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歡 李毅峰
(天津商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134)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代表人物、推理小說大師。愛倫·坡以精巧的敘述手法在美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更以其獨特的氛圍渲染和深邃的心理描寫而著稱。愛倫·坡筆下刻畫了多位身患疾病的女性,這些關于疾病的描寫體現(xiàn)了愛倫·坡獨特的美學思想和敘事手法。國外文學評論中圍繞愛倫·坡作品中死亡主題的論述較多,國內對愛倫·坡的研究集中于對文本的闡釋和解讀,而對于其小說中的疾病主題的研究甚少。本文意在探究愛倫·坡小說中的疾病書寫和其蘊含的意義,疾病在故事進展中的作用,以及疾病對愛倫·坡唯美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的影響。
疾病在隱喻的作用下成為一種等級意識的體現(xiàn),被加上了道德批判的色彩,“疾病的隱喻意義隨著文化霸權階層的變化而變化?!盵1]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e)在《疾病的隱喻》一書中挖掘了疾病背后的深刻內涵和痛苦經歷。在她探討的諸種疾病中,她認為結核病曾經是生成隱喻最多的疾病,被人們賦予浪漫化的想象,是具有貴族色彩的優(yōu)雅浪漫的疾病。肺結核所導致的死亡被浪漫派賦予了道德色彩,由于這種疾病的死亡也得以美化。肺結核被認為是一種體面的疾病,是“藝術家的病”,成為詩人和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結核病的隱喻意義體現(xiàn)了一種等級意識,即當時沒落的貴族階層在道德上和文化品味上貶低其他階層的一種等級制成見,貴族階層試圖把自己所謂的“氣質”依托在結核病身上,因此,結核病成了具有貴族色彩的優(yōu)雅浪漫病, 成為一種脫離粗鄙庸俗的符號。在浪漫主義時期,結核病甚至一度成為貴族們之間的一種時尚,拜倫曾對友人說:“我寧愿死于癆病,因為那樣會顯得美麗。”[2]18結核病隱喻的產生根源是貴族階層與資產階級的斗爭。貴族階層在逐漸喪失了政治和經濟特權后,為了爭取自己在文化上的領導權而臆造出結核病的高貴性,試圖利用文化方面的領導權貶低資產階級的物質和政治優(yōu)勢,試圖追求精神性而非物質性的優(yōu)越感,與資產階級的物質性富裕形成對比。
結核病作為一種美麗、優(yōu)雅的象征,其隱喻意義在浪漫主義文學時期的諸多作家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在愛倫·坡的《貝蕾妮絲》(Berenice,1835)、《莫雷娜》(Morella,1835)、《麗姬婭》(Ligeia,1838)和《厄舍古屋的坍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1839)等一系列有關女性的作品中,他刻畫了女性的病癥、死亡以及復活。愛倫·坡認為美人之死是一種富有詩意的主題,而最適合此類主題的就是那已逝的情人。在這些小說中,愛倫·坡通過對女主人公癥狀的描寫來表現(xiàn)死亡之美,在女主人公與疾病的頑強抗爭中,凸顯對生命的美好追求,喚起讀者心中對美的感傷和生命的敬畏。在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疾病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動力,在構造角色的身份形象中,疾病隱喻在強調主題和風格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學中的疾病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離不開它所產生的社會環(huán)境,疾病源于社會存在并反映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特定時代文化的載體,文學作品的作者往往因患病或對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而描寫疾病。愛倫·坡的作品中的疾病書寫來自于自身經歷和對周圍環(huán)境的思考。愛倫·坡生活的19世紀上半葉是工業(yè)革命時期,工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伴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惡化,加之當時的人們對疾病傳播缺乏認識,且醫(yī)療手段相對落后,導致結核病、霍亂和鼠疫等疾病廣泛傳播?!俺鞘谐蔀榧膊∽躺吐拥臏卮?,特別是作為美國新興的工業(yè)中心的新英格蘭地區(qū),以及波士頓、費城、紐約等海港城市,在城市化急劇發(fā)展的同時,居民的生存環(huán)境并不是非常完善,導致各種流行疾病頻發(fā),如霍亂、肺結核、流感等?!盵3]6結核病被稱為是“白色大瘟疫”,居住在這一地區(qū)的愛倫·坡目睹了疾病的傷害并成為疾病的受害者。在他40年的生命歷程中,疾病帶走了愛倫·坡的親人、朋友,給他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傷痛。他的生母、養(yǎng)母和妻子都曾先后死于肺結核,“坡的妻子(Virgina)遭受結核病的折磨,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這讓坡陷入深深的沮喪,難以釋懷?!盵4]
