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烏
徽州的雪,因為稀有,而十分珍貴。
冬天要下雪,過年要下雪,在徽州人的心里,有雪的冬天才夠完整而豐富。寒冬臘月,天空如果不飄點雪花,這冬天不夠味,這年關(guān)也不夠味。
好在,徽州每年都會下雪。不過,你得等,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快沒有耐心的時候,雪才開始飄灑。
人與雪最美妙的關(guān)系我想是這樣的:夜深沉,雪在夜間悄悄地下,密密地下。天微亮?xí)r,戶外有白亮的光,推門而出,天地一片瑩白。這才叫一個夠味。
然而,徽州的雪很薄。幾天前,天氣預(yù)報說要下雪。人們?nèi)臻g見面,也多是討論天氣??墒牵姷讲⒉回S厚的積雪,他們心里多有不甘,抱怨說:“下得不夠?!?/p>
徽州人,對雪的渴望充滿詩意,而又多有失望。不過,我以為徽州的雪還是有可賞之處的。
相比北方厚雪的瑩白光芒,徽州的薄雪卻透著青綠。繁茂的山林,披著淡淡的雪,自有美意。草木的綠作為白雪的底色,彼此交融顯出青墨,山林里白墻黛瓦的村莊在雪光中看起來安詳而又寧靜。偶爾,還有炊煙從山窩里升起,這樣的畫面特容易勾起相思之情,因為它的安靜、它的溫暖。
徽州以黑白為生命底色,白墻,黑瓦。魚鱗瓦上鋪著雪,黑白二色的互相映襯,自然妥帖,這種人工與造物的結(jié)合孤立看起來稍顯單調(diào)。但是,在西遞、宏村這樣的古村落,放眼望去,高低不一的屋頂,錯落的馬頭墻,經(jīng)過雪的裝點,讓人震撼不已。雪,此時是一種天然的裝飾,將徽州輕輕包裹著,它的白不是掩蓋,而是撫慰,是沖淡。
過于濃重的雪,像是大餐?;罩莸谋⊙?,只能算清茶淡飯。吃多了大餐的人,估計也想著小菜吧。相反,徽州人對雪的渴望,正像吃夠了清淡食物,想著饕餮美食。
徽州人得自己想法子,去發(fā)現(xiàn)雪之趣、雪之韻。在皖南賞雪,要選對地點。登上樓頂或者山頭,觸目之處有茂密的山林,靜靜的河流,萬物靜默,簡直是水墨畫卷。所以說,在徽州賞雪,要從色彩的角度去看,青與黛,黑與白,彼此融合而帶來的寧靜、婉約在其它地方不多見。如果你還覺得不過癮,那就去爬徽州的黃山。那里的冬雪濃重、厚實,有雪的黃山,是童話般的冰清世界,見了的人都說美。
雨霧山中行
我說的山,是黃山。
在飄雨的黃山,我走很久也未見一個人。
四周很安靜,雨滴從樹上落下,松鼠從眼前跳過,鳥兒在灌木叢里交談,這些輕微的聲響給一座山的寂靜注入活力,因此,就算獨自在山中走很長一段路,我也沒感覺到孤單。游人很少,云谷索道上站立的小店主人對我說:“你上來得真早?!?/p>
細(xì)雨一直下。沿石階走,所見只剩身邊景。走到始信峰,我看到峭壁石欄邊立著一個五十開外的人,他架著相機(jī),似乎等待了很久。霧在風(fēng)中飛,對面山峰時而消失,時而又只剩下異常模糊的輪廓,攝影人并不急躁,偶爾用手拂去額頭的雨水。臨走時,我瞥見他像一棵倔強的松立在那里,似乎要一直等待下去。在清涼臺,我又遇到一個在等待的人。他笑著說:“雨霧太重,等等碰運氣?!闭Z氣里有風(fēng)輕云淡的平靜。
是的,雨中登山,需要等待。
等待中,事物會緩慢下來。腳步會慢,時間會慢。山峰、巖石、遠(yuǎn)樹都消失不見,風(fēng)景變得幽微。在白鵝嶺附近的一塊巖石上,水珠在石頭的縫隙中緩緩滾動,像眼睛,更像心跳。住在飛來石附近的松鼠從幾個女孩手中接過食物后,立馬跳到一邊,雙手捧著吃。有些叫不出名字的鳥兒,在密林深處,輕輕歌唱。在寂靜的山道上,挑山工依舊在工作,他們或背著建筑材料,或挑著生活物資,穿過雨水,穿過迷霧,慢慢抵達(dá)自己的目的地。在巍峨挺拔的山巔之上,水珠、松鼠、鳥兒、勞作者給靜默增添生動色彩。山峰、巖石、遠(yuǎn)樹是寂靜的,它們構(gòu)建了山的體格,此時,居住在這里的萬物生靈則具有山之靈魂的意味。
當(dāng)雨霧遮住視線,耳朵、鼻孔以及心靈會調(diào)動身體的柔性,去傾聽,去觸摸,去感知,會打開品讀一座山的新角度。雨并不大,霧到處跑。我去的那天,山中可見度低,霧很濃,山峰與遠(yuǎn)樹在霧中透著肅穆的暗黑色。
雨中行走,像走在天然水墨里。遠(yuǎn)的淡,近的濃,一切都是濕漉漉的,雨水的柔軟遮蔽了山體的硬朗、斑斕、雄壯,古樸的黑白雙色,在雨中水乳交融。此時,一座山顯現(xiàn)了它的亙古本色,它的蒼涼久遠(yuǎn)。
水墨里有一座山的真意,有一座山的古老、肅穆、寂靜。水墨也會更真切地展現(xiàn)山之魂。漫步石階,我總會想起一些古人,想起來過黃山的李白,想起游過黃山的徐霞客,想起給黃山寫歷史的潘之恒,更多的是想起幽游山中十余年圖寫松云巖壑的漸江。這位畫家,在朗月下專注吹笛,在長日里靜坐空潭,在睡眠中夢見三十六芙蓉。懷著無限熱愛在山中苦游,他的畫也因此勾勒了一座山的魂之內(nèi)質(zhì),奇絕、蒼勁、瘦硬、清寒。而這些,我覺得也正是黃山的雨中屬性。
如果用畫來表達(dá)黃山,我固執(zhí)地以為水墨最為得體。而雨中的黃山,則是最為天然的水墨,黑的是山峰、巖石、遠(yuǎn)樹,是意象;白的是雨霧、天空,是背景。走在山道上的旅人,山中遇雨,原本的暢游期許被一場雨水澆滅,遠(yuǎn)處的風(fēng)景被雨水遮掩。我倒覺得,也不必過度遺憾,因為此時,你是水墨畫中人,正走在古意中,走在與一座山之魂魄的無限接近中。
(作者單位: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