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彥,張弘弛
[1.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 100091;2.中共桂林市委黨校(桂林市行政學院),廣西桂林 541003]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宏偉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之所以能帶領、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實現(xiàn)一次又一次偉大跨越,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毛澤東思想的指引。毛澤東思想既蘊含著破除教條、遵循規(guī)律、實事求是的客觀真理,也蘊含著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更蘊含著團結一切力量、凝心聚力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磅礴氣概。毛澤東思想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應對各類風險挑戰(zhàn)的思想指引。因此,開展毛澤東思想研究是每一個黨史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
近年來,毛澤東思想研究既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也存在一些研究的誤區(qū)和盲區(qū)。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毛澤東一生的功過是非亦有不同觀點。胡喬木同志說過,寫黨史要有政治上的把握和觀察,要寫清楚歷史脈絡[1]。每一個黨史工作者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應客觀梳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脈絡,應注重在政治上進行觀察和把握,切實把毛澤東思想研究置于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時代大潮中深入研究,真正做到在科學研究中展現(xiàn)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诖?,本文將2019年度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對象,探析2019年度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熱點與焦點問題,以便進一步深入開展毛澤東思想研究工作。
2019年,毛澤東生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毛澤東青年時期的研究;二是從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來探尋毛澤東的一生;三是對毛澤東一些生活細節(jié)的研究。
青年時代亦是毛澤東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從各種社會思潮中遴選鑒別,最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他的價值追求,為他今后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奠定了基礎。金民卿、胡為雄等一批專家學者深度研究了毛澤東的青年時期。劉海飛[2]對毛澤東青年思想的形成背景、實踐基礎和毛澤東青年思想的歷史發(fā)展脈絡進行史實梳理,并且闡明了毛澤東關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主要思想。賀全勝[3]認為,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想選擇新村主義和進行“新村”工讀互助的理想王國實驗,希望通過工讀結合的“新村”王國,發(fā)展經(jīng)濟,豐富社會財富,并改革教育制度,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最終改革政治制度,創(chuàng)建民主共和國。雖然在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和制度條件下,青年毛澤東這一實驗最終流產(chǎn),但他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并成就中國新生、中華富強的曠世偉業(yè)的理想壯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鄧亞菲[4]認為,毛澤東早期思想經(jīng)過了從改良主義到無政府主義,再到馬克思主義的演變。探索青年毛澤東思想演變的過程及原因對我們正確認識毛澤東、毛澤東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影響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金民卿[5]認為,青年毛澤東深刻把握了問題與主義的辯證法,他把這種問題與主義的辯證法在理論創(chuàng)新中展開,進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青年毛澤東的“問題與主義”觀對于全面準確理解“問題意識”具有重要啟示。胡為雄[6]認為,青年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形成,深受近代中西方教育家的影響。在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后,毛澤東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諸實踐,在長沙創(chuàng)辦湖南自修大學——采用古書院與新學校之長辦新型院校,終于把自己的教育夢變成了現(xiàn)實。此時,毛澤東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蘊含了深厚的實踐與理論基礎。李蓉[7]認為,青年毛澤東在才溪鄉(xiāng)的調查過程中,認真地向社會學習,虛心地向廣大群眾請教,重視群眾各方面的訴求,充分肯定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革命積極性,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困難,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fā)動和教育群眾,進一步明確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
