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中國成立以來(1949~2019)杜甫秦州詩研究綜述

2020-01-10 01:49陶鴻宇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秦州杜詩杜甫

陶鴻宇

(西北民族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部,甘肅 蘭州 730030)

自中晚唐以來,我國杜詩的接受與傳播就已經開始,歷經明清、民國直至新中國,杜詩研究走過了千年的研究歷程,各類研究成果斐然,但杜甫秦州詩的研究卻長期施施而行,難有較大突破。新中國以降,學者們前后繼踵地孜孜求索,相關研究才漸趨系統(tǒng)化。筆者擬以CNKI收錄論文為中心,以新中國成立70年為時間區(qū)段,以杜甫流寓行程中的秦州段為地域范圍,從分期研究、專題研究兩方面對70年來的杜甫秦州詩研究成果作大致爬梳,試找出已有成果中的未竟之處,為今后的杜甫秦州詩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一、分期研究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初期(1949~1992)的43年,是社會主義建設由探索到發(fā)展的43年,也是杜甫秦州詩研究在曲折中前進的43年,這一時期CNKI收錄的相關論文成果約五十余篇。43年間,杜甫秦州詩研究經歷了起步——停滯——突進的三個區(qū)段。1956年~1965年,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下,學者們嘗試以生產論的視角對杜甫及其秦州詩進行了研究,如王我《論杜甫從秦州入蜀諸詩篇中的自我形象》、[1]53何其芳《杜甫〈夢李白〉——新詩話》、[2]34鹿其莘《談杜甫的秦州詩》[3]23等,他們主要致力于對杜詩的鑒賞與普及,雖然途徑單一,但作為早期的杜甫秦州詩研究成果,無疑具有啟發(fā)意義。1966年~1976年,受“文革”影響,杜甫秦州詩研究出現斷裂,幾乎沒有成果產生。1977年~1992年,杜甫秦州詩研究度過了艱難的停滯期,迎來了突飛猛進的新階段,論文成果集中涌現,研究視角與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拓展,還出現了以趙承忠、王德全、林家英、孫士信、李濟阻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專注于杜甫秦州詩研究的學者,他們在詩歌鑒賞、杜甫流寓秦州問題的考證和杜詩描繪的古秦州意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林家英《評跡辨蹤學杜詩——杜甫由秦州赴同谷紀行詩實地考察散記》、[4]60孫士信《杜甫客秦州赴兩當縣考——關于杜甫由秦隴入蜀路線的質疑》、[5]64李濟阻《杜甫筆下的隴右山川》等[6]58。盡管這一階段仍乏有深度、有創(chuàng)見的成果,在杜甫入秦、居秦、離秦的原因和路線等問題上爭議不斷,但杜甫秦州詩研究向廣向好態(tài)勢已趨于明顯。

1993年初至2019年底的27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27年,也是杜甫秦州詩研究走向系統(tǒng)化的27年,這一時期CNKI收錄的相關論文成果約計百余篇。27年來,杜甫秦州詩研究一路向好,論文成果持續(xù)增加,突破了傳統(tǒng)的文藝理論與研究方法的窘境,還出現了以杜甫秦州詩為選題的碩博論文,如種竟梅《杜甫隴右詩研究》、[7]10-20施品鳳《杜甫隴右詩的“詩史”意義》、[8]14-18張珍珍《杜甫隴右詩述論》、[9]31-36劉勤《杜甫的隴右“詩跡”研究》等,[10]110-115通過較為全面、細致的考察,杜甫秦州詩研究的范圍與深度不斷拓展。在研究對象上,首次出現了關于杜甫秦州詩與地域文化關系的研究以及杜甫秦州詩的接受研究,如沙先一《險惡山水與悲涼心境的異質同構——杜甫秦隴紀行詩的格式塔美學剖析》、[11]90孫微《杜甫秦州〈遣興〉諸詩與王梵志詩歌比較——兼談王梵志生活時代的判定》等。[12]53在問題考證上,運用“詩史互證”的方法,使以往存在爭議的問題得以廓清,學者們的意見也逐步趨于一致。尤其是2006年天水杜甫研究會的成立,推動了杜甫秦州詩研究系統(tǒng)化、專門化、常態(tài)化趨勢的形成??傮w而言,這一階段的研究無論是在量上的產出還是質上的深入都較上一階段有了顯著的提升,杜甫秦州詩研究也由此進入了全面發(fā)展的新時期。

