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法學教育中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2020-02-07 01:30周新軍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法學教育批判性思維閱讀

周新軍

摘要:在適用法律思維的過程中,法律人需要對各種事實、法律及假設進行證明與反駁,此間充斥著批判性思維的運用。目前在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我國法學專業(yè)學生的表現(xiàn)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既存在教學方式不科學的因素,也有學生主動性不足、課程評價方式不合理等方面的影響。在法學教學中,應當通過以問題為導向,采用課前完成批判性閱讀任務、課堂積極參與討論提升批判性思維、課后作業(yè)深化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課前、課堂、課后表現(xiàn)整個學習過程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法律思維;法學教育;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4657(2020)04-0028-06

一、批判性思維與法學教育

一般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杜威在其著作《我們怎樣思考》(How We Think)中提到了反思性思維:“針對某種信念和任何形式的知識所進行的,在充分考慮支持該信念或知識的理論及推論基礎上所進行的,積極、持續(xù)和仔細的思考?!盵1]當前,關于批判性思維最為簡潔、通行的定義出自美國學者羅伯特·恩尼斯(Robert Ennis):“批判性思維大致是指在決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時所進行的理性的、反思性的思考。”[2]我國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則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以提出疑問為起點,以獲取證據(jù)、分析推理為過程,以提出有說服力的解答為結果?!盵3]

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是人們基于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為了明確自身對某一事物所應采取的態(tài)度及行動,就該事物的合理性進行質疑并得出自己觀點的思維活動。此種界定明確了任何觀點和結論都沒有被質疑的豁免權,這是批判性思維所包含的最本質要素,研究者不能未經考證便對研究對象下最終定論。

在法學教育中進行法律思維的培養(yǎng)是重要目標。法律思維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它要求法律人在決策時遵循法律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胺词⌒运伎寄朔蛇壿嫷暮诵摹盵4],在法律實務中,這種反思傾向和技巧對于保障司法活動的公正性、合理性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幾年發(fā)生的備受社會關注的“天津氣槍老太”一案,一審法院在對相關法律規(guī)定沒有進行辯證思考的情況下,以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被告人趙春華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如果僅從《刑法》相關規(guī)定來看,其適用法律并無多大不妥,但二審法院沒有機械適用法律,而是從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認罪態(tài)度等方面對相關法律的適用進行了批判性思考,認為被告社會危害相對較小,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相對較低,依法改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1)。相較一審判決而言,該判決在維護法律權威性的基礎上,對現(xiàn)行法律結合行為的危害性、主觀惡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量,認為雖然其行為表面上符合該法條的形式要件,但是結合該條法律本質認為該行為社會危害性顯著輕微,因此予以改判,這是批判性思維在法律適用中的應用。法律工作不是簡單地將既定規(guī)則應用于具體案件作形式邏輯分析,而是要對復雜多變的具體案情進行全面的衡量,并運用批判性思維對相關法律的適用審慎靈活地把握。如果在法學教育中只注重法律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將來從事法律工作的能力,更可能威脅到司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當前我國法學生批判性思維現(xiàn)狀分析

(一)現(xiàn)狀

近年來,學界以對我國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水平展開的調查為基礎,基本上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在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傾向上,學生的表現(xiàn)不容樂觀[5]。用美國學者保羅(Paul R.W.)的話來講,便是“無批判性的人”。

1.缺乏批判性思維意識

無批判性的一個表現(xiàn)是:全盤接納某種事物或思想,而不進行思考和推敲。中國法學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演講式教學與國外的討論式教學不同,教師是課堂主體,更是權威象征,處于教學的中心位置。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向學生傳授知識為職責,學生僅需要吸收、存儲傳授內容,并依據(jù)老師的要求完成課業(yè)任務。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國法學專業(yè)學生很多都表現(xiàn)出順從的傾向:他們迷信法條、迷信學者的觀點,缺乏主動思考能力和問題意識,對于需要處理的案件或者判例,既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也提不出問題,遇到問題也只會求助所謂的標準答案,不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手段;即便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不敢公開發(fā)表否定言論。以于歡案(2)為例,當時法學界對此案進行了廣泛討論,絕大部分學生以其所學刑法條文的認識認同二審防衛(wèi)過當?shù)呐卸āH欢彿ㄔ骸耙苑佬l(wèi)人未遭受實際傷害”為由倒推其防衛(wèi)行為過當是否脫離了案件具體場景和一般人的認知水平?是否有“苛求防衛(wèi)人在應急反應情況下作出理性判斷”之嫌?對于這些判決書中的爭議點,甚少有學生能就此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2.缺乏批判性思維技能

