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 郭沫若紀念館,北京 100009)
關于郭沫若的黨籍與黨齡,曾經(jīng)撲朔迷離,絕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情。很多人道聽途說,傳言郭沫若曾經(jīng)“脫黨”,并由此引申出郭沫若信仰不堅定,是“墻頭草”等謬論。故而有必要對郭沫若的黨籍和黨齡問題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考察。
1924年,郭沫若在翻譯完日本學者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后,開始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在中共領導人瞿秋白等人的推薦下,1926年3月,郭沫若前往廣東,就任廣東大學文科學長。在廣東大學期間,郭沫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據(jù)當時擔任中共廣東大學總支書記兼粵區(qū)學生運動委員會委員的徐彬如回憶:
1926年北伐前,郭沫若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不久,郭沫若把文學院整頓得很好。此時,郭沫若要求入黨,寫了申請書,我當時任總支書記,總支討論的結果表示同意,報請粵區(qū)區(qū)委批準。粵區(qū)區(qū)委討論的結果認為郭沫若暫時不入黨為好,可以等一等,讓郭沫若通過實際工作,再鍛煉鍛煉。區(qū)委書記陳延年同志先讓畢磊同志通知他,后由惲代英同志代表黨組織和郭沫若進行了談話。郭沫若聽后,表示愿意放棄文學院院長的職務,同意到軍隊做些實際工作。當時正值北伐軍組織政治部,鄧演達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孫炳文任政治部秘書長,惲代英同志就安排郭沫若任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徐彬如:《憶代英同志》,《六十年歷史風云紀實》,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1年,第199頁。
宋彬玉等人于1984年采訪了時任中共廣東大學總支委員會宣傳委員的韓拓夫,他對郭沫若當年申請入黨情況的陳述和徐彬如的回憶相似。
中山大學(即廣東大學)設中國共產(chǎn)黨總支委員會,從一九二六年一月直到一九二七年清黨為止。書記是徐彬如,文科三年級學生。我是宣傳委員,組織委員是我的一個同鄉(xiāng),已被殺害。還有其他幾個委員,……我當時是文學院預科學生,和許滌新同一支部。
郭沫若到廣東大學后曾要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粵區(qū)區(qū)委研究,認為再等一等,要他到軍隊里鍛煉鍛煉?!菚r共產(chǎn)黨員都參加到國民黨,要求入黨的同志,也先參加國民黨里面進行鍛煉鍛煉。(2)宋彬玉,張傲卉:《訪問韓拓夫談話記錄》(1984年1月17日,記錄經(jīng)韓本人審閱),轉(zhuǎn)引自《大革命時期郭沫若同黨的關系——兼談郭沫若的思想發(fā)展》,《郭沫若研究》(第4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第224-225頁。
在國共兩黨合作的背景下,1926年7月,郭沫若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并擔任了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此時雖然是國民黨員,但在思想上早已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所以當他發(fā)現(xiàn)蔣介石有背叛革命的跡象時,毅然寫下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這篇戰(zhàn)斗檄文。其實,當時蔣介石十分器重他。蔣介石在南昌講演時,郭沫若常常在一旁大聲將他的話傳遞給聽眾。蔣介石的夫人到南昌,是郭沫若陪同的。蔣介石甚至許諾在完成統(tǒng)一后,由郭沫若負責領導江南幾省。郭沫若如果不是因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他不會拋棄個人的大好前程,選擇“反蔣”這條充滿危險的革命道路。
在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郭沫若秘密抵達上海,向周恩來等人匯報了蔣介石的情況。1927年4月16日,周恩來、趙世炎、羅亦農(nóng)、陳延年、李立三致電中共中央,建議出師伐蔣:
武昌三道街省農(nóng)民協(xié)會劉子谷轉(zhuǎn)屈楚豪、李家祥、郭沫若來道及九江、安慶搗毀黨部、工會,屠殺民眾,純由蔣氏直接指揮。近日杭州、南京及上海大屠殺與捕殺共產(chǎn)黨,要證明蔣氏結帝國主義反動之跡已著。(3)《上海區(qū)委電報一則——關于蔣介石叛變及目前時局問題(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六日)》,中央檔案館等編:《上海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上海區(qū)委文件)一九二六年——一九二七年》,1986年,第417頁。
從周恩來等人對郭沫若情報的高度重視來看,他們將郭沫若當成了在組織上尚未入黨的同志。郭沫若的積極呼吁對于中共中央決定獨立自主地開展革命斗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爆發(fā),郭沫若在缺席的情況下?lián)瘟四喜鹆x部隊主席團成員兼宣傳委員會主席。郭沫若在部隊撤退的前一天趕到了南昌,隨著起義部隊撤退。8月底,起義部隊撤退至瑞金時,郭沫若由周恩來、李一氓介紹,和賀龍一起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據(jù)李一氓回憶:“在瑞金的時候,周恩來同我商量,要介紹郭沫若入黨。究竟是郭沫若提出在先,還是組織上要他入黨在先,現(xiàn)在無從說起。我看這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當時對郭沫若來講,入黨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4)李一氓:《北伐和南昌起義(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資料》(第40輯),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2年,第24頁。郭沫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起義部隊中是秘密的,即使起義部隊中的有些中共黨員也不知道,更不用說起義部隊之外的人了。
1928年春,郭沫若在黨組織同意下東渡日本。關于他在流亡時期和黨組織的關系如何,由于東京黨組織屬于地下組織,又曾遭到破壞,檔案不存,這方面沒有確鑿的證據(jù)。
1935年,瞿秋白被國民黨軍隊逮捕。記者去獄中采訪他,他對記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郭沫若到日本后,要求準其脫黨,聞系出于其日本老婆之主張,以在日如不脫黨,處處必受日本當局干涉,不能安居。蘇維埃中央原諒其苦衷,已準其脫黨。(5)李克長:《瞿秋白訪問記》,《國聞周報》第12卷第26期,1935年7月8日。
這段訪問記成為后來很多人認為郭沫若流亡期間主動脫黨的主要證據(jù)。但此處存疑較多。第一,瞿秋白和郭沫若是十分親密的戰(zhàn)友。瞿秋白推薦郭沫若去廣東,由此才有后來郭沫若的戎馬生涯;他們在大革命時期的武漢曾經(jīng)一起暢談革命;瞿秋白生前最后一封信就是寫給郭沫若的。瞿秋白被捕后,忠貞剛烈,臨危不懼。郭沫若在日本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考釋甲金文字,信仰十分堅定。瞿秋白出于掩護戰(zhàn)友的目的,可能會說郭沫若已經(jīng)“脫黨”,從而給郭沫若減去不必要的麻煩。第二,這篇文字是由一名國民黨認可的記者去采訪一名作為囚徒的中共前領導人,揭載在《國聞周報》上,訪問記和瞿秋白的真實回答之間是否有不吻合,甚或涂改之處,我們已經(jīng)無從知曉,因為既沒有錄音,囚徒也不能公開發(fā)聲辯護,故而只能存疑。第三,除瞿秋白這段文字,筆者沒有見到其他任何當時的知情人說郭沫若在日本曾“脫黨”。孤證不足為憑。綜上所述,筆者覺得《瞿秋白訪問記》不足為訓。
《瞿秋白訪問記》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1958年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黨組給周恩來、聶榮臻提交關于郭沫若、李四光、錢學森三人的入黨報告。報告草案中關于郭沫若的情況表述為:“郭老長期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從事革命工作,但因黨籍問題未能公開解決,思想上存在嚴重的苦悶。根據(jù)郭老大革命時期便參加了黨,以后雖一度脫黨,但在黨的領導下為黨工作。我們認為可以吸收郭老從(引者注:原文如此,下同)新入黨,不要預備期,做(引者注:原文如此,下同)為正式黨員?!眻蟾娓搴髞硇薷臑椋骸肮敉鹃L期以來,因黨籍問題未能公開解決,青年人經(jīng)常寫信質(zhì)問他,思想上存在苦悶。這次由周恩來、聶榮臻同志介紹沫若同志從新入黨,我們意見不要預備期,做為正式黨員。”(6)《關于同意郭沫若、李四光、錢學森入黨問題的報告》,北京:中國科學院檔案,檔案號1960-11-6-1。郭沫若正式入黨后,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實習員黃美蓉坦言:“郭老過去脫過黨,為什么還要發(fā)展他?”(7)《關于郭沫若、錢學森二同志入黨的反映》,北京:中國科學院檔案,檔案號1960-11-6-7。從報告的修改和黃美蓉的反應來看,當時中國科學院內(nèi)部關于郭沫若的黨齡存在不同看法。報告初稿和黃美蓉認為郭沫若“一度脫黨”“過去脫過黨”,應該是受到了《瞿秋白訪問記》的影響,報告稿回避了這個問題,但也沒有說清楚郭沫若的黨齡。