毋庸置疑,毛澤東的一生對中國革命事業(yè)具有重要的貢獻。因此,在對毛澤東生平研究的過程中,眾多的專家學者也緊緊抓住這一點,從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入手來探究毛澤東的一生。于渙菇[8]認為,毛澤東終身工作都在建構革命話語體系,他在建構革命話語的過程中遵循以國情為基礎、以事實為支撐、以問題為中心、以黨史為依據(jù)、以大眾化為取向的內(nèi)在邏輯,對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劉林元[9]認為,毛澤東成功地反對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先決條件。并且他在反教條主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革命經(jīng)驗。丁俊萍[10]認為,毛澤東分別從多個維度論述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提出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為大革命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引起了文化戰(zhàn)線上的大變革,促使中國人民徹底覺醒并在精神上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潘鈜[11]則從《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批注和談話》 這一文本入手進行研究,他認為,毛澤東主張通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并實行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以及勞動者參加國家管理等舉措,逐步建設社會主義。在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遠見卓識,大大豐富和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戚義明[12]認為,毛澤東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在當時不僅有客觀需要,而且有現(xiàn)實可能。毛澤東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是適合當時中國實際的正確方針。楊冬權[13]認為,毛澤東對新中國經(jīng)濟建設做出三個奠基性貢獻:其一,實現(xiàn)了中國的解放,奠定了有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國內(nèi)環(huán)境;其二,提議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建立政治協(xié)商制度,提出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人民當家作主,提出實行少數(shù)民族自治的制度,奠定了保障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政治制度;其三,提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和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如提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思想、力避戰(zhàn)爭對城市的破壞、要求接收并管理好城市、提出“今后工作重心在于建設”的思想、爭取民族資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南北“三通”、部署農(nóng)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還有對毛澤東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的歷史研究。彭厚文、蔡佳[14]認為,毛澤東很早即與黃炎培結緣,對黃炎培非同一般地禮遇和尊重,鼓勵黃炎培反映情況和問題,監(jiān)督各項工作,通過黃炎培對工商界發(fā)揮積極的影響等。
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應當結合起來開展研究,以便學懂弄通他們之間的關系。
著名黨史專家李捷[15]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一是從推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是從防止黨和國家改變顏色到全面從嚴治黨; 三是從讓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tài)陣地到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四是從構建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五是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吳波[16]則從理論、歷史、理論創(chuàng)新主體三大維度審視了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他認為,從理論之維審視,二者均屬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具有理論同質性關系; 從歷史之維審視,二者統(tǒng)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具有歷史傳導性關系; 從理論創(chuàng)新主體之維審視,二者同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譜系,具有主體代際性關系。尚慶飛[17]則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fā)展道路緊密結合,提倡用毛澤東思想來面對新時代的新國情、新黨情和新社情。他在文章中指出,毛澤東思想夯實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基礎,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fā)展提供了實踐敘事框架。新時代的中國共產(chǎn)黨要繼續(xù)發(fā)揚毛澤東思想,勇于面對新國情,發(fā)揚毛澤東思想中的實事求是精髓,標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敢于應對新世情,順應和平、合作、共贏、發(fā)展大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著名黨史專家陳晉[18]則圍繞毛澤東的奮斗心跡,從“為什么出發(fā)”“風雨兼程的奮斗”“光輝的未來”等三個角度,分析了毛澤東對初心和使命的思考與探索。桑業(yè)明[19]認為,社會矛盾理論是毛澤東思想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新時代社會矛盾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在新時代對于把握現(xiàn)實、認清國情、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仍然需要以承認矛盾為前提,堅持以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為綱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毋庸置疑,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始終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的始終,也是毛澤東人民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人民服務》的著作中,毛澤東就深刻地指出,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而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與為人民服務思想有著怎么的關聯(lián)呢? 高茂森、仝志輝[20]認為,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就是對毛澤東人民觀的繼承與發(fā)展,是毛澤東人民觀在新形勢下的體現(xiàn)。
