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耕
內(nèi)容提要:清代姚元之生于世家,長于桐城,30歲中進士,32歲成翰林,38年仕途中為京官31年。他做官之余不廢詩文書畫,是少見的人物、山水、花鳥皆能的士大夫畫家,時人尊為“乾嘉十六畫人”。姚元之成為一代書畫大家并非因為某位名師的親傳,而是得之于桐城文化的滋潤,得之于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傳承。
關(guān)鍵詞:桐城麻溪姚氏;姚元之;士大夫畫家;小寫意;雅致清新
縱觀清代桐城文化藝術(shù),方、張、姚三大家族可謂舉足輕重。這三大世家成就了桐城清代文化藝術(shù)繁榮的頂尖人才。此處所講的方、張、姚三大家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氏、桐城清河張氏、桐城麻溪姚氏。麻溪姚氏十八世姚元之是清代晚期桐城3位代表畫家(姚元之、闕嵐、吳犖)之一。
一、姚元之其人
《清史列傳》卷四十二《大臣傳續(xù)編-七》“姚元之”詞條概要摘引如下:
姚元之,安徽桐城人。嘉慶十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高宗純皇帝實錄告成,元之以纂修議敘,命毋庸散館,即授編修。十三年充陜甘鄉(xiāng)試正考官[1]41,十四年五月,命在南書房行走。十七年二月,大考一等,升侍講。十九年三月,充會試同考官,五月,提督河南學(xué)政。二十年三月,奏請嚴(yán)禁坊刻類典等書,諭日: “……以正文風(fēng)而端士習(xí)?!钡拦舛辏涑砂矊m總裁。四年八月,升右春坊右中允,充日講起居注官。六年三月,升翰林院侍講,十月,轉(zhuǎn)侍讀。七年,升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十年,轉(zhuǎn)侍讀學(xué)士。道光十二年二月,升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十三年正月,升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wù)。七月,充大考翰詹閱卷大臣。十四年八月,充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十五年四月,轉(zhuǎn)(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wù)。閏六月,充江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十七年十二月,提督浙江學(xué)政。十八年五月,擢都察院左都御史。道光二十三年休致,咸豐二年卒。[2]3275-3277
該傳記載了姚元之一生的軌跡,但沒有生年、字號。
(一)關(guān)于生卒年
俞劍華《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中的“姚元之”詞條生卒年為“1773-1852”。《竹葉亭雜記》點校說明中記載: “竹葉亭雜記作者姚元之,生于一七七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卒于一八五二年(咸豐二年)?!盵1]11990年版《桐城縣志》“姚元之”詞條生卒年為“1776-1852”?!栋不瘴幕贰贰耙υ痹~條生卒年為“1776-1852”。劉九庵《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作“1776-1852”。因俞劍華之作被廣泛認(rèn)可,故一般讀者都以其說為準(zhǔn)。近年筆者在國內(nèi)的各大博物館、美術(shù)館看展,姚元之簡介中生年幾乎都標(biāo)為1 773年。然查民國版《桐城麻溪姚氏宗譜》“姚元之”詞條: “乾隆丙申四月十日生,咸豐壬子七月三日卒?!盵3]1776年生,1852年逝,家譜是最權(quán)威的記錄。