郭沫若在1978年6月12日逝世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蘭夫和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一起去看望于立群。兩位國家領導人征求于立群關于郭沫若后事的意見。于立群提出:
就是郭老黨齡的事。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義后,在行軍中由周恩來同志和李一氓同志介紹郭老入黨,這件事許多人都知道的。大革命失敗后,郭老去了日本,不少人以為郭老自動脫黨,一九五八年報上發(fā)表郭老重新入黨的消息,舉國皆知,誤以為這時郭老才是共產(chǎn)黨員。事實不是這樣的。郭老去日本以前,周恩來同志代表黨曾經(jīng)和郭老談話,告訴他這是黨中央決定,派他去日本,黨籍保留。郭老不是自動脫黨。郭老從不計較個人的事,所以多少年來,一直不提。我希望黨考慮這個問題。(8)周而復:《緬懷郭老》,《周而復文集》(第19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年,第255頁。
烏蘭夫和方毅將于立群的意見反映給了黨中央。黨中央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在鄧小平代表黨中央給郭沫若所作悼詞中,對郭沫若和黨的關系有如下表述:
一九二七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八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九二八年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并積極支持留日青年和國內(nèi)文藝界的革命文化運動??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郭沫若同志回到祖國,在敬愛的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貫徹執(zhí)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組織和團結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9)《在郭沫若同志追悼會上 鄧小平副主席致悼詞》,《人民日報》1978年6月19日。
鄧小平同志的悼詞,確定了郭沫若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認為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時期支持了革命工作,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從事革命工作。但悼詞沒有明說郭沫若是中共的秘密黨員,這需要進一步明確。
1980年,吳奚如發(fā)表了《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系》,文章認為:
郭老在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后,在行軍作戰(zhàn)中經(jīng)周恩來同志和李一氓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他的黨齡應從1927年一直算到1978年逝世為止,一共五十一年。
或者有人覺得郭老在大革命失敗后去了日本,是自由行動,那十年是自動脫黨,所以在全國解放后才重新入黨的吧?不是。郭老去日本隱居,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作,那是經(jīng)過當年黨中央決定,保留黨籍,完成黨給他的一項重大任務的。
(中略)
郭老幸而有當年黨的八·七緊急會議后成立的黨中央的愛護,才派他和董老、錢亦石等黨員去日本(董老去日本后又轉(zhuǎn)往蘇聯(lián)的)隱蔽待命,直到1937年祖國抗戰(zhàn)爆發(fā),才逃出日本,歸國效勞了。因此,郭老一從日本平安回到上海,他的黨籍就恢復了,叫做特別黨員,以無黨派民主人士的面目,展開了公開的抗日民主的革命活動,去帶動當時廣大的民主人士向中共靠攏,起了比一個黨員更大的作用。他當時是特別黨員,受黨中央長江局周恩來同志等少數(shù)負責人直線領導,不過黨的小組生活,不和任何地方黨委發(fā)生關系。他在被周恩來同志決定出任國民黨軍委政治部第三廳中將廳長時,也只是讓三廳的黨特支三個負責人(馮乃超、劉季平、張光年)知道他的特別黨員身份,秘密出席黨中央長江局有關第三廳工作的重大會議。(10)吳奚如:《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系》,《新文學史料》1980年第2期。
