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英,劉曉虹,劉義蘭,邵靜,羅健,黎鋼,蔡俐瓊,魯才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稱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肺部病變?yōu)橹鞯膫魅拘约膊?,具有高傳播性、高致病性和嚴重患者高病死率的特點[1]。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該病納入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2]。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嚴禁探視與陪伴,易產生焦慮、抑郁、孤獨、憤怒、恐懼、絕望等負性情緒,甚至產生自傷、自殺等極端事件[3]。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4]中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以減輕疫情所致患者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wěn)定。為推動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心理評估及心理護理的規(guī)范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作為定點醫(yī)院,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共同撰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護理專家共識》(下稱《共識》)。
1.1《共識》的適用人群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5],新冠肺炎臨床分型包括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本《共識》的適用人群為確診新冠肺炎且意識清楚能合作的所有住院患者。
1.2《共識》的構建 本《共識》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護理團隊發(fā)起,與來自全國20多所醫(yī)院的24名護理專家、9名精神心理學專家、1名醫(yī)院管理專家共同參與完成,其中28名參與一線患者救治工作。全面回顧國內外新冠肺炎相關文獻,參照我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根據(jù)相關政策[4-5],結合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實踐,確定主題及內容,進行分析、整理、總結,形成共識草案后,經(jīng)過5輪線上線下會議討論和專家咨詢,多次修改,并請精神心理學專家進行審核,最終達成一致,形成終版《共識》?!豆沧R》包括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心理護理的相關定義、常見心理反應、心理護理流程、特殊人群的心理護理。
2.1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的相關定義
2.1.1心理護理(Psychological Care) 是指在護理全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包括主動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幫助患者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身心狀態(tài)[6]。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強調緊密結合新冠肺炎臨床實踐,關注患者救治過程中各種生理、心理、社會行為變化等心理應激反應,運用心理學理論和簡便實用的干預方法,致力解決患者住院過程中的心理問題,為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發(fā)揮作用。
2.1.2心理危機(Psychological Crisis) 是指突然遭遇重大的應激事件,個體運用常規(guī)處理方式及慣常的支持系統(tǒng)仍無法應對,出現(xiàn)解體和混亂的暫時心理失衡狀態(tài)[7]。
2.1.3危機干預(Crisis Intervention) 是心理治療措施的一種,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體給予關懷、支持及使用一定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予以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安全渡過危機[7]。
2.1.4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是指個體經(jīng)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xiàn)和持續(xù)存在的精神障礙[8]。
2.2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常見心理反應
患者在經(jīng)歷重大突發(fā)新冠肺炎傳染性疾病、遭遇精神創(chuàng)傷性事件后,易產生極端思維、認知偏差,出現(xiàn)恐慌緊張、孤獨無助、焦慮急躁、抑郁絕望、甚至自殺意念等心理狀況,有的表現(xiàn)為分離性木僵、逃跑、情感爆發(fā)等,嚴重者會發(fā)生急性應激反應、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9]等,主要包括認知、情緒和意志行為變化的心理反應。
2.2.1認知功能變化 新冠肺炎患者因強烈應激和疾病本身(呼吸困難、缺氧等)的影響,可出現(xiàn)意識范圍狹小,注意力狹窄或受損,記憶、思維、想象力減退等表現(xiàn)。如部分患者只關注與疫情相關的負面信息;有些患者病情已有所好轉,卻因某個生理指標的輕微改變而陷入對疾病的過度擔心;有些患者反復回想親人逝去的情景而無法擺脫[10]。
