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霞 王海明
摘要:截至2018年3月4日,我國民辦普通高校已達到467所之多,而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也成了不可忽視的問題。當下,“互聯網+”模式的盛行,使大數據集成成為了黨建工作的一大助力。民辦高校作為新興的高校群體,建立時間較短,部分民辦高校還未形成完善的校內黨組織團體,缺少完善的工作和績效考核制度,其黨建經驗、開展黨建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都比之公辦高校要少。通過大數據的整合分析,可以更好更快地積累黨建工作經驗,使民辦高校形成不輸于公辦高校的黨組織工作運轉體系。
關鍵詞:民辦高校 黨建 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045—02
近年來,國內民辦高校數量的增多,滿足了我國高等教育多樣化、多層次化的需要,但與此同時,黨建工作也成了民辦高校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2007年1月16日經部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的《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guī)定》第九條明確指出:民辦高校必須根據有關規(guī)定,建立健全黨團組織。民辦高校黨組織應當發(fā)揮政治核心作用,民辦高校團組織應當發(fā)揮團結教育學生的重要作用。
一、民辦高校的“新”
民辦高校顧名思義,其建立者是“民”,也就是由政府發(fā)動企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組織建立。民辦高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有別于公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梢哉f,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體制和機制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民辦高校大多為依附于著名老校的獨立學院,在前輩的基礎上發(fā)展,擁有更多機遇,但作為新生力量,在黨團組織建設和日常黨務工作上卻不似前人經驗豐富而老道。
二、民辦高校比之公辦高校黨建工作的差異
1.體制與機制造就的差異
公辦高校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出資建立,并管理維持。而民辦高校作為義務教育的補充,由社會力量舉辦。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為地方所屬高等學校,地方所屬高等學校也是公辦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省屬高?;虻胤皆盒?,它們通常隸屬于當地省人民政府或直轄市,由省或市政府財政供養(yǎng),如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上海大學、廣州大學等。還有一部分公辦高校為中央部屬,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部門直屬高等學校,根據學科特色的不同,被中央各部委直屬管理。而民辦高校一般由社會團體或企業(yè)出資建立,有相當多民辦高校都是依附于公辦大學的獨立學院,例如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等。
公辦高校無論中央部屬還是地方所屬,都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而民辦高校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就決定了民辦高校自身在黨建工作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建校歷史帶來的黨建經驗不同
公辦高校建成時間早,大多已形成了完整的高校黨組織,并且積累了大量的黨建工作經驗。
民辦高校作為后起之秀,論黨建工作經驗無法與公辦高校比肩。中共中央辦公廳于 2016年12月29日發(fā)布的《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中提及:民辦學校黨建工作仍然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黨組織覆蓋率比較低,隸屬關系不順暢,黨組織書記隊伍還不強,黨員教育管理比較松散,黨組織保證監(jiān)督作用發(fā)揮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等。
民辦高校黨團組織建立晚,導致其內部機制不夠完善,思政教育也沒有完全到位,黨建工作因此面臨諸多挑戰(zhàn)。
3.受學校底蘊影響的硬件設施
公立高校大多建成已久,譬如北京大學,自清朝時便有了前身“京師大學堂”,底蘊深厚,公辦大學經過多年的積累,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開展黨建工作。提到公辦高校的黨建工作與黨史學習,就不得不提到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一般設立在中央部屬高校和省屬高校內,主要研究和教授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共黨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幾所建校歷史悠久的著名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最負盛名。其中,北京大學的馬克思主義學院1992年便成立了,以李大釗為首的北京大學師生更是自20世紀初便開始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北京大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發(fā)源地,在黨史研究方面可以說是高校中的佼佼者。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最早的民辦大學,是由吳慶星先生在1988年開辦的仰恩大學,比1898年建校的北京大學整整晚了90年。相比之下,許多民辦高校在1992年時甚至還未建校,黨史研究和黨建工作開展更是無法追上公辦高校。并且,民辦高校比公辦高校缺少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的資金扶持,開展黨建工作的硬件資源也差一些。
三、大數據給民辦高校帶來的黨建機遇
1.大量整合,快速采集
大數據的四個大特征中,最明顯的一個就是“大”,其信息采集量多,有利于整合所有可用資源。聯合國發(fā)布的《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中就指出,從商業(yè)角度來看,通過數字化實現所有部門和市場的轉型可以促進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同理,這對因建校時間晚而底蘊不足,且缺少國家政策資金扶持的民辦高校來說,大數據的使用是一種成本更低、質量更高、使用更快捷的黨務服務渠道。構建大數據平臺,可以對民辦高校黨務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效管理,提高其黨務工作質量。
2.數據多樣,真實有效
大數據的另一特點在于:盡管一般大數據平臺所收集的數據涉及面都很廣,但數據全部是經由系統(tǒng)整理分析,減少了以往通過人力整理和計算所帶來的數據誤差。相較于人工記錄,大數據的記錄更加真實有效,許多大型企業(yè)在對外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時,也常用到大數據。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初,為了增加競爭力和應對復雜的商業(yè)需求,就自主研發(fā)了Aliware系列云產品作為互聯網中間件以整合企業(yè)的數據能力,結合之前構建的數據庫OceanBase,打造出了一個強大的大數據后臺。正是大數據的支持,讓新上市的阿里巴巴在短短四年里飛快地成長了起來,在2018年排在了中國互聯網企業(yè)百強的首位。
對于一個需要長期發(fā)展革新的組織內部來說,大數據同樣適用。民辦高校作為新生的教育力量,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但它缺少以往黨建工作數據的積累和開展黨建工作的硬件資源。如果能夠以大數據平臺整合可用資源,帶來大量真實數值的累積,對于民辦高校的黨務工作來說,能夠積累更多數據經驗,也可以對民辦高校黨團組織內部的硬件設施和人力資源進行整理利用。在此基礎上開展黨務工作和思政教育,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必然突飛猛進。
3.創(chuàng)新形式,與時俱進
民辦高校的黨團組織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其形式也需要不斷革新。
近兩年,許多政府單位和高校的黨員們都在使用一個名為“學習強國”的學習平臺?!皩W習強國”是由中宣部主管的大型網絡學習平臺,主要用于開展黨史思政教育,用戶可在平臺上刷到許多黨政方面的視頻和文章,目前該平臺已推出了PC端和手機客戶端供用戶使用。這種新穎的學習形式,創(chuàng)新了黨政學習形式,精進了黨員考核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
民辦高校的黨團組織內部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同樣需要創(chuàng)新形式。以往的務工作和黨政學習基本都是在線下完成,大家需要面對面溝通交流。這樣的方式往往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和交接,繁雜的流程盡管嚴格,能盡力避免疏漏,卻也拖慢了工作進度。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本身起步較晚,又因為傳統(tǒng)的線下黨建工作方式不得不放慢腳步,這樣緩慢的工作進度對于民辦高校黨團組織而言十分不利。而現在,借助大數據平臺,黨建工作可以通過網絡更快地走流程,減少了線下的復雜程序,同時對黨史理論和思政學習的考核,也可以進行數據整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
三、結語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行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則是民辦高校建設得到堅實有力保障的前提。作為產生于新時代的新興教育力量的民辦高校,要做好黨建工作就必須與時俱進,把握“互聯網+”的時代機遇,緊跟大數據時代的潮流,構建好民辦高校的黨團組織,為民辦高校立德樹人提供良好的思想氛圍。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