吳奚如,1925年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大革命失敗后,曾任中共湖北省委軍事委員會代理書記、河南省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秘書。1938年2月,到武漢任周恩來的政治秘書。(11)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研究會編:《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jù)地人物詞典》(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第472頁。也就是說,在1928年郭沫若赴日之前與1938年郭沫若在武漢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這兩個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上,吳奚若都在黨內(nèi)擔任要職。所以他的話是權威的。
郭沫若的女兒郭平英等人讀了吳奚如的文章后,采訪了吳奚如文章中提到的幾位知情者。馮乃超說:
——“長江局討論三廳工作的會議,你們父親是和我們一起參加的。但是特支不知道他的組織關系……”
——“召開八大時,我看到他。他還坐在黨外人士的席位上,我覺得有些意外。他的關系一直在總理手里,你們母親的關系在鄧大姐手里?!?/p>
馮乃超肯定了吳奚如所說的郭沫若秘密出席黨組織的有關三廳工作的會議,但否定了吳奚如所說的特支知道郭沫若的組織關系。郭沫若的組織關系,周恩來肯定是最清楚的。但當時周恩來已經(jīng)逝世,也沒有留下這方面的檔案,是否還有其他知情者呢?郭平英等人采訪了陽翰笙:
翰老作了十分肯定的補充:“在三廳,你們父親和我,還有田漢,是三個特殊黨員。我們不參加特支的活動,所以特支不清楚我們的身分,我們的黨費直接交給中央。你們父親是用K字作代號的,他的黨費交得比我們都多。”(12)郭平英:《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泰然》,《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162頁。
陽翰笙對郭沫若在抗戰(zhàn)時期秘密黨員身份的肯定,也出現(xiàn)在他親自寫的另一篇文章中:
三廳成立后,三廳的幾位負責人:郭沫若、馮乃超、田漢、杜國庠和我五個人是一個特別黨小組,由周恩來直接領導,周恩來是組長。吳奚如同志是聯(lián)絡員,負責收黨費。三廳其他普通黨員單成立一個特支,先后由張光年和劉季平任特支書記。特別黨小組和特支是完全分開的,彼此沒有關系。周恩來指定馮乃超只和特支支部書記聯(lián)系。黨員全部是秘密的,采取單線聯(lián)系的方式。所以有的黨員彼此間也不一定知道。我們這個特別黨小組一直存在到皖南事變以后。一天,周恩來同志召集我們幾個人在鄧穎超的臥室里向大家宣布:我們這個特別小組解散,以后改為單線聯(lián)系。
眾所周知,郭沫若同志一直到1958年才以重新入黨的形式公開他黨員的身份。郭老對這件事始終處之泰然,足見郭老胸襟之偉大。這是一個真正革命者的本色!(13)陽翰笙:《風雨同舟戰(zhàn)友情——深深緬懷郭沫若同志》,《陽翰笙百年紀念文集》第3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第401頁。
陽翰笙,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過南昌起義,擔任過左聯(lián)的黨團書記、中共上海局文委書記,1938年起擔任三廳主任秘書,在郭沫若領導下工作。他和郭沫若有著長達半個世紀的工作關系。陽翰笙這條回憶可以和吳奚如、馮乃超兩人的回憶相印證。陽翰笙說吳奚如是三廳特別黨小組的聯(lián)絡員,他自己是小組成員,陽翰笙和吳奚如都說郭沫若是秘密黨員,如果沒有特別的證據(jù),對于他倆人的回憶是不好質(zhì)疑的。馮乃超說“特支不知道他的組織關系”,按照陽翰笙的說法,特支和特別小組“是完全分開的,彼此沒有關系”,所以特支不知道郭沫若的組織關系,是可以理解的。
上述說法都是回憶。時隔多年,回憶不一定準確。這也難怪有人對此提出質(zhì)疑。我們還需要關鍵的確鑿證據(jù)。幸運的是,我們在于立群檔案里發(fā)現(xiàn)了一封鄧穎超1938年5月18日寫給于立群的信。
親愛的媳婦小于:
好多天不見你,常常想念著你那個小樣,怪可愛的!
最惦記著的問題已經(jīng)代你辦好了,我和沫若兄二人作介紹人,請你準備好加進來罷!
