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扶國
(甘肅省會寧縣太平店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會寧 730714)
近年來,在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下,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因為,對于學生而言,學生時期是學生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內部的心理發(fā)育,往往會與外部的社會需求以及需要等之間產生一定的矛盾與不相適應。這種矛盾與不適應的感覺出現(xiàn),會使得學生產生許多的心理問題。因為,這個時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該階段中,學生不僅心理發(fā)育沒有成熟,而且學生自身的人格發(fā)展也沒有穩(wěn)定下來,若此時這些矛盾與不適應的感覺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的話,學生的心理將有很大的可能被塑造成不健康的狀況,由此可見,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健康的塑造是尤為重要的。近幾年,為了對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所了解,相關人員也加大了對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關于學生方面的心理咨詢師。然而,學生自身的個性,以及父母的培養(yǎng)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那么,為了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關教師還必須加強其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要以學生為主體,多給他們一些關愛。下面本文就將針對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相關的研究分析。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中,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具有望子成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的優(yōu)秀。因此,就導致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值過高,其中,主要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很多家長只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缺點,卻沒有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并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秉持著“要經(jīng)常敲打才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因為農村孩子的父母,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是較低的,所以他們的這種過度消極評價孩子,只會導致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喪失信心,甚至懷疑自己的其他能力也與別人相差甚遠,出現(xiàn)極度自卑的心理。
有的學生的成績十分優(yōu)異,經(jīng)常受到教師或者同學的贊譽,再加上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常常受到長輩過分的溺愛,導致學生的自我意識十分強,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與他人相處時,顯得十分不協(xié)調,不善交際,并且有時候他們還會感覺到焦慮,感覺對生活失去信心。
由于農村很多心理教師自身的水平都是不太高的,所以就只能解決學生的一些基本性的心理問題,對于農村學生特有心理問題的解決,就缺乏相應的經(jīng)驗。而且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還缺乏相應的轉介機制,從而使得心理健康教師在轉介時會因為遇到了很多問題,而耽誤了對學生心理問題有效及時的疏導。其次,農村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都只是把重點放在如何預防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上,然后并沒有對學生心理發(fā)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處理。同時,針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也還缺乏一個較為系統(tǒng)化的培養(yǎng)機制,進而就使得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難以達到有效的提升和強化,并且還加深了學生在核心素養(yǎng)下建立塑造起積極心理品質的難度。
受到社會就業(yè)形勢嚴峻的影響,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常常就只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味讓孩子學習,導致學生面對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多,精神壓力也逐漸變大,而這一問題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是最為明顯的,很多學生表示他們在面對那些無法擺脫的壓力時,心里真的十分崩潰。他們的內心充滿著挫敗感,內心十分焦慮,甚至有的還會出現(xiàn)失眠焦慮等問題。
由上述可見,學生自身的個性發(fā)展,以及心理教師的水平等,對其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但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如何將心理教育與其他課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成為了目前教育者所需要研究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本文也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相關的闡述。一是,教育者可從教育目標以及教育內容上,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針對教育目標的結合而言,如今的心理教育與其他教育課程的目標都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雖然兩者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但在教育的過程中,心理教育注重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其他教育課程則注重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及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為了讓學生得到綜合性的全面發(fā)展,相關人員可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樣就可在掌控學生心理問題的同時,讓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二是,注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有效地體現(xiàn)出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課,是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核心素養(yǎng)下,應該有效地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殊性,并采用不同的具體形式。比如,在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就可以適當?shù)夭捎皿w驗的形式,讓學生在了解積極心理品質這些名詞的基礎上,體驗積極心理品質帶給人們的好處有哪些,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從中不斷地強化和學習健康生活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通過體驗思考分享的形式,還能使得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其社會的責任,并強化學生在責任擔當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三是,對于農村留守學校來說,一定不能放松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還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不能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思路與方式。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在教學中要采取靈活的方式,不能對學生抱以輕視的態(tài)度,要多多聽取學生的心聲,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對學生生活方面的關注,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展開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綜上所述,要想使農村學生在今后社會上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就必須要不斷地加強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斷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等得到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