小說中對于美人之死的描述,對坡而言似乎是一種哀悼,在寫作中,他嘗試重新審視過去失去的東西,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他一次次借文學作品抒發(fā)對生命的渴望。坡在他的作品中刻畫了快速發(fā)展的國家與社會問題之間的沖突,“當時資本主義似乎繁榮昌盛,社會卻陷入了政治和經濟危機,在這樣矛盾沖突明顯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陷入了極大的沮喪和迷茫,物質文明的異常發(fā)展以及各種社會問題和沖突引起了創(chuàng)傷?!盵3]13“工業(yè)革命之后,疾病爆發(fā)了,這種流行病變成了白色瘟疫,在蒼白無力的城市中散漫,在疾病中注入了那個時代的浪漫氣氛?!盵2]19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恐怖死亡主題和疾病敘事揭示了工業(yè)革命下的社會環(huán)境和浪漫主義文學背景下的生活狀態(tài)。
在坡的小說中頻繁出現(xiàn)關于疾病的描述,即使作者沒有直接寫出人物患上結核病,通過其自身經歷和癥狀描寫也能夠判斷出來。結核病是一種細菌感染,通常會侵襲肺部,這種病的致死率非常高,是一種持續(xù)性疾病,在感染階段會產生癥狀,“患病者通常面色蒼白,易發(fā)潮熱,身體消瘦,咳嗽陣陣?!盵2]7愛倫·坡作為美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結核病成為他作品中重要的元素,在其作品中,這種疾病的緩慢進展與神秘性常與悲劇主題相結合,致命的疾病使受害者變成了悲慘的女英雄,而疾病則在浪漫美學的構建中被賦予以隱喻的意義。
《厄舍古屋的坍塌》中的瑪德琳小姐重病纏身,“她的身子一日日瘦損。”[5]546她最終還是被這非同尋常的病帶走了,“正當她青春的好時光,疾病卻奪去了她的生命,胸口和臉上泛著薄薄一層紅暈,唇上停泊著一抹可疑的微笑?!盵5]551作者在小說中并沒有明確表達這種疾病,而是通過渲染患者生活周圍陰森恐怖的環(huán)境以及疾病的神秘莫測來暗示肺結核的癥狀。荒涼凄冷的秋天,氣氛陰冷的古宅等令人毛骨悚然的環(huán)境描寫暗示了悲慘的結局?,數铝招〗愕母绺绮辉笇⑸衩氐募膊「嬖V他人,桑塔格認為,人們普遍不愿正視結核病的患病真相,對于這種瀕臨死亡的疾病,醫(yī)生和患者家屬都不愿多談。在物質發(fā)達的工業(yè)社會里的人們仍然難以正視死亡,死亡被看作是令人反感的事情,相當于死亡判決書的疾病同樣被賦予難以啟齒的隱喻意義,加以遮掩。
同樣的隱喻意義出現(xiàn)在坡的另一篇小說《莫雷娜》中,主人公莫雷娜患上了一種神秘的疾病,作者細致的描寫了她的癥狀,她逐漸出現(xiàn)了“臉頰上深紅色斑點”和“額頭上突出的藍色脈絡”。[5]587在這里坡用相似的手法暗示了學識淵博的莫蕾拉也不幸患了結核病。桑塔格認為,在浪漫主義的隱喻中,結核病是一種可以給人的生命帶來啟迪作用的疾病,這種疾病可以升華生命的意義,使生命超凡脫俗。莫雷娜在臨死前生下來女兒,這個孩子的身體和心智都發(fā)育得非???,敘述者“我”對她的成長驚訝不已,女兒非常像她的母親莫雷娜,而“我”卻從不向女兒提起過她的生母。作者借隱喻的手法描寫了莫雷娜對疾病的頑強抗爭,甚至在疾病的吞噬下頑強地延續(xù)了自己的生命。
正如桑塔格所觀察到的,疾病伴隨著生命,它是生命的異常狀態(tài),疾病導致身體器官過早老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疾病會加速生命的進程。身體的疾病有助于人們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并尋找生活的意義。在小說《貝蕾妮絲》中,主人公埃加烏斯體弱多病,在灰暗陰郁的家族中,他沉迷于表妹貝蕾妮絲因病而日漸虛弱的身體,他幾乎偏執(zhí)地沉迷于貝蕾妮絲潔白的牙齒?!爸旅募膊∶孛艿厝肭至怂纳眢w并改變了她的思想、習慣和性格?!盵5]582疾病使她的身體變得異常虛弱,她的眼睛“毫無生機,幾乎看不到瞳孔”。[5]584桑塔格認為“疾病是生命的陰面,是一重更麻煩的公民身份”。[6]7在浪漫主義的視角下,疾病使患者的美達到永恒,但是死亡也需要生理上的衰落,所以由于疾病帶來的死亡美中包含著恐怖的元素,意味著對死亡和疾病不可避免的厭惡。作者試圖通過夸張和象征的手法揭示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頓和空虛,其筆下的男性大多生性高傲不羈、孤獨敏感乃至精神病態(tài),偏執(zhí)地依戀著心目中理想化的完美女性,而這些完美女性則身患重病但頑強地追求生命,最終以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毀滅走向故事的結局。