毋庸置疑,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把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撰寫出《實踐論》《矛盾論》等光輝的哲學著作。他的哲學思想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yè)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引作用。一直以來,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研究都是黨史研究的熱點問題。2019年,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呈現(xiàn)多維度、多視角的特點。
1.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溯源性和比較研究,尤其是對毛澤東實事求是哲學意蘊的研究是2019年度研究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處。尼克·奈特[21]認為,毛澤東在處理馬克思主義思想中“決定論”與“能動論”的關系時,毛澤東希望找到一種揭露內(nèi)在于人類意識與行為、有目的的歷史變革可能性的方案,以便為革命提供哲學說明。由此,他將規(guī)律性與能動性辯證地結合起來,既強調經(jīng)濟基礎的決定作用,又承認上層建筑對歷史變革的影響,認為矛盾的特殊性為人類發(fā)揮能動性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劉靜涵[22]認為,毛澤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擁有相同的實踐哲學特性,僅以唯物認識論視角理解“實事求是”思想略顯偏頗,遮蔽了其更為深刻的理論內(nèi)涵。基于實踐哲學維度重新理解毛澤東哲學,肯定“是”的核心地位,明確《矛盾論》解決“實事求是”認識問題的科學性,可以把握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現(xiàn)實意義,這也是對毛澤東“實事求是”的內(nèi)涵所進行的新的嘗試與探索,促進了對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辯證法內(nèi)涵的揭示。艾師偉[23]則認為,毛澤東在徹底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后,并沒有完全排斥中國傳統(tǒng)哲學和西方近現(xiàn)代哲學,而是繼續(xù)研究和吸收二者中的合理思想并加以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了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也有學者進一步探索毛澤東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關系。王振民[24]認為,毛澤東與黑格爾有著長達幾十年的、超越時空的思想交往。在不同歷史時期毛澤東的理論語境中,黑格爾的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意義。黑格爾哲學或辯證法既是毛澤東青年時期改造哲學進而改造國民思想的理論武器之一,也是其在革命實踐中理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批判黨內(nèi)教條主義、經(jīng)驗主義,構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重要理論質料,還是他晚年用以表述外交戰(zhàn)略或國際政治思想觀點,以及進行思想路線斗爭的工具。除此之外,還有對毛澤東思想的比較研究。姜義軍[25]認為,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哲學思想各自體現(xiàn)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他們都正確回答了所處時代的實踐主課題。共同的理論淵源和一致的實踐趨向,使得二者在思維脈絡上是相通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地是相同的,其實踐主題是相繼的,基本內(nèi)容是相連的,體現(xiàn)了毛澤東哲學思想和鄧小平哲學思想一脈相承的繼承與發(fā)展關系,又共同匯集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大廈。
2.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當代價值的研究。戚瀟文[26]認為,毛澤東辯證法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深厚的民族性、徹底的革命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方法論指導,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哲學依據(jù)。陸劍杰[27]則從“真理再評”和“價值重估”兩個維度,進一步敘述了毛澤東哲學價值的體現(xiàn)和接受實踐考驗的過程,論定了毛澤東哲學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哲學基礎的價值和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學術基礎的久遠傳承意義。薛廣洲[28]則從借助毛澤東哲學思想來探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問題,他認為要按照毛澤東曾強調 “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 的觀點去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并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運用,進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田浩[29]認為,毛澤東對平衡與不平衡現(xiàn)象的哲學思考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唯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為解決“不平衡”問題提供思想武器、力量源泉、智力支持和制度支撐。
3.對毛澤東哲學文本原著的研究開始側重于文本研究方法的探索。王振民、尚慶飛[30]認為,拓展《矛盾論》研究要回到文本本身,深化《矛盾論》研究要在研究方法上下功夫,拓展和深化《矛盾論》研究必須直面新時代的語境和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有部分學者認為,毛澤東哲學屬于斗爭哲學。對此,王向清、楊真真[31]進行了回應。首先,共產(chǎn)黨的哲學是實事求是。其次,斷言斗爭哲學是毛澤東的一貫思想的見解存在三種錯誤:前后自相矛盾;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以偏概全。最后,認為斗爭哲學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實質和核心的論調與事實不符:毛澤東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并非一味強調斗爭。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他具有高超的政治才能、深厚的政治智慧。他的政治思想研究在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毛澤東的政治思想包含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思想、黨建思想、統(tǒng)戰(zhàn)思想等。