二、專題研究

杜甫去華寓秦的原因考證。大致圍繞兩條線索進行,即為何去華和為何寓秦。朱寶清、安志宏、韓成武傾向于認為去華是詩人目睹了人民苦難與朝廷昏聵后的主動選擇。[13]78,[14]40,[15]49閻琦則認為傳統(tǒng)“棄官說”論據不足,很難成立。他以杜甫為官華州期間荒怠政事,離華西行途中尋僻地而居,以及“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一詩為據,推定杜甫離華實為罷官后的無奈之舉。[16]88也有學者如王抗敵、丁啟陣、王元忠等認為應從詩人一生思想、政治生涯、詩歌中的思維情緒三者的變化來綜合地看待杜甫棄官之由。[17]58,[18]2,[19]46對于寓秦,學者也多持不同意見,分歧點主要在于杜甫《秦州雜詩》所提“因人”之“人”的討論上。王德全在《杜甫在東柯谷和西枝村》一文中指出,杜甫所因之人是杜佐和贊公二人,成為較早持此觀點的學者之一。[20]79-80李宇林則認為時任同谷防御判官的韋十六或是杜甫借道秦州的實際投靠對象。[21]20安志宏和葛景春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追隨友人李白的足跡應是杜甫決定入秦的主要原因。[14]40,[22]2

杜甫秦州詩中的地名考證。杜甫入秦以后,曾遍歷秦州名山大川,所過之地多有詩作留存,但因沒有確指,長期以來學界對此論爭不斷。其中爭議最大的屬杜詩《山寺》《發(fā)秦州》《泥功山》。王德全、劉雁翔傾向于認為《山寺》所指即為麥積山。[20]79-80,[23]87張志仁指出,注杜者將前人所著地理方志作為論據加以轉引不免牽強附會,起不到實證效果,而對全詩的解釋也與麥積山的實際景象并不吻合,他在《杜甫隴右詩〈山寺〉新探》一文中提出了麥積山東北名勝仙人崖頗有杜詩《山寺》意味的新觀點。[24]62關于《發(fā)秦州》中的“南州”所指,溫虎林在《杜甫秦州詩“南州”考釋》中指出,漢源、同谷、清池、栗亭四地為杜甫“南州之行”的經行線路,與《發(fā)秦州》中地名順序不同,但其地理范圍曾都屬南秦州。[25]86孫啟祥對杜詩所詠“泥功山”位置的古今不同看法做了總結分析,認為此山應為今甘肅徽縣西南的青泥嶺,應屬于同谷紀行詩,而非秦州紀行詩。[26]62

杜甫秦州行蹤路線考證。聶大受在挖掘史料和解讀杜詩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后得出:“(杜甫)由關隴古道中線即‘隴關道’到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zhèn),然后向西南從樊河過新城至清水縣,再向西南經今麥積區(qū)社棠鎮(zhèn)抵達秦州的可能性比較大?!盵27]95這一觀點后來為學者們所接受。王德全認為杜甫入秦州之初暫住于族侄杜佐住地東柯谷,后在秦州城內作長時間居留,其間曾于西枝村贊公處尋置草堂未成。[20]79-80羅偉倓對此表示認同。[28]68李濟阻通過長期研讀方志文獻與實地調研設計了杜甫隴右詩地名方位示意圖,使杜甫西行秦州段的行蹤得以直觀呈現。[29]44劉雁翔通過以史證詩的方法對秦州詩中所涉驛道與唐代絲綢之路的關系進行了考釋,指出詩中“流沙”確指玉門關和伊州之間的哈順戈壁,詩人《送人從軍》所歌詠的應是出陽關西域境內的絲綢之路南道。[30]55