愛倫·坡善于通過細致入微的各種器官描寫烘托人物的病情。在小說《麗姬婭》中,氣質脫俗的美麗女子麗姬婭病了,“惶恐的眼睛閃出熠熠光芒;蒼白的手指變成蠟黃顏色;額角上的青筋驟漲驟落?!盵5]569從小說描寫的癥狀表現(xiàn)來看,麗姬婭患的正是肺結核病。在愛倫·坡的描寫中,患病的麗姬婭符合浪漫主義文學中對于結核病的想象,結核病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貴族色彩的優(yōu)雅的病,而這種疾病所引發(fā)的死亡是崇高的,具有抒情詩色彩的。由于結核病的死亡有著強烈的道德色彩,這樣的死消解了粗俗的肉身,使患者的人格變得空靈。結核病引起的發(fā)燒不僅是疾病的外在表現(xiàn),更是一種身體內部燃燒的標志,在隱喻的作用下,結核病患者遭受著熱情的消耗?!八馃频男睦锓购5卣垓v著,而那沉著的態(tài)度卻始終不變?!盵5]569作者借隱喻的手法表達了與疾病抗爭的頑強和自己對命運不公的憤懣。最終,麗姬婭被結核病奪去生命,敘述者“我”感到悲痛欲絕,離開故鄉(xiāng),流落到英格蘭的荒野,與小說的另一位女主人公羅維娜小姐結了婚,在他們結婚的第二個月初,羅維娜夫人也突然生病了。敘述者注意到“她似乎暈倒了”,“眼瞼周圍出現(xiàn)一些細小的血管,淡淡的紅潮微微泛起”。[5]576可以看出這仍是肺結核的癥狀。
在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中,敘述者通常都是疾病和精神障礙患者,他們認為婦女的疾病和死亡是她們完美的結果,這意味著她們過于完美。桑塔格認為“18世紀發(fā)生了新的社會流動和地理流動, 使財富和地位不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 而是必須有待確認的東西。而確認的方式則是憑借有關服裝的新觀念和對待疾病的新態(tài)度。服裝(身體的外部裝飾)和疾病(身體的一種內在裝飾)都變成比喻, 來喻示對待自我的新態(tài)度”。[6]77這種當時的所謂對于疾病的新態(tài)度被延續(xù)了兩個多世紀,在隱喻的作用下,結核病不僅是一種審美化的存在, 一種優(yōu)越品性的標志,同時也是身份、權力與文化的符號。因此小說中塑造的女性大多都是幾乎完美的形象,即使是身患疾病,仍然以不同的方式與死神斗爭。無論是瑪德琳小姐在疾病吞噬下的生死掙扎,麗姬婭從羅維娜的尸體中復活,還是莫雷拉以女兒的出生延續(xù)生命,他們都在以各種形式掙扎。愛倫·坡的女性角色通常遵循女性美的浪漫主義理想,浪漫主義傾向于將致命疾病描述為美,而他故事中的病態(tài)敘事則是表達美的一種手段。他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病態(tài)美修飾了疾病和死亡,盡管疾病具有毀滅性,但它為婦女帶來了不可思議的魅力和力量,甚至使她們對男人更具吸引力。由疾病和死亡引起的憂郁有助于在故事中樹立情感基調,并引發(fā)讀者的同情。在疾病的描寫中,愛倫·坡通過這種方式試圖治愈自己在疾病的傷害中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疾病的描繪也加劇了故事中可怕的哥特式氣氛。這些女性角色在不同的故事中都是完美的形象卻都遭受了疾病的生命危機,貝蕾妮絲是活潑朝氣的少女形象,而莫雷娜和麗姬婭都是博學多才的美麗女性。在所有這些故事中,女性角色在遭受不幸后都迎來了敘述者深刻而熱烈的懷念。而所有女性在死亡后均顯示出恢復的跡象,她們全都為生存而奮斗,與死神抗爭,從而表現(xiàn)出強大的生存意愿。貝蕾妮絲被過早地埋葬了,莫雷娜逐漸重新出現(xiàn)在女兒的體內,麗姬婭也返回了羅維娜的尸體。愛倫·坡試圖通過小說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來追尋自己一生中失去的女性,從而治愈在疾病中遭受的創(chuàng)傷,表達他的唯美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
愛倫·坡創(chuàng)作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過去,但現(xiàn)在看來,他的作品中所寫的斗爭、困惑和焦慮仍然具有實際意義,通過塑造多位女性病態(tài)者,呈現(xiàn)了一個恐懼、焦慮、孤獨的現(xiàn)代人的肖像,展現(xiàn)了她們與疾病頑強的抗爭和對生命意義的不懈追求。愛倫·坡在作品中展示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不但對文學而且對人類發(fā)展都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