1.毛澤東新民主主義思想研究。蔣建農(nóng)[32]認為,毛澤東在新中國誕生前后對人民民主專政學說的三個獨特貢獻,即: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前提和根本保證;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確立新中國的國家結構和恰當?shù)闹醒胝c地方政府的關系,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條件和抓手;在“民主”與“專政”功能之外賦予其“改造”職能,是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和關于建設全新社會的重要預期和途徑。王悅[33]認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語境下,毛澤東探索構建新民主主義話語體系,形成了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社會和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新民主主義話語體系。吳雙全[34]認為,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政治學思想”體系。這一理論體系通過汲取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jīng)驗,并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政治變革實踐相結合視域中成就了系列性的政治理論著作,進而又在政治理論著作中呈現(xiàn)出 “階級論—革命論—政黨論—國家論”的敘述結構及其“革命話語體系”,全面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理論。陳曉斌[35]則注重對毛澤東民主新路的探索,他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對“民主新路”的戰(zhàn)略探索是連續(xù)而系統(tǒng)的,社會主義與人民民主本質上屬于“雙重互構”的關系。李永進[36]認為,毛澤東在構建新民主主義革命話語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 “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與大眾話語的統(tǒng)一,話語建構與話語實踐的統(tǒng)一、話語真理性與話語價值性的統(tǒng)一”。這為中國共產(chǎn)黨奪取中國革命話語權、贏得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堅實的話語保障。
2.毛澤東黨建思想研究。黨內(nèi)政治文化建設是黨建的重要內(nèi)容。張榮臣[37]則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tǒng)政治文化、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等多個維度分析了毛澤東的黨內(nèi)文化政治思想,并且進一步指出,黨內(nèi)政治文化建設要充分發(fā)揮領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要符合客觀實際,加強黨組織的制度建設。王瑋[38]認為,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黨內(nèi)監(jiān)督思想是一個由黨內(nèi)監(jiān)督的本質屬性、根本要求、基本宗旨、實踐路徑等構成的邏輯體系。因此,在新時代加強黨內(nèi)監(jiān)督,要不斷擴大黨內(nèi)民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持續(xù)推進黨內(nèi)監(jiān)督制度化建設。
3.對毛澤東統(tǒng)戰(zhàn)思想的研究。周毅[39]認為,毛澤東統(tǒng)戰(zhàn)思想既來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戰(zhàn)略策略,又汲取中國傳統(tǒng)智慧如法、兵、縱橫等諸子學說精粹,是二者有機結合的典范。許奕峰[40]認為,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建設歷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富有見地地提出與西方完全不同的新型政黨關系和政黨制度,推動開創(chuàng)了政黨協(xié)商的新格局,形成了毛澤東政黨協(xié)商思想。他還進一步指出,新時代的政黨協(xié)商要充分挖掘毛澤東協(xié)商民主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領導與平等合作,協(xié)商范圍涵蓋重大政治問題和重要報告,進而最大范圍凝聚各方力量。
4.對毛澤東法治思想的研究。陽國利[41]認為,毛澤東憲法思想與政治思想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經(jīng)歷了改良立憲和民主立憲等幾個階段的變化后,最終形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憲法思想。蔡道通[42]闡述了毛澤東刑法哲學思想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本體觀、價值觀和政策觀,進一步豐富了毛澤東法治思想的內(nèi)涵。
5.毛澤東的民族思想研究。胡為雄[43]從《毛澤東民族工作文選》入手開展研究,展示了毛澤東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經(jīng)驗、主張及出發(fā)點。
6.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研究。徐秦法、劉星亮[44]則從毛澤東文化建設的運思邏輯及其價值取向入手研究,進一步闡明了毛澤東文化本質分析方法。并且分別從文化服務對象、文化特征屬性、文化價值觀破與立等三大維度剖析了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
進行史料的收集考證,還原歷史真相,是開展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19年,專家學者圍繞毛澤東思想研究開展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對部分史實進行了再論證、再辨析。
1.對白砂會議相關史實的考辨。眾所周知,古田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而古田會議前的白砂會議對古田會議的順利召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黨史學界對于白砂會議的部分史實仍存在疑點。耿顯家[45]通過對白砂會議前后基本史實的梳理、考辨,認為林彪寫給毛澤東的信是在白砂會議結束之后; 而當前各種著述所引用的林彪信件,雖內(nèi)容各異,但大多也出自同一封信。為了回答林彪的來信,毛澤東在1929年6月14日進行了復信。毛澤東在復信中分析了紅四軍黨內(nèi)存在的錯誤傾向,剖析了其產(chǎn)生的原因和危害。信中的基本思想和觀點在古田會議決議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從而指明了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正確方向。
