥用,就是浸童子尿,或者是焙炙成干末,研成粉,治瘡癰腫癥。
老輩人走了,人去屋空。堂前屋后,就剩下了荒草和屋頂?shù)耐咚闪?。那屋就生了,人不喜歡接著住,就閑著,任草生蟲縈。清代任伯年的畫里見過此物,與石榴并齊,顯得喜慶熱鬧。但這種熱鬧間,是無限的荒寂和悲涼。屋尚老朽,人何能久?現(xiàn)在想想,可以理解老家人為何厭惡瓦松,總是想方設(shè)法弄個干凈。但不久,那瓦壟間依舊是苔跡萋萋,瓦松葳蕤了。這似乎是宿命的一種植物,逃不開,也躲不掉。畢竟,人很少關(guān)注屋頂上的物什,只要不漏雨,不散瓦見隙,沒人關(guān)心瓦松是否茂盛,見得著的地方,想方設(shè)法弄干凈就是了。瓦壟間留給藍天白云,四季輪回,艷陽和風(fēng),歲月積淀。瓦永遠比人活得更久,瓦壟也永遠比風(fēng)雨更久更永恒。生活不易,碎散的苔跡上,是人生,是永遠,瓦松目睹了這一切,般若如許五蘊空,瓦松是這般若之光,淡定,莫名。
四 ? ?蘭竹之屬
蘭竹總是居于雅君子之首,一個清高,一個淡雅,蘭根是白的,澆之以清泉則旺,聚之于瓦缶則喜,蘭守時應(yīng)候,四季居幽僻之所,山谷林蔭,巖崖之畔,皆為蘭所?!短这謮魬洝防镉袑懱m的,江南人愛蘭,植之于瓦盆,數(shù)十菖而一叢,春夏秋冬,夏支蔭棚冬移入房,霜雪不能摧折,視蘭若女,守護不輟,而蘭茁其芽,萌其華如故,花盛時,蘭瀣濃郁,雖椒房杜若不能擬。張岱自鼎革之變,成了前朝遺民,個中恨何其多,然不敢說,只得浪跡江南,落筆湖山,于閭巷間尋一些舊跡,聞一些舊音,再邂逅一些舊人物,僅此而已,筆間零落省減,欲言而趑趄,何等郁悶。蘭是文人的癖好雅玩,也是官宦人家的花卉。既是雅,且?guī)е┵F氣,不是尋常人家供得起的,雖然有人種著,欲見花亦不易。清鄭板橋的蘭畫好,絕妙,蘭畫八法,被他運用得十分嫻熟,釘頭起,側(cè)鋒寫,似竹葉又異于竹葉,筆法輕盈健捷而力道忽輕忽重,墨色忽濕忽干,葉在欲斷未斷、欲揚未揚間,恣意而收斂。輕與重、徐與疾之間的筆法,讓蘭葉折而逸,起而斂,鋒隱于墨跡間,那種輕韌軟滑,悠雅容與,芽頭是玉蘭筆,根須是云翳法,花是勾、挑、撇、點、捺、提諸法,像寫字一般,在于一個變。書風(fēng)中的狂勁、冷僻、簇集、輕掠,草書法里的圓轉(zhuǎn)連接,也是寫蘭的筆法之一。鄭板橋的蘭像畫自己的靈魂,鄭板橋的蘭葉長短不一,修揚斜逸不一,蘭菖粗細不一,花是狂草里的點劃,墨是焦的枯的,一味的濃重。狷介的布衣之態(tài),名士之氣,怎可名狀?宋鄭思肖的蘭不畫根,因為無土可依,宋土已經(jīng)變成元土,蘭只好無根存在。但蘭的精氣神一點也不減少,這老鄭和清代的老鄭一樣的有脾氣,一樣的認死理,不沆瀣于世溷。
蘭是逸而猗,曠而清,是野逸的名士,是芳香的品格,耐得了無人之僻,遠在山野而守性依舊。竹則更尋常一些了,村野或者園苑,粗鄙之居或者名軒高院,都可以有竹,竹喧如絮語,是民間的聲音。當年東坡在黃岡,日行陂陀,荒丘湮跡,唯有黃竹、苦竹蔓生,四處是蕭蕭之聲,東坡是個有好心情的文人,不管在什么場景下,都有著一種好心態(tài)。這竹子也成了他的知音了,芒鞋竹杖,箬笠蓑衣,東坡上耕耘,竹筍是吃不完的一種時令蔬菜,吃著吃著,性情也大變。黃岡雪堂、承天寺、白鶴臺,坡老的心情開始向往真正的隱士。
“東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為黃州,未嘗怒也,而民不犯;未嘗察也,而吏不欺;終日無事,嘯詠而已。每歲之春,與眉陽子瞻游于安國寺,飲酒于竹間亭,擷亭下之茶,烹而飲之。公既去郡,寺僧繼連請名。子瞻名之曰:‘遺愛。時谷自蜀來,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見公。公命谷記之。谷愚樸,羈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質(zhì)之于子瞻,以為之記。”(蘇軾《遺愛亭記》)
他和黃州太守徐君猷時有唱和,討論黃老哲學(xué)。竹子給了他莫大的影響。他在另一篇《雪堂記》里寫道:
“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齊。雪堂之左右兮,斜徑微。雪堂之上兮,有碩人之頎頎??急P于此兮,芒鞋而葛衣。挹清泉兮,抱甕而忘其機。負頃筐兮,行歌而采薇。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也,寒暑之變,悟昔日之癯,而今日之肥。感子之言兮,始也抑吾之縱而鞭吾之口,終也釋吾之縛而脫吾之鞿。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勢,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吾不知雪之為可觀賞,吾不知世之為可依違。性之便,意之適,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動,大明既升,吾方輾轉(zhuǎn),一觀曉隙之塵飛。子不棄兮,我其子歸??托萌欢?,唯然而出,蘇子隨之??皖櫠h之曰:‘有若人哉。”
這雪堂簡直就是一個道場了,他尋仙問道,自在逍遙。東坡的竹是道場,是人生的另一種黃老經(jīng)卷或者丹石爐灶。
這竹,在鄭板橋筆下,是風(fēng)逸,在蘇東坡筆下,簡直就是丹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