無批判性的另一表現(xiàn)則是僅憑借自己的印象與好惡得出結論。與上文中提到的缺乏批判意識的情況相反,這種無批判性表現(xiàn)在對待法律問題時缺乏理性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即在沒有進行調查和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就僅憑著自己的印象與好惡得出結論,主張采用極端的態(tài)度來批判社會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他們的癥結在于不能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法律問題,以致無法以科學的手段分析法律問題的成因、以理性嚴謹?shù)膽B(tài)度去論證法律問題。同樣是于歡案,部分學生不能按照批判性思維方法進行分析,僅憑感性認識就得出“我國法院很少判決正當防衛(wèi)無罪”及“正當防衛(wèi)在逼好人都做窩囊廢”一類激憤的觀點。且不說這些觀點是否正確,但單憑情感好惡就得出絕對性的觀點,這種做法顯然是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表現(xiàn),是不科學、不理性的。

不論是沒有批判意識,還是缺乏批判技能,都是無批判性的表現(xiàn),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原因分析

1.法學教育中缺少大量閱讀專業(yè)文獻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批判性思維的基礎是充足的知識儲備,批判性思維是一個邏輯思考的過程,而知識則是我們在思考過程中進行自我校正的工具。如果對一個領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不了解其整體框架,我們便無法得知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系,更無法有力批駁某一結論的前提與假設。因此,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前提是特定領域的知識儲備必須足夠且豐富。

對我國法學專業(yè)大學生閱讀量的調研顯示:每學期閱讀5本以內的學生占到了58.45%,10本以上的僅有17.5%[6]。與之相比,美國高水平大學93%的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至少5本以上,11本以上的占到將近40%[7]。可見,與美國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沒有養(yǎng)成大量閱讀的習慣。

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閱讀引導不夠是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量,目前,大學法學院普遍都推薦學生閱讀法學專業(yè)文獻,但實際上,學生是否閱讀,閱讀質量如何,課程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督促檢查。與之相反,國外院校不僅對學生布置大量的閱讀任務,而且老師會把閱讀任務分解到每一節(jié)課,并在課程里對閱讀完成情況進行驗收,使其直接影響到課程的最終成績,讓平時的懶惰和一時的小聰明原形畢露[8]。

2.傳統(tǒng)的演講式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演講式教學模式下,法學生的學習遵循著一條既定的流程——聽課、做筆記、背誦筆記、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即萬事大吉。如此一來,大部分學生沒有進行深度思考的壓力和動力,只需要在考試前針對老師劃定的考試范圍進行重點背誦即可,無須對講授的知識進行全面的反思。

我國演講式教學繼承自前蘇聯(lián),它在教學中注重強調教材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推崇整齊劃一的教學標準和教學計劃,教師的教學主要集中在知識的教學傳授[9]。客觀來說,該教學模式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明確的師生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效率,教師可以選擇重要的內容進行傳授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能讓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接受更多知識。但這樣的教學模式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承而非超越:通過以書本為中心,教師在輸出知識的過程中把自身塑造成課堂指令的發(fā)出者、觀念的統(tǒng)一者;學生儼然成為了儲存知識的“計算機”,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梢?,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在演講式教學中是缺失的,其結果是學生缺乏進行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鍛煉。批判性精神缺乏生長土壤,批判性技能缺少思考的滋養(yǎng),批判性思維便難免缺失。

