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環(huán)
摘 要: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作答,可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而語文作為一門對學生文本閱讀能力有較高要求的科目,若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就更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而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分析,供廣大教師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設計;創(chuàng)新分析
提問作為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主要由教師發(fā)起,學生參與。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存在,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在確保學生處于樂于吸收語文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幫助學生以發(fā)散的思維處理問題,并對創(chuàng)新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回答,進而使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一、依據(jù)課文題目設計問題
題目作為文章的文眼,具有概括主要事件或內容,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設計較為創(chuàng)新,且能夠引發(fā)學生聯(lián)系課文總體教學內容的能力,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問題[1]。
以教材《桃花源記》為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前,可以先對課文題目進行解釋:桃花源原意為課文中漁人去往的一個地方,引申義為“世外桃源”,也就是人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解釋完課文題目的內涵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嗎?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形容你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的嗎?你認為這樣的‘世外桃源會真實地存在在這世界中嗎?”有的學生會回答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是沒有父母、教師的嘮叨,有的學生會回答是有花不完的錢,并且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樣的“世外桃源”是不會存在的。之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全文進行朗讀,并在學生朗讀結束之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使學生理解陶淵明心中的“世外桃源”樣子為百姓過著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并擺脫封建壓迫,并認為這樣的“世外桃源”在作者那個時代是不可能存在的。教師依據(jù)課文題目設計的有關“世外桃源”,即人理想中美好世界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在未閱讀之前輕松掌握《桃花源記》的中心內容,即有關“桃花源”的樣貌及在這里的生活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形成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二、依據(jù)課文主旨句設計問題
文章的題目可以被稱為文章的眼睛,而文章中的主旨句也可以被稱為文章的命脈。學生一旦把握好文章的命脈,自然也就把握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而對整篇文章的重難點實現(xiàn)了突破,掌握起教學的關鍵所在[2]。
以教材《沁園春·雪》為例,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對整首詩進行朗讀,并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主旨句。學生通過聯(lián)想之前教師對找文章主旨句的方法,即主旨句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等方法的講解,很快找到《沁園春·雪》這首詩歌的主旨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針對這一主旨句,教師提問:“為什么認為這句話為詩歌的主旨句?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句話飽含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學生會回答:“這句話出現(xiàn)在文章結尾,且作者在贊美北國風光,評論歷史人物后發(fā)出這句感慨應為主旨句。這句話的意思是現(xiàn)如今國家會出現(xiàn)更多的勝過古代人物的英雄?!睂W生可以輕松對前兩個問題進行回答,但面對最后一個問題卻不知如何回答。這時教師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講解,引出學生“飽含情感為對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的贊美,及詩人對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中會出現(xiàn)更多英雄的自信”的回答。教師依據(jù)《沁園春·雪》的主旨句設計問題,有利于課堂提問的創(chuàng)新化。
三、依據(jù)課文修辭手法設計問題
很多語言優(yōu)美的課文中都含有不少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尤其是在散文類型的課文中,運用一種甚至是多種修辭手法的句子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教師可以將這些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課文句子挖掘出來,提出有關修辭手法運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及表達方式進行探究[3]。
以教材《春》為例,教師可以將課文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句話挖掘出來,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句話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這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不少學生會很輕松地回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反映出作者的喜悅之情和對春喜愛之情。”教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完整化,即引導學生理解反復這一修辭手法的含義及運用效果,引導學生“作者連著用了兩個盼望,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向往春的急切心情”的回答。教師依據(jù)《春》中的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設計問題,可以起到很好的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的效果。
總之,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值得廣大初中語文教師采用。但教師在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采用時,應當以講解語文知識為主,以課堂提問為輔,用課堂提問幫助學生輕松理解相關語文知識。與此同時,教師提問的問題形式不能過于老套,不然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以形式較為創(chuàng)新的問題,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
參考文獻:
[1]陳瑋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曾欣婷.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創(chuàng)新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0):44.
[3]苗文娟.問到學生的心坎上:初中語文課堂問題設計淺談[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2(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