(二)關(guān)于字號
一、《皖志列傳稿》“姚元之”詞條記載: “姚元之,字伯昂,號廌青,晚自號竹葉亭主?!盵4]《桐城耆舊傳》“姚元之”詞條記載: “姚公諱元之,字伯昂,號廌青,又自稱竹葉亭生?!盵5]383《竹葉亭雜記》點校說明中記載: “字伯昂,號廌青,又號竹葉亭生,晚號五不翁?!薄锻╆幷摦嫛贰耙υ鳌庇涊d: “廌青,又號竹葉亭生?!盵6]《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中記載姚元之有字號伯昂、廌青、竹葉亭生、五不翁、南齋舊史、小紅鵝館。桐城博物館藏《姚元之設(shè)色花卉四條屏》中《南齋清供》 -屏題款中有“廌青姚元之”,安徽博物院藏《姚元之設(shè)色折枝蔬果圖卷》《姚元之水墨山水折扇冊頁》等題款中皆有“廌青”兩字。民國版《桐城麻溪姚氏宗譜》“姚元之”詞條中記載: “寶山公第一子,字伯昂,號廌青。”[3]二、上海博物館藏《姚元之道光十二年隸書七言聯(lián)》款下鈐有朱文方印“南齋舊史”,安徽師范大學(xué)博物館藏《姚元之隸書七言聯(lián)》和安徽博物院藏《姚元之水墨山水折扇冊頁》的題款下亦鈐有朱文方印“南齋舊史”。三、《桐城耆舊傳》中記姚元之“辟小園京師,日戴笠游竹石間,顏曰‘君子世界”[5]383。四、安徽博物院藏《姚元之多子圖軸》的題款中有“作于小紅鵝館”(古人常有以齋號作號的)。五、姚翁望《安徽畫家匯編》“姚元之”詞條記載:“姚元之,伯昂,廌青,竹葉亭生、玉照軒、榮溊、五不翁、君子世界、南齋舊史、小紅鵝館?!雹賉7]
1995年版《桐城縣志》“姚元之”詞條下有字伯昂、號薦青,還有大眾電子讀物姚元之號基本都是“薦青”(偶見釋讀廌青為“庸青”的)。姚元之號很多,唯獨在廌青上出現(xiàn)了“薦青” “庸青”的不同,從家譜和其畫作款識來看是“廌青”。姚元之的后人姚翁望老自然是不會搞錯的,但《安徽畫家匯編》-書的校對定是出了問題,還有就是對姚元之原作的款題釋讀錯了,故造成了現(xiàn)在大眾讀物的普遍為“薦青”之錯。
由此我們知道姚元之字伯昂,號廌青、竹葉亭生、玉照軒、榮波、五不翁、君子世界、南齋舊史、小紅鵝館等。
(三)關(guān)于家世
根據(jù)《桐城麻溪姚氏宗譜》記載其族本籍浙江余姚,宋元德祜間(1275-1276)始遷至桐城。姚鼐在宗譜序言中有“吾祖先世,本于田農(nóng)”記載,至五世姚旭“府君生五子,旭居四,知可教,遣入邑庠”[4]。姚旭于明景泰二年( 1451)中進士,官云南布政使司右參政,這是麻溪姚氏家族中第一位進士,從此姚氏家族登科入仕者不絕,家族開始興盛, “姚氏之族,至參政始大……名哲繼踵,遂為世家”[5]22。清代桐城麻溪姚氏家族共出進士1 4人,舉人34人,貢士23人[8],姚文然、姚棻官至尚書、巡撫,姚范、姚鼐富學(xué)而暢古文,姚鼐更集桐城派古文之大成。
姚元之是桐城麻溪姚氏第十八世,“高、曾兩世名宦,父諱原綬,六安州學(xué)正”[5]383。其十一世祖姚孫森,為明代天啟副榜貢生,任龍泉訓(xùn)導(dǎo),祀鄉(xiāng)賢祠。十二世祖姚文燮,清順治進士,以知縣累官至中書太史。十三世祖姚士藟, “康熙二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典試湖廣、直隸,終左贊善,著《泳園詩文集》”[5]248。高祖父姚孔瑄官知州,曾祖父姚興滇官知府。