2.對毛澤東國民黨一大代表資格的史實考辨。長期以來,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國民黨黨史機構和學者誤將毛澤東與選舉舞弊案聯(lián)結,并否認其正式代表身份。歐陽湘[46]認為,毛澤東是在湖南當選國民黨一大代表,與在廣州發(fā)生的湖南旅粵國民黨員選舉舞弊案無關。國民黨方面將毛澤東與選舉舞弊案聯(lián)結,是基于政治立場的門戶之見;代表資格問題的發(fā)生與處理結果,體現(xiàn)了國共雙方在代表選派問題上的斗爭與妥協(xié)。
3.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與斯大林關于中共對民主黨派政策相關電報的史實考辨。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毛澤東先后發(fā)給斯大林兩封關于中共對民主黨派政策的電報,但說法完全相反。長期以來,關于這兩封截然相反電報內(nèi)容的原因,黨史界眾說紛紜。黨史專家沈志華[47]經(jīng)過對史料的全面梳理后認為,毛澤東第一封電報所述并非中共真實的想法和做法,其動機在于試探斯大林的態(tài)度,以解除蘇共對中共的疑慮,并接受中共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此例亦反映出當時中蘇兩黨關系的微妙和復雜性,說明在歷史研究中,動機的判斷必須以系統(tǒng)、全面的史料考證為前提。
4.對毛澤東名篇《論十大關系》主題的史實考辨。長期以來,對于毛澤東名篇《論十大關系》的主題,黨史學界呈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觀點。韓曉青[48]認為,我們不能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就否定1956年曾經(jīng)有一個以《論十大關系》為標志的良好開端。《論十大關系》所提出的“調動國內(nèi)外一切積極因素”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路和主張,不應該因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毛澤東本人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或者波折而被泯滅掉,反而值得人們倍加珍惜。
5.對《毛澤東傳》中的相關史實進行了勘誤。徐紅艷[49]認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毛澤東傳》中,涉及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時間及批次問題的論述,存在訛誤。她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后進一步指出,蕭子升和蔡和森均非1919年3月赴法,蕭三等并非“第二批”赴法新民學會會員,蕭子升1920年回國時間應早于12月月底。
6.對毛澤東1933年11月在長岡、才溪鄉(xiāng)的調查進行了相關史料的考證。長期以來,對于這段史實仍有一些疑點還需深入探討。凌步機[50]認為,毛澤東決定進行長岡、才溪鄉(xiāng)調查的動機和目的是準備在蘇維埃大學的授課材料,同時為給基層蘇維埃政府提供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先進樣板、學習榜樣。時間是1933年11月18日、11月26日,地點是瑞金沙洲壩。
7.對1957年毛澤東與科學工作者座談會的相關史實進行了進一步考證。在《毛澤東年譜》的記載中,座談會僅涉及整風、黨領導科學工作、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等問題。而儲著武[51]在查閱相關資料并辨析后認為,1957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結束當晚主持召開了科學工作者座談會。座談會是毛澤東為了解我國科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聽取意見建議而專門召開。在座談會上不僅涉及《毛澤東年譜》中記載的上述問題,還涉及毛澤東解決科學工作體制的問題。座談會還調解郭(沫若)楊(秀峰)之爭,提出“重理不輕文” 思想。整個座談會對科學工作體制問題的解決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
8.通過對史料的分析梳理,指出了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的寫作目的。張明[52]認為,《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存在復調式語境,即該文一方面在理論譜系定位上從屬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但另一方面卻又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面臨曲折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理論產(chǎn)物。因此,他認為,此文寫作的理論旨趣是為了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度論證現(xiàn)實政治運動的理論(哲學)必要性。
對毛澤東思想學術史的研究,能夠進一步弄清近年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脈絡,總結近年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方式方法,為下一步毛澤東思想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9年,國內(nèi)對毛澤東思想學術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評述上。田橋[53]通過回顧2018年毛澤東思想研究成果,對新時代毛澤東思想研究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新時代深化毛澤東思想研究,要進一步拓寬研究視域,重視引入和運用新的方法論和理論分析框架,不斷構筑新的學術生長點。
1.集中在對毛澤東思想研究熱點的回顧和研究焦點的探索上。楊秀果、吳懷友[54]通過對2018年毛澤東思想的熱點回顧,提出關于習近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毛澤東黨建思想研究、毛澤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研究、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與實踐研究、《矛盾論》《實踐論》研究、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毛澤東詩詞研究、青年毛澤東研究、毛澤東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將是未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熱點與焦點。劉海飛、武雯婧[55]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有關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國內(nèi)外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研究取得了新進展,呈現(xiàn)出新特點。