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蘭 楊元望 胡文俊
(福建工程學院 法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
國家安全是最根本的國家利益,是一國穩(wěn)定發(fā)展的前提,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的先決條件,是廣大有志青年踐行中國夢的依托。
隨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國際形勢出現(xiàn)的新變化,以及網絡新媒體的無國界化趨勢,國家安全面臨著新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明確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 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 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1]要想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就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2]。
廣大青年學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主導力量,是踐行中國夢的生力軍。只有不斷提升大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能力, 才能為切實提高全社會防范抵御各類安全風險的能力奠定扎實基礎。為此,高校應因時而動,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努力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國家安全意識,為我國的國家安全構筑牢固的思想意識防線。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早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提出要完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和工作機制。隨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決定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全面統(tǒng)籌協(xié)調國家安全相關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首次正式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并明確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五條和第七十六條分別規(guī)定:“機關、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把國家安全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內容”。這就以法律形式賦予了每一位公民接受國家安全教育、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為了進一步落實黨中央的要求, 教育部在2018年4月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構建完善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體系,并分別對大中小學的國家安全教育提出了針對性的要求。該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大學生應接受國家安全系統(tǒng)化學習訓練, 以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能力[4]。
本文以福建工程學院的在校本科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在師生群體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訪談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來分析當前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并以此為依據(jù)探討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途徑。
2.1.1 國家安全的外部威脅存在一定的隱蔽性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也越發(fā)忌憚,從而在不同領域瘋狂地進行危害我國和平穩(wěn)定的行為。這些敵對勢力除了利用我國改革開放程度日益擴大的契機在經濟、科技、信息等領域進行封鎖、攻擊外,更通過網絡媒體、文化輸出等渠道,隱晦地進行傳統(tǒng)文化領域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利用民主、自由、博愛等口號包裝似是而非的反動言論試圖動搖部分網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心,利用各種西化、反動的言論試圖影響三觀形成期的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以達到從我國內部削弱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后續(xù)力量的目的。
2.1.2 社會內部對國家安全領域的威脅缺乏警惕
我們這一代的公民生長于和平年代,沒有經歷過戰(zhàn)亂。長期和諧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使我們產生國家必定安全的錯覺,忽略了敵對勢力擾亂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的小動作,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此外,很多大學生甚至部分高校教師的國家安全觀還停留在過去傳統(tǒng)意識中,只知道國土安全、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卻忽視了經濟、文化、信息、環(huán)境和科技等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缺乏辨別力和警惕心。
2.2.1 校園文化中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宣傳力度不夠
當前,眾多高校開始有意識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中,在潛移默化中將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根植于學生的腦海深處。但校園文化中關于國家安全的相關內容卻零星碎片不成系統(tǒng),只在軍訓、征兵或國家安全日的相關活動中有所體現(xiàn),很多學生甚至覺得當前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和平安全的環(huán)境中,國家安全牢不可破,維護國家安全似乎離他們很遙遠。
2.2.2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育體系不健全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育不成系統(tǒng),也沒有專門開設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課程。大學生的國家安全相關教育通常分散于軍事理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學校偶爾組織的相關講座中。國家安全領域的教學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無法對該部分內容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進行有效考核,從而導致教師對該部分的教學內容不夠重視,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2.2.3 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缺乏專業(yè)的教師隊伍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在國家安全教育這一領域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沒有專門的教師隊伍。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多依托于思政教師、輔導員隊伍甚至后勤保衛(wèi)處的工作人員來開展。教學隊伍的專業(yè)性及理論水平不夠,教學過程多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因而教學效果較差。此外,由于沒有固定的教研團隊,無法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人員開展專業(yè)培訓和進修,教職人員關于國家安全領域的知識更新較慢,無法及時跟上國際形勢的變化,也就無法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國家安全領域出現(xiàn)的潛在威脅。
2.3.1 優(yōu)越的生長環(huán)境導致當代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