明清桐城世族皆聯(lián)姻,姚姓尤其與桐城清河張氏姻親最多。姚孫森是清康熙朝大學(xué)士張英岳父,張英第二子、雍乾朝大學(xué)士張廷玉的夫人也是姚氏,有清一代幾乎姚家每戶都有張家的媳婦和女婿,張家亦然。所以,才有后來左都御史劉統(tǒng)勛疏言: “大學(xué)士張廷玉歷事三朝,遭逢極盛……張、姚二姓占半部縉紳,張氏登仕者有張廷璐等十九人,姚氏與張氏世婚,仕宦者姚孔宸等十人,二姓本桐城巨族……”他建議乾隆帝“請自今三年內(nèi),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轉(zhuǎn)”[9]2692,以抑制桐城張、姚官員在朝中勢力。
姚元之生于世家,長于桐城,其時桐城老街深巷內(nèi)詩禮書聲相聞,成長的環(huán)境文化藝術(shù)氛圍優(yōu)越。他30歲即中進士,32歲成翰林,33歲充陜甘鄉(xiāng)試正考官。不到40歲就任學(xué)政這樣責(zé)重權(quán)高之大吏,終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其38年仕途中,僅兩次外任,分別是河南、浙江學(xué)政,前后才5年。又丁父憂2年,除去這7年不到的時間,姚元之31年皆為京城命官。
二、畫學(xué)源頭及面貌
姚元之十一世祖姚孫森善行草書;十二世祖姚文燮是畫史上有影響的士人畫家,以山水著稱,精草書,朱彝尊曾有詩贊之: “畫手前身李伯時?!币υ畬@位七世祖上很是尊崇,在其著作《竹葉亭雜記》中多有提及;十二世族祖姚文鰲(姚文燮堂弟)善詩文書畫,好游歷,多畫洞庭、匡廬之景;十二世族姑母姚鳳翙(姚文鰲妹)系桐城桂林方氏媳婦,從清芬閣方維儀學(xué),能詩善畫;十三世族祖姚士暨(尚書姚文然長子),畫筆蒼潤,畫風(fēng)近姚文燮。十六世族祖姚鼐對姚元之有直接的指教?!俺?,問學(xué)于族祖姚姬傳先生,工詩畫。”[5]383還有外祖那邊清河張氏家族書畫家如張英、張廷瓚、張廷玉,尤其是張廷玉的兩子——張若靄、張若澄都是乾隆時期影響朝野的大畫家,翎毛花卉、山水松竹無不稱道畫壇。
姚元之在這兩大文化藝術(shù)家族環(huán)境中成長學(xué)習(xí),他的藝術(shù)源頭自然是來自家族長輩的旨趣崇尚了。姚、張兩家的畫家都是士人畫家,他們崇尚的是以儒家為標(biāo)準(zhǔn)的知識素養(yǎng)和得到廟堂認(rèn)可的雍容溫婉的審美取向。這兩大家族的書畫家多是在趙、董建立的藝術(shù)秩序中游走,至姚元之學(xué)習(xí)的時代入手的自然就是所謂正統(tǒng)如“四王吳惲”一路的風(fēng)格面貌了。盡管“四僧”(尤其是漸江、朱耷)格調(diào)清奇,兩族文士在詩文中屢有稱頌,然終是冷寂肅穆不與廟堂相融而多被舍去。其時已有影響的、狂放且近于粗野的“揚州八怪”,更是不為接受了。
蔣寶齡《墨林今話》記載:“桐城姚伯昂元之,號廌青,又號竹葉亭生,亦乙丑進士,現(xiàn)官刑部侍郎,為煦齋相國門下士。工隸書行草,畫筆工妙。嘗摹趙承旨羅漢十六幀,未經(jīng)署款,……曾見一箑,點綴秋花,神韻淡冶,妙在不經(jīng)意處尤得生趣。閑作果品,亦別饒風(fēng)致,可與南田、新羅爭勝,近時士夫中未易得也?!盵10]226