外附給沫若兄的收條,請轉(zhuǎn)他為荷!匆匆不盡,廬山回來見。
你的媽媽
五月十八日(14)手跡復印件,北京郭沫若紀念館“媽媽屋”展出,2019年。
這是鄧穎超通知于立群,她和郭沫若介紹于立群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按照中國共產(chǎn)黨的章程,入黨介紹人必須是黨員。如果郭沫若當時不是中共黨員,他有什么資格介紹別人入黨呢?有了這封信,我們可以肯定吳奚如、陽翰笙回憶屬實,郭沫若在抗戰(zhàn)時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秘密黨員。
郭沫若的真實身份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秘密黨員,公開身份是民主人士,這一公開身份一直持續(xù)到1958年。1957年反右運動之后,要求郭沫若入黨的呼聲越來越高。郭沫若1959年初發(fā)表文章說:“過去很多青年同志來信問我為什么沒有入黨?上海還有位少年同志來信要和我比賽:是我先入黨,還是他先入團?這都說明很多同志在關心著我的思想立場。我接受很多青少年同志的鼓勵,每逢我接到他們的信,我便告訴他們說,我是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入黨,并勸他們務必爭取入黨入團。”(15)郭沫若:《學習毛主席》,《中國青年報》1959年1月3日?!昂芏嗲嗄晖緛硇拧辈⒉皇强浯?,筆者就曾看見一封南京航空學院1701班的大一新生林鼎武在1957年12月6日寫給郭沫若的信:
我認為在前一階段,作為在青年人當中具有崇高敬仰和重大影響的您——敬愛的郭老,不夠關懷我們青年人的成長,幾乎沒有在報刊上指導我們。嚴重的問題還在下面。有相當部分的青年人曲解了你,他們認為您是“只專學術不管政治”的民主人士。他們甚至提出來這樣的口號,“我只做郭沫若,不做劉少奇”,“民主人士,比黨員的貢獻更大”,“先專后紅”等等。必須指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和影響是非常廣泛而嚴重的,就以中學時(今年我才轉(zhuǎn)入大學)我班就有30%的同學就是如此。我院中反右斗爭也有相當部份的同學同樣如此,甚至學生右派分子中有一些就是由“不管政治”“一心為當專家”而蛻變來的。敬愛的郭老,難道能夠讓這樣的現(xiàn)象存在下去而危害青年人的健康成長嗎?我想作為國家機關的領導者的您,一定會重視這個嚴重問題的,一定會為掃清青年人前進道路的障礙物而作出努力!(16)郭沫若紀念館館藏手跡。
林鼎武同學要求郭沫若寫一篇文章在《中國青年》發(fā)表,討論“又紅又?!眴栴},但實際上也指出了郭沫若當時作為“民主人士”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在中國科學院內(nèi)部也有反映。郭沫若入黨后,物理所實習員陳一勛認為:“郭老入黨對很多人是個教育,過去很多人拿郭老作例子說明只專不紅的道路,現(xiàn)在他入黨了確實令人興奮。”(17)《關于郭沫若、錢學森二同志入黨的反映》,北京:中國科學院檔案,檔案號1960-11-6-7。
所以,郭沫若在1958年以重新入黨的形式公開他的黨員身份,這是形勢所需,是響應群眾的呼聲,是為了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關于郭沫若的黨齡問題,是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在編輯《郭沫若全集》時所遇到的重要問題。郭沫若在《學習毛主席》中說:“過去很多青年同志來信問我為什么沒有入黨?”《學習毛主席》編入《郭沫若全集》時,這句話需要給出注釋。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給1958年郭沫若的入黨介紹人聶榮臻和中央組織部寫信,請求就郭沫若和黨組織的關系給一個權威說法。聶榮臻同志辦公室于1985年復信:
中央組織部并抄郭老著作編委會:
編委會的來函,我們已報告聶榮臻同志。關于郭老入黨時間,榮臻同志講,應從一九二七年算起。一九五八年周總理和我介紹郭老重新入黨后,在國務院一次會議上,總理講郭老是恢復黨籍的問題。
謹復。
中央軍事委員會聶榮臻副主席辦公室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18)手跡復印件,郭沫若紀念館資料室藏。
中組部在詳盡調(diào)查的基礎上,于1986年回信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對郭沫若的黨籍和黨齡問題做了簡要清楚的說明?!豆羧の膶W編》第17卷在《學習毛主席》一文的注釋中照錄了中組部的批復:
作者系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參加南昌起義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翌年經(jīng)組織同意,旅居日本,繼續(xù)為黨工作??箲?zhàn)時期歸國后,即恢復了組織關系,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下,以無黨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一九五八年以重新入黨的形式,公開共產(chǎn)黨員身份。(19)郭沫若:《學習毛主席》,《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第278頁。