2.2.2情緒反應
2.2.2.1焦慮 患者因等待檢測結果、擔心病情惡化、治療效果不佳、與親屬失去聯(lián)系等原因,最易產生焦慮情緒。焦慮的生理反應為疲乏、失眠、多汗、心悸、胸悶等,部分患者可能因為胸悶等癥狀誤以為病情加重,導致焦慮加劇[11]。有些患者常伴有精神運動性不安,如來回踱步、坐立不安,出現(xiàn)無意識或刻板的小動作,如搓手握拳等;有的患者則反復向醫(yī)護人員確認檢查報告、疾病信息或打聽親屬近況。
2.2.2.2抑郁 患者突然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或多名親屬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或隔離,對治療結局悲觀,產生病恥感、負罪感、無力感,易出現(xiàn)抑郁反應[12]。輕者出現(xiàn)自覺思維遲鈍、四肢乏力、食欲下降、拒絕治療甚至出走,或表現(xiàn)為多愁善感、以淚洗面、木僵等,嚴重者出現(xiàn)自傷、自殺行為[13-14]。部分患者雖抑郁反應嚴重,但行為表現(xiàn)不明顯,其自殺先兆易被疏忽,需警惕其可能采取極端行為。
2.2.2.3孤獨 患者收治于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yī)院,與外界隔離,家屬不能探視與陪伴,部分患者安置于單間病房或雖有同室病友但缺乏交流,患者易出現(xiàn)孤獨情緒,表現(xiàn)為表情呆滯,不與人目光接觸,沒有情感交流,對聽覺、視覺刺激反應遲鈍,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15-16]。
2.2.2.4憤怒 患者憤怒往往是因為難以接受感染事實及其預后,對病情和治療缺乏控制感,同時患者自身不能隨意行動或者住院過程艱難曲折而產生憤怒情緒[15,17-18]。
2.2.2.5恐懼 部分患者對新冠肺炎疾病及其傳染性等缺乏了解,感到生命受到威脅,選擇性關注疾病負面信息,易產生死亡恐懼感[19]。
2.2.2.6絕望 部分患者病情較重,治療效果差,同時失去親人等,產生絕望情緒,主要表現(xiàn)為不配合或拒絕各種治療,自暴自棄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2.2.3意志行為反應
2.2.3.1意志力減退 伴隨認知、情緒反應,患者的外在行為也會發(fā)生變化,表現(xiàn)為意志力減弱,如病情稍有反復就會失去治療的信心。
2.2.3.2依賴行為 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對醫(yī)護人員的依賴性增強,若其需求得不到滿足,易產生被遺棄感或自卑感。
2.2.3.3退化行為 患者表現(xiàn)出與其年齡、社會角色不相稱的行為,如某些患者雖能自理,但還是不停按鈴呼叫護士協(xié)助其翻身等。
2.2.3.4敵對與攻擊行為 患者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敵意,責難、挑剔甚至攻擊醫(yī)護人員;也可能出現(xiàn)拒絕服藥治療,自行拔除輸液管、引流管、氧氣面罩等自我攻擊情況[20-21]。
2.2.3.5強迫行為 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強迫行為以獲得安全感,如反復洗手、反復消毒或反復確認自己的治療效果。
2.3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心理護理
2.3.1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篩查
篩查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問題,可及時識別焦慮、抑郁等嚴重程度的患者,避免發(fā)生自傷、自殺等極端事件[22]。
2.3.1.1篩查對象 對所有意識清楚能合作的入院新冠肺炎患者在24~72 h內篩查其心理狀況,重型、危重型患者則需酌情而定。
2.3.1.2篩查工具 采用抑郁和焦慮篩查超短量表(Ultra-brief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PHQ-4)[23],共4個條目,分別由患者健康問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24]和廣泛性焦慮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25]的前2項組成。每個條目計0~3分,總分0~12分,得分越高,出現(xiàn)抑郁癥或焦慮癥的可能性越大?;颊吒鶕?jù)過去2周的自身感受填寫,0~2分為無抑郁焦慮癥狀,3~5分為輕度抑郁焦慮癥狀,6~8分為中度抑郁焦慮癥狀,9~12分為重度抑郁焦慮癥狀[26]。新冠肺炎特殊時期選擇PHQ-4評估患者,具有超短便捷、實用科學、護士和患者接受度良好的優(yōu)點。
2.3.1.3篩查流程 包括以下5個步驟:①患者入院時,護士主動熱情接待患者,介紹自己、管床醫(yī)生、護士長、疫情期間病房環(huán)境與設施等。②運用各種溝通技巧,如傾聽、提問、澄清、肢體語言等進行有效的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③采用PHQ-4量表指導患者自評;對年齡較大或文化程度較低者,由護士輔助患者完成心理篩查。④綜合分析對患者觀察、詢問和量化評估的結果,獲得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適宜或存在問題的結論[27]。⑤對心理狀態(tài)適宜的患者,篩查即完成;對心理狀態(tài)存在問題的患者,則需進一步深入心理評估。
2.3.2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評估
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深入評估患者存在心理問題的性質、程度及其原因,為實施心理護理提供依據(jù)[27]。
2.3.2.1評估對象 包括入院階段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PHQ-4篩查評分≥3分),也包括初入院篩查心理狀態(tài)適宜、但在其后治療階段因各種因素引起心理問題的患者。
