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凈
一
在福州,喜歡賞荷的人無不知道茶亭公園。園內20多畝水域里,種植著60多個品種的名貴荷花。加上盆栽荷花,品種更是達到200多種。奔月、蓉嬌、佛座蓮、紅舞妃、白千葉、紅萬萬、白天鵝、單灑錦、廣昌蓮、大紅袍……各種各樣的荷花爭奇斗艷。最早的5月就開放,最遲的10月還未凋。那時節(jié),一撥又一撥游人來此賞荷,攝影愛好者的“長槍短炮”頻頻亮相,之后,一張又一張荷花的影像在博客、微信上紛紛曬出。即使是燈影朦朧的暗夜,從這里飄出的縷縷荷香,也給來此約會的情侶們營造出如詩如夢的幻境。
沉醉在荷香之中,或許有人會忘了這里還有一種香:茶香。
園里沒有種茶,也不開茶館,茶香何來?如果你留意那里的楹聯,就會發(fā)現,茶香是從亭臺樓閣的柱子里飄出來的。
古道記當年 匆匆歇腳茶迎客,
新荷開盛世 朵朵怡情景醉人。
亭翼然 碗茶待客談七事,
荷莞爾 勝地留人捧一杯。
茶亭公園荷花池
這座公園的前后兩個大門,都掛著關于茶的楹聯。其他的亭臺樓閣的對聯,也頻頻見“茶”。就連“觀荷游廊”、“漁舟晚唱”景點,也能遇上帶“茶”的聯句。這些茶香彌漫的楹聯,也是對過往時光的一種追溯。原來,這里當年就是供路人喝茶的地方,也確實有一座茶亭。
“茶亭在南門外,昔有僧以暑月醵金煮茗飲行者,因名?!蓖鯌降摹堕}都記》,只用寥寥十來字記之。
王應山是明代文人,說明早在明代或更早,這里就有茶亭了。那時候,這里還是一片野田水浦,一條田間小路把福州城與臨江的臺江碼頭連接起來。進城出城的人都得靠腳板走路,提行李挑貨物的人更是步履艱辛,若是夏天,難免大汗淋漓,口干舌燥。附近寺廟的僧人憫路人之苦,用化緣來的銀兩建了座涼亭,整日烹茶施舍路人。因著這座茶亭,進城出城的人便喜歡在此停留片刻,田野上的涼風,池塘里的靜水,還有綠樹的濃蔭,讓這里成為歇腳消乏的好去處。
山好好,水好好,開口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這就是茶亭最早的亭聯。雖明白如話,卻別有通透灑脫之意。那時候的茶亭,或許較為簡陋,木柱陋瓦而已。路亭所供的茶水,大約也是大壺烹之粗碗盛之類,然而在勞苦大眾的舌尖,它口齒生津,清涼五臟,它清氣十足,香韻悠長。
時光逝矣,當年的那座茶亭,早已湮沒無影。其形制如何,亦無畫可尋。文人留下的筆墨也過于簡略了,連建亭施茶的僧人是誰也未點出,更別說茶亭造型等細節(jié)了。如今的人們大多只是憑借公園里面的一對對關于茶的楹聯,想象茶亭的往昔。
然而,這里畢竟不是一般的茶亭。當年,它地處福州市區(qū)南北走向主干道之側,扼臺江入城的田間要口,無數文人士子、販夫走卒、村夫野老從這里經過。從福德橋到洋頭口這一段,綠樹成蔭,清風習習,是乘涼、歇腳的好地方,沿途茶館也隨之越蓋越多,“一團軒”“第一亭”“茗一春”,皆是當時有名的茶館,其中“一團軒”建于河上,三面開窗,空氣流通,茶座過百,盛極一時。
茶亭公園內外隨處可見關于茶的楹聯
慢慢地,這里從一座茶亭變成一條街,一條連接福州市區(qū)兩處最繁華地段的街道。
當年的茶亭已湮沒無影,關于這片街區(qū)的記憶還承載些什么?
