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晉瑤
我,16歲了,沒去過星巴克,沒去過海底撈,沒穿過500元以上的衣服和鞋子,成績泯然于眾人,可我仍覺得人間值得,因為有他們在。
★一★
他們的結(jié)合是被安排、被需求的,并不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因為愛情。只是通過婚姻介紹所見了一次面,之后就把婚事定下了。似乎無法想象,卻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
媽媽的媽媽在媽媽很小的時候便離世了,爸爸的父母在爸爸很小的時候也過早地離世了。這樣,爸爸便拜媽媽的爸爸為義父,自然而然地入贅到媽媽家里,原本張姓的爸爸也就擁有了一半董氏的血統(tǒng)。如此一來,我和哥哥都隨了母姓,當(dāng)然,也算隨父姓。關(guān)于姓氏,從小到大我對他人解釋得早已不下百遍了,可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想想,本應(yīng)被我稱作外公的卻被我喚作了爺爺。小時候剛學(xué)說話,“爺爺”兩個疊字相較外公更好讀,省了我不少力氣;而我總是“爺爺、爺爺”地喚著,應(yīng)該也能給爸爸帶來一些安慰吧!
爸爸媽媽或是日久生情來的吧,他們并不像其他同學(xué)家里的父母那般恩愛,經(jīng)常爭吵。從我有記憶開始到長大,二人吵架次數(shù)不下百次。起因總是爸爸的年少輕狂,可每次他總會認(rèn)錯,保證不會再犯,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再犯。有一段時間,爭吵逐漸升級,大部分都是在爸爸難得過年回來一次的時候。每次總是夾雜著媽媽的哭聲質(zhì)問聲、爸爸的默不作聲、碗筷和地面碰撞聲,以及各種親戚朋友的勸和聲。起初,我總被這種場面嚇到,拼盡全力去讓二人和好,后來也習(xí)以為常了,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就是臺下沒被感動到的觀眾,而他們是臺上的演員——我也是夠沒心沒肺的了吧!
在我自以為長大了些后,和媽媽有過深入的交談。我很平靜地說:“你倆每次這樣吵架,全家都沒過過一個好年,還不如趁早分了?!眿寢寘s似笑非笑地看著我:“有些感情就是越吵越好的。你太小了,并不懂?!贝撕?,我仔細(xì)地想:好像除了那個爭吵的點,他倆之間的相處還是非常愉悅的,也會有媽媽犯傻爸爸在旁邊笑,二人像小孩子一樣嬉戲的場面。生出了這種念頭后,他倆的爭吵似乎成了生活的調(diào)味劑。
★二★
爸爸與媽媽的相處,應(yīng)該是與別人不一樣的。
我的爸爸,不像別人家的爸爸那般成熟穩(wěn)重,是家里的頂梁柱。相反,他像極了一個小孩,似乎沒有什么責(zé)任心,吊兒郎當(dāng)?shù)臉幼?,一度是一些親戚茶余飯后的談資。媽媽總在耐心地勸阻他,會給他提一些建議,要他成熟穩(wěn)重些,做出點事,不要讓別人瞧不起。這時,爸爸都聽得很認(rèn)真,但之后卻又左耳朵進(jìn)右耳朵出了。可生活不就是這樣嗎?總會有一些自己改不掉的壞毛病,不斷地被人提醒,不斷地重犯。媽媽也總是在不斷地努力,也在不斷地接受爸爸這不改習(xí)慣的事實。
今年,由于職位的變動,常年在外的爸爸工作似乎變得更加繁重了,身體也變差了一些。媽媽便特地跑到爸爸的身邊,為他調(diào)理身體,照顧他。又由于我和哥哥在家的緣故,媽媽總是得兩頭跑,奔波勞碌。這卻苦了我。當(dāng)媽媽在爸爸身邊的時候,家里的家務(wù)活理所當(dāng)然地落到了我的身上。每天放學(xué)之后回到家早已身心疲憊,卻又不得不強撐起精神把家里打掃干凈,把衣服洗凈晾干。只沒多久,我就感受到了媽媽的重要性。以前總嫌棄媽媽在家煩人,可當(dāng)她離開才發(fā)現(xiàn),原來衣服不是會自己跑到洗衣機(jī)里的,家里的地不是自己主動會干凈的,家里的飯菜不是會主動炒好的,家里的碗筷不是主動變干凈的……現(xiàn)在,媽媽回來的那幾天,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當(dāng)我和爸爸視頻的時候,“媽媽要回來了,我是否開心?爸爸又是否開心?”,便是我和爸爸互相調(diào)侃的主話題了。
很多時候,我感覺在媽媽面前,爸爸似乎比我更像個孩子。
★三★
有一個哥哥,好像是很多人羨慕的一件事。
我,還有一個哥哥,我們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jié)晶。可這個哥不是小說、偶像劇里那般會給我買很多很多好吃的,超級無敵寵著我的那個,而是那種很懶,躺在房間要大聲喊在自己房間里的我,讓我?guī)退麖乃差^柜給他拿一瓶奶也不愿意自己起床走幾步去拿的那種。平常,跟他討要什么東西也不會立馬買給我,卻都找借口“錢沒帶”“忘記了買”;問他題目總不能很清楚直白地講解,說了半天,我看他自己也沒有明白,更不用說我了。好在,每次當(dāng)我拿起一瓶奶給他的時候,他總會隨口說“你也拿一瓶喝吧”;每次在外面買零食總是不忘給我?guī)б环?教我題目,即使沒有很清楚,也會一直很耐心地教到我懂為止……偶爾他也愿意聽我抱怨,然后給我一些過來人的建議……這讓我感覺到有哥的幸福。
可天下哪有永遠(yuǎn)和平的生活呢?我和哥哥也經(jīng)常鬧矛盾。在這個時候,我又很慶幸我不是生活在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里。媽媽總是很公正、耐心地詢問緣由——大多時候是因為我的不懂事?!耙乱稽c,女孩子家家的要乖一點?!眿寢尶偸菧睾偷貏裎?,也會跟哥哥說,“要多讓著妹妹?!睆牟粫驗槲夷晟俣v容我,哥哥年齡大而忽視他。遇到—人份的零食,能掰成兩半的就盡量掰成兩半,一半給我一半給哥哥。若偶爾不湊巧碰上不均勻的,會讓我們自己選擇。有時候哥哥會把大塊的讓給我,有時候我也會懂事地將大塊的留給哥哥。矛盾就這樣在生活中漸漸被消除了。
很長時間里,我總羨慕哥哥很少被父母罵,后來才知道原來哥哥也很羨慕我,羨慕我總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心里那桿不平衡的秤也終于在生活與交流中平衡了。
(指導(dǎo)老師:朱偉)
心蕓留言
看過太多溫情脈脈的家庭親情類散文,當(dāng)看到“他們”,才驚覺似乎這更接近生活的本真。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又有多少是每日的蜜里蘸糖呢?尋找人生的伴侶組成一個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的每個人都親密無間,是每個人的愿望,只是,當(dāng)某件事被冠以“愿望”的頭銜時,就有了不可得的意味。生活的幸福感,就是磕磕碰碰、吵吵鬧鬧的煙火味,父母,貌離神合;哥哥,冷中含情,看似不和諧卻又穩(wěn)固而持久地存在著,而存在便是合理的。我們的文章,總是習(xí)慣于將溫情展示給人看,卻缺乏撕開面紗的勇氣,可面紗后的真實才是直擊靈魂的叩問。余生,不管用何種方式,只求相處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