2.3.2.2評估工具 可采用4種工具[28]。①PHQ-9[24]:由9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計0~3分,總分0~27分。0~4分無抑郁癥狀,5~9分為輕度抑郁癥狀,10~14分為中度抑郁癥狀,15~19分為中重度抑郁癥狀,20~27分為重度抑郁癥狀。其中條目9單項為陽性者即患者存在自殺風險[29]。②GAD-7[25]:由7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計0~3分,總分0~21分。0~4分無焦慮癥狀,5~9分為輕度焦慮癥狀,10~14分為中度焦慮癥狀,15~21分為重度焦慮癥狀[30-31]。③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32]:用于評定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18個自評條目參與計分。18個條目組成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0~3級計分,PSQI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④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清單(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33]:由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反復重現(xiàn)反應(條目1~5)、回避反應(條目6~12)與警覺性增高反應(條目13~17)3個維度17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由5個等級組成,“一點也不”計1分,“極度的”計5分??偡?7~85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必要時可使用該癥狀清單評估患者的應激障礙反應狀況。
2.3.2.3評估流程 包括5個步驟。①在條件許可前提下,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保護患者隱私,向患者解釋心理評估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同意。②指導患者采用PHQ-9及GAD-7量表進行自評,對年齡較大或文化程度較低者,由護士輔助完成心理評估。建議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對有睡眠困難、中重度焦慮及抑郁的患者采用PSQI及PCL-C評估患者睡眠質量及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③根據(jù)測評結果,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焦慮和抑郁情緒,并確定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④對PHQ-9≥10分、GAD-7≥10分的中度抑郁、焦慮患者,進一步評估其精神障礙疾病史、現(xiàn)用藥物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和潛在風險、患者與他人的關系(配偶或家庭親密成員)、經(jīng)濟狀態(tài)、身體癥狀(呼吸困難、食欲不振、味覺喪失、失眠等)給患者帶來的困擾等。⑤對PHQ-9≥15分、GAD-7≥15分的重度抑郁、焦慮患者、PHQ-9條目9單項陽性者這3項中符合任意1項,則需進一步評估其自殺風險,包括患者精神疾病病史、自殺未遂史、既往出現(xiàn)自殺企圖以及家庭一級親屬自殺家族史。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哥倫比亞自殺嚴重程度評定量表(Columbia-Suicide Severity Rating Scale,C-SSRS)[34-35]進行訪談式評估患者自殺風險等級。
2.3.3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干預技術
適用于意識清楚能合作的所有新冠肺炎住院患者。
2.3.3.1傾聽 ①盡量選擇安靜場所,與患者一起坐下來,在同一高度,面對面,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傾聽心聲。②傾聽時,保持目光接觸,適時給予回應,如點頭或“嗯”等,表達對患者的理解和接納,使其放松心情[36]。③理解患者出現(xiàn)情緒反應屬于正常的應激反應,做到事先有準備,不被患者的憤怒或攻擊行為所影響。④對沒有聽懂的地方要及時溝通或復述確認,避免造成誤解。在患者傾訴完畢之前,不要急于發(fā)表觀點,不做價值評判[7]。
2.3.3.2共情 ①應站在患者角度換位思考,為其行為尋找合理性。②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深入到患者內心去體驗其情感與思維[37]。③準確地向患者表達護士對他/她的理解,讓患者感到自己被關注、被理解、被接納。④及時給予患者語言和非語言的反饋。⑤護士適度共情,并把握共情時機。
2.3.3.3信息支持 ①評估患者已有信息水平及接受信息能力。②運用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宣教,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38]。③解釋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患者關注正面信息[39]。④為患者提供官方心理援助熱線、網(wǎng)上心理疏導專線等支持性資源。
2.3.3.4情感支持 ①及時察覺患者情感支持需求,如患者情緒低落、獨自流淚、有傾訴意愿時等,鼓勵患者情感表達。②接納患者的情感,對患者的任何想法和情緒均不排斥或否定。③通過目光接觸、點頭、拍肩、握手甚至擁抱等非語言行為,提供情感支持[40]。
2.3.3.5社會支持 ①幫助患者了解其患病親屬去向與近況。②協(xié)助患者通過手機以視頻、音頻等方式與親屬進行聯(lián)系溝通[4]。③對有親屬關系的患者,如病情允許,盡量協(xié)調到同科室或同病房居住,便于互相照顧和陪伴。④在患者許可的情況下,聯(lián)系患者其他親屬或其社區(qū)人員幫助處理患者家庭事務,如照料老人、孩子或寵物等。