《墨林今話》這條關(guān)于姚元之的詞條信息量很大:第一,姚元之官刑部侍郎是在道光十三年( 1833)至道光十七年( 1847),年齡在58至62歲階段,藝術(shù)完全成熟,在當(dāng)時藝壇已享有大名。第二, “煦齋相國”是指英和。英和( 1771-1840),字煦齋,索綽絡(luò)氏,滿洲正白旗人。禮部尚書德保子,少有俊才,乾隆進士,入翰林。累官至軍機大臣,協(xié)辦大學(xué)士。但官途起伏,命運多舛?!坝⒑屯ㄟ_政體,遇事有為,而數(shù)以罪黜。屢掌文衡,愛才好士,自其父及兩子一孫,皆以詞林起家,為八旗土族之冠?!盵9]2930英和工詩文,善書法。姚元之有這樣的師傅指導(dǎo),自然格調(diào)不低。第三,姚元之于60歲左右被評為“畫筆工妙”。這是頗令人琢磨的。通常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的士大夫文人畫家追求的是士人的悠閑散逸之氣,下筆多標(biāo)榜逸筆草草,這一風(fēng)氣發(fā)展到晚清時期士人們大多筆墨荒率,從畫理和手段上都不求工。然而此處評者認(rèn)為其畫“工妙”,又講到臨摹趙孟頫的人物畫,并說花卉可與惲壽平、華喦爭勝。中國繪畫在宋代達到全局式的高峰,后經(jīng)元人趙孟煩等人的筆墨改造,強化了筆墨趣味,更加提倡以詩書畫印各種綜合修養(yǎng)為能的文人畫。同時,折枝花卉成為花鳥畫的主要表達形式,強調(diào)繪畫運筆的書寫性等,筆墨情趣成為士人畫家的至高追求。趙孟頫的精神思想也影響到了明清士大夫文人畫家,即在寫意畫領(lǐng)域引領(lǐng)出—種典雅、柔和氣格,筆墨精工的風(fēng)貌,也就是后人總結(jié)為小寫意的—種形式。這種小寫意畫風(fēng)由明代吳門諸家周之冕、孫隆等,到清初惲壽平、華喦等不斷發(fā)展,形成了區(qū)別于梁楷、法常、陳淳、徐渭、 “揚州八怪”一路所謂闊筆大寫意的那種恣肆面貌。經(jīng)此梳理,姚元之畫學(xué)之源就漸漸清晰了。
董其昌反復(fù)強調(diào)畫家中的“行家” “利家”之別,認(rèn)為富學(xué)養(yǎng)之士大夫畫為“利家”,而工于技巧、文化修養(yǎng)欠缺的民間畫師為“行家”。這是董其昌的總結(jié),其實明代畫家就有認(rèn)識到其中道理的,例如仇英出身工匠,因受教于文徵明、項元汴而脫去俗氣。到清代后有很多“行家”開始學(xué)文,追求畫面的雅致?!袄摇遍_始講究寫生和形體的把握,使得筆墨不再空乏。通過上文的信息我們就能看到“利家”之姚元之在繪畫技藝上的全面追求,他重寫生,精白描,人物山水花鳥皆畫。他的繪畫能力已經(jīng)不再是那種末流空乏的逸筆草草了。 安徽博物院藏《姚元之水仙圖折扇冊頁》,以純白描淡墨寫—簇水仙臨風(fēng)搖曳,長葉作柳葉描起伏游動,勾花描法圓挺,略作釘頭以顯花蕊之飽滿,花叢中以稍濃墨作荊棘數(shù)條,襯出水仙冰潔清高的氣質(zhì)。扇右題行書6行: “梅弟礬兄孰比倫,雪心冰態(tài)凈無塵。人間粉黛疑唐突,酌量分毫寫洛神。仿子固畫意,少巖三弟雅正,姚元之道光甲申長夏?!毕骡j朱文方印“南齋舊史”。畫幅左下鈐朱文圓印“玉照軒”。這是姚元之49歲時的作品, “子固”是南宋著名的宗室畫家趙孟堅,趙氏長于蘭竹、水仙,尤精白描水仙??梢娨υ伦魇怯衼眍^的。此畫從整體構(gòu)圖到水仙與荊棘布置的相互映襯,及白描描法的精當(dāng),詩題用印與畫面的協(xié)調(diào)等,充分地反映出姚元之作為文人畫家在詩書畫印各方面的綜合修養(yǎng)。白描手法反映其深厚的功力,畫面的情趣體現(xiàn)其認(rèn)真感悟生活、觀察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秦祖永《桐陰論畫》中“姚元之小傳”記載: “工篆隸行草,書法深得趙承旨神髓。畫擅長白描……”[6]這里又說到他崇尚趙孟頫,擅長白描?!八萎嫷谝蝗恕薄┏抢罟雱?chuàng)白描畫法,是否姚元之由趙孟堅、趙孟頫而上追鄉(xiāng)先賢,似不排除。傳后眉批道: “先生寫生脫盡窠臼,以意為之,無不入妙,其天分勝也?!盵6]士大夫畫家寫生,說明姚元之不是僅僅把繪畫作為打發(fā)時光的娛樂,他在此技上是有所追求的,是一位不斷探索繪畫技法的踐行者。這是一般大夫不屑或根本做不到的。