在此基礎上,未來應加強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研究,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路徑,進一步深入挖掘史料,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不斷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在研究中正確處理科學性和政治性的關系。王立勝[56]認為,回顧70年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軌跡,經(jīng)歷了以加強學習為動力、以解放思想為動力、以學科建設為動力、以理論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建構中國哲學知識體系為動力等五個階段。站在新時代歷史制高點上,未來毛澤東哲學研究應建立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基礎上,以反思中國道路為前提,著力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與中西哲學思想關系;以中華民族為主體,審視毛澤東話語體系;融通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重新理解和分析毛澤東時代的相關思想及做法。丁留寶、張潔[57]認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學術界已就毛澤東干部教育理論與實踐展開了若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蓪⒚珴蓶|干部教育思想研究分為三個時期:起步階段(20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步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全面深化發(fā)展期(21世紀至今)。高紅兵[58]認為,21世紀以來,國內(nèi)的“毛澤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在舊有路徑之外,從農(nóng)業(yè)文化、行政文化、法律文化、孝文化等多個角度開拓出一些值得深耕的具體課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黨史學者應將毛澤東與其后歷代中共領導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觀進行對比研究,更鮮明地揭示出毛澤東的貢獻與局限,突顯了傳統(tǒng)文化觀的典型時代特征。
2.集中在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方法探索上。楊鳳城[59]認為,目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成果豐富但存在一定困境,因此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要在研究中創(chuàng)新方法、躬身實踐,多一些實證研究,將結論、文本與史實結合起來,以培育毛澤東思想研究新的學術增長點。楊明偉[60]認為,對于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要關注“新時代視野中的毛澤東研究”,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提供了關鍵的認識基點。尚慶飛[61]認為,當前深化毛澤東思想研究尤為需要注重從毛澤東歷史地位、思想科學體系和毛澤東精神等三個維度進行研究。王芳[62]認為,在毛澤東傳記中,把毛澤東的一生分成不同的階段進行敘述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分階段地書寫毛澤東的一生可以更好地彰顯其人生階段的意義,也影響了傳記書寫的方法。在傳記視域中,毛澤東的初始期、學習期、活躍期、晚年均展示了毛澤東生命不同階段獨特“風景”,把毛澤東的一生壓縮成不同階段加以敘述面臨如何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整體性和實現(xiàn)傳記整體性的難題。羅建華[63]認為,在毛澤東研究中也應加大對毛澤東文本的拓展閱讀、比較閱讀、深度閱讀,運用三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強化毛澤東思想的文本研究。
3.對外國學者研究毛澤東的梳理與剖析。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是國外學者進行毛澤東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曹景文[64]認為,威爾遜十分注重毛澤東的生平研究,對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多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注重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尤其重視對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的解讀。張放[65]認為,目前海外學者研究毛澤東的主要議題包括毛澤東思想對政黨和革命行動的指導、對社會文化的塑造以及對知識分子的影響研究。因此,下一步應拓展對毛澤東思想及符號全球傳播路徑的研究。將毛澤東思想視作面對全球性挑戰(zhàn)的一種思想資源。于渙菇[66]認為,美國學者雷蒙德·懷利對1935年至1945年毛澤東思想的概念在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崛起的思想演進和政治發(fā)展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同時深入分析了陳伯達在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過程中的作用,他的研究勾勒了一幅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肖像,拓展了毛澤東研究的新視野,特別是深化了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的研究。
總體來說,2019年對于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比以往更加深化與細致,在毛澤東生平、毛澤東哲學思想、毛澤東政治思想、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多方面都有新的研究生長點,并且也進一步對相關史料進行辨析和論證,但是在研究中仍存在不足。筆者認為,在未來的研究中應注重把握如下方面。
1.加深對毛澤東思想的原始史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其一,繼續(xù)深化毛澤東思想的文本研究。以往對毛澤東思想文本研究多集中在 《矛盾論》《實踐論》等重要文本,但對于其他文本研究較為缺乏。除此之外,在文本研究過程中缺乏對文本整體性、文本前后關系、文本歷史背景的研究,進而導致文本研究過程中不深刻、不具體。因此,在未來研究中,要進一步加強文本整體性研究,擴大文本研究范圍,不斷挖掘毛澤東思想文本的時代價值。其二,大力開展有關毛澤東思想原始史料的挖掘?;跉v史條件的限制,對毛澤東早年的史料挖掘不夠深入,史料較為零碎,尤其是對毛澤東長征時期的史料挖掘不足,而史料的不全直接導致對毛澤東歷史認識的偏差,因此,應進一步組織專業(yè)的黨史工作者深度挖掘毛澤東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史料。