二
2007年,一條消息在福州人的心頭激起波瀾:茶亭街要拆遷了。
那時,茶亭街已是福州人人皆知的商業(yè)古街。福州人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只神奇的扁擔,一頭挑著省城的行政中心鼓樓,一頭挑著繁華的商貿中心臺江。茶亭街的兩旁,集中了數百家各式作坊與店面。各種精巧的手工藝品,不僅是城區(qū)居民之所愛,還吸引著周邊縣區(qū)乃至其他地市城鄉(xiāng)居民的青睞。
鏟車與推土機轟隆隆而來,已經騰空的店鋪與附近的民房應聲倒地。然而,拆遷機械沒有伸向那個古色古香的四角亭,那是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一座木構建筑。
四角亭,茶亭庵的一個亭子。那時候,茶亭已不只是歇腳喝茶的地方,它已成為福州人熟知的一個地名。建在這里的茶亭庵,殿內供奉神祇,庵內設有戲坪、酒樓。樓上有公益社,是舊時鄉(xiāng)紳聚會的場所。清嘉慶年間,茶亭各手工業(yè)會募捐重修茶亭庵,臨街的那座四角亭,由剃刀行業(yè)捐資改建。在茶亭街眾多手工行業(yè)中,僅一個剃刀行業(yè)就捐資建了一座亭,可以想見茶亭庵當時的規(guī)模。
茶亭庵舊貌
四角亭四根石柱,斗拱屋頂。其中的兩根石柱上刻有楹聯:“養(yǎng)浩然之氣配義與道,入圣者之域絕倫超群。”與茶亭最早的那副對聯相比,顯然透出幾分商業(yè)街的氣息。
福州評話《進京路引》中有句唱詞“茶亭粉店多熱鬧”,指的是當時手工制作的胭脂、白粉、雪花膏等化妝品的店鋪。其時,這條街上手工制作的廚刀、剃刀、剪刀也頗有盛名,人稱“茶亭街三把刀”。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增金利打鐵店,專制“掌桃牌”廚刀,行銷省內外及南洋各地。永字號剃刀鋪所制剃刀以鋼硬耐用、輕快銳利聞名,暢銷本省各縣。謝泰剪刀店選用精良工具鋼為原料,所制剪刀縫緊而均勻,刀口鋒利,耐用易磨,剪厚布不歪斜,為使用者所稱道。永真、人樂園、真妙軒、真天然、雅成興等5家雕塑店,在山水風景、人物畫像、花鳥魚蟲等方面各擅其長,技藝精湛,造型生動。在這里制作的老“天華號”胡琴、祥泰“鐵觀音牌”鐮刀、“李和記”理發(fā)剪、“利一”斬鋸、“和興”鋼挫也行銷各地,好評不絕。一條茶亭街,開設牙刷店的店號就有萬春、王旗、六俤、豐記4家,開設弓帶店的店號就有福泰成、義福祥、瑞興、義福、永昌5家,開設皮店的店號就有恒元、雅記、德和、怡利、天順、協會、恒昌、???、勝康9家。
與脫胎漆器、雨傘并稱為福州“三寶”的角梳,其發(fā)源地也在茶亭街。當時,這條街光角梳的店號就有百年老店李厚記、潤光厚、許德康、元記發(fā)、福順、瑞記德、華記、新元記、德記。茶亭街出產的福州角梳,美觀耐用、不曲不折、繪像生動、工藝精巧,曾于1933年在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獲金牌獎。
商賈聚集之地,往往伴隨著民間娛樂的興盛。那時候,茶亭庵設有戲臺與戲坪,各路班社競相打擂,參與人數達上千人。每逢樂社節(jié)目上演,臺上,各路班社鼓樂齊鳴;臺下,市井百姓如癡如醉?!澳媳眱赏就鶃泶私饪?,古今一樣善惡看收場?!薄凹赘瓒∥枨蚁率?,南來北往亭中一杯茶。”從戲臺上的楹聯,可以想見當年人群熙攘之喧騰,樓臺歌舞之歡悅。樂器的制作與出售,隨之也成為茶亭街的特色行業(yè)。光鑼鼓行業(yè)就有大羅天、許順興、老天華、天華齋4家百年名牌的店號,二胡、京胡、南胡、皮鼓等民族樂器的制作也馳譽榕城內外?!疤烊A齋”是茶亭街從事樂器制作的商鋪,店主王老板也是一位樂人,吸引音樂愛好者來此聚會,以樂會友,切磋技藝,福州“十番”音樂由此萌芽。此后,演奏“十番”音樂的“大羅天”樂社成立,之后分枝出“鶴鳴皋”樂社及“盛世元音”樂社兩個流派。增金利鑼鼓店成立“聽月樓”十番班社,以笛、管、笙、椰胡、大小鑼、大小鈸、云鑼、狼丈、木魚、檀板、清鼓等13種樂器演奏樂譜,以濃郁的地方特色與輕快和諧的音韻迷醉無數聽眾。茶亭街“聽月樓”珍藏的清咸豐七年(1857)十番樂譜,至今還不時在福州的街頭巷尾、樹下橋邊演奏。
茶亭街的泥塑土人仔,在清末民初也十分風行,堪稱福建的“泥人張”。街南端的洋頭口河口嘴,正月里制售供孩童游春用的花花面殼、狀元騎馬,三四月份制售端午節(jié)佩掛的香袋,六七月推出中秋擺塔的八仙過海、福祿壽喜,十月銷售冬至搓圓子用的回進寶。一年四季,都有適應時令與民俗節(jié)日的手工藝品,給一代代福州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按照拆遷重建的規(guī)劃,原來14米寬的街道,要改成40米寬的大馬路,當年的店鋪格局顯然無法保留。茶亭庵的大部分建筑,此前已隨著歲月的流變逐步消失,只剩下這座四角亭,還作為茶亭小學的門樓被保留下來,那里的每一個木石構件,都是那個繁榮時代的歷史見證??粗歉呗柕奈菁?、飛揚的翹角和藻井頂棚上鏤刻的種種吉祥圖案,對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信息的古亭,福州人的心頭充滿珍惜之情。