徐珂《清稗類鈔》中記載: “姚伯昂副憲元之曾豢一黑貓,形如虎,甚愛之,且親為繪之于軸。劉少涂曾于其京邸中見之,覺神氣如生,副憲固精于繪事也?!盵11]這里再次論及姚元之注重寫生,說明寫生是他—直注重的學(xué)習(xí)方法,當(dāng)然也再次證實姚元之繪畫技藝之不同—般。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陳淳花觚牡丹圖軸》,畫幅裱綾左下方有姚元之行書題:“此幅筆墨俱化,是白陽神明規(guī)矩以后得意之作,自謂不可以法度律之,正其得意語耳,癸卯為明嘉靖二十二年,時白陽年六十有一,其明年即返道山,是作乃其老境,故渾化如此。道光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桐城姚元之記?!庇纱祟}可知,姚元之對陳淳繪畫深有研究,言簡意賅地肯定畫作真?zhèn)尾⒃u判了優(yōu)劣。光緒年間通州書畫史家李玉棻在其著作《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評價姚元之: “書法承旨,隸宗禮器碑,花鳥師白陽?!盵12]陳淳是開創(chuàng)大寫意花鳥畫的先鋒畫家,如果僅從創(chuàng)作表達形式來講,從姚元之畫作上難以找到陳淳運筆極簡的那一路大寫意面貌。但由此題可看出他學(xué)習(xí)的面很廣,不受形式束縛,大寫意畫家同樣是他學(xué)習(xí)的對象。
安徽博物院藏《姚元之多子圖軸>的款題有“仿青藤老人法”,依此題那必是仿自徐渭了;然細(xì)觀畫作,從布局謀篇到出枝點葉,卻多似惲壽平的沒骨法,筆墨豐富而講究形體,少見致簡之筆,少見恣肆之墨。盡管姚元之的手法還脫不了小寫意的面貌,但他自述仿自徐渭,這表明了他取法多方的學(xué)習(xí)精神。
如此,我們便慢慢廓清了姚元之畫學(xué)崇尚之源,大約是以宋元為宗旨,由趙孟;頃而吳門,其勾花點葉追惲壽平、華喦面貌,走的是一條輕松的小寫意之路。盡管姚元之也會汲取白陽、青藤大寫意的有益養(yǎng)分,但終究少有夸張奔放的筆墨。又因家庭儒家文化濡染,久為京官所見宋元粉本多之故,其畫作最終形成了畫筆工妙、雅致溫和的風(fēng)格面貌。
三、繪畫影響及評價
《墨林今話》“姚元之”詞條云:“……嘗摹趙承旨羅漢十六幀,未經(jīng)署款,左田尚書見之嘆日: ‘今人不讓古人矣。”[10]226這位評判者“左田尚書”是嘉道名臣黃鉞。黃鉞(1750-1841),字左田,號壹齋等,安徽當(dāng)涂人。乾隆年間進士,累官至戶部尚書。黃鉞能書善繪,并且好收藏、精鑒賞,有專門的書畫類著作《畫友錄》《畫品》。“(嘉慶)二十年二月,接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xù)編,命鉞偕吏部尚書英和、兵部右侍郎姚文田專司檢閱。”[2]2874曾經(jīng)承擔(dān)清宮著名書畫著錄書《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的續(xù)編,“內(nèi)府所藏名跡,俱經(jīng)其鑒定,允為藝苑總持”[10]125。黃鉞遍覽宮中舊藏,是一位在信息來源單一的時代里能夠廣泛閱讀畫史上的名作巨跡的文士畫家。能得到黃鉞如此之高的評價,足見姚元之畫藝的高度。
嘉慶舉人陳文述在《書林新詠》中有詩: “桐城夜月廣陵煙,蕊榜聲華翰墨緣。同向玉堂留粉本,江東今日兩龍眠?!盵13]將精于白描的翰林桐城姚元之與揚州程壽齡比作李公麟,這是對兩位畫家在人物畫及白描技法上的極高肯定。
