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祖霖
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笔堑?,處在這個世界形勢復雜、社會迅速變革的時代,我們迫切地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而核心的C位,無疑成為每個人理想的選擇。
為什么人們都要使盡辦法去搏到C位?原因很簡單,C位的占有,意味著更加優(yōu)質的資源,更加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意味著我們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搶得先機,擁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而根據(jù)社會學家格威·齊的社會資源理論,社會的總資源是有限的,可需求是無限的。供需的矛盾必然帶來競爭。所以,一個人對社會資源占有量的大小往往與其能力是相匹配的。這種能力可以是自身的,也可以是周圍環(huán)境賦予的。現(xiàn)在社會上充斥著大量的富二代、官二代,他們用先天就具備的環(huán)境、條件,一開始就占有著我們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奮斗不來的資源,站在了人生的“C位”。
可這些人的存在就可以成為普通人荒廢自我的理由嗎?答案顯然不是。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跑得快不一定贏,不跌跟頭才是成功。如果這些人只是終其一生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那么面臨的將只能是被淘汰,因為他們在消耗有限資源的同時,無數(shù)的普通人正在奮斗的路上。普通人通過自身的勤勞和智慧,在我們今天這個包容變化的時代,就有實現(xiàn)趕超的可能。遙想當年,馬云拿著學校微薄的工資,在租的套房中白手起家,當時有什么人能夠想到這個普通的教師將締造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的奇跡?可事實是,這個普通人,用他獨到的眼光,踏實的苦干,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的C位。
當占有的資源與能力掛鉤時。隨之就是需要承擔的責任。俗話說:“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當我們走上C位之時,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就應該擔負別人承擔不起的重擔。社會本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索取資源,忽視了他人的合理需要,那所謂的C位也將不復存在。習近平總書記處在共和國的C位,他心里裝的永遠是十四億人民。他日夜操勞,帶領我們邁進小康,奔向復興,承擔起我們難以承擔的歷史重任。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C位的意義,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個真正處于C位的人應有的擔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边@是一個屬于我們的新時代,不論路有多遠,只要有一種踏實向上的努力和恒心,我們終究能走上屬于自己的人生C位,讓身邊的人,因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指導老師:吳敏莉)
【老師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