杜甫秦州詩吟詠意象研究。杜甫秦州詩中有大量描寫鳥獸蟲魚、草木果蔬等日常所見之物的詠物詩,學者們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出發(fā),對詩中吟詠意象作了多樣化分析。史天勝將“馬”與詩人所處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聯系起來,指出“馬詩”貫穿了杜甫人生命運與思想變化的始終。[31]21炳南以《病馬》詩為例,對史文進行了批駁,認為《病馬》非詩人自喻,實為詩人仁愛之心的體現。[32]20朱寶清對《蒹葭》《苦竹》二詩進行了重新解讀,認為杜甫借蒹葭而自傷,借苦竹而自況,指出兩詩同嘆命途多舛,重申詩人的歸隱之念。[33]106聶大受從杜甫秦州詠物詩的美學價值出發(fā)分析了杜詩不同于其他時期的個性化特色。[34]25安建軍用意象理論分析了杜甫秦州詩的美學特征。[35]39彭燕通過比較杜詩《蒹葭》《詩經·蒹葭》和《楚辭》中《九歌》《九辯》《離騷》,認為杜詩《蒹葭》兼有《詩經》的意境和《楚辭》的韻味。[36]77劉雁翔對秦州詩中所涉“薤”[37]54“黃精”進行了求證辨析。[38]84

對杜甫秦州思親懷友詩的解讀。關于思親懷友詩,主要以杜甫于秦州夢李白諸詩《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為主線,正面反映李杜之間惺惺相惜的深厚友誼,側面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如李炎的《千古友誼至情至文——杜甫〈夢李白二首〉淺說》、[39]75吳明賢的《一曲催人淚下的懷友詩——天末懷李白》、[40]66陳寧的《〈夢李白二首〉之夢的解析》、[41]97李建國的《杜甫〈夢李白〉的文獻異文與文學闡釋之關系》、[42]54葛景春的《杜甫在秦州的李白情結》。[22]2薛世昌以杜詩《貽阮隱居昉》中所提秦州友人阮昉為研究對象,結合與其有關的其他杜詩內容對阮昉其人進行了分析推定。[43]37李宇林的《試論杜甫秦州代箋詩的個性化特征》對杜甫秦州代箋詩的藝術特征作了論析,認為其詩歌感情細膩深厚,把對高適、岑參、李白的思念之情與憂國之嘆巧妙地融為一體。[44]46

杜甫秦州詩詩歌藝術研究。師鳳軒、張文靜、張寧著眼于杜甫秦州詩所表達的悲劇色彩,認為詩人的悲劇審美是在苦難社會的感同身受中形成的。[45]25,[46]34,[47]66孟慶茹從杜甫被貶官西行的個人遭遇入手,以挖掘詩人秦州詠物詩的審美趣向和藝術特色,認為隨著所詠之物的不同,詩人的審美心緒隨之發(fā)生了轉折,其藝術表達也出現了百出不窮、物我共情的特色。[48]44鐘樹梁對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中所表達的個人志趣與社風民情從詩藝的角度分別進行了探尋,對既往研究中存在的論爭提出了部分新見。[49]38李新則對杜甫秦州五排的對仗形式、入韻首句、結篇句法、句式運用、“一”字多用、地名借用等詩歌創(chuàng)作手段進行了分析。[50]59馬驥葵結合《秦州雜詩》探析了其中所表達的矛盾復雜的思想情感。[51]54

杜甫秦州詩詩風轉變研究。王許林認為秦州諸詩是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的重要部分,也是其詩風嬗變的重要標志,在肯定其藝術成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部分詩作所流露出的消極退隱情緒。[52]85童強將杜甫秦州詩置于盛唐詩歌環(huán)境中進行了比較。[53]16王輝斌、劉少坤則著重闡釋了杜甫五言排律詩在寓秦前后的不同,認為杜甫秦州五排在贈詩對象、情感內蘊、對仗種類、煉字藝術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體現了杜甫秦州詩歌的藝術轉型文學特質。[54]17,[55]186聶大受就杜甫秦州詠物詩展開探討,認為詩人這一時期的詠物詩作超脫于其前期的題詠范圍,也有別于傳統(tǒng)詠物詩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一次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的新的嘗試。[56]63黃小妹在闡述詩歌新變過程中,還分析了產生這種新變的原因和意義。[57]108