3.一元化的考核方式壓制了學生對課程相關內容進行深層次反思的欲望

當前,考試是我國法學教育的主要考核方式,考試分數(shù)是評價學生在課程中所有表現(xiàn)的標準。這是一種淺顯、僵化的學習反饋方式。此種一元化考核方式以考試分數(shù)作為衡量知識掌握程度的唯一指標,導致學生怠于反思教師所傳授知識的真實性,以此作答就行。這種一元化的考核方式嚴重壓制了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其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導致學生逐漸形成一種惰性思維:平時在課堂上不去思考,期末考試則照本宣科回答從書本或網絡上尋求到的所謂正確答案,在批判性思維缺失中完成整個學習過程。盡管目前學校和教師也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型的評價方式,但現(xiàn)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考試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依然制約著教學的改革,有意無意中使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遭到遏制。因此,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種多元化、過程性的反饋機制。

三、法學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實踐

筆者在多年的法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如何在法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國際商法》等課程教學中均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主導,先提出問題,再進行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

(一)課前要求進行廣泛且深入的專業(yè)文獻閱讀——提出問題的前提條件

要使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必須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而提出問題的前提是學生必須要對某個領域儲備足夠豐富的知識。為此,教師應當在課堂開始前預先布置任務,督促學生按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相關的專業(yè)文獻閱讀。通過對不同學者同一主題內容的文獻閱讀,促使學生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思考,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也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開端。在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過程包括:

1.布置大量的文獻閱讀作業(yè)

針對中國大學生閱讀量普遍偏少的問題,我們在課程講授前除了指定教材外,還要針對性地布置大量閱讀任務。在開學之初,教師向參與課程的學生發(fā)送學習資料,對本課程的教學安排、教學目標進行詳細說明,并對要求閱讀的主要文獻以及預習思考題、案例分析題列明清單。以此為基礎,要求學生針對預習內容及課堂需要討論的問題,廣泛閱讀各方材料,閱讀的范圍不僅包括主流教材的觀點,還應涉及各家學術著作或者學者的論文。教師在每一次下課前先提示下次課的預習內容和須閱讀的文獻,將閱讀任務分解到每一次課。學者專著、期刊論文為主要的閱讀文獻,如在學習《國際商法》課程合同法的內容時布置何寶玉的《英國合同法》、王軍的《美國合同法》、尹田的《法國合同法》等專著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不少于200頁的閱讀量。完成閱讀任務后,要求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說明不同學者的觀點及得出其觀點的理由,對各類觀點進行比較評價,闡明作者論點在邏輯上的缺陷,找出能夠證明論點缺陷的證據(jù),并對文獻以思維導圖形式做成讀書筆記,學生在歸納讀書筆記的過程中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

2.傳授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

目前的大學生習慣碎片化閱讀,對專業(yè)文獻普遍存在不愿讀、讀不懂的問題,覺得專業(yè)文獻晦澀難懂。為此,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成為教師應在課程之初便注重的傳授內容。一是將部分有關閱讀方法的優(yōu)秀著作作為課程的必讀書目(3),要求學生進行通讀。此類書目能讓學生體會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三種閱讀方式的區(qū)別并逐漸掌握技巧,從而根據(jù)不同的書籍有節(jié)奏地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以提高閱讀的效率。二是主張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讀書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帶問題去讀書,就相當是射箭的時候沒找到靶子一樣。在《國際商法》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布置了大量的閱讀任務,要求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讀了的層次,而是要通過文獻的目錄(摘要)找出作者所要解決的問題,將文獻視作一份考卷,先進行自我思考,再進行閱讀,把閱讀當作一次對答案的過程,并且在閱讀完畢后,能夠回答這篇文章究竟講了什么、它帶給了我什么樣的啟示或幫助、解決了我什么問題等相關問題。三是傳授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這一點實際上是帶著問題學習的具體化要求。讀書筆記不是對書本的摘錄,而是要求學生以問題為導向按照問題—答案的方式對有關文獻的內容進行拆解,用自己的話將書本的主要內容進行解釋,這是一個用原先已有知識去解釋新知識、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師要求學生必須用思維導圖來把文獻內容分析清楚,把復雜的概念進行具體化的分解,用思考圖、邏輯圖做筆記是非??茖W和有效的學習方式和思考方式,它可以幫助學生思考,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這種視覺語言理清了閱讀和思考的步驟,對所閱讀的文獻才能夠深入解讀。