《桐陰論畫》評姚元之: “畫筆工妙,靡不肖似。余見人物、花卉、果品各種,均不襲前人窠臼,別具機杼,妙在不經(jīng)意處尤得生趣。雖不能與南田、新羅爭勝,亦近時士大夫中之翹楚也。”[6]秦祖永這段評價是總結(jié)性的,他肯定了姚元之繪畫題材全面的同時,特別地將姚元之人物畫排在最前面,可見在當(dāng)時畫壇姚元之的人物畫是得到行內(nèi)人士一致認(rèn)可的。其實在當(dāng)時的士大夫文人畫家中很少有人涉足人物畫的,因為人物畫對于形體的要求極高,沒有認(rèn)真的觀察和反復(fù)錘煉的基本功是很難組織起畫面的。
《清稗類鈔》中有關(guān)于“十六畫人”的記載:
乾嘉承平之際,風(fēng)雅鼎盛,士大夫文酒之暇,嫻習(xí)畫事,時一為之。法時帆嘗作十六畫人歌,曰朱鶴年野云,曰湯貽汾雨生,曰朱文新滌齋,曰楊湛思琴山,曰吳大冀云海,曰屠倬琴塢,曰馬履泰秋藥,曰顧莼南雅,曰盛悖大甫山,曰孟覲乙麗堂,曰姚元之伯昂,曰李秉銓薌甫、秉綬蕓甫兄弟,曰陳鏞綠晴,日張問陶船山,曰陳均受笙。”[11]
這一條記載亦很有意義。第一,十六畫人生活的時段為乾嘉時期。第二,十六畫人中的大多數(shù)年長于姚元之,且多為其師長前輩,如馬履泰長其23歲,盛悖大長其22歲,朱鶴年長其16歲,孟覲乙、張問陶長其12歲,顧莼長其1 1歲,馬大冀長其8歲,朱文新、楊湛思亦年長于姚,但具體不詳。僅湯貽汾、陳均、屠倬比其小2到5歲。第三,作十六畫人歌的法式善,長姚元之23歲,法式善逝于嘉慶十八年( 1813),此歌當(dāng)為其晚年所作,如果以法式善去世當(dāng)年作此歌來算,那姚元之也才38歲。這一年姚元之官翰林院侍講,南書房行走。職銜不太高,大約從四品或五品,但已身處機密樞要之地。乾嘉詩壇祭酒、大學(xué)者收藏家法式善將三十幾歲的姚元之列入其歌中。這是肯定了姚元之已有的書畫成就,更是希望姚元之在畫壇贏得一席之地。
《清稗類鈔》又講到姚元之: “畫多贗本,佳者幾于亂真,且世亦鮮知其善畫者。”[11]《清稗類鈔>成書于民國年間,按照此書記載,其時市場上的姚元之畫作已經(jīng)多為贗本,可見清末民國好古作偽風(fēng)氣之盛。假畫多也說明姚元之的畫作非常有市場,因為商賈不會制作無人購買的假畫。然書中又說“世亦鮮知其善畫者”,似乎前后矛盾。不然,這里的“世”是針對一般老百姓,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普通人僅僅知道姚元之是高官,哪里還知道有這樣一位大畫家。另外一個原因,畢竟姚元之的書畫創(chuàng)作是其為官之余所為,這必然影響到其書畫創(chuàng)作的產(chǎn)量,傳世作品自然也不會太多。這也客觀造成了大眾對姚元之書畫的不了解,為市面上冷不丁出現(xiàn)的假畫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購買空間。
《墨林今話》“姚元之”詞條后有程青岳批語: “吾鄉(xiāng)吳讓之先生嘗客其幕中,書畫皆為捉刀。讓翁分書工力固在伯昂先生之上。予藏紈扇一面,以逸筆寫蓮花一干,襯以紅蓼二枝,乃姚公真筆?!盵10]227吳讓之為姚元之書畫捉刀,目前僅見此說。筆者在讀過此書后即處處留心比對姚、吳兩家書畫之筆性筆法,發(fā)現(xiàn)二人差異很大。姚元之雖以漢碑名世,而筆法帖學(xué),出自“二王”、趙、董,并受姚鼐影響,行筆流淌平順,綿柔溫雅。吳讓之寫碑,師包世臣,篆隸則完全取法鄧石如,行草則直取包世臣,結(jié)字有意安排欹側(cè),行筆故作曲折,往往有遲留筆意。兩人書法,望而立判有別。又,吳讓之畫僅能花卉(禽鳥亦少見到),而姚元之人物、山水、花鳥皆能,并且精于白描。吳氏繪畫除花卉外皆非所長,那么吳氏做幕捉刀,怕是僅能代為畫畫花卉了。且僅就分書而言,姚元之功力也并不弱于吳讓之。當(dāng)然,吳讓之在篆書、篆刻上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空間。