杜甫秦州詩對地域文化的影響研究。李濟阻在《杜甫在秦州的生活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和《綜論杜甫在隴右的生活與詩作》中著重談到了杜甫在秦州期間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認為詩人寓秦期間的詩歌作品《秦州雜詩》《夢李白二首》《遣興》等達到了杜詩的“最高成就”。[58]2,[59]66沙先一在《險惡山水與悲涼心境的異質同構——杜甫秦隴紀行詩的格式塔美學剖析》中運用格式塔美學的異質同構理論剖析了杜甫秦隴山水紀行詩的風格成因,認為詩人的內在心境與外在山水之間的對應與激活是其秦隴詩風格形成的必要條件。[60]90李宇林則從杜甫秦州詩中所描繪的草木植被、純澈甘泉以及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自然狀態(tài)分析了秦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美。[61]68

后世文人對杜甫秦州詩的接受研究。孫微《杜甫秦州〈遣興〉諸詩與王梵志詩歌比較》一文是為數不多的探討杜詩學習前人語言風格的文章。[62]53而出現最多的是對后世文人對杜詩接受的研究。石婉祥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徐悲鴻《哀鳴思戰(zhàn)斗》《佳人》兩幅畫作所表現的杜甫秦州詩意象進行了分析,認為“異代不同時”的他們有著共同的創(chuàng)作主題,即憂國憂民的時代情懷。[63]78曹春茹從詩歌韻腳、情感基調、典故運用、意象描繪等方面對朝鮮漢文學家柳夢寅《燕京雜詩》與杜甫《秦州雜詩》進行比較,指出柳詩的次韻創(chuàng)作是對杜詩的評判吸收,而評判的基礎在于對杜詩詩歌成就的肯定和對杜詩創(chuàng)作的指瑕。[64]77

三、杜甫秦州詩研究的未竟之處

綜上,70年來國內杜甫秦州詩研究成果豐碩,總體上呈現出持續(xù)性、交叉性、實踐性的特點。在相關問題的考證上,論述嚴謹、新見迭出,使杜甫去華適秦、旅居秦州的日常生活與行動軌跡趨于清晰;在秦州詩的解讀上視野開闊、角度多元,把詩歌意象、親友感情、詩風變化以及所透露出的個人心緒與家國情懷綜合剖析,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詩人形象;在杜甫秦州詩的接受研究上,起色明顯、數量漸多,突破了依附窘境,呈現出專門化、漸進式的發(fā)展態(tài)勢。然而,70年的研究歷程,也存在一些未竟之處。

(一)大視野下的問題考證意識不強

杜甫秦州詩是一個完整的文化單元,在相關問題的考證上,目前以及今后的任務就是如何在“整體觀”的宏大視野里,把自成體系的文化形態(tài)全面而深入地梳理出來。

1.要打破地域限制。將杜甫秦州生活與少游吳越、齊趙、梁宋和為官華州、流寓同谷、寄居蜀中、漂泊夔州、輾轉岳陽等一系列所到之處的行動軌跡與相關地域性文獻挖掘整理出來,點點相接,形成一條完整的杜甫流寓“圖經”,將地方文獻與歷代杜詩評注進行比對、較真,深入考察調研杜甫行跡及紀念物,搜集有關的民間故事,如此在地方文獻、杜詩評注、勝跡、民間故事、地理志書等“多維互證”中全面考究詩人秦州生活,有助于廓清諸多爭議。

2.要打破“詩域”劃屬。對杜詩的分類分期研究自宋代以降,脈絡逐漸厘清,而對杜詩的分地域研究起初雜糅于分期研究中,于近時才剝離出來,形成了如“夔州詩、蜀中詩(別作巴蜀詩、成都詩等)、長安詩(別作京城詩)、隴右詩(秦州詩、同谷詩)等”微觀的詩域劃分。[65]3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地域劃分使卷帙浩繁的杜詩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各種成果已不可勝數。但也應看到,各地域杜詩研究“獨自為政”,作為附屬于大地域范圍的“小模塊”杜詩研究發(fā)展遲滯等問題,尤其是秦州詩相關問題的重復研究,以及觀點爭議仍在繼續(xù)。基于此,筆者以為應將秦州詩置于杜甫整個詩歌生涯進行考察,即在問題的考證上,打破傳統(tǒng)的詩域劃屬,將分期分地域杜詩統(tǒng)合起來,在杜甫眾多詩歌作品與創(chuàng)作生涯中尋找蛛絲馬跡,實現問題考證的新的突破。

