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在高校的課程教學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得到了很大的擴充,除了對高校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的教學以外,也包含了校園安全和學生危機處理能力的教學,對于高校學生的健康安全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通過對高校校園中存在的危及校園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政教學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提升學生對危機處理的意識和能力,保證學生健康和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
關鍵詞:思政教學 校園安全 危機處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195—02
高等院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需要有一個健康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近幾年來,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使信息交流更加通暢和便捷,在方便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同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也在互聯(lián)網上傳播,對校園安全產生潛在的危害,造成了高校校園的不穩(wěn)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政治常識和風向的普及和滲透,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體系進行培養(yǎng)和建立,使學生能夠提高警惕,自覺維護校園安全。
一、影響校園安全因素及思政教育思路
1.非法“校園貸”在高校的滲入
近幾年來,一些企業(yè)和個人利用法律的漏洞,開展非法“校園貸”活動。利用某些學生虛榮、膽小、懦弱的心理,對學生進行經濟上的壓榨和身心的攻擊,對校園及學生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不法經濟組織和個人,抓住學生群體的弱點,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使學生陷入復雜的債務糾紛,實行敲詐勒索。近幾年來,非法校園貸的行為愈演愈烈,甚至還出現(xiàn)受害學生退學、輕生的后果。對于這種問題,有關部門也已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維護學生的權益。
高校思政教學應該更加重視這種危險因素,通過設置相關的主題課程來進行法律和心理上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同時提高學生的權利意識,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通過正確的手段來處理危機。
2.高校學生價值理念的沖突
當下的高校學生都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而且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經歷的環(huán)境都不大相同。因此,學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愛好和行為習慣。高校學生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同時每個個體也都會有自身獨特的行為意識,這就造成了不同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有些學生缺乏集體生活的經驗,在個人習慣等日常行為方面,難免會與他人產生摩擦和矛盾。在集體生活中,摩擦和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需要高校管理人員認真對待,通過相應的思想教育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兩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和約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提升處事的能力,建立集體生活的一些基本素養(yǎng)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之間產生的摩擦,使學生建立一種正確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消除校園生活中的隱患。
3.學生校內外活動的人身安全威脅
高校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后,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城市生活,對于城市中的一切感到十分的好奇。但是對于城市生活的安全意識還沒有建立,在日常的活動中如果不加注意,容易造成人身事故。比較典型的就是許多學生在夜間出行時在路上成群結對地行走,甚至相互嬉戲打鬧,這樣極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另外,有些學校周邊有一些自然景觀,學生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結伴出游,一些學生喜歡探險卻缺乏戶外求生的基本技能,在一些未開發(fā)的自然環(huán)境下陷入危機。這些都對學生人身安全帶來危害,同時也給高校學生管理和校園管理敲響了警鐘。
二、高校思政教學與學生危機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
1.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高校學生的危險環(huán)境一部分來自于自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對于學生來說,開放的校園環(huán)境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是開闊眼界、塑造價值觀的重要基礎。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思想會影響到校園生活和學生的價值觀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政治正確之外,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也要格外的注意。教師應該認清當下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并且能夠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分析網路信息傳播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方法,并且能夠通過實際的課程教學方式,來使學生擺脫不良信息的干擾,主動探尋和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從自身角度來提高危機意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盡管高校學生都是成年人,有一定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時,還是容易受到各種危險因素的侵害。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課堂教學來構建適量社會學認知,來提高學生對當下社會的認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對于當下社會中常見的對大學生構成威脅的社會不良因素,要引導大學生盡量避免。應該要求學生盡可能地安心于學校的學習,減少與具有復雜社會背景的人員接觸。逐漸培養(yǎng)安全防范意識,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復雜社會環(huán)境下,不斷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3.提高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使用規(guī)范意識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校學生在互聯(lián)網的使用和新媒體身份的建立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社交身份和關系,這種虛擬的社交形式已經成為當下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的生活基礎。但是,由于學生對虛擬網絡的認識不到位和使用不規(guī)范,影響了正常的人際關系。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常規(guī)的教育之外,應該對學生基于虛擬網絡尤其是新媒體平臺的社交問題進行專業(yè)的教學講解,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和使用互聯(lián)網,規(guī)范自己在互聯(lián)網上的舉止言行,明確互聯(lián)網中的法律責任,使學生能夠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互聯(lián)網中的虛擬身份。
4.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的課程體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只是以課本教材為主,應該根據(jù)實際的社會環(huán)境來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之外,教師應該加大對時政熱點事件的專業(yè)性解讀,尤其是對涉及大學生問題的內容。當下學生信息獲取比較便利,而且新媒體平臺眾多,不同機構和個人對一些熱點事件的解讀也不相同,復雜的信息很可能會對大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價值理念造成干擾,使學生無法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因此,教師以專業(yè)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對一些存在爭議的社會問題進行探討和講解,不僅能夠使學生正確看待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引以為戒。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教學的興趣,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探討和理論研究。除此之外,在一些比較重大的政治活動期間,如國慶、建黨的紀念日和兩會期間,都可以以一些電視新聞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教學。這既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敏感度,也能夠增強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的高貴品質,才能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意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的思政教學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危機處理意識形成十分重要。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僅要貫穿整個本科階段,同時針對研究生群體開展。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高校與社會的接觸也日漸緊密,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難免會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應該不斷調整教學思路,加強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危機處理的意識,提高其相應能力,保證的學生身心健康和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湯華,王亞飛.高校輔導員校園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能力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6):29-30.
[2]陳彩健.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信度危機成因探析[J]. 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7(3):9-10.
[3]葛巧玉,沈玉潔,GEQiao-yu,等.高校思政課教學與人格教育融入點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16(8):71-7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