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彬,張建平,石婷婷,彭海艷,張春妮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250)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因周圍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狹窄、閉塞的疾病。其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過度肥胖、糖尿病及缺乏維生素相關[1],臨床上容易產(chǎn)生下肢缺血的表現(xiàn),包括下肢間歇性跛行、皮溫降低、疼痛、潰瘍及壞死等[2]。西醫(yī)治療包括西藥治療、手術治療、基因治療以及干細胞移植。西藥治療以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擴張血管為主,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刺激、白細胞粒細胞減少、增加出血風險等不良反應,并且有些西藥價格昂貴,患者難以接受。手術治療多采用血管腔內治療,但容易出現(xiàn)術后支架內再狹窄[3-4]。相比之下中醫(yī)治療雖然周期較長,但療效好,尚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經(jīng)濟壓力小,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屬于中醫(yī)脫疽的范疇[5],張建平認為其病機主要為寒凝血瘀?,F(xiàn)代人為了美觀穿衣普遍薄,易受寒邪侵襲,寒氣侵犯造成脈內血液減少,不榮則痛;寒氣侵犯到經(jīng)脈之中,造成脈內的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脫疽患者多存在下肢疼痛的表現(xiàn)。《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說:“飲食不節(jié),易傷脾陽,則生諸病。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日久損傷脾陽,陽虛不能溫養(yǎng)四末,則出現(xiàn)下肢肢體皮溫降低的癥狀?!泵摼抑∫匝鰹闃耍⒛I陽虛為本。治則為標本兼顧,治法為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養(yǎng)陰補血、溫陽通絡。
2.1 用蟲類藥搜風活絡 清代葉天士指出,久病必有邪風在肢體筋骨肌肉經(jīng)絡之間,應該用蟲類藥疏通經(jīng)絡,祛除邪氣。蟲類藥“善行不守”,采用蟲類藥搜風活絡,祛除賊風。唐容川《本草問答》指出,動物的本性好動,有攻擊性,動物藥驅邪作用優(yōu)于植物藥,用蟲類藥可增強活血破瘀之力。蟲類藥性味多辛咸,咸能軟堅散結,辛則通絡,善用水蛭、僵蠶?!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指出,水蛭味咸性平,專祛除頑固的瘀血,攻破血塊。張錫純贊此藥祛瘀血但不破壞新血的生成,不傷氣,且可以化瘀血。張建平常用水蛭加強破血之力,又能防止傷新血和傷氣分。現(xiàn)代實驗研究證實,水蛭煎劑具有抗凝作用,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抗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降血脂,其提取物水蛭素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6]。僵蠶味咸辛性平,可疏散風寒、熄風通絡、走竄搜剔,既能疏散外風,又能剔逐內風于外,還可通經(jīng)活絡,搜剔余邪。藥理研究[7]顯示其有抗凝血作用。蟲類藥物不僅有“蟲蟻搜剔”的特點,并且含有動物異體蛋白,對機體有補益作用[8]。
2.2 引經(jīng)藥與分經(jīng)論治《醫(yī)學讀書》中說:“兵無向導則不達賊境,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敝赋鲆?jīng)藥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在病變部位發(fā)揮作用。太陽經(jīng)引經(jīng)藥羌活,厥陰肝經(jīng)引經(jīng)藥川芎,少陽經(jīng)引經(jīng)藥柴胡,牛膝引血下行[9]。引經(jīng)藥的提出是建立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提出的歸經(jīng)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菌桂)為諸藥先聘通使”。后張元素在《珍珠囊》中對引經(jīng)報使藥分經(jīng)歸納,明確提出藥物引經(jīng)報使的部位,提出十二經(jīng)引經(jīng)藥,成為引經(jīng)理論的雛形[10]。張建平將引經(jīng)藥引入治療脫疽,以增強活血化瘀及蟲類藥搜風活絡的療效,類似于西醫(yī)的靶向治療思維。治療脫疽時亮點在于運用各經(jīng)引經(jīng)藥通下肢血管經(jīng)脈,配伍肉桂溫下肢陽氣,當歸補下肢氣血,桃仁、紅花、丹參除下肢瘀血。