(二)詩歌解讀有待深入

貧困潦倒而心憂家國是當代社會對杜甫一生的慣有印象,也因為其紀實性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自然地給杜甫詩歌貼上了“詩史”的標簽。但綜觀各個時期的杜詩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現,整部杜詩或許更多的是一種帶有傳記性質的自我書寫,表現著個體所經歷的非同一般的人生痛苦和矛盾沖突。[66]43筆者以為在對秦州詩的文本解讀上應該摒棄固有觀念,堅持多元視角和方法,理性地看待杜甫及其詩歌作品。

1.解讀視角要多元。與其他各時期詩人相比,杜甫窮其一生在關注著自己并在自我審視中調整和改變著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從其秦州詩來看,其作品仍然帶有盛唐文風思想紛雜的影子,作品中所描繪的意象群和審美特征也絕非是一個“道德完人”的映射。所以,要用動態(tài)、多元的眼光解讀杜甫秦州詩及其創(chuàng)作心理,為其他問題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益的創(chuàng)見。

2.解讀方法要多元。從目前的杜甫秦州詩解讀研究來看,主要集中于詩歌意象、審美特征、詩風轉變、思親懷友詩等的解讀上,方法上主要還是詩意的研譯,杜詩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內部比較,沒有脫離杜甫秦州詩本身,因此出現了重復研究的現象。筆者以為,應跳出原有的解讀模式,尋找新的解讀方法,或將同一時期不同詩人的作品、不同地域的杜詩作品加以比較,或可引入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拓展杜甫秦州詩的解讀視野,提高解讀水平,更深刻地體認杜甫寓秦時的文風和心理變化。

(三)杜甫秦州詩接受研究不夠細化

從已有成果來看,當前的杜甫秦州詩接受研究呈現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狀態(tài),學者們只是將杜詩接受作為研究地域文化和后世文人作品的材料,而一個成體系的杜甫秦州詩接受研究還遠未形成,所以,有必要深化杜甫秦州詩接受研究的范圍和程度。在研究對象上,要挖掘杜甫秦州詩接受斷代、近古時期的杜甫秦州詩接受等研究領域,深入研究當代文人、藝術家和地域文化對杜甫秦州詩的接受。在研究方法上,要綜合考量時代因素,多角度地切入考察對象,細化和比較不同時期、不同領域或同一時期、同一領域的杜詩接受情況。努力豐富研究成果,探索建立具有整體性、專門性的杜甫秦州詩接受研究體系。

以上是筆者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杜甫秦州詩研究的成果總結與現狀分析,由于能力有限,文獻梳理可能尚不完全,所作論述也只是一些淺見,或有不成熟之處??傊?,70年來杜甫秦州詩研究成績突出,呈現出穩(wěn)中有進的研究態(tài)勢,在國內杜詩研究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學術影響,相信未來的杜甫秦州詩研究一定會有更多的理論創(chuàng)見與厚重精深的成果涌現。

猜你喜歡
秦州杜詩杜甫
明代秦州衛(wèi)考略
地方志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論議*
——以清代與民國“秦州志”編纂為例
中國畫《杜甫秦州雜詩-七》
包裝設計創(chuàng)意在流通領域的品牌溢出效應分析
——評《產品包裝設計( 第2 版)》
杜甫改詩
杜詩學文獻研究的重要創(chuàng)獲
——評王新芳、孫微《杜詩文獻學史研究》
貧困無田杜太守
絕句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在當代我們如何讀杜甫的詩
甘洛县| 怀柔区| 三台县| 西盟| 长岭县| 武川县| 新平| 南澳县| 安溪县| 英超| 芦山县| 无为县| 南郑县| 松滋市| 阳城县| 巴东县| 华池县| 宕昌县| 南涧| 泾源县| 稷山县| 五大连池市| 凯里市| 平安县| 巴林左旗| 通榆县| 深水埗区| 麻阳| 拉萨市| 封丘县| 东乌珠穆沁旗| 砀山县| 青海省| 瑞金市| 新竹市| 嘉禾县| 新沂市| 双鸭山市| 博罗县| 波密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