姚元之是一位得到當(dāng)時上層官僚社會認(rèn)可的、技藝全面的士大夫畫家,但普通老百姓還僅以一位高官來欣賞和驚羨其書畫創(chuàng)作。這主要是因為在當(dāng)時的客觀環(huán)境下,不同人群獲取信息的不對等。
四、結(jié)語
在清代桐城畫家群中,姚元之是清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他作為—位士大夫畫家,在人物、山水、花鳥上都有不俗的創(chuàng)作能力,這在清代士人畫家中是極少見到的。他又善書,精分隸,詩文亦有佳作傳世。這些構(gòu)成了姚元之作為一個時代代表畫家的基礎(chǔ)。而姚元之成為—代書畫大家,并非來自某位名師的親傳,他是得之于桐城文化的滋潤,得之于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傳承。
注釋
①姚翁望書中所言字號,大多出自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姚元之畫作上的款題和印章。此段引文中“薦青”應(yīng)為廌青, “榮溊”中的“溊”為“波”本字。
參考文獻
[1]姚元之.竹葉亭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王鐘翰.清史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姚聯(lián)奎.桐城麻溪姚氏宗譜[M].木活字本.民國十年( 1921).
[4]金天翮.皖志列傳稿[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52: 335.
[5]馬其昶.桐城耆舊傳[M].合肥:黃山書社,1990.
[6]秦祖永.桐陰論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23.
[7]姚翁望.安徽畫家匯編[G].合肥:安徽省博物館,1979:212.
[8]吳婷.清代桐城科舉家族姚氏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xué),2013: 11—15.
[9]趙爾巽.清史稿[G].北京:中華書局,1998.
[10]蔣寶齡.墨林今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1]徐珂.清稗類鈔[M].
[12]盧輔圣.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M]//中國書畫全書:第十八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155.
[13]盧輔圣.書林新詠[G]//中國書畫全書:第二十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485.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明清時期桐城繪畫研究”(項目編號:SK2018A1003)的階段性成果。
約稿、責(zé)編: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