2.深化毛澤東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研究。2019年,著名黨史專家李捷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筆者認為,堅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應該是多維度和全面的。在未來的研究中,要把握以下三個要點。其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的有關毛澤東思想的元素。如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中所提倡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提出的“兩個務必”理論,新中國成立后所提出的十大關系理念,這些理念思想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那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哪些方面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內(nèi)在元素,又是如何繼承毛澤東思想的內(nèi)在元素,這可以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其二,重點研究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毋庸置疑,實事求是思想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的始終,同理,實事求是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nèi)核,因此,要研究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就要把對實事求是思想理念的研究作為研究的主要方面,深刻剖析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歷史背景與價值意蘊,并且與新時代實事求是思想進行比較研究,從而挖掘出中國共產(chǎn)黨實事求是思想的精髓。其三,深化對毛澤東與習近平人物的比較研究,挖掘毛澤東與習近平的生長經(jīng)歷、從政經(jīng)歷等。從他們的成長軌跡中找尋他們之間的相同點和差異性,進而從他們的成長軌跡中探尋他們思想的形成過程,這對我們開展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比較研究具有極大裨益。
3.不斷創(chuàng)新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方法。楊鳳城等黨史專家都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探析。筆者認為,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要多收集原始史料,開展實證研究。在未來研究中,應多去毛澤東出生、成長、開展革命工作的地方開展實地調研,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把井岡山的蘇區(qū)研究、延安精神的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與毛澤東思想研究結合起來,特別是注重對歷史細節(jié)的把握,對歷史真相的還原。不僅要挖掘毛澤東革命活動的歷史細節(jié),還要剪輯毛澤東生活上的歷史片段,更要精確地分析毛澤東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真實想法,進而更好地展現(xiàn)出毛澤東光輝的一生。
4.深化對青年毛澤東的研究。從2015年開始,黨史學界逐漸加大了對青年毛澤東的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對青年毛澤東的研究雖然較多,但是缺乏多視角的研究,也就是說,對青年毛澤東的研究多是敘事式的研究,而挖掘式的研究不多。筆者認為,當前更應開展青年毛澤東的挖掘式研究,從一個側面剖析青年毛澤東。如青年毛澤東斗爭觀研究、青年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觀研究、青年毛澤東的戰(zhàn)略思維研究等??傊瑢η嗄昝珴蓶|的研究不應過度追求面面俱到,而更應進行抽絲剝繭。
5.把毛澤東思想研究與中蘇關系史研究結合起來。毛澤東的一生與蘇聯(lián)有著深厚的淵源。在革命戰(zhàn)爭早期,由于受到共產(chǎn)國際的影響,毛澤東一度受到黨內(nèi)排擠。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關系進入了蜜月期,但在發(fā)生了中蘇論戰(zhàn)后,中國與蘇聯(lián)的矛盾日益激化,中蘇又進入了冷凍期。不可否認的是,毛澤東在中蘇關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把對毛澤東的研究與中蘇關系結合起來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這已成為當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一大盲點。而新時代下,中國正不斷謀求和諧穩(wěn)定的大國關系,特別是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在不斷升溫。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把毛澤東思想與中蘇關系史結合起來研究,更有利于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而把毛澤東思想與中蘇關系史結合起來研究,要著重抓住以下三點:其一,毛澤東是如何靈活處理與蘇聯(lián)的關系;其二,毛澤東在處理與蘇聯(lián)的關系中運用的戰(zhàn)略思維與方法;其三,毛澤東處理中蘇關系的理念對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
6.加大研究毛澤東的群眾工作方法。尤其注重研究毛澤東組織和動員群眾的方式方法,以及毛澤東改善干群關系的主要方式。在研究中借鑒和發(fā)展毛澤東的群眾工作方法,通過研究毛澤東的組織動員群眾方法,探尋新時代黨的群眾組織力提升的科學路徑,探尋以人民為中心的實現(xiàn)路徑,進而更好地實現(xiàn)新時代干群關系的和諧融洽,提升中國共產(chǎn)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水平。
7.把毛澤東思想研究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使命研究結合起來。從毛澤東思想研究這一維度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淵源與實現(xiàn)機制,這對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在現(xiàn)有的文獻中,鮮有文章把毛澤東思想與初心使命結合起來研究。筆者認為,把毛澤東思想研究與黨的初心使命結合起來研究要注重把握如下方面:其一,要深入研究毛澤東的初心與使命,通過黨史資料的挖掘,深度探究毛澤東救國救民的初心與共產(chǎn)主義的使命;其二,從毛澤東的初心使命這一維度探究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軌跡,進而深刻表明初心使命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長壯大中的重大作用;其三,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在踐行初心使命的過程中應如何繼承和發(fā)揚毛澤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