通過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為今后深入閱讀專業(yè)文獻打下基礎。

3.設置多樣化的考察方式

設置多樣化的考察方式檢驗學生的閱讀質量。如:要求學生提交一周讀書筆記的思維導圖;針對相關問題在課堂中點名提問學生有關學者的觀點及其理由,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其他同學就此進行質疑和辯論。借此方式,一方面在互動中檢查學生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討論中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紕漏,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鍛煉,助其具備批判性思維。

(二)進行課堂提問與討論——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以充分的閱讀為基礎,而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場所則以課堂最為關鍵。筆者改變傳統(tǒng)的演講式教學為提問式教學,在課程教學中強調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問題的不同觀點進行思考和評判,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1.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

與傳統(tǒng)法學教育中演講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一言堂不同,筆者的《國際商法》等課程的教學課堂是師生雙方的群言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學術問題進行探討,鼓勵、肯定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思考并積極表達觀點,以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提問式教學包含教學導入和課堂討論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前者是教師通過課前布置的預習思考題、相關案例等引出問題,而后者則是授課教師根據(jù)預習內容采用糾問式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驗收”。

糾問式教學法要求學生上課前閱讀指定的內容,事先熟悉討論問題的事實、爭議和理由,上課時教師使用5W2H追問法(4)和問題風暴(5)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分析,運用邏輯推理提出不同的學術觀點。圍繞著老師的問題,學生運用已有的法律知識或邏輯技巧,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分析不同學者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及理由;不同觀點之間是否有理論缺陷或邏輯矛盾,學生自己的觀點又是什么;學生是否支持(反對)學者的觀點,理由又是什么。在此過程中,教師的重點不在答案的正確性與唯一性上,而是從正反觀點中進行分析與批判,更加注重對觀點的論證過程。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還會進一步追問,或者增減問題的假設前提后再次提問,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或反思,產生新的觀點。例如在《國際商法》的“要約行為”一節(jié)中,教師提出“商品標價陳列、電子購物平臺用圖片標價是不是要約”這一問題,讓學生對要約的構成條件進行思考、提出觀點,之后又通過英美國家的經典判例對學生的觀點提出質疑。在這種追問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有關各國對要約的不同條件,進而思考了要約的條件并沒有完全一致的結論和答案。由此可見,糾問式教學法就是通過追問,把問題引向縱深,激發(fā)學生再思考,形成學生、老師和觀點之間的良性互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說明其支持或者反對該觀點的依據(jù),探索該依據(jù)的確鑿性;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堅持或者修正自己立場、發(fā)現(xiàn)自己結論缺陷以及重建自己論點或者論據(jù)的機會。

探究式教學法的引進主要是為了彌補糾問式教學法重邏輯推理而忽視具體實踐的不足。在探究式教學法中,在授課前,教師預先準備一個相關案例,在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生就該案例所涉及的爭議問題,通過小組討論撰寫出自己的法律意見,在課堂中進行匯報,并由老師和同學針對匯報人的發(fā)言進行提問。老師所選取的案例一般是真實的,例如《國際商法》課程當中,教師便先后要求學生就國際商事爭議的一些真實案例展開討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如同律師在處理實際案子一樣,尋找案件中的爭議問題并展開論證,這樣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具體實操能力,為了進行有力論證,學生還必須在認真查閱與案件相關的各方材料,厘清案件的各種法律問題之后,再進行清晰表達。在論證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甚至還有可能會發(fā)現(xiàn)真實案件審理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從而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傊骄渴浇虒W法是一個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從發(fā)現(xiàn)到思考到再發(fā)現(xiàn)的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

通過課堂討論,授課老師引領學生對不同學者的觀點進行辨析,有助于打破學生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在教學評價上,將課堂表現(xiàn)納入學生評價體系