2.3.3.6其他心理干預技術
學生寫作語言的形成,不僅是來自于其平時的語文知識積累,同時也是其生活經(jīng)驗的一種積累。著名作家老舍、莫言等人的文章中,之所以具有著深厚的生活韻味,就是其平時對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而形成的一種醇厚語言形式。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實際生活對于豐富學生寫作語言的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對于自身生活的一種總結與感悟,這樣可以有效的讓學生寫作語言富有生活情懷,提高文章的深度。
2.3.3.6.1放松訓練療法 包括胸、腹式呼吸放松技術、漸進性肌肉放松技術等。腹式呼吸放松術操作步驟:①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放松身體,調勻呼吸[41]。②左手放在腹部肚臍,右手放在胸部,觀察自然呼吸一段時間。③吸氣時,閉口用鼻子深長而緩慢吸氣,腹部慢慢鼓起,胸部保持不動,肩膀不能抬,全身放松。④呼氣時,氣流從口中緩慢呼出,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⑤控制好呼吸時間,一呼一吸掌握在15 s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3~5 s,屏息1 s,然后慢呼氣(回縮肚子)3~5 s,屏息1 s。注意不要過分追求時間長度,并不是越長越好。⑥每日1~2次,每次5~15 min。
2.3.3.6.2正念冥想療法 ①盡量選擇安靜地方,調節(jié)適宜溫度,穿著舒適衣物,選擇舒適體位,身處舒適環(huán)境,如雙腿交叉坐在床上,或坐在帶有靠背的椅子上[42]。②患者選擇一個可以注意的對象,如自己的鼻端,或者蘋果等物品。③進行簡單的腹部呼吸放松練習(不超過1 min)。專注于呼吸,感受腹部的起伏,或鼻腔內外的空氣流動。④調整呼吸,將注意力集中于所選擇的注意對象。⑤無論頭腦中出現(xiàn)什么想法,都不用擔心,只需要將注意力簡單地返回到注意對象上,不作任何評判。訓練10~15 min后,靜靜地休息1~2 min。⑥將正念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洗手、行走、進餐等,10~20 min/次,1次/d。
2.3.3.6.3藝術療法 ①音樂療法。根據(jù)不同的患者選擇合適的音樂,如抑郁悲傷的患者宜選擇愉悅舒心的音樂,緊張焦慮的患者宜選擇溫馨放松的音樂,臨終患者宜選擇安祥的音樂[43-44]。②繪畫療法。包括自由繪畫、填充涂色等。選擇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患者自由繪畫或自行選取自己喜歡的圖案填色[45]。③其他。組織患者開展其他藝術活動,如編織花束、千紙鶴、寫送祝福語、吟唱詩歌,或在病房及走廊張貼勵志性語言或漫畫(如小林漫畫)等,營造輕松溫馨的氛圍,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2.3.3.6.4運動療法 主要形式和時段[46]如下:①護士拍攝或下載適合康復期患者鍛煉的健康操、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視頻。②在早晨、午后、睡前等時間,在病房播放視頻,或由護士帶領同一病房的患者鍛煉,提高患者意志行為,幫助其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
2.3.4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后再評估 患者出院前使用PHQ-4再評估。若患者住院期間病情及情緒發(fā)生變化,護士動態(tài)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時評估并干預,了解心理干預后的效果。
2.3.5新冠肺炎患者轉介 如以上心理干預措施仍不能緩解患者的精神心理問題,出現(xiàn)嚴重精神心理癥狀,請精神科會診或將患者轉介至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yī)生進一步治療。
2.3.6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心理護理隨訪 隨訪時間為出院后第7~14天,避開患者休息時間。隨訪者應熱情禮貌,注意溝通技巧。關心患者心理與疾病恢復情況,采用PHQ-4評估其心理健康狀況及嚴重程度,并提供心理支持與健康指導服務,告知注意事項。
2.4新冠肺炎特殊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
2.4.1睡眠障礙患者 睡眠障礙是焦慮和抑郁的常見癥狀,在老年患者中較突出,睡眠情況可采用PSQI量表評估。對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分析患者失眠主因,如睡眠障礙類型、有無精神疾病、使用藥物情況及環(huán)境因素等。②控制患者失眠主因,如疼痛、異常血壓、異常血糖等軀體癥狀。③幫助患者調整生活習慣,如固定作息時間,睡前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④鼓勵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如健身操等,減少白天臥床時間。⑤指導患者正念冥想和放松訓練,改善睡眠質量。⑥根據(jù)醫(yī)囑,酌情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
