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靈亞
摘 要:古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學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的豐富資源。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學段就編入了古詩15首,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較低,興趣不高。因此,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該遵循學生的認識特征和學習能力,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結合時代特征,拓展并利用有益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可對小學古詩的課題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低年級;古詩教學;積累;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0-0044-02
低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較低,興趣不高。如果像中高年級一樣就文字教文字地組織古詩教學,那學生們肯定覺得枯燥而乏味。因此,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該遵循這一階段學生們的認識特征和學習能力,采用適合他們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學生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我們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第一學段編入古詩15首,其中第一冊有《一去二三里》《畫》《靜夜思》;第二冊有《春曉》《村居》《所見》《小池》;第三冊有《贈劉景文》《山行》《回鄉(xiāng)偶書》《贈汪倫》;第四冊有《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廬山瀑布》《絕句》。這些古詩的內(nèi)容讀之朗朗上口。因此,筆者認為低年級的古詩教學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一、抓住題目,釋題入詩
在小學教材中,有的古詩題目與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稱之為“題眼”。如《畫》《靜夜思》《春曉》《村居》《小池》《山行》《回鄉(xiāng)偶書》《贈汪倫》《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廬山瀑布》等。這類古詩在教學中,可以將題目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回鄉(xiāng)偶書》為例。
師:今天老師要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他叫賀知章。他小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八十多歲才回來,這時他已是一位白發(fā)蒼蒼、步履蹣跚的老爺爺了,但是,他家鄉(xiāng)的口音卻沒有改變。不過,家鄉(xiāng)的小朋友們都不認識他,于是,他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詩《回鄉(xiāng)偶書》(師板書課題)。
師:題目中有一個生字“偶”,誰會讀?(指名讀)你會給它組詞嗎?
生:偶然、偶爾、偶遇。
師:你能把課題讀一遍嗎?(生讀課題)你們知道他的意思嗎?
生:詩人回到家鄉(xiāng)偶然寫下的詩。
師:你說得非常好。其實呀,“偶書”,不只是說詩作得之偶然,還透露了作者寫這首詩的情感來自生活、發(fā)自心底的這一層意思。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初讀古詩,一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整體感知古詩;二是喚起學生們預習之后留在記憶中的痕跡。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初步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對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的感知會影響到學生們在后面的學習中對詩歌的誦讀和積累。因此,筆者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最好安排課件演示,或者教師范讀。范讀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評價,有助于學生自讀時的模仿。
三、教學生字,掃清障礙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古詩中的生字在字義上有很多與我們平常使用的字義不同。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建議將音形義分開來教。首先,古詩語言含蓄凝練,在自讀古詩的環(huán)節(jié)先把字音讀準確,特別要注意古今讀音不同字的正確讀音,掃清讀的障礙;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借助課本上的注釋和相關資料,在理解詩意的時候再把字義弄懂,理解詩句的大意;再次,指導學生在寫字的環(huán)節(jié)把字形掌握好,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識記。
還是以《回鄉(xiāng)偶書》為例:
自讀古詩:讀準生字的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把古詩讀通順。
細讀古詩:詩中“客”既是一個生字,又是牽動全詩的詩魂。
師:(出示“客”字)誰認識這個字?(指名讀)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學生說識記的方法。)
師:能給這個字組詞嗎?
生:請客、客人、做客。
師:能用你組的詞說說句子嗎?
生:星期天,我到阿姨家做客。
師:平常你是怎樣接待客人的?(生自由發(fā)言)
師:古詩中哪一句帶有這個字?
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師:這個“客”是“客人”嗎?不急著回答,請大家仔細讀詩、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
生:不是客人。因為詩人并不是客,他只是小時候離開了家鄉(xiāng),年紀大了才回來,家鄉(xiāng)口音沒變。
師: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師:你真會讀書。既然是主人不是客人,那為什么別人以為他是“客”呢?