于是,四角亭的落架被小心翼翼地包裝起來,存放在離此三四里的白馬南路汀州會館花圃內。
三
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有一張300年前的手繪福州古地圖。這張反映明末清初福州風貌的地圖上,就有茶亭的圖案。經福州文博專家研究推斷,地圖繪制的年代約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從地圖上看,當時的茶亭雖已成街,但除了街道,兩邊大多仍是田園、水渠與池塘。乾隆年間,當時的福州郡守李拔登臨烏山,俯瞰南郊,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心生憫農之情,題《望耕臺》一詩?!捌疆犎f畝青如許”,便是他筆下的南郊景象。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茶亭街經過多次拓道與修整。1990年,沿街的木頭房全部改成騎樓,茶亭街成為福州的第一條騎樓式商業(yè)街。這種一層內置、二三層如馬首前探、門前為通道的建筑格局,利于遮陽擋雨,顧客不用戴笠撐傘,可以風雨無阻地逛街購物。那時的茶亭街,除了銷售樂器、錫業(yè)、打鐵、泥塑、毛筆、漆器、角梳、雨傘等傳統手工業(yè)品,還有時髦新潮的服裝飾品店,時尚前衛(wèi)的人體彩繪、文身店。小到螺絲,大到家具,這里幾乎應有盡有。
2006年,茶亭街啟動歷時三年的舊街改造工程。重新與市民見面的茶亭街,由原來的雙向兩車道變成雙向六車道。地鐵1號線開通之后,茶亭街地下商貿空間與地鐵茶亭站實現無縫接駁。原來的茶亭湖,擴建成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茶亭公園,四周建起了集商務、辦公、酒店、大型商業(yè)等為一體的商貿中心。這里既有現代感十足的商貿大樓,也有洋溢著傳統氣息的仿古街區(qū)。但他們又隱隱覺得,可以寄寓老街區(qū)記憶的“原件”似乎少了點。
于是,他們想起存放在白馬南路汀州會館花圃內的茶亭庵四角亭落架。
曾經的茶亭街
修復后的茶亭庵四角亭
茶亭街經過大手筆改造之后,原有的建筑格局發(fā)生明顯變化。茶亭庵的原址之上,已經不適宜重新安放古色古香的四角亭。四角亭究竟該不該重回茶亭街,該放置在哪個位置,成了相關部門反復斟酌卻遲遲難定的問題。
直到2018年,茶亭庵四角亭回遷的地址終于敲定。將原計劃放置在茶亭河邊的古亭,回遷到街對面的茶亭公園西大門入口處一側。
在白馬南路汀州會館寄居12年的四角亭落架,由于木構件的自然腐朽、白蟻蛀蝕等原因,屋面殘破嚴重,額枋亦遭蟲蟻侵蝕,彩繪油漆大面積脫落。施工人員細心地把爛掉蛀掉的小構件拆下,并進行編號、登記,由古建專家鑒定確認,對于能利用的石構件、彩繪木雕構件,都充分利用,盡可能保留歷史信息。對缺失的石柱及其石柱礎,按原來的形制、樣貌復制??紤]到四角亭是建在廣場上的露天建筑,修復回遷過程中,必須保證建筑的結構安全,對承重、受力部分的梁架,用堅固的木石材料重新制作,再進行做舊處理。屋脊、翹角或彩繪,或白描卷草、鳳凰對牡丹圖案;藻井內部頂棚刻有八卦圖、暗八仙、蝙蝠、鴛鴦等吉祥圖案,木構件雀替、垂花柱也飾以雕花圖案。地面鋪設紅色斗底磚,凸現福州傳統民居的特色。亭子外側斜撐了4根上了仿古漆的木柱,使其更加穩(wěn)固。
2019年8月中旬,經過修繕的茶亭庵四角亭終于揭開面紗。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福州”,乍看也辨不出這是經過修繕的四角亭,還以為是原來的落架又原封不動地遷回。
這座古亭的落地之處,前有一片廣場,廣場中央有一棵老榕漫出的大片綠蔭。背后是荷池毗連的茶亭公園,陣陣荷香在古亭的四周縈繞。不時有一些人在古亭下駐足徘徊,指點著那里的柱子、屋脊、翹角、藻井、雀替,說著老茶亭的往事。偶爾也有一兩個面目滄桑的老人,靜坐在亭子里,用昏花老眼緩緩掃視那些熟悉的木石構件,沉浸在美好童年的回憶之中。這座茶亭街的地標性建筑,將撩起無數福州人的縷縷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