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自古以來,詩詞就與音樂密不可分。近年來,很多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音樂藝術(shù)之美,更展示了我國古典詩詞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在音樂教學中引入這些作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對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人文底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品味詩詞意境,感受文化魅力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著名詩篇,表達了游子月夜思鄉(xiāng)之情。歌曲《靜夜思》就是以此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
本課教學從三首古詩中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導入,讓學生猜測分別是哪位詩人的作品;然后,進行古詩配樂朗誦和學唱歌曲活動,讓學生用歌聲體會古詩的意境美,再通過合唱的形式表現(xiàn)詩人月夜思鄉(xiāng)的情感;最后,讓學生欣賞中國詩詞大會上演唱《將進酒》的視頻,感受我國詩詞文化的魅力。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緊緊圍繞我國古詩文化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層層深入,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詩詞文化的喜愛之情。
2.欣賞民族音樂之美,增強人文底蘊
《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中國古典風格的箏曲。上課伊始,我先通過投影呈現(xiàn)一幅畫,讓學生想一想會聯(lián)想到哪句詩歌,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然后,我運用聆聽、對比、演唱主題、模仿古箏演奏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傳統(tǒng)古箏曲子的特點,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活潑歡快的情緒,由淺入深地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這樣,學生就了解了我國很多古典樂曲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不僅在于其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也在于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3.感悟民族精神,培育文化自信
古詩《梅花》是王安石罷相之后退居鐘山后所作,這首詩借物喻人,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我設計了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將歌曲《梅花》與相同題材的古詩詞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讀詩、品詩、唱詩,感悟梅花不畏嚴寒、頑強不屈的精神。先從“歲寒三友”引入,引出多首詠梅的名句讓學生誦讀,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之后,根據(jù)古詩歌曲的特點,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對比分析并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體會古詩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感悟梅花頑強不屈的精神,最后引申拓展,讓學生明白這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之一。
在音樂教學中,通過朗朗上口的詩詞與動聽的旋律,不僅讓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生的生命,還增強了學生的人文底蘊,培育了文化自信。
編輯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