生:因為他很小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很老了才回來。小朋友們都不認識他了。所以才會把他當作客人的。
師:你是從哪兒讀懂的?
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學習這首詩時,教師要抓住“客”字展開教學,請學生用“客”組詞并說句子,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對“做客、客人”等詞有一定的認識,并趁機記一記“客”字。再引導學生回到詩句,在詩中找到帶有“客”的句子。再說說“這個‘客是‘客人嗎?那又是誰呢?”請學生認真朗讀詩句,從詩中去尋找答案。學生們從“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發(fā)現(xiàn)詩人其實并不是客,他只是小時候離開了家鄉(xiāng),過了幾十年才回來?!澳菫槭裁醇亦l(xiāng)的小孩子以為他是‘客呢?”學生再次回到詩歌中尋找答案。這樣就把字義理解了。
接下來,學生再在寫字環(huán)節(jié)中學習字形的書寫。
四、品讀詩句,入情入境
(一)以插圖貫穿全詩
很多古詩是具有強烈的畫面感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一體”。教材中的詩大部分配有插圖,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中的字詞認識與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學生們都具備很強的“讀圖”能力,課本中的插圖直觀生動,一看就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插圖理解詩文的意思,體會詩文的意境,借圖解詩,由詩讀圖。下面以執(zhí)教《畫》為例。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書中的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起初,先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語句進行描述,允許學生看到一處說一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觀察順序,如由上到下、從左到右、由近及遠,由整體到局部等,把整幅圖完整地描繪出來。)
師:請大家找找,《畫》中寫了哪幾種景物?(學生能找到詩句中“山、水、花、鳥”這四種景物。)
師:你們見過這幾種景物嗎?誰能說說你見到的是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什么樣的花?什么樣的鳥?(請學生從顏色、聲音、形狀等方面進行表達。)
師:詩中的這四種景物跟你們見到的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學生找到“有色、無聲、還在、不驚”。)
師:你們覺得這畫怎么樣?老師看看能否從你們的朗讀中聽出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
(二)以想象激活全詩
白居易的《草》是一首詠物詩,這首詩通過詩人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其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向課外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結合本詩,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通過他們的視角,讓學生畫出小草生長的環(huán)境、畫出小草的枯榮四季等。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面對野火焚燒時小草會怎么想、怎么說?又一年春天,小草在春風的輕拂中探出頭來,此時的小草又會怎么想、怎么說?最終通過教師的范讀,以及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學生的情感逐步升華。這樣,讓學生聞前人之所聞,想前人之所想,在一系列的想象與誦讀中,理解了詩人在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五、創(chuàng)新誦讀,積累語言
在對全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誦讀積累就是最主要的任務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多樣的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感受詩的語言美、音律美和意境美,做到久讀能背,完成對古詩的積累。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積極嘗試拓展和借助有益的課外資源,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六、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一)學習同一詩人的不同題材作品
例如,教學白居易的《 草 》之后可以推薦學生學習《憶江南》; 教學杜牧的《山行》之后可以推薦學生學習《清明》;教學楊萬里的《小池》之后可以推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學習同一詩人的相同題材作品
例如,教學杜甫的《春曉》之后可以推薦學生學習《春夜喜雨》; 教學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之后,可以推薦杜甫的另外一首《絕句》(遲日江山麗); 教學李白的《贈汪倫》之后可以推薦李白的另外一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學習不同詩人的同題材作品
例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之后可以推薦學生學習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之后可以推薦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 》、杜牧的《江南春》;教學高鼎的《村居》之后可以推薦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翁卷的《鄉(xiāng)村四月》。
根據(jù)新課標中提出的相關要求,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重在積累、情感體驗,而非透徹地領會。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學生們開啟一扇通往古典詩歌的大門吧。
參考文獻:
[1]戴慧萍.緊扣課程標準,把握低年級古詩教學[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5(3):99.
[2]許淑穎.淺談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32):73.
[3]宋曉霞.如何激發(fā)低年級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J].考試周刊,2008(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