當代大學生,生長于國家繁榮、生活富裕的幸福年代,是蜜罐子里長大的一代,大多數(shù)人缺乏基本的危機意識,忽視了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部分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匱乏,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停留于傳統(tǒng)意義的軍事、國防和政治領域的安全, 忽略了經濟、文化、科技、環(huán)境等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5]。這導致很多學生有足夠的愛國熱情、有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卻缺乏足夠的警惕心,對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辨別力較差,忽視網絡媒體甚至社會輿情中危害我國意識形態(tài)、文化安全的言行,無法及時制止甚至反駁這些不良言論。
2.3.2 特定成長階段的意識形態(tài)易受外界各種思想的影響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大學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塑造成型的關鍵時期,因此高校學子也是各種敵對勢力試圖腐蝕或拉攏的主要對象。
大學生處于樂于接觸新思想卻又易受外界影響的人生階段,他們對網絡、新媒體有較強的依賴性,經常閱讀各種網絡資訊和熱門評論,甚至部分學生對社會現(xiàn)狀和時事熱點的認識主要來自于網絡評論。更有部分學生沉迷于小說、美劇、網游,很容易受到各種不同意識形態(tài)思潮的沖擊。由于他們尚未形成足夠的鑒別能力,在缺乏國家安全意識的情況下容易受到一些誘導性言論的影響,從而會削弱其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及踐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決心。
針對當前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與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研討的基礎上從社會、高校及大學生群體這三個層面提出以下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可行路徑。
面對公眾國家安全意識的降低,政府應加大輿論引導,同步利用好線上線下新媒體和傳統(tǒng)手段的宣傳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同時在各種移動平臺上實時播放、探討國內國際時事熱點,并以此分析國內國際形勢及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宣揚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精神,提升民眾的國家安全意識。
各企事業(yè)單位及其他機構也應利用好國家安全日、國慶、“九一八”紀念日等特殊時點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相關知識競賽、電影賞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使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入基層走進群眾,幫助社會各界人士提高警惕,堅決防范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以及顛覆活動, 確保國家安全。
3.2.1 重視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校園文化營造
高校作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的主陣地,應加強對青年學子思想意識領域的教育引導,有意識地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校園文化的設計體系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刻入腦海中,以提高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此外,學校應充分利用社團、講座、學生活動等形式,通過分析國內外熱點問題幫助學生認清國家安全新形式,提高學生對國家安全新領域的了解,以更好地維護非傳統(tǒng)領域的國家安全。
3.2.2 改進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學體系
開設國家安全教育相關課程,系統(tǒng)地介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課程體系應跟上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尤其是要將新的《國家安全法》,以及《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國家情報法》《反間諜法》等相關法律融入國家安全教育體系中。
學校在更新教學體系的同時,應鼓勵引導專業(yè)教師積極參加相關的專業(yè)培訓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主動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針對性地開展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社會實踐等教學活動,通過熱點、經典案例的研討,幫助學生強化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危機意識,提高警惕,筑牢內心防線。
3.2.3 培育高素質的國家安全教育團隊
高校可以引進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yè)人士來校任教或選派對國家安全領域有所研究或感興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參加相關培訓研討,提高國家安全教育領域的師資力量。
此外,高校應對全校教職工開展相關培訓,幫助教職員工了解國家安全領域的新形勢、新動態(tài),提高教職員工信息、科技、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等領域的國家安全意識。只有一線教職員工充分認識到提高國家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才能積極應對當前全球化背景下傳統(tǒng)領域的國家安全與非傳統(tǒng)領域的國家安全威脅并存的新局面,才能更為有效地在學生群體中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言傳身教,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總體國家安全意識。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是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后備力量。他們對國家安全的認知程度及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對我國當前乃至未來的安全穩(wěn)定至關重要,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順利進行的有力支撐。因此,廣大青年學子應堅守愛國情操,堅定理想信念,立志維護國家安全。
為了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與時俱進,關注時事熱點,主動了解世情國情的變化以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自覺接受國家安全教育,提高警惕,理智地看待網絡言論,謹防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
此外,大學生們要做宣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積極踐行者,在學習相關知識后能積極參與到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相關工作中,進行普法宣傳進社區(qū),國安教育進基層等相關實踐活動,擴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覆蓋面,帶動身邊的人一起提高國家安全意識,一同為維護國家安全而努力。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然而,當前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停留在過去層面,對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領域的威脅缺乏應有的警惕,這對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國家安全關乎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國家安全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維護,提高國家安全意識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而作為社會重要人才來源的高校學子,更應系統(tǒng)地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社會、高校及學生都應為此付出努力,共筑國家安全的堅實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