這是迄今為止最權威的關于郭沫若黨籍和黨齡的說法。1928—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間繼續(xù)“為黨工作”,黨組織對于他這段時期的工作是認可的。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一回國就恢復了組織關系,是中共的秘密黨員;1958年重新入黨,是形式,通過這種形式,公開了他的共產(chǎn)黨員身份。
郭沫若長期作為中共秘密黨員,處于隱蔽戰(zhàn)線,這就談不上他個人在黨內(nèi)的地位和影響。他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
據(jù)吳奚如回憶,抗戰(zhàn)時期,郭沫若曾要求公開他的中共黨員身份,周恩來沒有同意:
在第三廳未組成之前,郭老曾經(jīng)和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住在一道——原漢口日本租界太和里,有時自己不滿黨外民主人士這一身份的寂寞,就激情洋溢地來到長江局,向周恩來書記請命:“讓我住到長江局(當時對外叫作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來,以公開黨員的身份進行痛痛快快的工作嘛!”恩來同志總是以老戰(zhàn)友的情誼,對郭老慰勉交加,請他還是以非黨人士的身份忍受內(nèi)心的“寂寞”。(20)吳奚如:《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系》,《新文學史料》1980年第2期。
郭沫若即將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如果公開了他的共產(chǎn)黨員身份,他是不便于擔任這個職務的。周恩來即將出任政治部副部長,在周恩來看來,只有郭沫若出任第三廳廳長,“我才可考慮接受他們的副部長,不然那是毫無意義的?!?21)郭沫若:《洪波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59年,第17-18頁。不公開郭沫若的中共黨員身份,是出于團結抗戰(zhàn)大局的需要。郭沫若這一秘密身份一直持續(xù)到1958年。他不僅要忍受“寂寞”,還為此做出了犧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郭沫若身兼多個重要職務,他付出心血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他以公開的無黨派民主人士的身份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這符合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的情況。當時,知識分子中的中共黨員數(shù)量較少,中國科學院黨組力量較弱。據(jù)吳征鎰回憶,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調(diào)入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工作,時惲子強、丁瓚任正副黨委書記,我與汪志華任黨支部正副書記,但全院黨員只七人,組成黨組管理一切,北京各所都無黨員”。(22)吳征鎰:《百兼雜感隨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41頁。當時,中國科學院黨組不公開活動,很多決議通過行政領導落實,作為院長的郭沫若舉足輕重。隨著中國科學院中的中共黨員數(shù)量的增加,在1952年下半年思想改造運動結束后,中央充實了中國科學院黨組的力量。原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長張稼夫調(diào)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此后,中國科學院的決策者逐漸由院務會議轉(zhuǎn)向中國科學院黨組,郭沫若的地位出現(xiàn)了微妙變化。
1955年3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黨組擴大會議,郭沫若應邀出席。在會上,郭沫若發(fā)言:“科學院在1952年以前,黨的核心力量很弱。自從1952年底稼夫和力生等同志加入之后,確實和過去不同……但我對加強科學院黨的領導還有兩點建議,一是請中央派一位更高級的、真正有領導能力的同志擔任院長職務,只有如此,才可以和政府有關各部有機聯(lián)系,也可以統(tǒng)籌規(guī)劃科學工作,我在這里不是說客氣話,讓我多寫兩篇文章比當兩三年院長更有好處。請陳毅同志把這個意見向中央轉(zhuǎn)達一下,不然,我見了毛主席和周總理還是要提的。請中央不要把我當成統(tǒng)戰(zhàn)對象看待。讓我領導科學院的工作,確實值得考慮?!?23)《中國科學院黨組擴大會議一次會議記錄·郭沫若發(fā)言》,北京:中國科學院檔案,檔案號1955-01-001-04。參會的陳毅當場拒絕了郭沫若的辭職,批評了科學院黨組,特別指出:“郭院長是夠世界水平的科學家,馬列主義水平也很高,是很好的院長,和共產(chǎn)黨員不同的只是沒有黨證。因此不同意郭提出的辭職意見?!?24)《中國科學院黨組擴大會議一次會議記錄·陳毅發(fā)言》,北京:中國科學院檔案,檔案號1955-01-001-04。
