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梅
我是一名小學(xué)語文教師,也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帶著職業(yè)色彩。孩子今年11歲,是個男孩,上小學(xué)六年級。他陽光開朗,心地善良,口齒伶俐,常常對我的教育方式表達“不滿”:“媽媽,你看看你,又犯職業(yè)病了!”
孩子一歲九個月時,已經(jīng)能非常流利地口頭表達了,這歸功于我的“職業(yè)病”,習(xí)慣了對孩子不停地說話,看花說花,看草說草……雖然“說”的比較隨意,但孩子耳濡目染,日積月累,使他比同齡孩子更敢說,更會說。我曾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孩子的兩個說話片段。
片段一:在鄉(xiāng)下外婆家,孩子看到一群剛孵出來的毛絨絨的小雞,他說:“媽媽,這是小雞,不是小鳥。小鳥會在天上飛。”他不僅能分清事物,還會兩物相比,雖不是美詞佳句,但表述流暢,言之有理。
片段二:大兩歲的表哥打電話說他看見一只很小很小的蜘蛛,我家孩子不假思索地問:“是不是像綠豆那么小的蜘蛛?”一歲多的孩子會用比喻的修辭說話,這本身已經(jīng)很厲害了;還能比喻得這么形象恰當(dāng),更是讓我驚訝不已!
聽孩子這樣說話,我深受鼓舞,對孩子的聽、說訓(xùn)練更寬泛,也更有計劃、有目的。孩子剛上小學(xué)的前兩年,學(xué)起語文來興趣盎然,絲毫沒有負擔(dān),我頗有些沾沾自喜,以為我可以坐享成功的果實了。彼時智能手機興起,我和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沉迷于手機的世界,漸漸忽略了對孩子的訓(xùn)練……
孩子上四年級的一天,他的語文老師遞過來一個作文本,我打開一看,肺都氣炸了。只見本子上寥寥數(shù)語,不到200字,思路混亂,不知所云,透過字里行間看到的全是對語文的厭倦、對作文的畏懼。
我很困惑:一個從小愛說會說又有點閱讀量的孩子,為什么還寫不好作文?多方反思,我終于找到原因:之前孩子“說”的能力雖然不差,但近些年我終日玩著手機,與孩子缺乏溝通交流,中斷了對孩子的說話訓(xùn)練。長此以往,他不會寫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時,童喜喜與李西西的“說寫課堂”,如絢麗的花朵在我心中盛放,又讓我找到了陪伴孩子學(xué)習(xí)的方向和方法。我找來關(guān)于“說寫課堂”的資料,認真研讀,仔細揣摩,深受啟發(fā)。我準備放下手機,重新開始對孩子進行說寫訓(xùn)練。
放下手機,聽你說——學(xué)校又發(fā)生有趣的事啦!每天上學(xué)放學(xué)的路上,我不再拿手機拍照、發(fā)朋友圈,而是像幾年前一樣,牽著孩子的手,聽他手舞足蹈地描述學(xué)校里的見聞,今天競選班干部啦,明天要乒乓球比賽啦……說完一件又一件。這一件件,不都是寫人寫事的最真實的素材嗎?有了素材,寫起作文來就駕輕就熟、水到渠成了。
放下手機,聽你說——我有一點小秘密啦!孩子在我面前,完全放下了心理包袱,有什么事都愿和我說。有時他爸爸在家,還會湊過來和我耳語幾句。如果有很多心里話,我也鼓勵他給我寫信。暑假的一天,我在枕頭下找到一封信,大致是“控訴”我給他報了太多輔導(dǎo)班,讓他覺得壓力很大,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學(xué)習(xí)。整封信思路清晰,有理有據(jù),情真意切,字跡工整。我看了以后,和他認真討論了一番,決定停了他的素描和小提琴課外輔導(dǎo)班,保留籃球和乒乓球等孩子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并且我非常鄭重地告訴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的信打動了我,讓他從中明白說話、寫作要有質(zhì)量,才能打動人心,令人信服。
放下手機,聽你說——我又看新書啦!放下手機后,我也有了更多親子共讀的機會。孩子讀《窗邊的小豆豆》,我也讀;孩子讀《城南舊事》,我也讀……然后,我們像朋友一樣談?wù)撔×肿谧餍iL有多幽默,小豆豆有多可愛,英子有多天真善良……一次次交流,就是用書面語言思維的飛躍,就是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就是一篇完美的口頭作文。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有深度的書面作文。先說后寫,說寫合一,在這個六年級男孩身上達到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和諧。
經(jīng)過幾年的訓(xùn)練,那個愛說會說的孩子又回來了。孩子不但會說,寫起作文來也是洋洋灑灑,下筆有神,有思想、有新意、有自信的少年氣息在字里行間飛揚。成果如此顯著,我將繼續(xù)放下手機,一直陪伴孩子成長,讓“說寫”創(chuàng)造孩子更明媚的未來!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紅旗實驗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