2.4.2喪親患者 部分患者出現(xiàn)家族聚集性感染,其家庭成員因新冠肺炎離世,加之患者本人感染新冠肺炎,其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哀傷反應,甚至出現(xiàn)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可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傾聽患者對其處境和疫情的感受、觀點及期待;收集患者的家庭、社會信息等。②鼓勵患者通過傾訴、哭泣,宣泄其痛苦、悲傷情緒,對患者實施哀傷輔導,幫助其面對現(xiàn)實。③為患者尋求其他家庭成員支持,可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與其家人溝通,引導患者及家庭成員說出各自的想法,表達對親人的愛,建立聯(lián)系和希望。④協(xié)助患者從靈性層面完成對其失去的親人作最后的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2.4.3自殺傾向患者 患者面對呼吸困難等不適軀體癥狀、新冠肺炎所致恐懼、可能遭受的歧視、陌生的住院環(huán)境、親人離世的哀痛等情況,部分患者易出現(xiàn)自殺傾向。針對此類患者的主要心理護理措施如下:①設專人守護,避免住單人病房,做好交接班。②運用傾聽、共情等方法對患者實施心理評估與干預。③評估病房環(huán)境,包括窗戶、刀具、繩索、藥品等危險因素,加強病房安全管理,防范患者自傷、自殺等安全不良事件的發(fā)生[47-48]。④與患者共同商討并制定心理危機應對計劃,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狀況。⑤為患者提供持續(xù)的心理支持與人文關懷[49]。⑥及時轉介有嚴重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
2.4.4臨終患者 若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處于臨終狀態(tài),應從其身心社靈等層面實施安寧療護。①配合醫(yī)療救治,盡可能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②評估患者的臨終需求,在患者神志尚清楚時,幫助其記錄和轉達想要表達的重要事宜。包括幫助患者與其親屬視頻或電話連線、保管好患者私人物品并轉交其親屬等。③為患者提供相對獨立安靜空間,保持患者臥位舒適,身體清潔,維護患者尊嚴等。④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喜歡的食物、音樂、衣服等。⑤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陪伴在患者身邊,認同患者的感受,不回避與患者探討死亡問題,減少患者對死亡的恐懼,給予患者安寧感。
顧問專家
吳欣娟(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馬莉(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佐斌(華中師范大學)
專家組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俐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蔡忠香(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曹英(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陳曉歡(福建省立醫(yī)院),成芳(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代藝(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付阿丹(武漢市中心醫(yī)院),何紅波(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胡德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黎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李從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李玉娟(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劉曉虹(海軍軍醫(yī)大學護理系),劉義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魯才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羅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彭昕(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邵靜(北京回龍觀醫(yī)院),沈麗華(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宋劍平(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孫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孫慧敏(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陶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吳菁(海軍軍醫(yī)大學護理系),伍彩虹(四川省科學城醫(yī)院),肖春秀(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羊煒霞(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葉旭春(海軍軍醫(yī)大學護理系),張超(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張秀梅(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朱秀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秘書
蔡梅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劉鳳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利益沖突申明:共識專家組成員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