單一評價方式容易將學生的思維強行納入某種固定的、剛性的模式中,不利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也阻礙了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評價應當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本課程構建了一套綜合學生期末考試、平時課堂表現(xiàn)、課后學習情況的多元評價指標,實現(xiàn)反饋的多元化。期末考試作為考核學生課業(yè)完成水平的傳統(tǒng)方式,對評價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情況在高效、客觀等方面具有一定合理性;課后學習情況作為評價體系一元,有利于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閱讀任務,讓學生的懶惰和小聰明無所遁形;將課堂表現(xiàn)納入評價體系。以多種多樣的方式驗收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督促學生全程參與到課程討論過程中來,促使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展開相互質疑,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思考,發(fā)現(xiàn)思考的樂趣,進而生成批判性思維。如若不然,學生在課堂中將會怠于參與,課堂討論互動會陷入僵局,學習到的只是一種“惰性知識”——擁有但不能使用[10]。主動積極地進行討論和辯證性的思考是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

(三)強調課后的總結與反饋——深化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前期學生大量閱讀文獻和進行課堂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對相關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課后教師要設置方式多樣的作業(yè)進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每周課程結束之后,要求學生提交一周讀書筆記與課堂筆記的總結小論文等作業(yè),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思路、歸納提煉相關觀點,最終把自己的思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1.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深化

課堂討論是學生思想碰撞的過程,但僅有思想碰撞還不夠,沒有高質量的產出,沒有實現(xiàn)知識從想法到語言再到文字的轉變,學習的深度將會大打折扣。本課程先促進學生廣泛占有知識,然后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在課后要求他們用自己的文字將思想表達出來。通過進一步梳理思路、歸納提煉觀點,以達到對一個問題從混亂到有序、從粗陋到精確的認識,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閱讀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維得到深化。

2.有利于教師接收教學情況的即時反饋

教師檢查學生課后作業(yè)是了解學生批判性思維形成情況的重要手段。借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針對教學中的問題即時調整教學安排,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合理評價。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有論文寫作,也有就閱讀材料作思維導讀,還有小組展示等。作業(yè)一般沒有標準答案,教師保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質疑批判,只要言之有理,均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

四、啟示與總結

盡管與一般的教學方法相比,上文的教學模式需要在前期投入更多的時間梳理出課程相應的問題和經典的法律文獻,并設計出有針對性、有代表性的問題,但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綜合評測分數(shù)、論文寫作水平、參與校際間辯論比賽的成績等客觀數(shù)據(jù)均表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得到了明顯提高。特別是在閱讀文獻時,學生掌握了批判性思維的思考模式,能積極總結觀點、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有理有據(jù)的質疑。學習此門課程的學生也反饋,這種授課方式“雖然學習壓力較大,但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用每節(jié)課都布置作業(yè)然后提問的方式可以令同學們對課程知識進行全面的思考?!笨偠灾?,筆者將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融入到法學教育中的改革具有顯著效果,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積累與學習,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當前,我國法學專業(yè)學生批判性思維缺失已經成為制約法學專業(yè)學生能力發(fā)展的一個瓶頸。對此,授課教師應當對法學教育中傳統(tǒng)的演講式教學進行改革,在課堂中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等自主思考的能力與閱讀、學習專業(yè)文獻等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行多元化評價,對學生專業(yè)文獻的閱讀、課堂討論、課后讀書筆記或者論文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考察和評價。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讓司法既有力度也不失溫度”[11]。培養(yǎng)法律工作者的批判性思維,對于實現(xiàn)上述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當前我國的司法實踐工作中,司法工作者大多偏向于依靠“冰冷”的法律專業(yè)知識認定與裁決違法現(xiàn)象,雖然在個案中維護了法律的威嚴,但也客觀上導致國法與人情有漸行漸遠的趨勢?!坝跉g案”和電影《我不是藥神》原型的“陸勇案”等案件引起的廣泛爭議便是最好的例證。與法律專業(yè)知識的剛性相比,批判性思維是建立在對既有法律規(guī)定和結論反思基礎上的一種科學思維方式,因而有助于調和法律條文的“硬度”,彰顯法律的“溫度”。在“陸勇案”中,被告幫助病友購買了價格低廉的印度仿制格列衛(wèi)抗癌藥,按照當時我國《藥品管理法》的規(guī)定,未取得中國進口藥品銷售許可的藥物,均應被認定為假藥,2014年7月,陸勇被檢察機關以銷售假藥罪公訴至法院。該案經部分媒體的報道后,檢察機關對案件進行了重新論證。2015年初,檢察機關依法對陸勇作出不起訴決定。該案不僅引發(fā)市民對法與情的思考,也間接推動了我國法律的進一步完善。2016年最高檢發(fā)文指出,“銷售少量未經批準進口的國外、境外藥品……以及病患者實施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帶有自救、互助性質的制售藥品行為,不作為犯罪處理”;2019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將未獲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進口藥擬制為假藥的規(guī)定予以刪除。因此,在法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一方面可促進其完整、準確掌握法律知識,有助于其法律專業(yè)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將批判性思維運用于法律實務,也可促使司法人員對現(xiàn)行法律進行全方面的思考,這將大大促進司法工作的公正性,提高我國司法的權威性與可接受性,同時也有助于推進法制的完善。法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司法工作者,在法學教育中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于推進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注釋:

(1)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7)津01刑終41號刑事判決書。

(2)2016年4月14日,吳學占組織10多名社會閑散人員到女企業(yè)家蘇銀霞的工廠催債,并辱罵、毆打蘇銀霞。蘇銀霞的兒子于歡目睹母親受辱,從接待室的桌子上摸到一把水果刀亂捅,致使杜志浩等4名催債人1人死亡、2人重傷、1人輕傷(見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魯刑終151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3)課程主要向學生推薦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4)以What(是什么)、When(什么時候)、Who(是誰)、Where(在哪里)、Why(為什么)、How(怎么辦)、How much(好還是壞)等問題一路問到底。

(5)問題風暴與頭腦風暴類似,頭腦風暴就是針對一個問題,暢所欲言地提出各種點子和解決方案。而問題風暴提出的不再是解決方案,而是敞開地提問題,是問題的風暴而不是答案的風暴。

參考文獻:

[1]John D.How we think[M].Boston: D C Heath, 1910: 6.

[2]Robert E. Critical thinking: A streamlined conception[J]. Teaching Philosophy, 1991, 14 (1): 6.

[3]錢穎一.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育:理念與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9(4): 1-16.

[4]魯格羅·亞狄瑟.法律的邏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0.

[5]焦莉莉,張一心,王珊珊,等.我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現(xiàn)狀、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以河北經貿大學為例[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2):93-97.

[6]余濤,楊旭婷.法學專業(yè)“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調研報告[J].法學教育研究,2015(2):320-325.

[7]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Major differences: Examining student engagement by field of study[EB/OL]. [2020-02-28].http://nsse.iub.edu/html/past_annual_results.cfm.

[8]新浪教育.美國頂尖大學對閱讀量的要求有多變態(tài)?[EB/OL]. [2020-02-28].http://edu.sina.com.cn/a/2015-05-07/0824259710.shtml.

[9]朱永新,湯敏,周洪宇,等.教育改革進行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238.

[10]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38.

[11]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EB/OL].(2020-06-15).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06/id/5253643.shtml.

[責任編輯:王妍]

猜你喜歡
法學教育批判性思維閱讀
高校法學教育職業(yè)化改革研究
完善我國法學教育培養(yǎng)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對策分析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yǎng)
案例教學法在成人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fā)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沁阳市| 定州市| 沽源县| 三亚市| 长沙县| 临沂市| 临城县| 昭觉县| 徐州市| 万盛区| 宽城| 临安市| 四会市| 榕江县| 电白县| 泸溪县| 天全县| 遂溪县| 治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潭县| 凤城市| 突泉县| 平塘县| 铜鼓县| 高尔夫| 恩平市| 正定县| 新邵县| 刚察县| 岑溪市| 崇礼县| 柘城县| 察哈| 苍南县| 宁南县| 泾川县| 台安县| 怀来县| 丰都县|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