2.3 風藥暢行氣血《素問·風論》中提出“風為百病之長”,即風邪最容易侵襲人體,因此在驅邪時不能忘記祛除風邪,或者首先當祛除風邪。在治療時主張用風藥,風藥辛香發(fā)散,能宣散在表之邪。金代張元素所著的《醫(yī)學啟源》按藥物氣味厚薄、陰陽升降特性最早提出“風藥”一說,例如防風、升麻、羌活、柴胡[11]。
2.3.1 升陽氣 人體血液的流動靠氣的推動,氣行則血行,而氣的根本來源在于腎陽。陽氣自身有向上升發(fā)的特點,對于年紀稍長者,并非腎陽的不足,而在于陽氣的功能發(fā)揮的不好,因此在治療方面并沒有大補腎陽。風藥辛溫,其性上行,因此借用風藥升提陽氣,推動血液運行,恢復機體的氣血運轉。
2.3.2 辛香通絡《張氏醫(yī)通》謂:“人身之陽氣,為陰血之引導,陰血為陽氣之依歸?!敝赋鰵鉃檠畮洠旱牧己眠\行須陽氣的引導,血為氣之母,陽氣須陰血作為載體。葉氏言“病在脈絡,為之辛香以開通”“濁結有形,非辛香無以入絡”,指出病位在血脈經(jīng)絡時需要用辛香之品開通氣機,病理因素為瘀血之類的有形之物時必須用辛香之藥通絡。風藥多辛可通絡,使氣血流暢,風藥發(fā)散,能透邪外出,通暢氣血,例如羌活“通暢血脈”(《本草匯言》)。此外風藥可為行氣活血之引經(jīng)報使,有利于調節(jié)氣機[12]。
2.4 建曲之功《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談到只有人體存在正虛的情況下病邪侵犯人體才會致病。人體患病的根本在于脾胃不足,正氣不足,氣血生化乏源。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外科正宗》中提出過食膏粱厚味是脫疽病因之一[13],因此張建平在治療方面常加入神曲。方中蟲類藥如水蛭有一定的毒性,加神曲可以健脾和胃,使祛邪不傷正。又有溫補腎陽如牛膝、淫羊藿等藥,味甘,容易滋膩礙胃,因此固護脾胃尤為重要。神曲,本品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jīng),由多種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勻后經(jīng)發(fā)酵而成?!端幮哉摗分赋錾袂邢然粢怪?、健脾暖胃的作用,還可以消癥瘕積聚,活血化瘀。不同朝代和地區(qū)的神曲的原材料組成和制作工藝不同,神曲的功效也不同[14]。紅曲這種曲劑是以大米為原料,經(jīng)紅曲菌發(fā)酵而成[15],現(xiàn)代藥理及臨床試驗顯示紅曲可降血脂,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促進斑塊逆轉[16]。張建平考慮神曲也有相似的藥理作用,需要有識之士的進一步研究?!侗静萁?jīng)疏》提出神曲氣味甘溫,善于消導行滯,對于散體內臟腑之風寒有獨特作用,合沉香溫中行氣,祛除中焦寒氣,進一步為脾胃運化保駕護航。神曲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固護中焦,可謂是一舉兩得。
2.5 三七粉活血化瘀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莖,性溫,味甘、微澀、微苦,歸肝、胃、大腸經(jīng),《本草綱目》記載三七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止疼痛?!侗静菥V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三七粉的應用可以增強當歸補血之力。張建平認為脫疽表現(xiàn)為下肢冰冷,脈細,病位在厥陰。《本草綱目》記載三七為“厥陰血分之藥”,能散厥陰之瘀血。根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三七粉可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減少血栓形成[17],降脂止痛[18]。張建平一般用6~9 g三七粉于早餐前溫水沖服,因為三七粉歸大腸、胃、肝經(jīng)。大腸經(jīng)卯時旺(凌晨5~7點),胃經(jīng)辰時旺(7~9點),晨起服用有利于藥物發(fā)揮活血即抗血栓形成作用。張建平認為三七粉的活血化瘀作用實際上為攻下法,邪氣的出路非上即下,這就是張建平不僅僅用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又加三七粉帶邪氣外出,通過大便排出。臨床上許多病人在服用三七粉之后大便次數(shù)增加。張建平認為三七粉也存在潤燥軟堅的作用,因此比其他活血藥更適宜化皮里膜外、筋骨經(jīng)絡之間的血瘀。