這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正如論者所說:“郭沫若在工作中,與黨組產(chǎn)生了一些嫌隙。主要是郭沫若的身份特殊,科學院黨組并不清楚他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25)向明:《“內(nèi)定”院長郭沫若在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的角色與困境》,威海:《郭沫若與新中國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2019年。本文上段論述,參考了向明的這篇文章,特此致謝。也就是說,郭沫若因為不能公開他的中共黨員身份,而做出了犧牲。如果此時公開了他的這一身份,他當然會成為中國科學院黨組的主要負責人,也就不會被“當成統(tǒng)戰(zhàn)對象看待”,不會和黨組之間產(chǎn)生“嫌隙”,從而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郭沫若具有犧牲精神,這是一貫的。郭沫若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后,一直以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黨性原則。
在南昌起義撤退途中所寫的政治小說《一只手》中,郭沫若借小說人物的口說:“要想成就大業(yè),不犧牲是沒有辦法的。你聽見過那螞蟻子過河的話沒有?聽說有甚么地方的螞蟻子要搬家,路上遇著一條小小的河,那領頭的螞蟻子便跳下河去。一個跳下去,兩個跳下去,三個跳下去,接接連連地都跳下去。跳下去的不消說是死了,是犧牲了。但是它們的尸首便在小河上浮成一道橋,其余的螞蟻子便都踏著橋渡過河去了。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做這些跳河的螞蟻的啦?!?26)麥克昂(郭沫若):《一只手(續(xù))》,《創(chuàng)造月刊》第1卷第10期,1928年3月1日。將自己與無數(shù)同伴的尸首鋪成一座浮橋,讓后死者踏著前進,其體現(xiàn)出的犧牲精神,表現(xiàn)了郭沫若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黨性原則。
“螞蟻”的比喻后來多次出現(xiàn)在郭沫若的作品中,在1936年出版的《豕蹄》的《序言》中,郭沫若說:“最后因為想到要把這個集子獻給我的一位朋友,一匹可尊敬的螞蟻,于是由這螞蟻的聯(lián)想,便決心采用了目前的這個名目——《豕蹄》?!?27)郭沫若:《序言》,《豕蹄》,上海:不二書店,1936年,第7頁。這位朋友就是正在參加長征的成仿吾。在初版本《豕蹄》的《序言》后,有一首《獻詩——給C.F.》。在這首詩里,郭沫若將成仿吾比喻為螞蟻,他和一大群螞蟻“在綿邈的沙漠中”無聲無息地砌疊“Aipotu”(烏托邦),說這些螞蟻搖旗吶喊,熱心地把自己“塑成為雪羅漢的/春季”(28)郭沫若:《獻詩——給C.F.》,上海:不二書店,1936年,扉頁。。不久郁達夫來東京,帶來成仿吾在長征中犧牲的謠傳,郭沫若盡管不信,但還是寫了他在《女神》之后最好的詩歌《懷C.F.》,這首詩深情地寫道:
爬過了千里的平原,萬重的高山,浩蕩的大川,
要在砂漠的邊際,建立起理想的社團。
我贊美那有紀律的軍旗,
我贊美著成了螞蟻的你。
你現(xiàn)在,可仍是辛勤地,但可欣幸地,
采集著大眾的糧食,
掃除著內(nèi)外的污穢,
含運著沉重的砂泥?
(中略)
但我的想念不曾一刻離開過你,
不曾一刻離開過那千山萬水地,千辛萬苦地,
為著理想的aipotu之建立,
向砂漠中突進著的軍旗。
我自己未能成為蟻橋中的一片磚,
我是怎樣地焦憤,自慚,
我相信你是能夠同感。
(中略)
我現(xiàn)在,在電燈光下寫著這首詩,
生則作為我對于你的獻辭,
死則作為我對于你的哀祭。
但只愿你生是作為一匹螞蟻而生,
你死也是作為一匹螞蟻而死,
理想的蟻塔總有一天要在砂漠中建起!(29)手稿復印件,北京郭沫若紀念館展廳展出,2019年。
這不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誠摯思念,也是對中國革命的魂牽夢繞。郭沫若將成仿吾等人比喻成一大群螞蟻。他看重的是螞蟻的犧牲精神、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觀念?!袄硐氲南佀闭撬闹械墓伯a(chǎn)主義社會。
郭沫若對于具有高度組織紀律性和犧牲精神的螞蟻的角色認同,是長期一貫的。多年后,他給云南大學附中學生自治會主辦的《附中報》題詞中還說:“非洲有一種螞蟻,在集體行進的時候,如遇小溪阻隔,前面的螞蟻便跳下水去,搭成一座蟻橋,讓后續(xù)的蟻群從它們身上過去。這種蟻命,真可說是重于泰山了?!?30)李衡:《難忘的激情》,《云南日報》1979年12月9日。郭沫若對螞蟻的贊美和角色認同,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犧牲精神。正如熟悉他的李初梨所說:“他是偉大的自我犧牲者。為國家民族的獨立解放,為后來一代的光明幸福,不惜放棄他個人的事業(yè),犧牲他自己的榮譽以至生命。他就是那投火自焚的鳳凰?!?31)李初梨:《我對于郭沫若先生的認識》,《解放日報》1941年11月18日。
作為中共長期的秘密黨員,郭沫若正是以一貫的犧牲精神,為黨和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