患者李某,女,63歲,2017年9月24日初診。以“右下肢麻木疼痛,皮溫降低3月,加重5 d”為主訴。證見:喘息,右下肢疼痛,皮溫低,納差,睡眠尚可,大便2日1行,便干、難解,小便正常,舌暗、苔白膩,脈弦細弱。既往史:高血壓3年,服厄貝沙坦氫氯噻嗪12.5 mg 1片/次,2次/d。高血脂癥2年,服瑞舒伐他汀鈣10 mg 2片,每晚服用。查體:血壓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雙下肢水腫(—)。查右下肢動脈彩超:右下肢動脈硬化伴多發(fā)斑塊形成。右側股總、股淺、腘動脈沿壁可見多個大小不等強回聲斑,其中最大者大小約0.69 cm×0.20 cm。治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為法,方藥組成:當歸15 g,桃仁10 g,紅花10 g,赤芍15 g,枳殼15 g,炙甘草12 g,柴胡15 g,川芎15 g,水蛭6 g,僵蠶10 g,羌活10 g,防風15 g,三七粉9 g,沉香5 g,神曲30 g,牛膝20 g。1劑/d,分2次服,共7劑。
2017年10月1日2診。病人喘息緩解,右下肢疼痛稍緩解,皮溫低,納可,睡眠尚可,大便次數(shù)增加至每日2次,質軟、易解,小便頻數(shù)清長,舌暗苔薄白,脈澀緊。在原方基礎上去沉香,減三七1.5 g,加通草10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6 g,細辛3 g。1劑/d,分2次服,共14劑。
2017年10月15日3診。病人心悸、右下肢疼痛進一步緩解,皮溫恢復正常,納可,大便正常,小便頻數(shù)清長。在原方基礎上去枳殼加炙甘草6 g,淫羊藿10 g。諸癥好轉,囑調情志,慎起居,節(jié)飲食。輔助檢查:雙側股總、股淺、股深、腘動脈,脛前、脛后、足背動脈內徑可,內膜面粗糙,管壁不均勻性增厚,右側沿壁可見幾個小強回聲斑,左側股總動脈可見幾個強回聲斑,其中最大者大小約0.63 cm×0.26 cm。
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保ā秱摗罚┊敋w四逆湯治陽虛血弱寒凝所致血厥,主要癥狀為四肢冰冷,脈細。張建平認為脫疽為寒中于厥陰肝,故用桂枝、細辛溫經(jīng)散寒。陰血虧虛,脈道不能充盈,陽氣不足,不能溫養(yǎng)四肢,故用當歸、赤芍補血養(yǎng)陰,甘草、大棗益氣健脾養(yǎng)血,調生化之源,以益陰血。整個方子起到了散寒邪、和厥陰、調營衛(wèi)以通陽氣的作用。肝臟受寒則陰陽不相順接,血不載氣,陽氣不能外達經(jīng)脈,經(jīng)脈無以溫養(yǎng),再加上寒氣使血脈瘀阻,出現(xiàn)足部寒冷,加厚衣服不可緩解的現(xiàn)象。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在治療上補血養(yǎng)陰,補肝陰血的不足,另一方面不可忽略溫陽通陽,振奮肝臟陽氣,使陰陽順接,恢復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故加通草通其陰陽。藥理證實,當歸四逆湯可以降低血黏度,擴張末梢血管,抗凝及抗血栓形成,增加血管灌流量[19],進一步為其運用于脫疽提供了實驗論據(jù)[20]。在此基礎上張建平加桃仁、紅花、三七粉活血化瘀,柴胡、枳殼行氣,氣行則血行,牛膝引血下行,用羌活、防風、川芎諸風藥升陽通絡。此外重視固護三焦,用沉香溫中行氣,神曲活血化瘀兼健胃消食以及防蟲藥之毒性,水蛭、僵蠶通經(jīng)搜絡利關節(jié),炙甘草定悸復脈。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陽氣根于腎陽,用淫羊藿溫腎陽。
張建平治療表現(xiàn)為間歇性跛行、皮溫降低的脫疽初期認為其基本病因為寒凝血瘀,治療以補陰血、溫陽氣、活血化瘀散寒為主,以運用蟲類藥、風藥、引經(jīng)藥為特色,妙用三七粉、神曲,為脫疽早期的治療提供了臨床經(jīng)驗,發(fā)展了引經(jīng)藥的現(xiàn)代臨床運用。未來在不同疾病的治療中引經(jīng)藥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需要進一步發(fā)掘。